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全面技巧 李中瑩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本書是著名NLP導師李中瑩先生“家庭大學”系列培訓計劃中的一個主題課程,作者結合多年親子關系有關研究和實踐,從家長怎樣看待自己的身份、理想的家庭環境、父母對待孩子的引導模式、因時施教、情緒教育、親子溝通、正確對待孩子的學業、消除家長壓力等方面行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親子關系的各種技巧,為家長正確處理親子關系提供了一種簡單易學而又極具可操作性的參照模式。

目錄

序言 孩童時代決定整個生

第一章 家長必須明白的關鍵點

第二章 協調親子關系的前提認識

一、家長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身份

二、親子關系10個基本要訣

三、理想家庭環境10個基本特征

四、信念系統是原動力

五、自我價值決定一生成就

六、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模式

附:孩子成長的體會

第三章 年齡不同因時施教

一、人腦的發育靠刺激

二、21歲前心智發展的5個階段

三、不同階段不同側重

四、自我價值從自信開始

第四章 處理孩子情緒的技巧

第五章 情緒教育

第六章 良好而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

第七章 孩子的學習和學業成績

第八章 消除家長的壓力

第九章 對婚姻出現問題的家長的建議

附錄 李中瑩先生的研究范圍

李中瑩

李中瑩先生最早把NLP完整地介紹到國內,因而被譽為“華人世界的國際級NLP大師”,他發展出大量獨到而實用的思想和行為技巧,可以有效地幫助一個人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素質。

同時,李中瑩先生在心理治療方面的造詣頗深,尤其在運用NLP技巧引導人們快速提升身心健康方面,不僅享譽國內心理界,近年在歐洲的國際心理治療大會中也得到一致肯定。

近年來,李中瑩先生依托杭州中瑩之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展并推廣與NLP相關的學問,包括親子關系、企業家心智模式、跳出雙人舞、幸福人生等多門品牌課程,以“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為準則,向個人、企業及社會提供服務,傳遞智慧。

著作:《重塑心靈》(升級版)《李中瑩親密關系全面技巧》(升級版)

1、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在孩童階段,身邊的承認如何引導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如何教給他就每件事做出反應,決定了這個人能否培養出足夠的自我價值。2、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成長與未曾成長的主要分別在于:成長了的人能夠照顧自己、照顧別惹,而未曾成長的人則需要別人的照顧。3、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出獨立的思考、決策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成長的經驗,這其中既包括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失敗的經驗。今天的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使太多的孩子在溫室里長大,致使他們成年后不能應付社會中的種種挑戰。4、沒有充分成長的人,還會保持小孩子的心態:不負責任、沒有做該做的事、不能妥善地照顧自己、有問題出現時不時逃避就是找別人代其解決、多抱怨、無力感重、人際關系欠佳、只求外表威風、不講實際的提升。。。。。5、 社會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c H.Erikson)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共經歷八個心智成長的階段。最初的五個階段應該在21歲之前完成。如果在某個階段里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充分地成長,這個人在生活中會感到乏力及出現困擾。我發現很多輔導個案的情況與他說的吻合:今天的心理障礙與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滿足有很大的關系。引自 親密愛人,從不完美走向無限美好

21歲之前五個階段的主題成長需要是:  第一個階段: 0~1歲一信任與不信任  第二個階段: 2~3歲一自主與羞愧  第三個階段: 4~5歲一主動與內疚  第四個階段: 6~11歲一一勤勉與自卑  第五個階段: 12~21歲對身份與角色的困惑

家長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養出孩子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

親子關系全面技巧

絕大部分家長,竭其心智,努力追求讓孩子成長得最好。

但往往達不到期盼的效果,因為他們的思想、說話和行為,受到傳統文化、社會狀況、上一代的熏染等,只能重復過去的做法。

孩子每次倒下再爬起來,家長都給予支持。

家長用語言和行為來證實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說的與所做的必須一致。

家長遇事顯示出自信、自愛、自尊,孩子看在眼里,便也會這樣做。

家長用自然、輕松的方式表現出自己就是這樣,便已足夠走過他們的人生旅途,孩子自然也會以真誠、自信和積極的態度創造他們的人生。

親子關系10個基本要訣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所有行為背后必有其正面動機

有夠好的方法,每個人定會追隨

凡事總有至少3個解決方法

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

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你的孩子歡迎你的幫助,但會抗拒你的操縱。

秦檜在當年做私塾老師時所作,當時他只能靠微薄的工錢謀生,對于自己的困境深感不滿。

面對不聽話的學生們,他用詩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意思是如果我有300畝水田,我就不會來做你們這群孩子的老師,而是可以自力更生,過上好的生活。如今,當很多老師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他們會拿這兩句詩來表達自己的無奈和不滿,使這兩句詩成為了他們的口頭禪。

人的成長就像一個洋蔥一樣,每一層代表了那段年齡的成長(要學的東西)。

如果在那一層當時沒有學到應學的東西,在他長大以后要用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完成那一層的學習。

腦神經網絡是配合外界刺激而生長的,所發展出來的網絡,是最適合學習外語的網絡。

所以,學外語要早。

英文諺語:From Ashes, To Ashes. 空手來,空手去。人出生時手無一物,死時亦是盡舍而去。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別離的一天。

不代替孩子做事,不以獎勵或懲罰操縱孩子。

盡可能列出家長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活動,越多越好。這些活動必須在30至45分鐘內做完,并且花費金錢不多。

去公園散步,騎自行車,去鄰街的商鋪買雪糕吃,坐公交車5個站,再走路回家,開車兜風,拼圖,玩電腦游戲,做蛋糕……

為什么今天孩子不聽話,他日就不能做到出息?

無需太過執著于孩子今天的一點瑕疵,那不是太大的問題。

多聽話便少用腦,這是很自然而且簡單的道理。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明白事情應該怎樣做,更因為事情能夠給他足夠的價值而主動地做。

避免用“聽話”二字去推動孩子,六七歲前的孩子不能明白復雜的道理,只用愉快的感受去推動孩子便已足夠。

6至7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與他談論個中的道理了。

一個人做一件事,不是為了得到一些樂趣(正面價值),就是避開一些痛苦(負面價值)。

孩子不聽家長的指令而繼續他自己的行為,是因為不聽家長話沒有什么負面的價值(家長用重復的經驗告訴了孩子這點),

而繼續他本來的行為是維持一些他追求的價值,這些價值對家長來說可能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價值,孩子根本不會展開那些行為!

若因違背了規則而要另外施以懲罰,最有效的是取消一些特權,例如不準外出一天或者不得玩電腦游戲一天等。

所有懲罰,不應超過24小時。

小孩子7歲以前,用右腦為主,多幻想與直覺;7歲之后才用左腦學習。

7歲之前的孩子,不能明白抽象推理式的思考,所以與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孩子其實除了睡眠之外,每一天的每一刻都在學習之中,成年人也是一樣。

樂趣使腦內釋出內啡肽,讓孩子處于一種極為放松、無壓力狀態,并且想重復這種體驗,因此孩子便能自動自覺地學習。

當孩子得到肯定或嘉獎時,腦里又會釋出“多巴胺”,這是腦里獎勵機制的主要元素,也就是動力的來源。

由此可見,當學習沒有樂趣時,家長和老師往往沒有在增添樂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壓迫、否定、斥責、懲罰等方法驅使孩子返回書本或作業上。

這些方法啟動了“痛苦——恐懼——逃避”的保護機制,于是孩子產生很大的抗拒力,想盡辦法避開這些感受的來源:學習。

所以,要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必須創造、增大或轉移學習里孩子在乎的價值,使孩子感到樂趣和開心。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學習里加入:神秘、神奇、節奏快、變化多、意想不到、挑戰、比賽、證明有能力、可以幫助人、可以得到肯定等10種最容易用到的價值。

電視廣告:我不能夠次次都贏別人,但決不輸給自己。指自己昨天的成績。

學習、回憶與思考,其實是腦的同一運作過程。

聯想是提高效率的記憶方法。

經常回憶,以訓練和加強提取記憶的能力。

歷史上多少偉人、社會上多少成功人士,都沒有在上學時取得好成績。

與讀書成績相比,家庭溫暖、愛護、照顧和諒解,更能保證孩子他日有成!

私立的小學只有兩三間簡陋的木房子,校園跟公立的差很遠。

但私立的不僅教得用心,而且每月要我花1個小時跟那里的老師研討,老師對我陳述孩子的長短,分析他們的興趣,做出每個孩子的課程的建議,給我閱讀教育孩子的書籍,征求我的意見。

我被校主搞得不勝其煩,最后說:你們是教育孩子的專家,教得那樣好,怎樣教我都不會反對,用不著我的參與了!

讓孩子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和樂趣是最重要的事。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興趣是很寶貴的。

父母比學校更重要。

考試并不那么重要。

每當一個人的頭腦里有現場景象,同時看到景象里有一個自己,便是處于抽離狀態。

在抽離狀態里,抽離前內心存在的不良情緒會快速減少,往往會完全消失。

孩子用抽離法擺脫了不良情緒,內心仍需要一些能夠帶動他們前進的動力。

幫助他建造一份十來景象,便是他此刻最需要的東西。

失敗的未來景象使人心灰、卻步,成功的未來景象則使人積極、主動。

確保孩子腦中有這樣的一幅未來景象,也是免去他胡思亂想的方法。

孩子有了那份未來成功的景象后,必須閉上眼睛,因為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把那份景象放在腦中更能幫助他的位置。

很多孩子的自信心不強,需要面對挑戰時內心的力量不夠,“借力法”可以幫助孩子在很短時間里添加這份力量,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依下面的指示做到。

假想自己完成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在腦中設計出成功的景象和聲音,即是環境布置、燈光色彩、人物景象等,并且是像電影般的動畫,加上別人說話的聲音、背景雜聲或音樂,自己內心的說話等。

想出一個有此能力的人,想象他站在不遠之處,向他要求借取這份能力。

想象他揚手灑出代表這份能力的光粉,像雨般降落在自己的身上。

想出一個有此能力的人,回想上次見到他在臺上演說的模樣。

小學一至三年級的課本比較多圖畫,所以志偉在學習上相對沒有問題,上了四年級,圖畫就比較少了,而目前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老師讀一遍,學生讀一遍,默寫、聽寫、背書等等都是聽覺型的教學法。

對于視覺型學習的學生,就會被犧牲掉了。

學習的時候要在腦子里制造圖像或符號,你會比一般人學得更快。

記憶能力比一般人都好。

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卑、自我懷疑而限制了學習新知識或技術的能力,也進而產生了憂郁、身體上的病痛等癥狀。

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影響了志偉,使他有了“限制性信念”(Limiting Beliefs)。

當他深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都很差的時候,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來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

這些自我懷疑的限制性信念也延伸至身體健康方面。打破限制性信念,潛意識也會隨著支持他而帶來改變。

婚姻關系,“共同信念”是兩人之間一致認同的信念,即是對“什么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有相同的看法。

“共同價值”是兩人各自追求的價值,但都是對方所認同和追求的。

例如去吃一頓日本菜,丈夫追求的是美食或飽肚,太太追求的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溫馨。

雖然價值不同,但是對方可以接受和支持,兩人因而可以一同享受那次經驗。

如果重疊而產生的共同信念、共同價值不足夠,他們是不會進入教堂的。

也許女人會對求婚的男人說:我還須考慮一下。

3個月后兩人結婚了,是雙方都感到已經有足夠的共同信念、共同價值。

問題是,10年之后,他倆的共同信念、共同價值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中國人傳統上很注重和諧,往往為了和諧而忍讓,其實不是解決而只是延遲沖突的來臨。

溯其原因,是孩童時沒有人教我們如何面對和處理沖突。

孩童成長時往往從身邊成年人身上接受了很多信念,而憑這些信念塑造出一個“自己應該是怎樣”的身份,為了堅持這個虛擬的身份,這些人會不顧內心的感受和事情具有的其他可能性,堅持執行一些信念。

需要痛苦的經驗才能學到某個信念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東西,而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小時家長和成年人不斷的灌輸。

如果家長老是把孩子當做孩子,孩子又如何能夠成長,他日變為一個“大人”?

就是老把孩子當做孩子,所以十多歲的孩子多數“反叛”。

瞞著家長在外面做很多頑皮的事,其實這是孩子讓他們自己成長的方法。

每個人的許多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低。

如果沒有在年輕時建立一套健康的思想模式,年紀大了,會因一些能力的減少而感到不安。

能力是使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世界的憑借。

老人的不安全感使身邊的人感到窒息,因為老人要求自己無力控制的事情仍受自己控制,而所用的方法是企圖運用身邊的人的能力。

這使身邊的人感到被操縱,因而抗拒并引起關系緊張。

其實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的智慧,能夠使一個人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大的內心力量,因而應該更能隨和、靈活和適應。

數十年累積出來的信念、價值和規條,真的不是容易改得了的。

寧愿自己獨居而不肯給年輕人相等的地位去建立出共同信念和共同價值。

傳統的思想仍在社會上顯出給人無奈和痛苦的威力。

只有每一個人在孩童時期便開始建立足夠的自我價值和一套有效同時三贏的BVR,這個現象才會消失。

深呼吸法,在數分鐘之內使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生理平衡法,注意力放在身體內心臟之處,幻想任何形狀態,放在以往出現情緒時體內感覺的位置。

先喝一大杯水。

短短數分鐘內,明顯地感受體內情緒的消除,包括肌肉的放松。

還有抽離法,不能脫離現場但又想情緒回復平靜。

舒緩緊張狀態:安排一個人獨處,憑借學習而提升自己,改變生活方式。

究竟是環境支配我們,還是我們創造環境?這是每個人需要自己決定的問題。

若人相信前者,你將會加入在水中煮死的青蛙一族。

反之,帶著后者的信念,不斷地思考、嘗試,你總可以創出更好的生活環境。

其他有效的減壓方法:運動、聽音樂或唱歌、任何可以使自己大笑的活動、按摩。

壓力使身體產生大量腎上腺素,導致內分泌方面的改變,運動可以重建平衡。

音樂是最容易使左右腦平衡的方法,唱歌更可以把身體里面積壓的不良情緒減低或者消除。

笑可以驅使身體的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做出很多積極的變化,使整個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快速地得到改善。

說來奇怪,原來情緒是儲存在整個身體內的,一次好的按摩能使體內的生理狀況改變,從而使存留在身體內的情緒壓力大為減低。

無效的減壓方法:發泄怒氣、暴食、瘋狂購物、飲酒、濫用藥物、其他逃避的方法。

給家里的準大人空間和地位。

告訴老人,哪些事是不能接受的。

參加一些能夠提升自己能力的學習班。

有的時候單獨出去透透氣。

對于已經沒法挽救婚姻的家長,我提議采取以下的態度:接受自己做出決定的人生,并且從每一件事中尋找其正面意義,讓自己以后的日子更成功,更開心。

借用佛經的意思:與一個人結婚是天大的緣分。未完全清楚是否無法挽救時,應該深入檢討一下,對這段緣分帶給自己的正面意義是否已經全部了解。

雙方應該盡可能做到充分和成功的溝通,清楚了解雙方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確定了分、合的原因和理由之后再做決定。

單身或單親亦可以有快樂的生活,但是對孩子來說,分居和離婚必然帶來傷害,家長應該三思。

因為自己固執于某些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與一個人分手,則同樣的情況以后也許會再次出現。

要知道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有對也有錯的可能。

標準只有一個:自已所堅持的那套,是否真的能帶給自己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

如果尚未能夠,修改哪一部分會有更大的機會?

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父母是絕對不能替換的,也是完美不容傷害的。

夫妻關系有所改變,不等于父、母、子的關系有改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傷害減到最低:把問題限制在夫妻之間的范圍內。

不要隱瞞事實和欺騙孩子,應該用坦誠的態度與孩子談論問題,包括個人內心感受和事情的進展。

向孩子保證家長之間發生的問題不是他的過錯,而修復的責任也不在他。

兩個大人之間的事,應該只由兩個大人解決。

不管婚姻的狀態如何,雙方都應關心和參與孩子的生活。

如果孩子與兩個家長能夠保持定期和良好的接觸,就可以避免一些問題的產生,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盡量避免對孩子說另一位家長的不是,每次對對方的指責都會在孩子的內心引起很大的矛盾與沖擊。

如果不得不說,每說一項不是,至少同時說出一項對方的優點。

再婚的父母,不應強迫孩子稱呼自己的新伴侶為父親或母親。

孩子把哀傷藏在心里,他日將對他的成長形成障礙,人生總是向前邁進。

若孩子對逝去親人的情結太大,可以嘗試運用隱喻或象征的做法化解,例如把心中的話寫成一封信,用火燒掉,再引導孩子想象親人在另一個世界收到了信、讀信時開心的表情和對孩子的回話。

另一個辦法是引導孩子做些為紀念逝去親人而做的事,例如去探望老人院、幫助別人,甚至做一些提高學業成績的行為。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逝去的親人喜歡見到的孩子為他所做的事。

你倆已是夫妻,若無心或不積極地去做一些功課,是不容易建立愉快、美滿的婚姻生活的。

幸福不是誰賜予的,而是需要兩人明白和注意,并且誠意地執行一些思想與行為,使它們成為習慣。

倆人多談談話,談話之中避免抱怨對方或者對對方提出要求。

事實上,如果你們能夠認真地試一次悠閑地談話,刻意地控制說話中沒有這兩類的語言,你倆會驚訝所得到的舒服和感受……

讓夫妻關系好,要“做”一些事。

身心語法程式學(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是一門專門研究人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腦,包括意識與潛意識,去體驗每天生活的意義、提高做每件事的效果的學問。

由于我們做什么事都必須運用大腦,所以,這門學問可以應用于人生中的每一個方面,因此也可以說是能提高眾家學問的學問。

NLP可以使一個人有徹底的改變,消除自己內心的障礙,從消極變為積極,對人生的種種事情有清晰的了解,從而找到人生成功的路向。

運動機制學(Kinesiology)是研究如何運用人體本身已有的學習、強化和治療能力的學問,其中包括了中國的經脈知識和西方近代對器官、肌肉及經絡的研究成果。

例如中國的針炙,便是運用身體本有的復原能力去提升一個人的生命系統機能,而活動機制學比針炙更進了一步,發展出不需用針也可以達到增強智力、改善健康等效果。

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思想及身體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系統的3個主要方面。

腦神經科學(Neurosicence)很多先進科技產品的出現,使研究處于運作中的腦成為可能。

演講培訓技巧(Training Technology)。

催眠治療(Hypnotherapy)。

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

李中瑩老師研究學問的原則:

1、所有的好學問都應該能夠“做”出來,就是一定要有技巧的支持。

2、所有的學問都必須有科學的依據。

3、所有的技巧只要學員愿意去做都能夠做得到、并且有效果。

4、不搞個人崇拜。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

“家庭大學”培訓4個主題: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孩子快樂學習、家長自我提升。

生命系統

1.生命的傳承是為了什么?生命系統的核心動力就是維持系統本身的有效延續:平衡,發展,壯大。所以每個人都是生命系統這條來無頭、去無蹤的項鏈上的一環。首先必須承認生命系統的存在,最近回老家,長輩也都說養個孩子又麻煩又累,但同時又說如果沒有孩子要急壞了,為什么要急?這是生命系統的本能。當我看到寶寶出生第一天,靠在媽媽身邊,不用睜眼就能準確的找到媽媽的乳頭并毫不生疏地吸起第一口乳汁,我覺得很神奇,這是本能。

2.孩子為啥調皮?

跟6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因為6歲前孩子用右腦學習。所以孩子調皮、搗亂,其實也是本能,生命系統認為這樣對孩子是最好的。科學的研究是,不斷地打破規則、尋找新鮮感,大腦中神經元就能最大化的進行連接。我把這個理論講給老婆聽,告訴她孩子不是故意在惹她生氣,而是孩子要想更聰明、更好的成長,必須要調皮。老婆聽了后,想法也有了轉變,開始能比較耐心地對待這個問題了。

3.父母在,還要不要遠游?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游。以前一直對很早就離開父母來上海心有愧疚,也想過今后寶寶長大了假如要離開身邊舍不舍得。李中瑩認為,父母的愛是原愛,分為自私的愛、愚蠢的愛和智慧的愛。

自私的愛:為滿足父母的意愿而減少孩子發展的機會。

愚蠢的愛:為滿足父母自私的愛而讓孩子犧牲自己人生發展的機會,因為這會影響到系統發展的最大可能性。

智慧的愛: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培養孩子自己成長的能力,讓孩子有最大的空間自由發展。

所以,生命的傳承不能脫離每個人接受生命的第一目的:

促進生命系統的有效延續,包括為生命系統的發展與壯大做出貢獻。

父母之愛是唯一指向分離的愛,所以父母應當把培養孩子具備照顧好自己,過成功、快樂的生活當作第一目的。

了解到這一點,就能夠做到薩提亞說的“無愧疚的離開你”。

4.相信

知道生命系統的強大,就可以不用太過擔心孩子的成長。生命系統的本能會幫助孩子成長,這就驗證了康南之前說的“相信生命內在成長的力量”。這也可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不用太過擔心自己或別人,我們只需要給出適當的關注或建議,當TA準備好了,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有了這樣的覺察,可以減輕我們的焦慮,有時冷靜下來,反而有助于解決問題。

5.媽和媳婦先救誰

這是個經典的難題,沒有人愿意做這樣的選擇。但是如果以生命系統的角度來看,傾向性是明顯的。如果不考慮這個極端的問題,在一般性的問題上,從一代更比一代強,新的信念、價值體系取代舊的信念、價值體系的角度來看,傾向于媳婦是有助于生命系統的發展的。

===================

學習模式

每個人的學習模式都不同。人的智力其實不止一種,而是有7種之多(1998)增加至8種。所以,有的孩子語言能力強,但數學差,有的運動有天賦但對音樂卻不是很有感覺。當家長理解孩子有不同的智力特點時,就不會武斷地認為孩子是學習態度差或者沒有毅力之類,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

用好三種內感官可以有助于學習:

內視覺(在腦里看到)

內聽覺(內心聽到)

內感覺(內心找到氣味、味道、冷熱等本體感覺、空間感覺和內心感受等)

書中有提到一個用腦“拍電影”的令人驚嘆的記憶方法,非常有實用性。

現在學習壓力大是現實問題,想改變現實是不可能的,倒不如多探索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模式。

===================

親密關系的本質

1.信念、價值、規條的重疊

兩個人愿意在一起是因為彼此共同認可的信念有很多是相同。

而兩個人漸行漸遠,則可能是因為在很多信念上有沖突,寧可破壞彼此的關系,也要維持自己的信念。

當兩個人信念的重疊幾乎沒有時,也就到了分手的時候。

2.找到對方的值得肯定的部份,擴大重疊的部分

如果想在親密關系中做出積極的努力,可以求同存異,通過不同的角度換位思考,就有可能理解對方的立場,進而擴大重疊的部分。

3.在規條的部份做妥協

對于比較嚴重的問題,信念、價值觀上無法改變,減少一些規條便已經能夠使得事情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他愛我是信念”;“這份愛給我安全感”是價值;而“他必須每天給我5次電話,才能證明他仍愛我”是規條。規條放松些,雙方的關系會融洽很多。


2023-07-08 13:41:09

[新一篇] 愛上雙人舞 如何擁有和諧的戀愛、婚姻生活

[舊一篇] 重塑心靈 NLP——一門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 (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