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 北伐大會演說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JW Player goes here

可親國父

 

align=center

 

1924年9月4日,孫中山做出了平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師北伐的決定。

1924年9月4日,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生涯中最漫長的一天。這一天他做出了平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師北伐的決策。事隔6個月后的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遺憾,在北京逝世。“天地不成春”,他只是為后人匆匆留下一所黃埔軍校,留下無盡的歲月和話題。

■軍閥割據,民族頹危

隨著滿清王朝的最后覆亡,中國版圖上出現了一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特殊時期。封建統治死而不僵,陰魂不散;國民政權建而不立,難行其勢。因此,形形色色的軍事巨頭各據一隅,把國家變成了若干塊肥肉。最初在袁世凱時代担任其陸軍總長的段祺瑞、曾在1916年當選為民國副總統的馮國璋以及那個臭名昭著的復辟狂、“辮子將軍”張勛等,都是這路貨色。他們依仗手中的兵權,占領一省或數省,軍事上相互對峙,政治上爾虞我詐,動輒火并,生靈涂炭,把全中國老百姓推向了災難的深淵。

歷史到了20世紀初,辛亥革命已經取得成功多年,在號稱“民國”的旗幟下,新一代軍閥浮出水面,馮玉祥、張宗昌、吳佩孚、孫傳芳及曹錕、張作霖等名氣漸大,并且分成了直系、皖系、奉系三個主要派系集團。軍閥與商團狼狽為奸,受利益的驅使可以隨便找個理由興風作浪,或兵戎相見,血流成河;或握手言和,燈紅酒綠,使整個華夏籠罩在一片烏煙瘴氣之中。

1924年8月,直系軍閥孫傳芳執行“四省聯合攻浙”計劃,借口浙江軍閥盧永祥收容了被他從福建驅走的臧致平、楊化昭二人,立刻由福建向浙江發起軍事攻擊。而駐守江蘇的直系軍閥齊燮元則早已和盧永祥不對付,兩人劍拔弩張多時,此刻正好揮戈上陣。盧永祥腹背受敵招架不住,只好憑借“三角反直同盟”條約,分別向北方的張作霖和南方的孫中山急電求援。

誓師北伐,統一中國,救國民于水火,振民族于頹危,是孫中山晚年始終未能了卻的心愿。

1917年9月,為了反對被段祺瑞和安福系控制的北京政府,孫中山就曾雄心勃勃地試圖誓師北上,結果只能組織起一個殘缺不全的議會,以身任“非常大總統”而告終。1922年春,孫中山再度誓師,希望對北京發動一次強有力的軍事征討,可是不久就傳來張作霖兵敗吳佩孚的消息,使他失去當時在中國北方的主要軍事同盟與支撐點。更有甚者,因為“部下”陳炯明的叛變,迫使孫中山不得不匆忙撤離廣州總統府,轉移到上海重新擬制政治軍事計劃……他的思考只能是如何收復南方的革命根據地了。

現在,第三次誓師的機遇終于來了,是否相機實行北伐而響應浙江?一個沉重的題目再次擺到孫中山面前。前兩次的勞而無功,使得孫中山顯得格外謹慎,從1924年8月31日起,他連日召集軍政會議,議題只有一個:即刻舉兵,再度北伐!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這次北伐的動議是在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因而孫中山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幾個月前,在那個為期10天的代表大會上,他滿懷著政治激情,一口氣發表了7次演說和進行關于黨在國內外不同區域活動的報告。

現在,面對新的軍閥混戰,孫中山決心按照黨代大會的宣言,“把妥協調和的手段一概打消”,開創國民革命新局面。軍政會議一致認為,“政府籌集北伐甚久,現時機已至。”與會者還當場議定了具體的北伐計劃:以湘軍、豫軍、贛軍、粵軍、中央第一軍、福建討賊軍等部隊,組成北伐隊伍,由孫中山親自統率。

然而,后來的事實證明,被國民政府寄予厚望的這支北伐隊伍,很快就紛紛背離北伐精神,有的明顯走向時代的反面,有的甚至與南北軍閥公開合流。

■以俄為師,創建黃埔

早在陳炯明叛變之前,孫中山就對蘇聯紅軍懷有極大的興趣。他最初希望利用清政府的武裝力量,加以適當的改造,為國民革命所用,因而花大量時間到駐守華南的軍閥部隊去向將士們發表演說,宣傳革命的“主義”,以革命黨的歷史和革命理想激勵他們,可總是無功而返。后來,孫中山的目光轉向了西方和日本,準備用西方和日本的方法建立一支由自己直接統治的軍隊。事實證明這條路依然走不通。最后,他決心向蘇聯學習,建立一支蘇聯紅軍似的國民革命軍。

1923年8月,孫中山派出以蔣介石為首的軍事代表團訪問蘇聯,主要使命就是考察蘇聯紅軍。蔣介石當時是孫中山在黨內最為賞識的軍事人才。他要求蘇聯派人到華南“仿照紅軍編練中國軍隊,人數越多越好”。

建立革命軍和開辦革命軍校的問題,提上了國民黨“一大”的議事日程。孫中山在百忙中約見蘇聯顧問鮑羅廷等人表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按照蘇聯樣式建立一支軍隊,準備好北伐的根據地。”他的計劃立即得到確定,一所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將在廣州城南“黃埔”小島上誕生。在孫中山的親自安排下,“黃埔軍校”以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廖仲愷等7人為籌備委員。

1924年5月5日,獲得了蘇聯經費和武器裝備幫助的黃埔軍校,順利開學。6月16日,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作為校總理的孫中山,鄭重地表達了自己的愿望:“第一步使武力與國民相結合,第二步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

■北伐遺愿,終成大勢

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繼而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7月8日,廣州國民革命政府第一軍成立。這是一支以黃埔學生軍為主力的隊伍。從此廣州國民革命政府有了第一支真正屬于自己的武裝力量。繼而,國民政府命令所屬各軍一律改稱國民革命軍。兩個月后的9月18日,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戰斗拉開了序幕,蔣介石為總指揮,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第一師黨代表。

早在孫中山逝世后的次日,東征軍即在東江棉湖大敗陳炯明。1925年9月,第二次東征以全殲陳炯明殘部取得圓滿結局,國民革命軍迅速擴張實力,南北軍閥為之震動。隨之,黃埔軍校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6年5月20日,葉挺獨立團2100余名將士奉命由廣東開赴湖南,吹響了大規模北伐戰爭的號角。第二天,國民黨的二屆二中全會發布時局宣言,表示接受內外請愿,出征北伐!

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1926年7月,北伐大軍終于按照孫中山先生的遺愿,數路并進,呈席卷之勢,一舉粉碎了統治中國17年之久的北洋軍閥。雖然,此后又有國民黨新軍閥代之而起,但畢竟歷史向前邁出了一個重要的階梯。


網載 2013-07-21 10:27:15

[新一篇] 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就職

[舊一篇] 當年明月做客陽光衛視《讀書有用》現場紀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