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人物資料(九)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81、李慶逵(1912—2001

 

寧波慈城人。一九三二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進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從事土壤化學分析。一九三七年編著我國第一部《土壤分析法》,推動了中國土壤分析化學的發展,成為中國土壤分析化學創始人之一。一九四八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對華南、華中和華東不同土壤磷、鉀狀況進行系統研究,促進了中國磷、鉀肥的發展和應用;對中國紅壤的生成、發育、開發利用和化學性質進行系統研究,一九五八年發表《中國紅壤的化學性質》等一系列文章,受到國內外土壤學者的重視;對橡膠等熱帶作物宜林地的開發及合理施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著名土壤學家、農業化學家,一九五五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歷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并為第四屆國際土壤學會副主席。

 

82、盧緒章(1911—1995

 

寧波人。十四歲去上海學業,先在上海源通輪船公司當練習生,業余就讀于上海總商會商業補習夜校,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創辦廣大華行,以此作為中共秘密工作機構。隨后積極擴展廣大華行業務,在重慶、貴陽、成都、昆明等地設立分行,并先后組建民生保險公司、民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一九四八年到香港主持廣大華行工作。同年底北上大連,回到解放區,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被譽為“與魔鬼打交道的人”。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市軍管會財經委員會副處長、副局長和華東區貿易部副部長。一九七六年后任國家旅游總局第一任局長,外經貿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顧問等。一九八四年受鄧小平委托到家鄉寧波幫助對外開放工作,先后被聘為浙江省、寧波市政府顧問,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首任會長。利用海外關系多、聲望高的優勢,為發動“寧波幫”,開發寧波港,加快寧波開放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83、胡嘉烈(19111977

 

鄞縣(今鄞州區)茅山胡家墳村人。早年赴新加坡當學徒,經十余年奮斗,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創辦立興企業公司,初時主要經營汽燈購銷業務,并在上海設立興申莊。數年后又創建立興總公司,開辦五金制造廠,生產各種五金用品,并先后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加拿大、英國等地設立分公司,執新加坡國際貿易之牛耳,成為新加坡巨商。一九三四年發起組織寧波旅新同鄉會,任首屆會長,兼任新加坡三江會館監察主人,后長期担任三江會館慈善互助信托人,并任南洋胡氏總會、雪蘭莪三江公所、檳榔三江公所等社會團體名譽會長及信托人。熱心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抗日戰爭時期委托親友在家鄉設立片云堂,救濟生活困難鄉親,持續二十年之久;并有辦學、修橋、鋪路等義舉。新中國成立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二年間,從香港運入內地大量化肥、抽水機等支援農業生產;又從泰國購買大米,接濟家鄉受災群眾。

 

84、王劍偉(1912—2000

 

曾用名王紹福、王雙福,奉化大堰鎮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美商中國營業公司、英商都益地產公司任職。抗戰時期自設大偉行有限公司,后又開設大理石廠。一九五三年將大偉行有限公司遷至香港,并開設琪娜織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長。曾任東華三院總理,香港上海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香港甬港聯誼會會長,上海市政協委員等職。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早年曾捐款資助奉化孤兒院。一九八六年后,多次捐款助建奉港中學、興建奉化大堰中學教學樓;資助興建寧波市教研中心大樓、甬江幼兒園、甬江福利院等;并積極發動旅港寧波籍人士關心、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

 

85、安子介(19122000

 

定海人,生于上海。上海圣芳濟書院經濟專業畢業。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一九六九年成立香港南聯實業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一九七O年至一九七四年任香港立法局議員。一九七四年后歷任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議員、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香港職業訓練局主席、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香港棉紡業同業公會主席及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一九八五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基本法咨詢委員會主席,曾發起成立“一國兩制經濟研究中心”,并任主席、名譽主席。一九九二年受聘為港事顧問。一九九三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一九九五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還歷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常委,第八、九屆副主席。對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語言文字都有研究,與其子安如磐合作發明“安子介寫字機。”著作有《間接成本之研究》、《國際貿易務實》、《解開漢字之謎》等。

 

86、董浩云(19121982

 

董浩云1911年出生,祖籍浙江舟山,1927年中學畢業后考入航運業訓練班,1928年到天津航運公司當職員,后逐步升任為常務董事,踏上了經營航運業的生涯。靠“勇于競爭,大膽創業”的精神,幾經努力,他開創了中國、亞洲和世界航運史上的多項“第一”,因而享有“現代鄭和”的美譽。他擁有各種船只149艘,總噸位達1100萬噸,其船舶的種類多、單船噸位大、機械設備新。董浩云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紐約時報》評論:“世界最大獨立船東”。他留給世界一個最大的商船聯合體,留給年輕人“海上學府”的船上教學模式,也留給香港第一任最高領導——他的長子董建華。船王董浩云與多國元首稔熟。

 

87、李惠利(19121991

 

鄞縣(今鄞州區)鐘公廟鎮銅盆浦村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求學,一九三O年開始從事鐘表業,一九三四年在上海創辦華明鐘表店。一九四七年移居香港,開設華明行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繼續經營鐘表進出口及批發業務,被稱為“鐘表大王”。一九六O年起兼營房地產業務,既單獨投資,又與別人合股。曾任香港甬港聯誼會、寧波旅港同鄉會名譽會長。熱心公益事業,一九七七年捐資在香港成立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并創辦李惠利中學;一九七九年又資助香港政府建立李惠利工業學院。一九八七年九月在家鄉捐資創辦李惠利中學,校舍面積一萬余平方米。一九八九年又出資新建一所完中,仍命名為李惠利中學,將原校舍付寧波中專專用。后又捐資建造李惠利醫院、李惠利小學、幼兒園等。

 

88、翁文波(19121994

 

鄞縣(今鄞州區)西鄉石塘人。一九三四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兩年后又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攻讀地球物理學,一九三九年獲博士學位,正值抗戰時期,毅然轉道法國、越南回國,投身中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培養了一批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別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為發現大慶油田作出重大貢獻,獲“石油工業杰出科學家”光榮稱號。一九六六年河北邢臺大地震后,又從事預測論的研究和地震預報科學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地震及旱澇災害預測準確率達百分之八十二點七,標志著我國預測科學已處于世界前沿,被譽為“當代預測宗師。”一九八O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國家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等職,為全國政協委員。著作有《中國石油資源》、《預測論基礎》等多部。

 

89、應行久(1914—2001

 

鎮海后施村人。早年在上海滬江大學攻讀商科,畢業后從商,歷經磨難。一九四六年在上海從事汽車、化工原料進出口貿易。一九四七年去美國,在紐約從事禮品貿易,從開設“幸福”禮品店開始,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一九七三年買下紐約世貿中心(當時全球最高大廈)頂樓開辦禮品公司,并在美國其他旅游勝地開設八家大型禮品公司,同時經營進出口貿易和地產業務,是美國華人十大財團之一大中集團創辦人。一九七九年被推舉為全美華商總會董事長,一九九二年改任永遠總顧問,是著名愛國僑領。曾多次參加廣交會,并為賑災捐款。八十年代末,在慈溪合資開設大中有限公司,后又在寧波開設大中貿易公司。

 

90、鮑文奎(1916—1995

 

寧波人。一九三五年畢業于中央大學農學院,一九五O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從一九五一年起,潛心研究禾谷類多倍體遺傳育種,培育了異源八倍體小黑麥,被認為是世界未來的小麥新類型,并使我國成為國際上首先推廣這一品種的國家;主持的水稻同源四倍體的研究也居世界領先地位。由于成績卓著,一九七八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一九八O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中國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國際小黑麥協會副主席等,是著名遺傳育種學家。


網載 2012-07-27 23:00:59

[新一篇] 寧波幫人物資料(八)

[舊一篇] 寧波幫人物資料(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