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與辛亥革命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寧波幫”在二十世紀崛起于滬甬和海內外,他們不僅在興辦實業、推進和促進先進生產力方面有重大貢獻,在求知、興辦學校,對先進文化方面也有所貢獻,對孫中山所倡導的推翻帝制、倡導共和衷心擁護,而且出錢出力。寧波幫人在辛亥光復和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中也作出了重大貢獻,茲選擇幾個代表人物和家族,分別略述之。

吳錦堂捐錢四萬兩
吳錦堂,慈溪東山頭張家村人,務農為業,28歲到上海打工,31歲隨人東渡日本開一小店,漸積資財,后開設東亞水泥株式會社,購入鐘淵紡織株式會社9萬多股股份,積有巨資,即向家鄉捐款救災。日俄戰爭時,吳購日本政府發行的軍債45萬日圓,獲日本大正天皇頒賜金章,成為日本重要財界人物。為家鄉慈北修杜、白二湖、四浦、十五閘、二十一橋,辦錦堂學校,名留鄉里。
吳錦堂對辛亥革命與孫中山非常支持。1911年辛亥光復,他助滬軍政府銀一萬六千兩、銀元二千五百元,助寧波軍政分府銀一萬六百兩,銀元二千五百元。吳錦堂還以自己在神戶的私邸作為同盟會神戶支部辦公室,后來他自己也加入了國民黨,任支部長。
1913年3月13日,孫中山先生帶了馬君武、戴季陶、宋嘉樹等到神戶,出席中華會館茶話會,3月14日參觀同文學校,午后就在吳錦堂神戶舞子松海別墅大門前與吳錦堂合影留念。
吳錦堂對家鄉一往情深,在修杜、白兩湖時,請了日本工程測量師島總彥來測量,島總彥在1909年親自為吳錦堂拍了一張照片,并寫了一段話,盛贊“吳赤足冒雨親自監工”,“以中外望重之豪商而為故鄉圖公益乃不惜身家躬履險地,誠世所罕。”
吳錦堂為了經商不得不加入日本國籍,但告誡子弟,一旦中日交惡,切勿干出為害國家之事。臨終歸葬故鄉,墓前自撰一聯:“為愛湖山堪埋骨,不論風水只憑心。”這就是那顆愛國愛鄉之心。
慈北家鄉有詩贊曰:中國生,中國養,中國流落到東洋;東洋回來到白洋,白洋湖前一座墳,道士宮前立銅像。

李家兄弟當先鋒
小港李家創業祖先叫李也亭,李也亭獨子李梅堂生有七子三女,老大李云書是上海灘的風云人物,1905年投資大達輪埠公司,1908年發起創辦四明銀行,1914年投資在黑龍江呼瑪縣開辦農場,進口拖拉機,又和坤房李詠裳在滬西越界筑李誦清堂路,涉足房地產,開發了上海滬西地區。1906年就當選的上海商會總會總理。
辛亥之前,李云書參加了同盟會,參與上海光復。江浙聯軍進攻南京之役,滬軍都督陳其美設立總兵站,委李云書為總監,李云書想方設法為聯軍供應武器彈藥,后任閘北民政長。
李云書的四弟李薇莊由舉人而放官江蘇搪捐總辦、江蘇裕蘇官錢局總辦,1908年,他奉命到日本考察銀行時加入了同盟會,回國后變成了一個革命黨人。
武昌一聲炮響,陳其美欲在上海起事,苦于沒有經費。他和虞洽卿、李征五等人一同去找李薇莊,李薇莊是管清廷官府金庫的,但這筆錢要供江南制造局造槍械用,要想動用,非要該局總辦張葆初署印。于是他們一起去找張葆初,一種說法是薇莊設計迫張就范,一種說法是李征五、虞洽卿等人對張軟硬兼使。總之十萬大洋是拿到了,交給了李云書,這是上海起事的第一筆大宗經費。大家商定,由附和起事的寧、紹、杭、湖等埠商號同出,立借據以為捐餉,不料被人告密,江蘇巡撫派人來查,銀庫果然空空如也,薇莊也無法道出真相,因而被拘于蘇州知府衙署。起義成功,原定認捐還款的商號多因虧損歇業無力償付,有人惡意中傷,薇莊一怒之下,把借據全部焚毀,以示獨立承担,后來據說還是大哥李云書以李家私財墊還。盡管陳其美、于右佑等黨國要人明白薇莊冤屈,民國元年,仍推選薇莊為同盟會總部評議員,但薇莊精神壓力很大,于民國元年郁郁而亡。
孫中山了解此事后,親筆題贈“子孫永保”四字。
李征五是李云書五弟,后與同盟會黃興、陳其美、孫中山交往,參加策劃東南起義大計。李征五參加同盟會后,在鄰近北火車站的愛而近路(今安慶路)開了一家木行,掩護陳其美等革命黨人活動。
1911年武昌首義,上海起事李征五率會黨敢死隊打先鋒,4月上午李征五率敢死隊奮勇當前,于上午9時攻克江南制造局。
上海光復,公推陳英士為滬軍都督,因張勛負固金陵(南京),上海方面決定添新軍攻金陵。李征五捐出私財百萬,招募新軍五千,每人給以安家費,配備武器、彈藥,組成光復軍,被推為統領,孫中山委以少將軍銜。
民國元年戰事甫定,李征五即首解兵權,以為之倡。1913年“二次革命”,李征五又遣部屬黎天才部會師淮上,戰功頗著。袁世凱稱帝,李征五與陳其美密謀,支持革命黨人,捐資尤多。
1922年8月9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陳獨秀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各界呼吁營救,著名畫家劉海栗找到上海灘上大亨、辛亥功臣李征五,李征五親自到法國巡捕房去保釋陳獨秀。
李善祥與云書、薇莊、征五是堂兄弟。青年時,李善祥在上海灘染上毒癮,但他在聽過革命黨人演說后深受感動,回鄉戒絕毒癮,在家鄉辦學堂,倡女學,反對貪官污吏。1911年武昌起義,他與同鄉好友唐愛陸等一起參加光復鎮海活動,被推舉為鎮海縣民政長。李善祥上任后,撥款修繕鎮海炮臺,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人,他感到官場腐敗,一個月后即辭官去東北,開荒造田,辦農場、辦果園,辦教育,在錦州深受群眾擁護。老年時李善祥把全部果樹、房屋、機器等獻給國家,回到上海。
李祖夔系李薇莊次子,青年時期即隨其叔父李征五參加辛亥革命。奉中山先生之命,冒戰火紛飛之危,置生死于不顧,穿梭往來于蘇、浙、皖之間,多次為革命軍傳遞信件,受到孫中山先生當面嘉許。1947年,李祖夔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担任民建第一任財務處長,深得黃炎培先生信任。上海解放不久,李祖夔被國民黨殘余分子謀害而死。

趙家兄弟賣祖產
趙家藝、趙家藩弟兄倆1905年加入同盟會,家藝回鄉辦學,密謀反清。
趙家藝排行第八,趙家藩排行第六,其父趙立誠以航運、錢莊起家,產業遍及上海、蘇州、杭州、寧波等地,祖籍寧波慈溪。趙家藝19歲中縣試,但無意再從科舉中求功名,1900年,趙家藝與趙家藩即赴日本留學,一起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趙家藩與張靜江去歐洲法國經營貿易,以所獲資助孫中山之反清革命。
1905年,趙家藝30歲時返甬,與陳訓正等,謀組革命力量,以寧波西門育德坊育德農工學堂為基地,通訊聯絡。1906年,趙家藝、趙家藩同住上海平橋路三家園。自庚子惠州起義以來,同盟會反清革命在國內迅速發展,清廷大懼,大索黨人,上海三家園成為海外革命黨人與上海聯絡通訊之所。1905年5月,孫中山因革命急需資金,告知趙氏兄弟,家藩、家藝兄弟在上海沒有大量現款,就雙雙趕回家鄉,變賣祖上遺產,為盡快求得大批資金,把大批田產貶價出售,所得現款,即匯交孫中山。
1911年7月31日,陳其美等籌劃同盟會中部總會,初秋,即遣家藝回寧波,組成同盟會寧波支部,任會長,陳訓正任副會長,在寧波由陳訓正主其事,家藝往返滬甬間聯絡,家藝并約滬甬輪船工友鄔阿岳作為通訊員。其七哥趙家蓀的寧波穆家巷寓所,也為秘密聯絡之所,陳訓正、范賢方經常密議于家蓀家。寧波光復,得力于趙氏兄弟多矣。
1912年初,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趙家藩被委任為全國造幣幣廠廠長。3月,中山先生辭職,家藩也辭職回上海,與陳訓正等創平民共濟會,設總部于上海四川路一二八號,其宗旨為組合貧民自辦救助與發展實業。7月,創刊《生活》雜志,討論農工興革,發揚民生主義。
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孫中山在海外發表“討袁宣言”,陳其美自日本回上海組中華革命軍東南軍部和護國軍,家藝兄弟贊助其各項活動。1916年,孫中山回上海發表“二次討袁宣言”,袁世凱在全國一致反對下取消帝制,6月斃命。8月,孫中山應浙江省長呂公望之邀,有杭州、紹興、寧波之行。趙家藝陪同中山先生于8月22日到寧波,次日在四中舉行演講會,這就是著名的演講:“寧波人對工商業之經驗,本不淺薄,而甬江有此良港……力加擴充……自無不隨母地而益形發展矣!”這就是“寧波幫”和“寧波港”兩大名片之先聲。家藝一直陪同到8月24日孫中山返滬。
1916年,孫中山為解決革命經費問題,準備在上海創辦交易所,趙家藝、趙家藩同為發起人,但北平農商部未允立案。1917年2月,孫中山召集虞洽卿、家藝等人再次具呈農商部,仍未獲準,1918年3月,北平成立證券交易所,同月,日本在上海成立取引所。趙家藝與虞洽卿、盛丕華等于10月再度發起組織上海交易所,終于獲得批準。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開業,趙家藝認股200股,趙家蕃認股300股,趙家藝任常務理事,趙家藩為監察人之一,虞洽卿為理事長。蔣介石僅是經紀人之一。
1917年,家藝長女壁人結婚,中山先生單獨以刺繡屏風一架贈壁人,可見中山先生與家藝友情之深。1920年,孫中山在上海從事革命理論之研究,創立“行易知難”以“孫文學說”為書名,在上海出版,中山手書“行之非艱,知之惟艱”八字條幅贈林士八兄,林士八兄即家藝排行也。
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先生于9月自廣州來滬,先后發表《致國民黨員書》。9月4日,召開改進國民黨會議,邀請共產黨人參加。
1923—1924年間,家藝多病,其兄家藩產業也早喪失,在上海抑郁多病,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應邀到北京,段祺瑞無商談國事之誠意,使中山先生氣憤和肝病加劇,在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家藩也病逝于滬,中山既逝于前,六兄又逝于后,趙家藝傷悼過度,病勢沉重,與家人友人曰“孫先生逝矣,我亦將隨往”,于3月21日歿于上海。
虞洽卿蘇州策反
辛亥前,虞洽卿在工商界已有名聲。他對辛亥革命的態度是支持的,也做過不少好事。
武昌起義之后,陳其美在上海馬霍路德福里“天保客棧”活動,苦無經費起事。虞洽卿去造訪,陳其美談到了經費十分困難,虞洽卿慷慨贊助8000元,并自告奮勇成立一個“寧商總會”,向香港政府注冊,到六馬路租一套房子,作為上海起事秘密聯絡機構,掛上“寧商總會”牌子,因為是英國政府注冊的,可以避免搜查。
1911年11月4日,上海宣告光復。虞洽卿已推動寧波商幫朱葆山等全力支持,他提出:“阿拉經商好比行船,行船要看風向駛舵,如若不看風向,或者風向看錯,航船必危。”當時陳其美因入江南制造局策反,遭囚禁毒打,江南制造局雖經李征五等人率隊攻克救出陳其美,陳正在醫院養傷,虞洽卿去醫院探望,向陳提出:“江蘇巡撫程德全擁兵數萬,在蘇州觀望,如程出兵,則上海危矣”,虞自告奮勇去蘇州策反程德全,陳其美担心虞此去很危險,但虞洽卿信心十足說:“我有把握。”
虞洽卿孤身一人到了蘇州,程德全在堂上布滿兵丁,刀出鞘,槍上膛,問虞來蘇何事,后面是否有上海民軍跟來,虞洽卿說:“我就一個人,根本無一兵一卒,大人可否借后堂說話。”虞洽卿和程德全單獨會見,陳以全國形勢,講明江寧將軍鐵良已收拾家產,準備逃回北平,“現在大人唯有高舉義旗,屆時軍權仍在握,職位仍可保留,身家性命也可保。”虞洽卿爽快提出原以百萬金墊付程德全軍費,實際上是重金收買,程德全答應起義,陳其美給程以江蘇軍政府都督名義。
虞洽卿在蘇州策反程德全成功,陳其美正式在上海任滬軍都督,以虞洽卿為都督府顧問官、外交次長和北段民政長之職,唯南京兩江總督張人駿、張勛等擁兵固守,陳其美和浙江都督朱瑞聯系,組織江浙聯軍向南京進攻,虞洽卿和李云書、李征五等為聯軍采辦軍火,自告奮勇送到南京前線,因軍火數量很少,虞洽卿就命人準備幾十只大木箱,內裝糕餅、老酒,還填上了石頭,僅有少數裝軍火,虞洽卿說:“我也唱一出空城計,”一直運到南京天堡城,前線將士聽說上海灘大亨送慰勞品和軍火來,士氣大震。
1912年初,孫中山就任南京臨時大總統之前,回滬上香山路私邸,陳其美陪同虞洽卿去見中山先生,介紹其策反程德全、冒險送軍火等事,孫中山表揚他:“虞君商界領袖,對革命如此支持,功不可沒,我在日本早已聽吳作謨君(吳錦堂)說起過你,你們都是寧波三北人是吧!”
孫中山又說:“民國初成,財政十分困難”。虞洽卿自告奮勇,“我自身財力單薄,但我會同寧波同鄉李云書、李征五、方樵舲、朱葆三諸位組織勸募團。”果然,后來勸募團成立,勸募所得大大支持了孫中山的臨時政府。
蔣介石率兵敢死隊
蔣介石到日本去讀書,最早入的是振武學校。1908年夏,他回國度假期間,經陳其美介紹加入了同盟會。
武昌起義爆發時,蔣介石正在日軍高田聯隊實習,陳其美急召在日本學習軍事的同盟會中人回上海。蔣介石要離開部隊,必須要向師團長岡行史請假,日本師團長說:“你在48小時內不歸隊,就要被當作逃兵緝查。”蔣介石心知肚明,立即乘火車至東京,向同盟會浙江支部領得回國路費,換上便裝,將軍裝和軍刀由郵局寄回聯隊,即乘船回國,一同回國的還有張群等人,這一天是10月30日。
蔣介石到了上海向陳其美報到,陳正在策劃上海和杭州起義之事。王金發則在嵊縣招募敢死之士。11月3日,上海起義爆發,11月4日發動杭州起義,敢死隊分成二隊,一隊由王金發率領攻軍營,另一隊由蔣介石、張伯岐率領進攻撫臺衙門,戰斗打響了,敢死隊爭先恐后,浙江撫署衛隊不支投降,11月5日,杭州即告光復。湯壽潛被推舉為都督,王金發與蔣介石不滿,徑自赴上海告陳其美:“秋瑾被害,湯參與其事。你們怕他,我們不怕。”陳其美勸告“湯有實力”,后命蔣介石任第一師副師長兼第一團團長。從一個日軍炮兵聯隊實習生。蔣介石原想把奉化漁民敢死隊編入第一團內,奈這批漁民兄弟不愿當兵,家屬也趕去兵營要求其子弟丈夫回鄉,蔣介石無奈,只能放他們還鄉。1949年4月,蔣介石離開家鄉前夕,特地到吳家埠、桐照、棲鳳去看望,幾天后,他自己也從桐照棲鳳的象山港獅子口搭上泰康號兵艦出海。
蔣在日本學習軍事時,在《軍聲》雜志上發表了6篇軍事文章,后來由陳其美引薦去拜訪了在日本的中山先生,孫中山頗賞識蔣介石是個軍事人材。
1914年初夏,蔣奉中山先生之命,從日本回到上海,策劃反袁革命,但計劃泄露,不少革命黨人被捕,4人殉難,蔣介石被通緝。蔣介石從上海一直逃至奉化,最后逃到葛竹外婆家,由其堂舅王賢甲帶領,躲進四明山心四窗巖山洞里,這次四窗巖之避禍,對他一生影響很深,以致1949年4月13日,在蔣家王朝風雨飄搖、解放大軍即將渡江之際,還專門到了四窗巖山洞重游。


網載 2012-08-14 23:28:44

[新一篇] 辛亥革命與寧波的“百年淵源”

[舊一篇] 寧波幫人物-董浩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