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朝鮮之變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2012年2月初,中國吉林延邊。一輛東風小康面包車慢速行駛在鴨綠江邊,此時天色已黑,鴨綠江結成一塊平整的冰面,連接著中國和朝鮮。在沿江慢行10多分鐘后,汽車停了下來。同時,4個穿著黑色大衣的男子出現在鴨綠江的冰面上,從朝鮮走向中國。他們弓著腰,步伐時快時慢,每人背上背著一個塑料編織袋。
 東風小康的司機用朝鮮語和對方言語幾句后,將車廂內的大米、面粉、食用油和方便面一一搬出,交給對方。4個朝鮮人則將編織袋塞進汽車,袋里裝滿了海鮮和野味。整個交換過程持續了不到15分鐘,雙方并沒有使用現金。
 盡管中朝政府一直致力于打擊邊境上的走私活動,但潛在的需求還是刺激著不少人鋌而走險,活躍于邊境的夜色中。在四處彌漫的政治壓力背后,朝鮮與外界的經濟往來依舊在進行,無論是正常投資渠道,還是民間私下貿易。種種跡象表明,這個為西方媒體冠以“最保守神秘”的國家,正在靜悄悄地發生著些許變化。
 就在昨日,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今年1月曾表示,雖然經濟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們提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但因為一部分人士戴著有色眼鏡,批判其試圖引進資本主義方式,使得經濟專家們即使有好的建議也很難大膽提出來。他表示,僅靠批評難以尋找符合現實發展要求的經濟管理方式。他還指示黨干部擯棄成見,摸索新的經濟重建方案。他強調,管理經濟的最大問題在于不依據理論和科學計算。金正恩表示,由于工廠和企業開工率不足,居民生活必需品生產得不到保障,給老百姓生活造成了不便。 盡管該報道的真實性遭到一些分析人士質疑,但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外界仍然期盼,在經歷十幾年低調而曲折的經濟改革后,朝鮮能夠采取更加大膽的改革措施。朝鮮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李基成也對日本媒體稱:“朝鮮(在貿易領域)將走向世界,但要以我們自己的方式。”
 目前朝鮮的手機用戶已超過100萬人,朝鮮社會也出現了變化的跡象。1月份中朝合資的超市在當地開業,店內商品種類齊全,吸引了眾多持有外幣的富裕階層顧客。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副委員長楊亨燮1月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金正恩)正在關注中國等各國的經濟改革。”日本媒體援引中朝相關人士的話指出,“金正恩曾經在歐洲留學。只要他能站穩腳跟,朝鮮可能會發生變革。”
 韓國總統李明博昨天在例行廣播演說中也舉中國、越南、緬甸等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國家為例子說,放棄核武器,走上改革開放之路,并與國際社會合作,乃是朝鮮的發展方向。
 
 經濟的失衡
 
 朝鮮經濟似乎確實走到了歷史的谷底。很多延邊人至今還清晰記得,鴨綠江對岸的這個國家,曾經是何等的富饒。
 “1970年代的時候,鴨綠江兩邊的情況是,朝鮮富,中國窮。”延邊人金仁惠告訴早報記者。延邊位于中國吉林省東部,毗鄰朝鮮,是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那個時候,朝鮮那邊的親戚會經常提著面粉和衣服,到中國來接濟親戚。我小時候,家里有朝鮮親戚來,是最開心的時候。”金仁惠回憶。
 公開資料顯示,1960年時,朝鮮人均GDP為韓國的3倍。1978年前后,朝鮮人均GDP則是中國的近兩倍。那確實是朝鮮經濟最輝煌的時代。位于北京日壇北路11號的朝鮮駐中國大使館,在門前特設了一面櫥窗,里面貼有前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視察朝鮮工農業生產的照片。照片中的信息清晰顯示,1960年代的朝鮮擁有一流的工業生產線和先進科技發明。
 遺憾的是,昔日的輝煌越發映襯出當下的窘迫。“朝鮮2011年的GDP總量估計在400億美元左右,因為朝鮮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過相關的經濟數據,這個數字可能有上下100億美元的誤差。”美國國會研究部亞洲事務分析師艾瑪·埃弗里在一份報告中透露。如果以400億數字為基準,那么朝鮮2011年GDP總量僅為韓國的1/25。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2011年朝鮮人均GDP僅為1800美元,位列全球226個國家的第193位。
 “朝鮮經濟究竟出了什么問題?”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樸鍵一告訴記者:“朝鮮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使朝鮮失去了原來與這些國家協作保有的戰略物資來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場。而美國對朝鮮的經濟封鎖和制裁,進一步縮小了朝鮮的國際經濟空間。更麻煩的是,朝鮮在1995到1997年間接連發生嚴重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給朝鮮的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打擊。”樸鍵一稱,內外因素作用下,朝鮮經濟形勢持續惡化。
 來自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學者尼古拉斯·埃伯斯坦特對朝鮮經濟的衰落則有不同的觀點。“不能過分強調蘇聯解體對朝鮮經濟的影響,因為越南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但越南經濟現在卻發展得很好。”埃伯斯坦特稱,“關鍵還是朝鮮政府堅持了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這是朝鮮經濟破產的根本原因。”
 無論具體原因是什么,朝鮮經濟的困境有目共睹。根據路透社的報道,1990年代開始,朝鮮國內出現嚴重的饑荒,“有60萬到300萬朝鮮人死于食品短缺”。同樣來自路透社的統計稱,到2004年朝鮮仍有57%的人口處于糧食短缺狀態,37%的孩童患有營養不良的并發癥。
 2012年初,記者在鴨綠江畔遠眺朝鮮,邊境上一排排破舊的磚瓦房與中國延邊不斷興起的商品房形成明顯落差。在一個冬日的清晨,記者看見一個朝鮮婦女帶著3個孩子,安靜地坐在江邊。女人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布袋,然后將布袋內的東西往嘴里倒。3個孩子則爭搶著舔食布袋內殘留的糧食。“那個袋子里應該是玉米面,很多朝鮮人都吃不飽。”一位延邊人告訴記者。
 經濟上的拮據形成了一股無形壓力,逼迫著朝鮮走向開放合作,至少在經濟方面。
 
 漸進式開放
 
 朝鮮的經濟改革始于2000年前后。“1998年8月,朝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強盛大國’的發展戰略,這表明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經濟改革的必要。”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徐文吉透露,“但是金正日一直不愿意承認這個戰略是‘改革開放’,因為他認為朝鮮經濟不是改革,而是調整和修補。”
 2000年,金正日開始頻繁出訪國外,并在6個月內兩次造訪中國,參觀上海和南方等沿海城市。“對于朝鮮而言,中國的改革開放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和借鑒,此外朝鮮政府也專門學習和研究了俄羅斯、越南等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韓國三星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
 “朝鮮經濟調整(改革)的第一步,是廢除原有的商品供給制(糧食供應除外)。”美國白宮國際事務分析師迪克·南托在一份朝鮮經濟觀察報告中記錄稱。供給制的廢除激發了物價的快速增長。“大米漲價550倍,玉米漲價471倍,菜油漲價38倍。工資的增長遠遠落后于商品物價,普通工人工資增長18倍,干部則是20倍。”
 此外,根據韓國《中央日報》2003年的一則報道,朝鮮在工廠和企業開展“獨立核算機制”,以節約生產成本和開支。而在朝鮮農村,政府則模仿中國的承包責任制,在削弱農村生產隊的基礎上,提倡農民對土地的自主耕種和經營。
 漸進式改革最終帶來了市場的繁榮。韓國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羅伯特·卡林曾長期關注研究朝鮮經濟改革,他在回復早報記者的郵件中透露:“2003年開始,平壤政府終于承認了市內民間農貿市場的合法性。這是繼1998年修改憲法允許私人謀取利潤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政府的默許加快了新市場的建立和擴展,平壤中心超市位于市區繁華位置,超市內擺放著來自中國的商品,刺激著朝鮮民間的購買欲望。
 朝鮮人很快明白了現代化的好處。43歲的樸安貞來自朝鮮咸境北道,2011年她獲得了當局前往中國務工的批準,并在延邊的一戶私營業主家中從事保姆工作。2012年1月,早報記者第一次見到樸安貞時,她正在家中忙著做飯,對于廚房內的現代家電,她均不陌生。
 “這些家電,我們在朝鮮都見過。雖然自己家里沒有,但我們都知道怎么使用。”樸安貞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的中國生產的便攜式DVD。因為朝鮮國內對衛星電視有嚴格的控制,和很多朝鮮人一樣,樸安貞非常喜歡在DVD上觀看韓國和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上能夠買到DVD光碟,都是中國生產的。”樸安貞透露。
 朝鮮國內靜悄悄的經濟改革,很快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投資朝鮮,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新鮮話題。
 
 投資的熱潮
 
 “就像一個閘門打開,洶涌的洪水傾瀉而出一樣。朝鮮一旦向世界打開大門,世界各國的資本都愿意匯聚到這里,因為朝鮮擁有更多的機會。”羅杰·巴雷特告訴記者。巴雷特是朝鮮商業顧問公司的總經理,這是一家專門關注朝鮮商貿的咨詢公司,為國際資本提供投資朝鮮的建議和機會。
 “可能一提到在朝鮮投資,很多人就會覺得奇怪。”巴雷特稱,“但你仔細想想,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因為朝鮮擁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豐富的資源和某些特權。”
 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后,朝鮮與外界的商貿往來幾乎停滯不前。1991年,朝鮮在北部城市建立了羅津先鋒經濟特區,這個面積為746平方公里的經濟特區位于圖們江畔,與中國、俄羅斯接壤。截至1997年,該經濟特區為朝鮮吸引外資項目超過80個,項目總資產超過140億美元。此后,平壤、南浦、元山和金剛山等地也興起了不同程度的經濟特區,其中最著名的是2002年創建的開城工業區,后者地處韓朝邊境,吸引包括現代、大宇和LG等韓國企業的跨境投資。
 “開城工業區才是朝鮮真正的開放前沿,那里有大約100家韓國企業,雇傭了超過4萬名朝鮮工人,創造了朝鮮全國20%的出口。”2010年,英國獨立財經記者克里斯·希頓造訪開城工業區后感慨稱,“韓國人非常愿意到朝鮮投資,因為朝鮮工人的工資僅為韓國最低工資標準的1/5,甚至遠遠低于中國和越南。”
 “但韓國人并非在朝鮮最成功的投資者,中國商人才是在朝投資中的佼佼者。”希頓透露。
 在投資朝鮮的熱潮中,來自中國的資本一直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中國的企業,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進入朝鮮都比較早,收益也是最可觀的。”巴雷特向早報記者強調。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官方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1月到10月,中方新批對朝投資項目19個,協議投資超過6000萬美元。數據還透露,截至2006年10月底,中方累計批準對朝投資49項,投資項目涉及食品、醫藥、輕工、電子、化工、礦產等領域。
 “保守估計,中國在朝鮮投資的公司接近200家,但是大部分公司都非常的低調,這是中國企業在朝鮮投資的關鍵經驗。”巴雷特稱。2005年,吉林省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通化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70億元人民幣,與朝鮮合作開發茂山鐵礦,后者是亞洲已探明的最大露天鐵礦,儲量接近70億噸。該消息被媒體報道后,在國內外引發輿論熱議。2005年底,原本順利進行的談判忽然告停。“朝鮮方面覺得關注度太高了,這讓他們很不滿意,直接單方面叫停。”通鋼旗下一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于是,通鋼接受了朝鮮方面的要求,低調磋商,并最終于2007年成功獲得茂山鐵礦50年的開采權。
 與通鋼一樣,包括中國五礦集團、唐山鋼鐵集團等企業均在朝鮮有較大規模的投資,但面對早報記者的采訪要求,這些企業大都表示“拒絕評論”和“不方便回應”。“和朝鮮人做生意,禁忌很多,必須低調和小心。”上述公司負責人無奈地告訴早報記者。
 盡管難以了解外資在朝鮮投資的具體規模和數量,但不斷涌入的投資,還是為朝鮮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和稅收,以及進出口貿易。來自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以后,朝鮮GDP持續保持在5%至7%的增長,截至2009年底,朝鮮累計吸收外資14.37億美元。
 
 危險的生意
 
 “危險的生意。”這是《時代》雜志記者皮特·里特爾5年前對投資朝鮮的評價和比喻。里特爾的理由是,朝鮮在核安全問題上的態度及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嚴重制約著其經濟的轉型和發展。
 實際上,這也是很多人的顧慮所在。2009年,中國著名企業萬向集團在朝鮮投資開發的一個銅礦被朝方強制收回,且拒絕支付任何經濟補償。此事最終在萬向董事長、著名企業家魯冠球的多方斡旋下,得到妥善解決。但并非所有人都有魯冠球的人脈和魄力。2004年,頂著“進軍朝鮮市場第一人”光環的浙江商人曾昌飆,在宣布拿下朝鮮平壤百貨10年經營權后僅一個月,就因為朝鮮方面的變動而背負“口出狂言”的質疑。同樣來自浙江的樂清盛金公司曾被外界寄予厚望,這家從事運輸行業的企業于2004年前后開始投資朝鮮,并獲得朝鮮客運項目的境外企業獨家經營權。但在朝投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諸多的行政阻礙和規定,讓公司董事長金清象放棄了壟斷朝鮮客運行業的設想。而后將投資重點移回國內的盛金公司又因投資地產失敗,一度被法院查封旗下資產。
 壓力并非只針對中國企業。2007年,因朝鮮政府鼓勵外資進入金剛山旅游開發項目,韓國現代集團在相關區域投資數百萬美元,修建旅游硬件設備。一年后,在工程進行至一半的關鍵期,一位53歲的韓國女游客在金剛山旅游期間誤入朝鮮軍事區域,并被朝鮮士兵開槍射殺。3個星期后,朝鮮警告韓國將收回金剛山的旅游開發權,這意味著現代集團數百萬的投資化作泡沫。2010年5月,受“天安”號事件影響,朝鮮單方面宣布關閉開城工業區,并驅趕園區中所有的韓國公民。
 “實際上,幾乎每次朝鮮與韓國、日本發生沖突和爭端后,在朝投資的外國企業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早報記者,該公司是國有政策性保險公司,是中國目前唯一承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金融機構,并為很多赴朝投資企業提供服務。
 承受壓力的并非只有外來的投資者,處于經濟變革中的朝鮮民眾,一樣能深切體會到變革的動蕩和風險。韓國遠東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2007年8月,在朝鮮民間貿易市場日漸繁榮后,金正日在公開場合宣布“西式的貿易市場是反社會主義的”,針對貿易市場的整頓隨即展開。政府首先明令禁止40歲以下的朝鮮婦女在市場上售賣商品,3個月后,禁止范圍擴大到49歲以下的婦女。“在市場上售賣韓國電視劇和電影光碟的,大都是婦女。這些非社會主義的元素被禁止出現在朝鮮主要市場上。”該報告稱。 “主要市場上禁止的商品,一樣可以到街上的小市場上買到。”樸安貞告訴早報記者:“但街上有警察,一旦被抓到,東西就會被沒收。”在樸安貞看來,沒收商品的結果已經是一種進步,“以前不僅僅是沒收商品,還要抓人坐牢。”
 盡管尚有諸多不確定性,但朝鮮的經濟改革還是吸引了著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的參與。2012年3月11日,朝鮮宣布將設立保險機構,保護外國企業在朝鮮的投資安全。此舉被外界認為是朝鮮擴大開放的又一信號。“我對朝鮮的未來持樂觀態度,這里的投資環境會越來越好,目前我的客戶也正在增加。”巴雷特強調。
 一位延邊政府高層干部也向早報記者表達了信心。“朝鮮一旦堅持實行開放,未來會大有可為。”該人士稱,“一是朝鮮資源非常豐富,但一直沒有能力開采;二是朝鮮國民素質好,學歷很高。”毗鄰吉林延邊的朝鮮惠江市,人口不足100萬人,卻擁有7至8所大學,教育機構數量遠遠超過邊境上的中國城市。
 2012年2月,記者在吉林采訪時,偶遇兩位在中國東北某國企實習的朝鮮大學生,他們受朝鮮政府官方派遣。“朝鮮政府很注重向中國學習經驗,每年都送來幾批大學生,然后回去演講。”該國企負責人感慨稱,“朝鮮人工作很刻苦,他們一周上班6天,每天都認真學習。”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李伟 2012-04-27 03:25:17

[新一篇] 李世默:左派、右派、重慶和中國的未來

[舊一篇] 李劍芒:當婊子可以,立牌坊不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