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主演。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該片已于2014年8月28日在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并于2014年9月25日18點全國公映。截止到10月28日該片票房已達到3.5億人民幣。女主角趙薇憑借該片入圍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獎并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主演。

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該片已于2014年8月28日在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并于2014年9月25日18點全國公映。截止到10月28日該片票房已達到3.5億人民幣。女主角趙薇憑借該片入圍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獎并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a50f4bfbfbedab64725bf8d9f436afc379311ef9.jpg

趙薇隔窗深情凝視


田文軍和妻子魯曉娟婚姻破裂,兒子田鵬是二人唯一牽絆。一天,田鵬外出玩耍,一去不返。尋子路上,田文軍夫婦偶然結識了一群同樣失去孩子的父母。大家相互扶持慰藉,從不放過一絲線索希望。多年過去,一個看似可靠的線索再次降臨,促使田文軍等人跋涉千里穿州過省,終在一戶偏僻村落人家中,看到一個像極兒子的身影。在孩子的身后,卻站著一個他喊著“媽媽”的農村婦人李紅琴。丟失的摯愛能否找回?殘缺的家能否真的破鏡重圓? 尋子背后,一場親情風暴正席卷而至。


1、《親愛的》是趙薇繼《致青春》后以演員身份重回大大銀幕的首部作品。 

2、該片中趙薇全片都是用蕪湖方言說的臺詞,而趙薇正是蕪湖人。

3、這是導演陳可辛和編劇張冀繼《中國合伙人》之后再度聯手。

4、黃渤在劇組里第一次見到趙薇時,是一場趙薇帶著上百個村民追自己,形態真像村里的,不過黃渤又補充說扔到村里也是村花級別的。

5、有場戲張譯要摔倒趙薇,結果總被趙薇撂倒。


創作背景


該片是根據央視早年的一則“打拐”新聞改編而成,講述一對夫妻因為關系不和睦,兒子成為他們唯一的聯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卻莫名其妙的走丟了。夫妻二人努力的尋找著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樣找孩子的父母,更發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事情。在得知要拍攝這樣一部沉重又具意義的社會題材的作品時,張譯還沒看劇本就決定出演。張譯與陳可辛導演再度合作,彼此信任,很有默契。張譯表示,首先是發自內心的被影片中的親情,以及人性方面的東西所感動,尤其是影片關注社會問題,很具有現實意義,所以在沒看劇本的情況下就決定出演。



影片更名


影片之所以會從先前的《親愛的小孩》更名為如今的《親愛的》,是因為很多人對《親愛的小孩》簡稱《小孩》,會讓人以為這是個兒童片,再加上大家在劇組里拍戲每天都互稱親愛的,也因此決定省略片名。趙薇補充道:如今的片名更加大氣,而且影片中小孩戲沒有大人戲多,大人唱主角,孩子是隱藏在影片里的。黃渤則以他的方式總結說:因為小孩丟了,所以只剩下親愛的了。


陳可辛導演在電影映后座談中首先分享:“我這次會選擇拍攝《親愛的》這部片,是因為在拍《海闊天空》時,剛好看到了《親愛的》這段故事的紀錄片,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也覺得這個題材可以發展。等到《海闊天空》上映后票房不錯,讓我更能有空間和資金,來拍攝《親愛的》這樣一個不算討喜的沉重題材。編劇張冀為《親愛的》寫下非常寫實又豐富的架構,又找到這么多優秀的演員組合成一個相當好團隊,來呈現出現在大陸社會上,所發生的一些真實問題。”


正方觀點


真實感人


首先《親愛的》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都脫胎于真實發生的“打拐”事件;其次,這類親子題材本身就是“催淚大戶”,多年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所掀起的觀影盛況,相信80后們都記憶猶新。面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再理性的觀眾,恐怕也都會心軟。


造型接地氣,演員演技好


電影本身,劇情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多讓人意外的地方,丟孩子和找孩子的細節,大家平時在新聞里都看到很多。比較特別的設計是,在片中飾演一對離婚夫妻的黃渤和郝蕾,在丟了孩子后,找到了一個由張譯、張雨綺飾演的夫婦領導的一個由丟孩子父母組成的“互助組織”,大家互相鼓勵支撐,共同尋子,成為了電影的一抹亮色。



整部電影前一半時間,幾乎成為黃渤尋子的獨角戲。草根出身的黃渤,把這個開著破網吧、妻子跟有錢人走了的中年loser,徹底給演活了,每個表情、動作都令人心酸鼻酸。當黃渤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孩子之后,在影片后半段,重心轉移到了另一位主演趙薇的身上。


丟孩子的家庭很痛苦,而當孩子被解救之后,后來收養孩子的家庭也等于遭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這是影片在“打拐”之外,著重想給觀眾們展現的未知世界。這個世界的主角,是全素顏出鏡、穿著土氣衣服、留著亂糟糟短發的“村婦”趙薇。

 

觀眾跟隨黃渤一路積攢下的對丟孩子的傷痛、對人販子的痛恨,在此刻,卻被同樣深愛著孩子、因不愿與孩子分開而陷入痛苦中的“繼母”趙薇給逆轉了:看似一個悲劇的解決,卻成了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除了黃渤和趙薇之外,郝蕾、張譯、佟大為等其他主角也都奉獻了感人的演技,而且因為展現了自己在面對孩子時的“人性光輝”,而讓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明星們,顯得尤其可愛可親,這就像大家看《爸爸去哪兒》,會喜歡上里面的爸爸們一樣。(騰訊娛樂評價)


故事主要發生在深圳,一開始便是一幅潮濕、昏暗的城中村畫面,網線電線交錯,村屋密密麻麻。田文軍從老家陜西來到大城市謀生,在魚龍混雜的城中村租了一個鋪位開網吧,一直以來靠撥賴室忑維持了夫妻生活最終因感情破裂和妻子魯曉娟離婚,孩子田鵬由兩邊輪著帶。開場幾幕戲,陳可辛就較為寫實地呈現出外來人口進入大城市寄居城中村,和城中村特有的空間畫面。片中的城中村其實是在廣州而非深圳。但為何要把故事背景設在深圳而不是廣州,廣州同樣有大量外地人。因為深圳是移民城市,片中某些細節和對白更體現到一個移民城市特點。田文軍抱著兒子教他陜西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此時魯曉娟說:“不要講方言,講普通話。”這是外地人來到移民城市融入當中的一種寫照,或許也是編導對城市化下方言不入流,只有普通話才是在大城市通用語言的弦外之音。這句簡單的對白在片中前后出現過兩次,這兩次存在著某種照應。第一次,魯曉娟讓田文軍不要教孩子說方言,要說普通話,是為了讓孩子徹底脫離家鄉融入大城市。到了第二次出現在影片快結束,說這句對白的卻是田文軍,它同樣是要田鵬忘掉那個被拐去的“家鄉”,在大城市重新接觸生活。



李紅琴是一個較為悲劇的角色。一個農村婦女在一夜間得知自己原來是個人販子老婆,也在一夜間兩個孩子都不屬于自己,她只身一人來到深圳找律師一心想要回女孩吉芳的撫養權。趙薇對李紅琴的演繹傳神精彩,情感流露感人,在派出所襲警是出于突如其來的變化而無法接受這種被強行母女分離的現實,導演的調度和演員的表現都不失控。作為第二條主線的李紅琴其實可以拍得很煽情,但煽情的部分反而不算多,其中一場是李紅琴來到深圳福利院想看看吉芳,但被院長拒絕,于是晚上爬水管上去隔著窗口看吉芳,而小吉芳也哭喊著要媽媽。最后設計李紅琴懷孕,這個反轉的結果對李紅琴是五味雜陳,但這一設置是較為樂觀的處理(李紅琴原來可以懷孕,可以有自己親身骨肉)還是悲觀的處理(和死去老公的朋友發生關系意外懷孕,更無法領回吉芳),每個觀眾都應該有各自看法,這也是關于親情和血緣之間某種吊詭關系。(騰訊娛樂評價)



反方觀點


煽情過度


《親愛的》從頭到尾都在努力討好觀眾,極力地煽情以期觀眾潸然淚下。但是,用力過猛的陳可辛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像一部電視劇。而劇情的復雜程度和內容的豐厚程度,應該要拍到《甄嬛傳》的集數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催淚。


或許是陳可辛對于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用情至深,不管是四處尋子的黃渤、郝蕾,還是偷偷帶大孩子的趙薇,或者是充滿故事的尋子男張譯,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以及自身的無奈,這也讓整部《親愛的》隨時隨地都在迎接著人物的高潮。



133分鐘的時長注定了電影無法承載太多的故事和情感。因為無論是黃渤、郝蕾,還是趙薇、張譯,他們所出演的角色,他們的故事以及故事激發的情感上的共鳴,都足夠撐起一個完整的作品。


但是,在《親愛的》里,他們卻不得不弱化自己,遷就別人的需求。這樣的遷就,讓原本可以豐滿的人物變得有些失真,甚至于當其中某個角色大肆咆哮時,本應爆發的情感無法直接傳遞出來、讓觀眾產生共鳴,反而像一記打到棉花上的重拳,讓一切工夫都白費了。


7a899e510fb30f2462b01d09cb95d143ad4b0395.jpg

aa64034f78f0f73601113f0b0955b319eac413c8.jpg


我是一名普通的父親,兩年前女兒出生,從那時起,我的肩上就扛起了一份責任——我要讓她健康快樂地成長。可是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部叫做《親愛的》的電影。


網載 2015-09-07 19:28:17

[新一篇] 都市倫理微電影《撞車》

[舊一篇] 老戲骨劉文治參演《建黨偉業》 飾“徐世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