好文章有兩種:一種用心,一種用情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好文章有兩種:一種用心,一種用情
作者:程小微(微信:ch18666297060)

仆以為,好文章有兩種:一種用心而作,一種用情而作。


富春山居圖(局部)

1、何為用心?


可以理解為后天的“臨摹”或者重組,這種文章也許不能流芳百世,但也足可以名噪一時。當然,我說的臨摹不是抄襲,也不是換個標題,改個開頭和結尾,而是將原有的內容打亂,像拼湊積木一樣重新去搭建。是有形的。


兩年前,我差點成為一名設計師,在很多人眼里叫“美工”。但由于PS技術尚未純熟,所以后來還是找了一份運營的差事。一年前,我正是成為一名文案兼PR,慢慢的,越發覺得反倒是那段準設計師歲月在我現在的文案寫作上幫了很大的忙。因為這讓我的素材的整合能力和畫面構圖能力提升了很多。


在學PS的時候,最煩的就是“摳圖”,因為這和技術和創意無關,全憑一點點的磨,磨了再磨。但是這卻是最基本的,就像文章里每個句式的構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和轉折,這都是細節。也是最基本的素材。


有了素材后,如果將素材整合在一起,就需要有一些巧妙的構思了,比如標題的設計、句首和句尾的呼應、段與段之間的承接等等。

用心的文章一定是一副精美的畫卷,一篇唯美的樂章。開頭或有李白的“噫吁嚱”、貝多芬的“當當當當”這樣的重音,結尾則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回味。


用心的文章是有形的,就像唐詩一樣,對仗工整,平仄有秩。最為常見的比如“網站運營需要了解的5個技巧”、“網站備份如何做才是一名合格的站長”、“3000文案和30000文案的區別”等等。而最為簡單的形狀,則要數圓形了,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大開大合,就學著將文章看成是一個圓圈,“把事兒說圓了”就是這個道理。


用心的文章更多的是追求“術”的提升,所以余認為多花一點時間在標題上是值得的,但這是一時之功,不可作用一世,如果過于功利則只會欲蓋彌彰,提供好的內容,順便帶點私活。最牛逼的商業模式都是提供好的服務,順便賺點錢。比如軟文。


2、何為用情?


相比于用心,用情則更難。


前幾天,梁朝偉的那一篇《聽見流星的聲音》在朋友圈廣為傳播,這就是我說的用情的文章,從文章中,你一下子就知道這是那個在倫敦廣場喂鴿子的梁朝偉,而不是那個警察陳永仁;知道這是53歲的梁朝偉,而不是22歲的韋小寶。


用情的文章是一種興之所至,娓娓道來的流暢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期而至。最精彩的內容一定是來源于你最熟悉的生活,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但這樣的文章不可多得,即使是同一個人,因為所處的生活階段不同,所以感悟也會不同,人終究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這是一種積累,一種感悟,不可說,不可求。是無形的。


用情的文章也是最簡單的,簡單到不需要華麗的辭藻,甚至不需要追求刻意的句式及用詞,他就是你的一次感悟,當你的生活到了需要感悟的時候,他會自然流露。如果說用心是唐詩,那么用情就是宋詞,更為講究神韻。


不管是用心還是用情的文章,寫文章和做菜是一個道理,首先征服的一定是自己,如果你寫完之后沒有筋疲力竭的成就感,沒有垂涎三尺的食欲,那你寫的文章一定還欠缺什么,不妨再改改。


用情的文章也好、用心的文章也好,讀起來都會給人一氣呵成之感,但遺憾的是少之又少,所以黃公望在它的傳世之作《富春山居圖》的跋尾才會說“有巧取豪奪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


最后,推薦給大家一個視頻,我兩年前的上司當時推薦給我的,是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勛先生對《富春山居圖》的一次講解,一個多小時的視頻,我看了五遍了,而且每次都是從頭看到尾,如果你有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慢慢欣賞。

作者:程小微(微信:ch18666297060) 投稿,非著名自媒體人,一邊干活一邊碼字。轉載請注明來源鳥哥筆記,并附帶原文鏈接和作者信息


鳥哥筆記 2015-08-23 08:54:54

[新一篇] 內容營銷如何植入廣告

[舊一篇] 2015蘋果設計大獎公布:Fantastical 2、Workflow、Crossy Road上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