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外交突圍記:哪些國家承認了汪偽政權? 知道主義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摘要:1941年,汪精衛在日本扶植下,成立了偽國民政府,并相繼與日本、偽滿洲國、德國、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建交”。作為一個傀儡政權,汪偽政權的“外交”空間極為狹窄只能仰日本鼻息。當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對英、美宣戰,汪偽政權也緊隨其后,并趁機“收回”租界,取得一大“外交勝利”。頭圖為1942年12月汪精衛訪日,與東條英機在一起。


文/唐元鵬


“君為其易,吾為其難”。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懷著滿腔的悲壯,對蔣介石扔下這句話,然后走上了當漢奸的不歸路。1940年3月30日,一個由國民黨元老汪精衛挑頭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人稱“汪記政府”或“汪偽政權”。


從成立之日開始,汪偽便要在日本的羽翼下夾縫求存。民間有人擠兌汪偽,寫下了“國祚不長,八十幾日袁皇帝;封疆何仄,三兩條街汪政權”的對聯,非常形象地講出了汪偽政權的困頓,兩三條街之內命令有效,出了南京城便無人聽令。


另一方面最讓汪偽期盼的,是別人的承認,他們的心態與偽滿洲國一模一樣,所有來路不明的東西都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1940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在南京成立。


最早的承認者自然是日本與偽滿洲國


雖然汪記政府是由日本人一手攛掇、謀劃出來的偽政權,但日本人竟然沒有第一時間承認它。雙方一直到8月31日才締結了《中日基本關系條約》,這算是完成了互相承認的手續,汪偽政府有了第一個同伴。


只有一個是不夠的,汪記政府還有一個小伙伴偽滿洲國。但對于偽滿,汪記政府心情是復雜的,作為中華民國的領土,承認偽滿就是賣國。之前日本與重慶的調停密談中,雙方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卡殼。


而日本也急切需要汪偽與偽滿互相承認,這樣他們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才有了三角基礎。1940年的11月,三方終于簽訂了聯合宣言,算是正式勾搭成奸。


1940年12月10日,汪偽特使、外交部長徐良到“新京”,向溥儀遞交“國書”,開始所謂“國交”。1941年1月和8月,偽滿與汪偽上演了互派“大使”的鬧劇。


汪偽政權駐偽滿洲國大使館,位于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門前的陜西路東側。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風格的二層青磚小樓,窗戶多為拱形,屋頂為鐵皮覆蓋,并涂抹瀝青,其建筑面積近千平方米。


在承認偽滿洲國的各色國家與“政權”中,最滑稽的當屬汪偽。按照偽滿的《國籍法》,凡居住在滿洲國的居民都擁有滿洲國籍,所以在偽滿是不存在“中國僑民”的。連原偽北京臨時政府天津警察總局督查專員鄭承斌,回家鄉沈陽料理完父親喪事之后,也被當地警察局以“你是滿洲國人,應在滿洲國供職,不準楚材晉用”為名,禁止他“出(偽滿洲)國”和“回(汪偽中華民)國”。


這種不明不白的關系,汪精衛也無所適從,要平息國人憤怒,他也只能擺擺姿態,1942年春,汪精衛“訪問”偽滿洲國,發表演講時說:“我們昔日為同胞,今日仍為同胞,他日更為同胞。”對兩地民眾關系,含糊其辭。


1942年5月,汪精衛訪問偽滿洲國,與在車站迎接的偽滿總理張景惠握手。張景惠原為奉系張作霖手下大將,“九一八”后投敵,歷任偽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1959年死于撫順戰犯管理所。


汪偽外交官周逸峰評價,“(汪偽)在中國領土上設立大使館已成為笑柄,沒有僑民,設立領事館,更是笑話”。但為了給偽滿裝點門面,汪偽政權還是在沈陽和哈爾濱設了兩個領事館,當然,這些領事館無所事事,哈爾濱領事館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房子,拖了一年才正式開館,也沒有影響“國際關系”。


汪偽的外交空間比偽滿洲國還窄


汪偽政權粉墨登場后,日本人最關心的是軸心國老大德國對它的承認。但德國一直以來就與重慶國民政府保持著良好關系,承認汪偽也是十分曲折的過程。


就在日滿汪三家勾搭成奸的時候,德國還期望當中間人給日本與重慶說合,條件是承認滿蒙和日軍撤出華中與華南。重慶方面自然予以拒絕。德國的努力一直延續到1941年的1月,仍然在為調停做努力,但重慶方面堅持以日軍退兵為前提方可開始談判,德國才斷了念想。


汪偽與德國關系的轉機是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簽訂的《三國同盟條約》,德國對中日交戰的態度有所轉變,但因需要從中國進口鎢礦,德國仍然不愿和重慶撕破臉。


汪精衛與德國、意大利等國使節交談。


一直到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德國的外交態度才徹底放棄重慶國民政府,此時重慶與蘇聯已經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而且蘇聯給予國府大筆軍事援助。


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德國承認汪偽政府,以換取日本在對蘇作戰上的決心:“我們決定于7月1日承認汪精衛政府。”


7月1日,德國駐南京總領事吉普利希轉呈建交電報,可以說,這是汪偽政權值得慶賀的一天,因為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軸心國意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克羅地亞也于當天承認了汪偽政權。


1943年11月5日,參加大東亞會議的各政權首腦。左起:巴莫(緬甸總理)、張景惠(偽滿總理)、汪精衛(偽國民政府主席)、東條英機(日本首相)、萬外(泰國代表)、勞威爾(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總統)、鮑斯(“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腦)。


至于承認汪偽的,除了歐洲軸心國,還有日本在亞洲籠絡的幾個小弟兄,什么泰國,“自由印度”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等幾個傀儡政府,境遇與偽滿洲國類似。


汪偽政權的“外交勝利”:收回租界


獲得了軸心國的承認,汪偽政權在外交上并不滿足,他們在有限的生存時間里,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收回列強租界和廢除治外法權。


早在1938年汪精衛方面與日方的談判中,就有廢除日本在華治外法權以及歸還租界的約定,應該說日本撤軍以及收回在華權益,是汪記上賊船的重要誘餌。


結果撤軍沒有得到日本軍方的認可,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收回租界和廢止治外法權了。1940年11月30日的《基本關系條約》也有相關規定,所以汪偽政權在建立之后曾擬定了《關于收回租界之研究》的內部文件。


當時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歐美在中國的租界沒有放棄的條件,日本也對此不太積極,此事也就一直拖延。


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事情才出現轉機,日軍進占英美等國在華租界,首先在1942年2月將廣州和天津的英美租界還給汪偽。對此,汪偽可是著實興奮了一陣,大肆宣傳:“友邦尊重我國主權,于此可見,而中國革命成功有待日本之援助,東亞之解放,亦于此得一證明。”但是日方只是表面奉還,租界里的重要事務還是由日方說了算,汪偽仰人鼻息也沒轍。


1942年6月,張景惠代表偽滿洲國回訪汪偽政權,南京街頭布滿歡迎標語。


1942年12月18日,日本發表了新的對華政策,其中就有對于租界和治外法權應迅速予以撤銷的提法。汪精衛定于次年赴日訪問,租界和治外法權是談判的重要事項,雙方商定于1943年1月15日實現汪偽對英美宣戰,同時收回在華權益。


誰知道事情有變,日方了解到美國即將審議通過“中美新約”,有可能也是收回租界和廢除法權。于是雙方提前到1月9日在南京簽訂了《關于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3月30日,杭州、蘇州等7地的日本專管租界行政權移交汪偽政權。與此同時,日本、意大利、法國維希政府、西班牙等與汪偽簽約,交出北京公使館的權益。接著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先后由汪偽接手。


另外從1943年8月1日起,日本臣民必須“服從汪政府的課稅法令”,作為日本撤廢治外法權的第一步。接著意大利、維希法國等也相繼廢權。


“大東亞共榮圈”宣傳畫,寓意東亞各民族共同發展。


這番“外交成就”,成為偽政權重要“合法性”來源,周佛海興奮地說:“所謂不平等條約,大部已由吾輩手中取消矣。和平運動至此始有一交代,居心之苦,謀國之忠,天下后世或可見諒矣!”


到了抗戰勝利后,重慶國民政府以戰勝國的身份,收回列強在華全部租界以及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在汪偽官員看來也算不得威風,偽外交部長褚民誼死到臨頭了,還不忘揶揄兩句:“勝利后,中央(重慶政府)還由外交部提出接收租界條例,經行政院通過施行。本人以為租界早已接收,是不是還要與各關系國舉行一次接收租界典禮或慶祝?那可鬧笑話!”

(原載于《新周刊》)


知道主義 唐元鵬 2015-08-23 08:56:21

[新一篇] “吃黨飯砸黨一鍋”盛傳 誰養活了黨?(圖)

[舊一篇] 獨臥青燈古佛旁——讀《謝小娥傳》 唐代傳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