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的《第二性》 事實與神話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有史以來討論女人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集文學、哲學、性學、心理學、生物學、歷史學、經濟學為一體的,被稱為女人圣經的《第二性》中文版全譯本,獨家授權,出版發行。

本書分上下兩卷,第一卷主要是從女性群體的角度去討論婦女問題,是全書的理論框架。
作者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探討了雌雄兩性的性生活,從最簡單的單細胞動物一直到復雜的哺乳動物,詳細地論述了單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種種表現,揭示了動物界當中出現的雌雄分體、雌雄同體、雌雄間體和雌雄嵌體的有趣現象,認為單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駁斥了將女性等同于子宮或卵巢的觀點。
接著,作者介紹了精神分析學的婦女觀,認為弗洛伊德的所謂的“戀父情結”,是根據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戀母情結”炮制出來的,實際上女性是否存在“戀父情結”,大可質疑;從而批評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處境歸結為“性”的“性一元論”。
作者還用大量篇幅論述了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蘇聯社會),婦女的處境、權利與地位的變化,提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
作者接著討論了東西方神話中的婦女權利與地位,指出了對處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現以后,男性為了保證世襲財產能夠在父系范圍內繼承,才確立的一種制度,而婦女因此才成為生產繼承人的工具的這一重要的歷史事實。
在本書的第二卷,作者沿著從童年到老年這條生命發展軌跡,以各類婦女(女性同性戀者、妓女、戀愛中的女人或情婦、神秘主義的女人或修女、獨立的女人或職業婦女)為對象,廣泛探討了女性的個體發展史,尤其是探討了各個年齡階段、各種類型女性的生理、心理及處境的變化,并得出結論說,婦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須正視她們同男性的自然差異,同男人建立手足關系。

譯者前言
作者序
第二卷 序
第一卷 事實與神話
 第一部 命運
  第一章 動物的性生活:生物學的論據
  第二章 性一元論:精神分析學的婦女觀
  第三章 經濟一元論:歷史唯物主義的婦女觀
 第二部 歷史
  第四章 游牧族中的女人
  第五章 早期農耕時代的女人
  第六章 父權時代與古代社會
  第七章 從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法國女人
  第八章 法國大革命以后:就業與參政
 第三部 神話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法國著名作家,女權主義者。存在主義·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存在主義的女權理論,對西方的思想和習俗產生了巨大年夜年夜的影響。
         西蒙娜·德·波伏娃壹生寫了許多作品《第貳性》是她獲得世界樂成的壹部巨著,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明智、最充滿智慧的壹本書”,被譽為女人的“圣經”成為西方婦女的必讀之書。
          本書分上下兩卷,第壹卷主要是從女性群體的角度往討論婦女問題,是全書的理論框架。
作者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探討了牝牡兩性的性生活,從最簡單的單細胞植物壹直到復雜的哺乳植物,詳細地論述了單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種種表現,揭示了植物界傍邊出現的牝牡分體、牝牡同體、牝牡間體和牝牡嵌體的有趣現象,認為單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駁斥了將女性等同于子宮或卵巢的觀點。
接著,作者引見了精神分析學的婦女觀,認為弗洛伊德的所謂的“戀父情結”,是根據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戀母情結”炮制出來的,實際上女性是否存在“戀父情結”,大年夜年夜可質疑;從而批評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為中心的、把女性的心思、心理和處境回結為“性”的“性壹元論”。
作者還用大年夜年夜量篇幅論述了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蘇聯社會),婦女的處境、權利與職位地方的變化,提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事實。
作者接著討論了貨色方神話中的婦女權利與職位地方,指出了對童貞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現以后,男性為了保證世襲家產能夠在父系范圍內繼承,才確立的壹種制度,而婦女因而才成為生產繼承人的工具的這壹重要的歷史事實。
在本書的第貳卷,作者沿著從童年到老年這條人命發展軌跡,以各類婦女(女性同性戀者、口口女、戀愛中的女人或情婦、神秘主義的女人或修女、自力的女人或職業婦女)為對象,廣泛探討了女性的個體發展史,尤其是探討了各個年齡階段、種種類型女性的心思、心理及處境的變化,并得出結論說,婦女要落空束厄窄小,就必需正視她們同男性的自然差異,同男人建立手足關系。

 一部人類文明史實際上也是一部性別征戰史,這條文明之路上撒下了女性過多的鮮血和淚水,寫滿了女性過多的辛酸和屈辱。女人是什么?是紅顏禍水還是天使圣女?是男人的附庸還是獨立的性別?正如在英語中History一詞所表明的那樣,所謂人類的歷史無非是“男人的故事或傳奇(his-story)”,而女人在其中不過是一個附庸的第二性別,一個沒有自己的歷史而由男人根據自己的欲望需要編碼或壓抑的性別。她們在歷史或社會中根本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欲和愿望,而只能按照男性的要求展現其所謂的女性氣質——溫柔、賢良、端莊、馴服等等。由此可見,女性要擺脫“第二性”地位,第一步就是要打破性別神話。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出版于1949年,對婦女運動的第二次浪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該書是對近代以來的女權主義運動和理論的一個總結,被奉為當代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的“圣經”,奠定了當代女權主義理論的方向和研究基礎。作者以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古代神話和風俗的文化內容為背景,縱論了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婦女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女性個體發展史所顯示的性別差異。《第二性》堪稱為一部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百科全書,它不僅確立了波伏娃在當代女權主義歷史上的奠基人的地位,而且為世界婦女運動樹立了一塊豐碑。

  

  被《時代》周刊評為本世紀改變人類思想和生活的10本書之一
  當代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的“圣經”
  一部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百科全書
  迄今為止對女性問題研究得最為透徹的一本書




章節列表
第一部 事實與神話
第 一 章 動物的性生活:生物學的依據
第 二 章 性一元論:精神分析學的婦女觀
第 三 章 經濟一元論:歷史唯物主義的婦女觀

第二部 歷史
第 四 章 游牧族中的女人
第 五 章 早期農耕時代的女人
第 六 章 父權時代與古代社會
第 七 章 從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法國女人
第 八 章 法國大革命以后:就業與從政

第三部 神話
第 九 章 夢想、恐怖與偶像崇拜
第 九 章 五位作家筆下的女人神話
第十一章 神話與現實

第四部 女性形成
第十二章 女孩
第十三章 少女
第十四章 性發動
第十五章 女性同性戀

第五部 處境
第十六章 結了婚的人
第十七章 母親
第十八章 社交中的女人
第十九章 妓女
第二十章 中老年女人
第二十一章 女人的處境與特性

第六部 生存之辯
第二十二章 自戀
第二十三章 情婦
第二十四章 修女

第七部 走向解放
第二十五章 結論



簡介    
  《第二性》這部巨著一問世,即刻轟動一時。作者波伏娃用大量哲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文學等材料證明:女性自由的障礙不是其生理條件,而是政治和法律的限制造成的。

  本書分兩卷,第一卷主要是從女性群體的角度去討論婦女問題,是全書的理論框架。

  第一卷約有 28萬字,將近占全書的一半,內容涉及艱深的學術理論,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和古代神話。在本書的第二卷,作者沿著從童年到老年這條生命發展軌跡,以各類婦女(女性同性戀者、妓女、戀愛中的女人或情婦、修女、獨立的女人或職業婦女)為對象,廣泛探討了女性的個體發展史,尤其是探討了各個年齡階段、各種類型的女性的生理、心理及處境的變化,并得出結論說,婦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須正視她們同男性的自然差異,同男人建立手足關系。

  《第二性》這部著作,在波伏娃一生的創作歷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部著作是波伏娃思想體系成熟時期的產物,是她這一時期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結晶。這部著作發表后,在法國公眾心目中,波伏娃成為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

  1949年《第二性》在法國出版時,雖曾轟動一時,但又旋遭查禁。當時的輿論界因對它褒貶不一而大加爭論,但主要是責多于贊。該書于1953年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后,再次引起了轟動,成為最搶手的暢銷書。此書對當時美國掀起的婦女解放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樣,這本書在美國也被公認為是促使西方婦女女性意識覺醒的啟蒙作品。





報評等
  在黑暗的50年代和60年代,新的婦女運動尚未降生,《第二性》就像是我們正要覺醒的婦女之間彼此傳遞的暗語。即使西蒙娜·德·波伏娃不出現,婦女運動仍然會存在。但是,我以為,沒有她的話,婦運的基礎還不會如此穩固,尤其在理論方面,恐怕仍然在一步步摸索的階段。
  ——德國著名的女權主義記者 愛麗絲·史瓦茲

  自我的世界

  “有人會奇怪,如果女人存在而且一直會存在,存在對她們比較好嗎?她們應該住在世界上的何處?她們居住的地方又應該是什么樣子?”這個問題夠極端、夠廣泛、夠耐人尋味,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回答既微妙又深刻。《第二性》既不是浮夸的新聞報道,當然也不是對她所屬性別的辯護。這也不僅僅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的散文作品,雖然就廣義而言它確實是文學性的。

  本質上這是一部學術著作。它綜合了諸如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生物學、文藝批評、社會學及人類學等眾多的不同的學科。我不知道有哪個美國學者,不論是男性或是女性,曾像這位法國作家一樣駕馭如此廣闊的知識領域。本書開宗明義,直奔主題:在人類歷史上,婦女如同無產者一樣,是處于社會底層的一個群體。

  本書第一卷分別借助生物學、歷史學及大眾文化和神話資料展開對主題的闡述。為了支撐對主題的分析,作者精心設置了一個理論構架,這一構架大致有三個來源:存在主義哲學、精神分析學說及歷史唯物主義。德·波伏娃女士表現出的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刻理解,以及她對蘇聯輿論宣傳與蘇聯現實狀況所做的冷靜的甄別,在當前加繆和薩特之間的爭論中特別會引起人們的興趣。

  如果本書第一卷主要是分析性角度的,那么第二卷則是臨床診斷性的。在我看來,西蒙娜·德·波伏娃比起大多數知識分子來更像是一個臨床醫生,盡管那些知識分子同樣擁有她那種分析和表達的才華。我猜想她對自己有著真正透徹的了解。
  ……(克萊德·克拉克侯恩)


  一個女人號召婦女們爭取自由,西蒙娜·德·波伏娃無疑是出現在歷史中的第一位婦女哲學家。
    ——《巴黎競賽報》




《第二性》寫作動因、出版始末
  《第二性》的創作始于1945年。此時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已是法國40年代文壇上名噪一時的知名作家。戰后存在主義運動風靡一時,曾使她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可以說波伏娃是一位在事業上已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女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作為一位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的女性,她依然感受到了置身于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處境的艱難。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序言中談及她寫此書的緣由:“我一直猶豫很久不能決定要不要寫一本關于女人的書……人類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來解釋女人,而是以他自己為主相對而論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進化發展形成的一種人類。對男人來說,女人所表現在他們眼中的只是一個性感的動物,她就是‘性’,其他什么也不是……男人是主要的,女人只是附屬品而已。……我們在目前女人的處境中如何才能獲得成就?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哪一條路是不通的?如何能從處處依賴男人的環境下變成獨立?什么樣的環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們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難?這些都是我不得不提出的最基本的問題。這些只代表著我對女人命運問題的關心。”

  正如序言所說,波伏娃一直在關注與思考女性在社會中的處境,女性的角色、地位問題。兒時,她曾耳聞父親對母親的不忠,他不斷在婚約上“捅口子”。青年時代,她目睹了女友因家人反對,不能選擇自己所愛的對象成婚抑郁而死的悲劇。而她本人的情感生活也一直波瀾不止。在她與薩特的愛情生活中,不斷有一些新面孔的女性出現,而她則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她與薩特同樣選擇自由獨立的生活方式,然而她卻不斷因此而遭到人們的非議,甚至被解除教職。戰時,她也曾發現在藝術界即使一些成功的女人也大多扮演著“依附者”的角色。從母親的婚姻生活、女友的愛情悲劇、自己的情感經歷以及周圍女性的經歷中,波伏娃意識到做為女人,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有著相似的處境與命運。

  隨著閱歷、思想的豐富和成熟,波伏娃更感到即使在進入了20世紀40年代,婦女處于從屬地位而遭受男性歧視、一直被視為“第二性”的狀況并沒有改變。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家庭、婚姻、愛情、事業等諸多方面都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難題。作為女性,出于對自身及所有婦女命運的關心,同時也出于存在主義作家的責任感,波伏娃由此感到需要寫一本關于女性啟蒙的書。

  波伏娃最初寫《第二性》時只是想談談自己所面臨的困境、個人的探索及其思考,然而在構思過程中,她發現了所有女性處境的相似性,因而最終決定在書中闡述婦女在當今社會中的共同處境和命運。在寫《第二性》時,波伏娃也想利用自己的獨特條件,發表自己的見解。作為一位女性,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波伏娃曾對教育和習俗強加給女性的種種束縛有更多的感受和體會。其次在由少女時代步入成年階段,她一直在思考傳統女性角色的局限性問題,不斷探索女性應如何從依賴男性的環境中走出來的途徑。實際上從青年時代起,與薩特結識后,她已走上了自我選擇、自我塑造的道路。創作《第二性》時,經過不懈的奮斗和努力,她已是在諸多方面獲得成功的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成長與奮斗歷程對許多女性來說,不無參考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女性問題也是關注自身問題,而這一研究領域恰恰是薩特等許多男性所忽視的領域,因此借助這些問題,可以找到其理論的立足點,也能找到自己的理論話語。

  當然,在寫作《第二性》時,作為一位已經覺醒、成熟的女性,她對自己所面臨的境況以及將要走的路已有了自覺的認識,然而她知道,現實中很多女性都并不十分了解她們的處境及其地位。因此,喚醒女性更是波伏娃創作《第二性》的最主要動因:“至少能使我同時代的婦女了解自己、了解她們的地位”;“自知之明并不能保證帶來幸福,但只有自知之明才能追求幸福,才能得到為此奮斗的勇氣”;“對女性而言,分裂、破碎的世界使她們處于一個不利的地位,她們要比男子要有更多的權利去爭取,有更多的獎勵去爭奪,但同時也要品嘗更多的失敗”。喚醒更多的女性固然重要,但波伏娃深知婦女解放并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放和實現了的,因此,另一個潛在的動機則是通過此書,波伏娃試圖引導男人去理解女性。因為婦女解放不是婦女單方面的問題,它有賴于社會整體條件的改善和整個社會的努力。這本論著的創作最初完全出于偶然,然而它成為了最令波伏娃滿意的書。

  《第二性》一書出版后,人們都爭相購買,此書因此成為該年的暢銷書。偌大的巴黎,被此書的出版直搞得“洛陽紙貴”。然而巨大的影響也使各種對此書的評論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公眾對此書的評價褒貶不一。然而《第二性》在出版初期的確使西方社會嘩然與震驚,在羅馬它橫遭被列禁書之禍。這一結局多少也反映出它對當時人們思想的影響之大,對當時社會道德的沖擊之猛,以及它所受到的批評、責難、曲解較之于它當受的頌揚、贊譽是如此之多。
  ……(吳康茹)

    



關于作者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作家,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存在主義的鼻祖讓-保爾·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存在主義的女權理論對西方的思想和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歲時,西蒙娜·德·波伏娃發表了一項個人“獨立宣言”,宣稱“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于他人的意志”。波伏娃頭腦清晰、意志堅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好奇心。當她還是名不見經傳的窮教師時就開始寫作,決心成為名作家。由此她終身不斷努力,勇往直前,沿著成功之路成為了20世紀思想界的巨星。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個人經歷比任何文學虛構所能達到的程度更豐富、更復雜、更精彩。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哪位女性能像她這樣在那么多的領域獲得赫然的座席、贏得震耳的名聲:現代婦女運動最早的權威理論家;現代存在主義思潮的發起者之一;龔古爾文學大獎獲得者;圣西門式的傳記家;激進的左派人士;社會主義陣營的朋友;驚世駭俗的女才子……


波伏娃 2013-08-21 16:26:51

[新一篇] 回顧波伏娃的《第二性》

[舊一篇] 波伏娃的《第二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