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與中國文化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作者: 余英時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3-01

頁數: 620

定價: 63.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208042896

內容簡介 · · · · · ·

士在中國史上的作用及其演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現象,決不是任何單一的觀點所能充分說明的。但是無可爭辯的,文化和思想的傳承與創新自始至終都是士的中心任務。從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出發,《士與中國文化》所企圖觀察和呈現的是:士作為一個社會階層的精神風貌。不用說,這當然只能是一種宏觀的歷史。但宏觀若不能建筑在微觀研究的基礎之上則將不免流于空泛而武斷。因此《士與中國文化》不取通史式的寫法,而是一系列的史學專題的研究。作者余英時在各歷史階段中選擇了若干有關“士”的發展的中心論題,然后對每一論題進行比較具體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通過這一重點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作者簡介 · · · · · ·

余英時,原籍安徽潛山,1930年生,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1987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講座教授。2001年從普林斯頓大學退休。著作包括《漢代中外經濟交通》(英文)、《后漢的生死觀》(英文)、《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現代儒學論》等多種。

目錄 · · · · · ·

新版序

引言――士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

二、道統與政統之間

――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始型態

三、中國知識分子的古代傳統

――兼論“作優”與“修身”

四、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

五、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系

六、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七、名教思想與魏晉士風的演變

八、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附錄:“士魂商才”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日譯本自序

九、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論

――《朱子文集》序

十、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

――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

十一、曾國藩與“士大夫之學”

十二、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總之,一方面中國的“道”以人間秩序為中心,直接與政治權威打交道;另一方面,“道”又不具備任何客觀的外在形式,“弘道”的擔子完全落到了知識分子個人的身上。在“勢”的重大壓力之下,知識分子只有轉而走“內圣”一條路,以自己的內在道德修養來作“道”的保證。所以“中庸”說“修身則道立”。儒家因此而發現了一個獨立自足的道德天地,固是事實。

歷史進入秦、漢之后,中國知識階層發生了一個最基本的變化,即從戰國的無根的“游士”轉變為具有深厚的社會經濟基礎的“士大夫”。這個巨大的社會變化特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士和宗族有了緊密的結合,我們可以稱之為“士族化”;二是士和田產開始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可以稱之為“地主化”或“恒產化“。孟子說”無恒產而有恒心者,唯士為能“,這話只能適用于先秦的游士。漢代的士大夫,至少從漢武帝以后,則很少是沒有”恒產“的。”士族化“與”恒產化“事實上是同一社會發展的兩面,其作用都是使士在鄉土生根。離不開鄉土的士當然就不再是”游士“了。


2022-12-08 19:09:09

[新一篇] 墨子全譯

[舊一篇] 夏堅勇:曠世風華:大運河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