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人類 第一季 For All Mankind Season 1 (2019)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倘若太空競賽從未結束,我們這個世界又會如何?

劇集由開發《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的羅納德·D·穆爾共同創作及編劇,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員為主角,描繪這群在那個年代被視為英雄人物的生活,以及他們的家庭故事。

這部美劇并不是那種不需要背景知識就能看懂的美劇。我們這個時代距離登月那個年代已經過去50年了,現在上網的人中已經很少有人真正親歷過那個年代了。如果你感覺很無聊,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辦法在你心中引起共鳴。但如果你看過《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3號》,了解過從水星計劃到阿波羅計劃,親身去參觀過華盛頓的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你會有完全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我剛聽說這個架空歷史題材的時候,原本是很擔心它的史詩感的,畢竟真實的歷史都很少有人在意了,有幾個人會嚴肅思考可能發生的另一個世界呢。但是看完第一集,我表示很欣慰和感激。蘋果這次做得非常好,他們對歷史和人類的思考足夠嚴肅嚴謹,對那段歷史有著感同身受般的表述,從劇本到音樂到表演都非常出色。如果你不想誤解這部佳作,我建議你深入了解那段歷史再回來

滴水不漏的登月史記載(注意并非紀錄),冷靜細致的太空思辯。有不完全值得那么多篇幅的部分,比如透過移民視角、女性部分還有同志議題去審視航天進程中的多元化努力,還有成員們個人生活的矛盾沖突,但變得更加有人性;也有稍微略顯拙劣的設計,好比繞不過的意識對抗和中期有些拖泥帶水的劇情節奏。把“為美國人”變成“為全人類”的設計雖顯老舊,但目的十分明確,并在其后穩步地將這個核心使命繼續衍生下去。面對死亡、數次失敗的壓力、緊張的社會關系,永遠不能放棄的,是太空人毫不放棄堅毅前進的心。盡管沒有那么完美,但劇集做到了謳歌與反思。但如果真的按照Joel說要做到第七季的話,豈不是最終的落點或許會到21世紀?期待接下來更多故事和原型事件的加入。

大氣磅礴,波瀾壯闊

一部架空歷史題材的美劇,完全展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另一種可能,但能如此大氣磅礴鼓舞奮進,真是出乎意料。

在這里先說一下劇中推動阿波羅計劃前進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在月球上發現了水,這一點已經在現實的觀測中得到了證實,而月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地球日趨嚴峻的能源危機則是推動當下人類社會重啟探月計劃的最大動因,如果從這一角度考慮這個故事的合理性,可以看出歷史在幾十年的進程中雖然有相當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但是如果放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尺度上來看,則是一種必然結果。

那么我們再聚焦一下劇中的另一個重要背景因素,就是蘇聯在“登月競賽”中搶先一步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出艙,這對于正處在冷戰中的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在這樣一個意識形態競爭已經白熱化且完全扭曲的社會中,美國必然需要更進一步的登月探索才能在這場競爭中扳回一局,對此蘇聯同樣存在這樣的壓力——這一點對于歷史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在現實中,美國實現首次登月之后,蘇聯的載人登月計劃就因為內部分裂、技術不穩定和投入巨大而破產。這其中充滿了各種偶然因素,假如N-1火箭沒有失敗,假如蘇聯探月工程分包沒有內訌,假如蘇聯最高層沒有優柔寡斷等等……以上幾項假設,其中只要任意一項沒有發生,那蘇聯的登月計劃最終都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場。

同樣的假設如果進一步做推理,如果當時阿波羅計劃真的在第一階段的任務中就發現了水,那蘇聯也肯定不會輕易放棄登月,進而里根的星球大戰也絕對不會是虛晃一槍,美蘇雙方一旦有一方提前落敗,那另一方的競爭也就到了終點,巨大的投入對應的應該是更為巨量的回報,而在當年的月球表面,美國除了收獲無數的陰謀論和上百公斤的月壤之外,可以說是一無所獲,所以在得到這一輪的技術積累之后,阿波羅計劃也壽終正寢,美國也同蘇聯一樣轉回了近地軌道的探索。

但歷史就是沒有如果,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即將消磨殆盡,當年從美蘇探月計劃中獲得長足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如今也已經走入了死胡同,人類社會已經很多年沒有獲得過突破性的技術革命,而當下以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所謂“新技術”探索已經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并一步步侵蝕人類的精神世界,人類不再關注外部世界的探索,轉而躲進內心世界無底線地逃避矛重重地現實世界,這絕非人類社會的未來。所以回想當年百花齊放的太空,那真是一個充滿希望生機勃勃的年代,而這部劇恰好滿足了我們這樣的美好幻想——至少人類存在過這樣一種可能,讓遙遠的太空不再是無法企及的遠方,也不是中斷半個多世紀之后才能重啟的星際探險,至少我們不用通過彼此內耗來爭奪有限的資源和空間,真正實現為全體人類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這部劇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點就是對各種少數群體的關注(畢竟蘋果出品),這似乎也是對美國上世紀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思與彌補,尤其是女性的力量。如果對比中美蘇三國首位女航天員上天距離各國首次載人航天的時間,蘇聯用了2年,中國用了9年,而美國則用了22年!你很難不懷疑這其中有多大的性別偏見和社會阻力在其中作祟,尤其是在當下如此強調女性權益的美國,這似乎很難和他的歷史對應起來,所以劇中特意安排了美國女航天員初登場就直接執行美國的首次載人登月,多少有點欲蓋彌彰了。

歷史的發展從來就沒有遠大而崇高的理想,很難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后人在總結歷史的時候卻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多少人的理想主義在其中默默推動。所以即便是一部架空歷史的題材,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多么崇高的理想,雖然這是以NASA為背景的故事,但是其表現的人道主義和冒險精神絕對能打動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階層的人類,因為這是印刻在人類本能中的天性和沖動,它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很慶幸這部劇能夠把充分的時長聚焦在這些偉大的瞬間,他們也曾在真實的航天事業發展中出現過,并將激勵一代代人奔向宇宙,成就偉大的事業,于此,這部劇擔得起《為全人類》這個名字。


2023-06-18 09:41:17

[新一篇] 木蘭:橫空出世 (2020)

[舊一篇] 歇斯底里 Hysterical (2021)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