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帆:讀書與創業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這是完美世界 COO 張云帆在私董會的分享。峰哥(孕峰)梳理成文。

  為什么創業者要讀書。

  我自己也投過不少公司,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去他的辦公室,發現沒幾本書。我就問,你平時不看書嗎?他說沒空啊,特忙。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這個感受。創業者從早到晚,不停解決各種各樣的事情,沒時間看書。

  有個哥們就給了我一句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的經驗是,看的越多,想的越多,越沒辦法動手創業。中國第一代創業者里,不少是刑滿釋放犯,沒看過什么書,也沒什么文化,就膽大,橫下一條心,要么做倒爺,要么練攤。讀很多書的知識分子,思前想后,猶豫,最后不敢創業。

  如果創業是一場造反,顛覆式的創新,造一個公司的反,造一個市場的反,秀才往往不太適合。很多人認為,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專心做一件事。第二是堅持。第三就是不要想太多。每個創業都有很多風險,不確定性。你若想把創業的事想的特別透徹,想的沒任何遺漏,不太可能。

  從這個角度,創業者不讀書、少讀書是對的。但從個人經驗看,我覺得應該愛讀書。第一個原因,創業者缺乏外部的刺激。我問創業的朋友,你每天早上九點多到公司,干到晚上十二點,在這十幾個小時里,有多少時間在跟公司以外的人交流。他發現幾乎沒有。唯一跟公司以外的人交流是客戶、合作伙伴,討論的事全都跟他的業務相關。你會發現,人就走入自循環。所有信息來自一個小的封閉空間,來自于身邊的人,你沒跟外部的信息交流。

  外部刺激對創業者特別重要。一旦你失去與外部的信息交換,就陷入到純粹的內部的一個思路、一個渠道、一種模式的思考。最終結果往往是鉆牛角尖。我看到的創業者,這種情況特別多。

  舉個真實的案例。一個朋友 2013 年開始創業,他就帶著兄弟們兩年如一日的一直在開發,到今天把產品做出來。上周我看到產品很驚訝。做的很完善,內容的豐富性達到相當的高度,不比大公司差。但它的思路是兩年前的。移動互聯網的所有東西都沒加入。現在做移動互聯網產品,可以不做分享嗎?不可以。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敢不做語音輸入嗎?不可以。再然后,里面的操作,基本是兩年前的思維方式。

  我就給他說,兄弟,很麻煩。你這兩年沒進行任何學習,沒吸收任何外部信息,整個思路停留在兩年前。你專注,堅持,非常嚴格的把當時的計劃如期完成,但你很可能不適應今天的市場。外部的刺激實際上是閱讀的很重要的價值。你天天看書,這個人的那個人的,有沒有用沒關系,起碼你在不停的吸收外部的東西。

  我也看雜志,亂七八糟的雜志。峰哥寫過一篇文章,說他有次到我辦公室玩,發現我在看一本醫學雜志。他問你在干嘛,我說我就看看人家醫學研究到什么地步了,有什么新藥,是什么樣的思路。比如基因治療,其實是一種思路,新的醫學思路,這對互聯網或者對所有創業者是一種新模式。原來外部進攻的方式,改為內部自我完善、自我感召的方式,這是基因治療的方式。

  讀書的第二個好處,很多事是別人做過的。人類沒必要反復發明一個東西,但現實是人類經常重復發明。指南針在這個世界上被發明過至少五次,原理幾千年前中國人搞明白了,但后來不停有人發明。由于文化的毀滅,之前的信息和物件的保留比較困難。但重復發明沒太大的意義。今天創業者做了很多事,他就是不知道這個東西別人已搞出來了。一個團隊跟我說,他做了一個特別牛逼的語音識別。我問這個跟科大訊飛那個有什么區別。他問科大訊飛做了個什么東西。我說大哥你花了這么多時間,做了這么多技術儲備,最后實現一個別人去年實現了的東西,有多大意義。

  我喜歡讀歷史書。以史為鑒,歷史是驚人的相似,歷史往往是一種螺旋型的變化。你今天遇到的情況跟多年前的情況非常相似。比如上周大家都不聊創業了,改聊股票,應該找幾個炒股的大拿來聊,股災以后該怎么辦。我們上個月遇到的股災跟美國在二十年代的股災,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有相似性,包括杠桿的使用。創業也是。在這一輪移動互聯網的成長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簡單,硬件的革命。但硬件的革命,人類歷史上很多次了。蒸汽機就是硬件的革命,愛迪生帶來的電器時代也是,石油、天然氣也是。每一次都帶來世界的變化,都會有一些相似的規律。比如 PC 的出現,那個時代跟今天何等相似。首先摩爾定律被發現,然后是不停迭代硬件,三年前想象的軟件技術,三年后輕松的就可以支撐了。

  1998 年用的手機,只能顯示電話號碼。2008 年的手機,開始出第一代 iPhone,那時還是諾基亞統治的時代,屏幕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大部分是灰色。我們可能以為那個是手機的終極狀態,然后就是每年一倍一倍的速度在迭代。這個過程跟歷史上非常相似。PC 時代有哪些類型的公司,娛樂的、游戲的、視頻的、語音的、社交的。智能手機出現以后,也應該有。下一輪你就有一個清晰的方向。歷史是螺旋向上的。歷史的大海里,千百年后那一片浪花還會重新回來。

  讀書的第三個好處,啟發比系統的知識更重要。很多人認為閱讀就是學習系統的知識,若是這樣,得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可能精力跟不上。我覺得啟發對于系統的知識可能更重要。有時會發現,讀完整本書什么都沒記住,但只要有一點啟發,就會展開思考。堅持是好的品質,但在創業過程中往往是危險的品質。一個朋友,他從原來的公司出來后就做一件事,這個方向有些問題,但他堅持,堅持到花光公司最后一分錢,自己從家里掏錢繼續做。這時要么換方向,不換,覺得只要咬咬牙就可以看到黎明,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不少人問,你做了這么久,還沒起色,方向是不是錯了。他說不,這件事我離職時就想清楚了。它變成了一個昂貴的失敗。不再是便宜的失敗,快速的失敗。他沒試錯,他在不停消耗。

  有時一句啟發能改變一個人對這件事在過去執拗的堅持。從這個角度講,閱讀是重要的。創業團隊有個特點,所有人都在馬路上,一起開會就是在討論具體的事。我創業時做過一個事,分享閱讀。你跟團隊的人,除了工作以外的沒什么可聊的。我每個月選一本書,不一定跟工作有關,什么亂七八糟的都有。那時流行《明朝那些事》,我就買幾套,大家分開看,看了以后聊一聊,你喜歡哪個皇帝,為什么喜歡,他身上有哪些品質。有人喜歡朱元璋,有人喜歡朱棣,這個過程你是在了解團隊的人在想什么。每個歷史人物有很多特點,對這個特點的分析,他們在投入一些思考,然后大家溝通一些方法論和世界觀。比如《近距離看美國》,我就說,規則多么重要,如何建立一個規則讓組織永續跑下去,大家不停補充完善。美國就是這樣,前面開國的幾十個人都死光了,這個組織還可以運轉下去。

  分享閱讀在創業團隊里是很重要的溝通和學習的手段。我們私董會以后可以嘗試,下一次就到我們公司的會所去,圓桌型的,大家可以坐著聊一聊,讀書活動應該長期舉行。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讀書的一些心得。

  好書太少,爛書太多。我在朋友圈里有一個角色,叫爛書鑒定者。我看的特別多又特別快,一箱一箱的買,然后跟大家說,這二十本都是垃圾,就看這兩本就可以了。以前皇帝身邊有個太監,專門用來擺菜,吃菜,然后跟皇帝說,就這兩個還靠譜,沒毒,也挺好吃。

  為什么我看的快。有一些方法。第一個,上來就讀大綱。一本書寫的好一定是邏輯性特別強,一本書,目錄就是它的邏輯,如果第一章和第二章沒承上啟下的關系,也沒因果關系,也沒任何鋪墊,你就知道這個作者沒想清楚這個書要寫什么。

  第二個,前面后面都看十頁二十頁。寫的好的書,一般開門見山,把自己要干嘛講清楚。《一種新的世界觀》,應該是二十年前的書了。上來第一頁第一段就寫什么是熵,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們會從一個運動的、發熱的宇宙變成冰冷的、不流動的宇宙,宇宙會走向毀滅。然后講,從世界觀的角度,這個世界從物理學上、熱力學上運轉是這樣的。我們整個社會的組織,包括文明,也是遵守這個定律。第一頁就知道這個大哥這本書里講這個話題。但凡前面講不清楚的,后面也講不清楚。

  另外就是看后面,這也是為了快速閱讀。尤其是老外寫的書很喜歡這樣,前面是循序漸進的,遞進的,羅列的,給你講證據,講原因,講方法。最后告訴你,這些證據,基于這個原因,用這個方法,最后會獲得什么結論。

  很多人喜歡看完一本書后,掩卷,沉思,覺得自己都看懂了,這叫當天總結。根據我的經驗,當天總結效果很差,書一讀完覺得自己心中已完全明白,但早上醒來發現全忘了。尤其是看了很多書以后這種感覺非常強烈。我是第二天去思考昨天看的書,有什么樣的體會。這個方法蠻重要,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能沉淀下來的,往往是經過至少 24 小時發酵,你才能完全想清楚。當時關上書以后,你理解的東西往往只是短時間記憶造成的印象得來的,其實并不是真正明白了。

  每天讀,比讀一整天更重要。一個朋友,覺得自己不學無術,好像完全落后于時代了,就買了一箱書,坐在那兒狂讀。這個不對,一天吃三頓,肯定比你暴飲暴食一天吃十頓好。我基本上每天無論如何會抽點時間看書,習慣養成以后很難戒掉。就像抽煙,戒煙很難,你喜歡看書,戒掉也很難。你不看,會覺得少點什么。一旦習慣養成,閱讀量會飛速增加,因為你每天都喜歡看。每次別人問,如何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我說,你無論如何定下一個誓言,沒看書就不睡,不管多困,久了就好了。

  對不熟悉的類別,大家經常推薦的是很牛的書,大拿寫的,但你一看很深,就像互聯網里都知道的《失控》,這么厚,很多人看不下去,但咬著牙看。其實沒必要。KK 寫過很多書,比如《科技想要什么》,薄很多,《技術元素》也很薄,還有一些短的文章可能就一萬字,看過這些,對 KK 整個的情況了解就多了。然后再看《失控》,你會覺得,這個大哥的東西我基本是知道的。

  推薦幾本書吧。一本是《思考,快與慢》。這本書很有意思,對我的思考方式很有啟發,這本書屬于大家可以認認真真精讀一下的。第二本是《需求》,大部分案例是美國的。

  第三本叫《創新者的窘境》,實際上是三本書,三部曲,是這幾年很熱的顛覆式創新的源頭。它講創新往往最終、最痛苦的是對自我的顛覆。舉個價格戰的例子。我今天做了一個云帆手機,只有一萬的出貨,只賣一塊錢,成本是 1000 塊,損失是一千萬。我的競爭對手是大品牌,賣 1999,我倆配置一樣,我若有無限的供貨能力,我的降價會摧毀它。價格戰里往往是新公司占便宜,把大公司拖的很難受。新公司不要利潤,我就跟你玩到底,銷量小,虧損有限。這就是創新者的窘境,過往的優勢是新時代的劣勢,對方可以不擇手段的用新玩法把你顛覆掉。你要保護自己過往的客戶,保護自己過往的銷售渠道,保護自己過往的技術積累,統統都會受到這個挑戰。

  還有一本叫《創建強勢品牌》。很多創業公司一上來就沉迷于產品,但從 logo 到標語很糙、難看。他覺得要先把東西做出來,其它以后再想。不少人用打印機的黑體字打了一個公司的名字往墻上一貼,說這就是我們公司的品牌。但品牌應該從一開始就要塑造,而不是說當我將來受歡迎以后,再來塑造,那樣的話已經太老了。一開始做產品就該有品牌的意識。你的品牌符號實際上同時幫助你的產品進一步的生長。這些是西方很多人思考很多年的,但我們的創業者往往不太思考。

  另外一本是很有名的《定位》。還有《第五項修煉》,它講的是學習型組織。組織有很多種,有中央集權的、中心化的金正恩式的組織,也有扁平式的組織,多種多樣。但這本書更多的講組織的文化,學習型的組織,完美世界就是這一類,從新員工到高級副總裁有一整套的內部學習、溝通的機制。我們很多時候覺得管理層不需要學習了,員工才需要學習。其實共同學習,不管哪個層面,甚至交叉層面的,包括學習的方式方法,是一個組織非常重要的模塊。

  最后一本叫《商業模式新生代》。我們經常做商業模型時不知道怎么表達,口水話講了半天,有些稍微靠譜的會用微軟那個軟件隨便畫一個圖。這不對,商業模型很多是可以圖樣化的。這本書就畫了很多圖,如何在黑板上建立一個商業模型,蠻有意思,我覺得對大家會有啟發。


Cnblogs 百度百家 2015-08-23 08:57:42

[新一篇] 開發者自述:在國內做獨立游戲很難 心態要平和

[舊一篇] 臺灣游戲公司聲明 懇求盡快開放大陸市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