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曾伯伯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曾伯伯
    南方周末    2004-02-26 15:26:34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讀書人仰慕虛名,實不可取。古人云“圖虛名而居實禍”,堪稱忠言。家有寶藏,坊間淘得秘籍善本,惟恐同道不知,有明珠暗藏之嘆,日久心癢難忍,或置于書架炫耀,或四處吹噓,惟恐外人不知。待同道知曉,欲借讀幾日,又露難舍之態。勉強借出,不出三日,便朝思暮想,倘若逾期不還,更有抓肝撓心之痛,遂兩日一催,三天一討,交情頓失,斯文掃地。
  曾伯伯,從小在舊書鋪當伙計,公私合營后,在新華書店車站口門市部當店員。曾伯嗜書如命,雅好明清筆記野史,收藏頗豐,先父與其常有往來。曾伯謙恭和藹,談吐斯文,待客熱情,有伙計舊習,惟生性吝嗇,為人詬病。
  曾伯常去西安為書店進書,每次都要逛舊書店,若淘得好書,逢人便吹噓一番。一九六五年冬天,曾伯淘到一部同治年間刻印的《批本隨園詩話》,品相極好,他請我父親和一些好友到他家看書,先聲明只許看,不許借。這部書在他家書架上擺了好久,有一天,市文化局局長上門借走了這部書。
  后來,我父親一去書店,曾伯伯就嘮叨此事,埋怨局長不還書,他也不好意思催討。我父親拍拍他的肩膀說:“活該。”
  父親用煙盒紙親制借書單一疊,用小夾子夾好放在書架上。上寫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借某某某書某本借期幾天幾日歸還,借書人、借書日期、書名、冊數、還書日期、借書人簽名處空著。父親借書,必填借書單,還書后索回,貼在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上;外人來借書,父親便讓人家填寫借書單,他怕借書單弄丟,晚上,再登記到“書刊往來賬”上。
  一九六四年冬,曾伯伯借走馬建忠《適可齋紀言紀行》一冊,借期七日。第七天未見還書,翌日,父親手書一紙,命我去曾家索書,曾伯伯不在家,我空手而回。禮拜天,父親帶我逛街,在茶館遇見曾伯。
  寒暄過后,說起還書一事,曾伯赧顏,說是四日前去西安出差,把書丟在火車上。父親笑道:“丟就丟了吧,你若早說,何必費我兩行筆墨?”
  曾伯伯家的藏書從不外借,他有一本自編書目,因請我父親抄寫,父親錄了一本底稿,想看哪一本,約好時間,到曾家看書。曾伯沏好茶,奉陪甚殷。父親讀書一目十行,摘錄時用速寫文字,回家后再做整理。父親笑問曾伯伯:“老兄把書當何物?”曾伯伯歉意道:“來之不易,自當珍惜。”父親揶揄道:“你把書當女人。”
  一九六六年破“四舊”,抄家之風迭起,鄰居楊伯伯之子帶領“紅衛兵”抄走曾家藏書五麻袋,運至學校。父親聽說后,命其帶我攜書目去學校核對。我在書堆中找到了曾伯伯借我父親的《適可齋紀言紀行》,徑自帶回。父親撫書嘆道:“物歸原主,天不欺我,天不欺我。”父親對楊伯之子說,這些書都是珍品,不能毀壞,勸他領我去學校把書運回家。父親一一登記,藏在楊家的閣樓。抄家風過后,父親將書如數還給曾伯伯。曾伯伯挑出三本書贈我父親,父親婉言謝絕。他拿出曾伯伯的借書單,撕成兩半,笑道:“我只留下了這本書。取之無道,老兄包涵。”
 


范福潮 2013-08-20 14:02:41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還書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梁老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