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大學者李零帶你走進孔子內心,走進真實而精彩的論語世界。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于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游說,替統治者操心,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犧惶,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
第一部分
孔子說的君子、小人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身份,貴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隸和沒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種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君子、小人之辨,本來是血統論的概念。貴族社會的特點,就是講血統論。
孔子談到四種好人。“圣人”最高,是有德有能,也有權有位,可以兼濟天下的人。孔子承認的圣人很少,主要是堯、舜一類圣王。這種人都是死人,只生活于上古盛世,根本見不著。“君子”不一樣,少是少,還是有活著的。
人們出于對偉人的崇拜,寧可違背偉人本身的意愿,特別是偉人死后,偉人已無法講話,誰敢出來反對,將會承受巨大壓力。這是偉人的悲哀。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崇拜也是如此。他們讀孔子的書,聽孔子的話,做孔子的好學生,但在事關孔子名譽的問題上,他們是堅決不照他老人家的指示辦事。
李零 2013-08-20 15:55:0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