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錄》 第十章佛貍祠下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第十章佛貍祠下(1)
------------
 
  一
  北魏的第一任皇帝拓跋珪在劉裕攻打南燕的時候被兒子拓跋紹所殺。拓跋珪年輕時靠著過人的武勇和好運氣,先后擊敗了后燕和后秦,成為北方地區的新霸主。有意思的是后燕和后秦這兩個國家的創建者慕容垂和姚萇,都派生于當年消滅代國(就是北魏的前身)的前秦。這也許是歷史上的某種巧合吧。 
  拓跋珪晚年性格暴躁,疑心很重,往往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讓他大動肝火,他的臣子們要是臉色不好、呼吸聲太大、走路不穩、說錯話都可以成為被殺的理由,大臣們整天都提心吊膽的。后來拓跋珪立兒子拓跋嗣為太子,按照北魏的風俗,太子的生母必須處死,拓跋珪要按老規矩殺掉拓跋嗣的母親。拓跋嗣不想讓母親被殺,哭求拓跋珪放母親一條生路,結果觸怒了拓跋珪。拓跋嗣害怕有不測,趕緊帶著母親連夜逃亡,躲到賀太后處尋求庇護。 
  這個賀太后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拓跋珪他姨),她和拓跋珪的關系一直是不清不楚。賀太后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漂亮,被拓跋珪看上了,要立她為貴妃。賀太后說:“不行,我們有親緣關系,而且我已經有丈夫了。”拓跋珪就派刺客殺死賀太后的丈夫,然后強逼賀太后成親(終于得手了)。后來賀太后給拓跋珪生下了兒子拓跋紹,也許是由于他們亂倫所導致的基因不好的緣故,拓跋紹生得是面相兇惡,性格殘忍無賴,在平城到處惹是生非,他尤其喜歡活剝路人的衣服取樂。拓跋珪很生氣,就把他倒吊起來放到井里,幾乎淹死才提上來(用這個法子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也算是拓跋珪的一大創舉)。但拓跋紹仍然本性不改。 
  拓跋珪聽說賀太后藏匿了拓跋嗣的母親,就把賀太后關了起來。賀太后派密使告訴了拓跋紹,拓跋紹就領了幾個太監摸到皇宮里把拓跋珪給殺了。 
  這次變故并沒給北魏帶來太大的麻煩,拓跋嗣掌握政權已久,他的脾氣性格都很好,深受北魏官員以及百姓們的擁護。拓跋嗣沒費力氣就殺掉了拓跋紹和賀太后,自立為帝。 
  北魏的大臣們被拓跋珪的暴政給整怕了,因此都很喜歡拓跋嗣這個新皇帝。拓跋嗣可不像后秦的姚泓那樣只會當老好人,游牧民族出身的拓跋嗣可謂文武雙全。按照現在教科書上的說法就是“拓跋嗣繼位后,大力起用漢族知識分子,北魏飛快地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經過拓跋珪這一代的經營,北魏已經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國家,但拓跋嗣登基的時候,北魏離稱雄全中國的實力還相差太遠。大體上說北魏有三個宿敵,每一個都可以稱得上是它的心腹大患。第一個就是馳騁大漠的柔然,這也是拓跋人百年的世仇,一直威脅著北魏的北方;第二個就是曾參與滅亡代國的鐵弗人的后代赫連勃勃,他建立了強大的胡夏國,占據西部邊疆,勢頭咄咄逼人;第三個就是南方東晉大權臣,后來成為宋國的創建者的劉裕,他繼承了前人的家產,成為北方各政權幾個世紀的敵人。這三者對北魏的威脅都很大,對哪個都不能掉以輕心。 
  劉裕消滅后秦時,拓跋嗣也有心進行干預,但他派出的三萬騎兵竟然被劉裕以區區兩千人的卻月陣擊潰,這次戰斗給躍躍欲試的拓跋嗣當頭澆了一盆涼水,也使他明白自己還遠不是劉裕的對手。后來胡夏和東晉展開了激烈的關中爭奪戰,劉裕慘敗在赫連勃勃的鐵騎之下,又讓拓跋嗣明白赫連勃勃比劉裕更難對付。大臣崔浩對此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認為北魏要想發展,只有等到劉裕和赫連勃勃兩位瘟神都壽終正寢后才能談起,反正他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可能、也沒有多余的精力騰出空兒來滅掉北魏。拓跋嗣采取了以土地換和平的措施,放棄了黃河南岸的土地,向劉裕卑詞厚禮求和,雙方以黃河為國界。拓跋嗣一方面安心加強國內建設,防備北方柔然可能的入侵,另一方面則時刻準備著,等待二次擴張的時機。 
  時機說來就來了。劉裕當皇帝的時候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而他的兒子們都還太年輕。劉裕當皇帝沒過兩年就身患重病而死,死前劉裕指定由年僅十六歲的大兒子劉義符繼位,劉裕還不放心,又指派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北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劉義符,劉裕的死昭示著北魏拓跋嗣苦苦期盼的機會終于來了。 
  強大如劉裕一樣的梟雄在死神面前也是如此脆弱,這引起了拓跋嗣的恐慌,他就問崔浩:“朕最近身體欠佳,又有劉裕的前車之鑒,一旦朕有個三長兩短,兒子們都還年輕,國家怎么辦?” 
  崔浩回答:“陛下正當壯年,自然平安,萬一不得已,希望聽微臣的進言:陛下宜早立太子,選擇良才高士對他進行各方面的教育,盡早盡多地讓他接觸國家大事,這樣既能鍛煉太子,又能為陛下分心。”拓跋嗣認為崔浩說得很有道理,就立只有十二歲的長子拓跋燾為太子,并打算從小就要把他培養成文武雙全的英雄,還指派了六位最能干的文臣武將當拓跋燾的老師,武將有長孫嵩、奚斤、安同,文官就是崔浩、穆觀、丘堆,這幫人可都是北魏最好的人才。(六人當中除了崔浩以外,剩下的都是胡人。奚斤本姓達奚,安同本姓拔拔,穆觀姓丘穆陵,丘堆姓丘敦,他們的姓都是后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發動漢化改革后才改的。但史學家已經感覺到使用起來麻煩,便人為地提前使用了。這六人就是拓跋燾的輔相六大臣,確實是北魏最拔尖的人材,拓跋嗣確實很有眼光,挑的人都沒錯。) 
  處理好自己的后事,拓跋嗣就要放心大膽地和宋國搏一把了。他在平城北部修筑長城,調集守軍加入征南的隊伍,準備商量派兵攻打宋國的洛陽、虎牢、滑臺三處要塞。崔浩就出來勸阻說:“從前陛下向劉裕進貢,現在劉裕一死陛下就要翻臉討伐,就算得到了領土也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且國家無法一下子就占領宋國,還要落下一個趁別人發喪的時候討伐的罵名,微臣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從前劉裕趁姚興死后進攻后秦,是因為后秦內戰不停,讓劉裕獲得了可乘之機,現在江南并沒有出現這種狀況。不如派使者去憑吊劉裕,讓江南都知道我們的義舉。而且劉裕剛死,手下都在,一旦加以重兵,惡戰必不可免,不如先緩兩年,等他們國家君主昏庸,重臣爭權的時候再去,便可以兵不血刃地獲得淮河之地。” 
  這個建議沒得到拓跋嗣的認可。不久他就派遣司空奚斤為晉兵將軍,指揮宋兵將軍周幾、吳兵將軍公孫表發兵黃河(北魏果然還沒開化,將軍名字都起得這么怪),第一次南北大戰爆發。 
  奚斤帶領兩萬軍隊渡過黃河在滑臺東面扎營,準備強攻滑臺。崔浩就說:“南方人擅長守城,從前苻堅進攻襄陽,花了一年時間都打不下來。如今大軍團受阻于小城市,如果敵人增援四面保衛,我軍就危險了。不如派遣鐵騎四面分兵,到處出擊,直到淮河以北,掠奪糧食錢財,把洛陽、滑臺、虎牢三地分割在后方成為孤島,和建康失去聯系,那么他們必定會沿黃河撤退,三城就可以得手了(這個戰術應該是閃電戰的前身吧。從前看蘇聯叛逃的蘇沃洛夫文集,提到蘇聯的坦克集團戰術是和德國閃電戰類似的戰術,都起源于當年成吉思汗所運用的蒙古騎兵戰術。就是部隊分兩波進攻,第一波主力是裝甲部隊,相當于冷兵器時期的騎兵,他們的目的就是拼命地向前沖擊,如決堤的洪水一樣沖擊敵人的陣地,但是沖不破堅固的樓房。盡量將對方的陣地分割開,對于敵人比較頑強的防御陣地就跳過去,隔斷他們和后方的聯系。這時候第二波部隊就來了,他們的主力是步兵,用于圍城和攻堅。就象洪水過后的死水區那樣,用浸泡的方法來把洪水沖不垮的大樓泡垮。當年蒙古騎兵和德國陸軍靠這種戰術可謂所向披靡。后來竟成為蘇聯陸軍的標準進攻戰法。現在崔浩提出的戰術,道理和后人實施的一樣。)。”
 
------------
第十章佛貍祠下(2)
------------
 
  崔浩的這個計策確實厲害,北魏軍一實施就占領了滑臺周圍的倉垣等小城,把滑臺變成了孤島。但沒多久奚斤就把崔浩的指示精神領會偏差,又集結重兵開始強攻滑臺,結果枉費兵力也沒能得手,只好向平城求援。拓跋嗣大怒,命拓跋燾留守平城,自己帶領五萬軍隊來增援奚斤,先放出話來說,如果他到滑臺之前奚斤還拿不下城池的話,就治奚斤的罪。 
  奚斤這回害怕了,冒著箭雨親自督戰攻城,東晉滑臺太守狼狽逃跑,剩余士兵死不投降,經過激烈的巷戰,魏軍耗費了巨大的傷亡才占領了滑臺。 
  奚斤率軍乘勝追擊,前鋒直指虎牢關。拓跋嗣又加派黑槊將軍于栗磾帶兵增援。于栗磾是北魏有名的猛將,使一桿黑槊,因此被封為黑槊將軍,有萬夫不當之勇。占據絕對優勢的北魏軍相繼占領了金墉城和洛陽。
  二
  攻陷劉宋的黃河要塞滑臺后,北魏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四處奔流,在平坦的中原大地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除虎牢關以外,宋國在河南的土地基本上已經全部陷落。戰況進展得如此順利,讓拓跋嗣感到很意外。不久拓跋嗣又派大將叔孫建帶領六萬騎兵往東掃蕩,進攻青州、兗州一帶,叔孫建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占領了碻磝(今山東茌平)、泰山、金鄉、濟南一帶,幾乎占據了整個兗州地區。叔孫建一直攻進了臨淄,因為后勤運輸實在跟不上,才不得不停下腳步進行休整(呵呵,叔孫建可謂是貨真價實的古代巴頓和古德里安)。這時的建康朝廷正在忙著過春節。 
  前方戰事再緊,后方該過節還得過節,劉義符張羅著祭祀天地祖宗,大赦改元,文武百官各進爵二等,邊境問題自有邊防軍來管。一直到北魏進攻兩個月后,前線的告急書才送到皇帝桌子上。 
  劉義符這位小皇帝的愛好很廣泛,除了朝政以外的活動他都喜歡,劉裕剛死他就和太監們鬼混,關系相當曖昧。劉義符在御花園里修建了街道市場,還造了一棟大飯店,自任掌柜的,親自坐臺賣酒,左手倒酒右手撥算盤,該多少錢倒多少斤算得分毫不差,而且童叟無欺,生意興隆,這可比當皇帝有意思多了。 
  皇帝忙著掙錢,戰事只好委托給顧命四大臣,大家一合計,四個人里面惟一能打的檀道濟就帶著軍隊去救援山東,西路軍誰來指揮呢?劉裕的三兒子劉義真可是指揮過關中大戰的,就派他小人家去西線作戰。 
  劉義真曾經在胡夏騎兵的馬蹄下面僥幸撿回條命來,知道打仗的厲害,這回遭到大哥的排擠他就在心里暗暗懷恨,離開建康往北走了沒多遠,劉義真就象征性地派遣三千軍隊(似乎少得過頭了,后來皇帝處死劉義真的罪名就有一條說豫州戰役指揮不力,對虎牢見死不救)增援虎牢,然后自己帶著手下找地方打獵去了。 
  宋軍還沒碰到敵人就先勾心斗角,北魏軍可不是吃素的,前線作戰太順利導致拓跋嗣不敢繼續前進了,嚴令奚斤和公孫表一定要拿下虎牢后再進攻。奚斤和公孫表的進攻越發兇狠,而且使用了發石車、沖車等大型攻城器械,虎牢的宋軍漸漸不支。 
  虎牢守將毛德祖是毛修之的親戚,担任司州刺史,官職已經不小,這回被北魏騎兵包圍到了敵人后方,就順理成章地當上虎牢的最高統帥。面對奚斤和公孫表的猛烈進攻,毛德祖就開挖地道,派遣四百壯士摸到魏軍陣地后面來了個突然襲擊,殺死敵方幾百人,一把火將魏軍的所有攻城器械都燒掉了。 
  毛德祖和公孫表小時候關系很好,公孫表性格剛勇,讓毛德祖很頭疼。戰斗間隙毛德祖經常派使者和公孫表互致問候,朋友歸朋友,公孫表作戰時對毛德祖可是一點情面都不留。毛德祖又派出間諜到奚斤的帳篷里制造流言,說公孫表和毛德祖最近聯系密切,奚斤逐漸生疑,到公孫表那里詢問究竟。公孫表為了明白心跡,就把毛德祖給他的書信都讓奚斤過目。 
  奚斤一看,信上果然都是些問候的話,奚斤對此將信將疑,就拿了幾封信回去接著鑒定。哪知到了晚上,毛德祖派的間諜就去奚斤那里送信,交到他手里后才裝做認錯人了。奚斤可不上當,連忙搶過來一看,這回的信件內容和從公孫表那里要來的可大不一樣,都是商量如何殺掉自己共同造反的,然后再一核對筆跡,果然幾封信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奚斤就把這些信件都送到拓跋嗣那里。 
  拓跋嗣一開始也不相信,他旁邊有個算命先生,以前常被公孫表指責為騙子,這家伙這會兒趁機火上澆油,說“虎牢之所以打不下來,都是因為公孫表的軍營位置不好,專挑死地扎營,公孫表對兵法深有研究,一定是故意的”云云。拓跋嗣大怒,派人將公孫表勒死,將他的部隊劃歸奚斤指揮(明朝的袁崇煥跟公孫表倆人簡直就是難兄難弟啊)。 
  江南援救豫州的宋軍四處云集,全都在項城會合。劉義真派出的三千軍隊到這里也不敢前進,等西線最高統帥劉義真慢吞吞地到了項城后,大家都畏懼北魏的戰力,互相推諉著都不想前進。為了照顧大家的面子,劉義真就向建康上表說:“敵人大軍進攻虎牢,并沒有南侵的意思。如果對方把項城占領了,則淮河一帶就失去屏障了,不如讓我軍死守項城為上。”不久上頭批示說劉義真體恤將士用兵謹慎當然準奏,于是一群飯桶都躲在項城看虎牢的笑話。 
  拓跋嗣也得到確切信息說宋軍集結項城卻無一前來救援或反攻,心里說真是天助我也。就下令全體軍隊都到虎牢城下會齊,幾天后東線作戰的叔孫建也前來增援。十多萬魏軍在拓跋嗣的親自指揮下向虎牢發動了日夜不停的進攻,奚斤、周幾、崔浩、于栗磾、長孫嵩、叔孫建等北魏名將日夜輪值,虎牢被圍二百天,無日無夜不在惡戰,守軍越打越少,而北魏軍卻越打越多。不久北魏軍攻破虎牢外城,毛德祖又在城里修筑三重城墻守衛,又被魏軍攻破兩重。宋軍只能死守住最后一道城墻,晝夜作戰,毛德祖衣不解帶,吃住都在城墻上,將士們都感激他的恩義,幾乎都雙眼生瘡,仍無一人出門投降。 
  魏軍十多萬人,日常花銷太大實在供應不起,而虎牢的抵抗又如此頑強,拓跋嗣就在虎牢周圍遍地挖深井,抽光虎牢城周圍的地下水(也不知道他們使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抽水機,呵呵),宋軍連人帶馬都沒有水喝,受傷者身上都不再流血,魏軍的攻勢卻更加猛烈,終于攻進了內城。 
  虎牢失守后,毛德祖的衛兵準備護送他撤離,毛德祖推辭說:“我發誓與此城共存亡,絕對不會在城陷后茍活于世。你們可以回建康報告戰況。”于是他謝絕撤退,繼續和魏軍展開巷戰。拓跋嗣深為感動,命令手下見到毛德祖不準傷他。毛德祖力竭被俘,不發一言而死。全城僅有二百士兵撤回建康,其余全部陣亡。直到魏軍撤退,項城守軍無一人來增援。
 
------------
第十章佛貍祠下(3)
------------
 
  北魏付出重大代價,取得了西線作戰的勝利,但東線戰況并不是很理想。叔孫建的部隊打到臨淄后就因為補給跟不上,不得不停下來掠奪當地百姓的糧食。臨淄四周都是山,百姓都往山上跑,把叔孫建餓了好幾天才搞到了一點糧草。這樣一來就給了東線宋軍寶貴的時機來集結兵力進行防御。宋國殘余的兵力大多集結在東陽(原是南燕故都廣固,后被宋改名為東陽)。 叔孫建在臨淄休整了半月,等補給線暢通后,就分撥一半軍隊參加西線作戰,自己帶領三萬騎兵進攻東陽。這樣一來,東陽宋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用來加強城防。東陽守軍只有一千五百人,鎮守東陽的青州刺史竺夔成為宋軍在東線的最后力量。                        
  東線僅有的一線希望就是檀道濟所率領的援軍,目前他們正在日夜兼程地從彭城往這里趕。叔孫建的三萬騎兵將東陽圍成十幾里的防線,四處制造攻城器械。關鍵時刻東陽堅固的城防發揮了作用,宋軍在城外挖了四道壕溝,魏軍花費了很大力氣才填平了外三道,正將好不容易造好的沖車拉到城下準備攻城時,連接城里和第四道壕溝間的地道中突然冒出一群宋兵,他們用大麻繩栓住沖車,然后將沖車全部拉到壕溝里面破壞掉。 
  叔孫建好不容易造的沖車全部被毀,把他氣得七竅生煙。他下令在外圈修起一圈圍墻,斷絕東陽和外界的聯系,然后日夜攻打,終于將東陽城北的城墻攻破。就在這關鍵時刻,叔孫建得到檀道濟的大軍已經趕到了臨朐的情報,而且敵人的援軍當天就可以抵達東陽,這節骨眼上北魏軍隊里又開始流行疫病。叔孫建懊惱至極,只好下令燒掉營地和攻城器械撤往虎牢參加西線作戰。檀道濟的部隊帶的糧食少,到東陽時糧食正好吃光,也無力追趕,東線算維持了個不好不壞的局面。 
  盡管在東線沒有取得最后勝利,但綜合起來北魏的戰果還是相當顯著的,拓跋嗣對此也比較滿意,他留下周幾鎮守河南,自己帶領主力撤退了。劉宋這邊駐扎在項城一帶的縮頭烏龜們看到魏軍走了,禁不住都彈冠相慶,慶賀大家的首級得保。第一次南北大戰結束。 
  宋軍雖然在人數上損失不比魏軍多,但丟掉了兗州、豫州實在讓人臉上無光。徐羨之、傅亮和謝晦都因為作戰不力主動向劉義符請求辭職,劉義符正忙著賣酒,根本不管那些俗務,下旨曰三位大臣指揮作戰有功,賞。 
  和宋國那邊一片祥和的局面相比,北魏的形勢卻不太好。拓跋嗣因為長途的鞍馬勞頓,回到平城后就生急病死了。在六大臣的支持下,十五歲的拓跋燾繼位。后人稱他為太武帝。 
  三
  北魏有早婚的習俗,孝文帝改革前所有的皇帝都是十幾歲即位。前兩任皇帝拓跋珪和拓跋嗣都在十六歲就領兵打仗了。這種尚武的風氣對儲君的影響很大,拓跋燾當太子時更是十二歲就遠赴河套保衛長城抗擊柔然的入侵,他把邊塞軍務整頓得有條有理,迫使柔然不敢入侵(很像十三歲就勇冠三軍當先鋒官的慕容垂)。由于拓跋燾從小就接受騎射訓練,因此很早他就成熟了,到他十五歲稱帝時,這位小名叫佛貍的少年已經是位非常稱職的君主,頗受大臣們敬畏。拓跋燾對崔浩等人加以重用,又任命代人羅結担任侍中,管理內政。羅結是拓跋什翼犍時候的大臣,到拓跋燾時代已經活了一百零七歲了,仍然精力充沛,治國有方。拓跋燾對他十分尊敬,請他在皇宮里居住,通宵達旦地商議國家大事(也不怕把老頭給累著),學習歷史知識和治國經驗。羅結一百一十歲告老退休后,拓跋燾還經常微服騎馬去探訪,朝廷每有重要決策,拓跋燾都會去征求他的意見,這位老人活到一百二十歲才去世。 
  柔然國君主紇升蓋可汗聽說北魏的老皇帝去世了,換了新皇帝,就派遣六萬騎兵大肆搶掠北魏的北方邊境,還占領了北魏舊都盛樂。拓跋燾聽說后,率軍日夜兼程救援,只用了三天兩夜就趕到云中。紇升蓋可汗自恃人多,將拓跋燾的軍隊團團包圍了五十多圈。雙方戰馬交錯,敵我混雜,拓跋燾不慌不忙,親取硬弓射死了柔然的大將、紇升蓋可汗的侄子于陟斤,柔然軍隊大亂,魏軍乘勝殺退柔然軍,收復了盛樂。 
  拓跋燾擊敗柔然,回平城后又集結大軍兵分五路,每路將領都率領一萬騎兵渡過大漠襲擊柔然部落,拓跋燾親自指揮中路騎兵,命令士兵只準攜帶十五天的干糧,并強調如果戰敗或找不到敵人就不要回來了。結果五路軍馬都取得了勝利,肅清了戈壁以南的柔然勢力。拓跋燾由此認為柔然人智力低下,如同蠕動的蟲子一般,就下令改柔然叫蠕蠕。 
  這時,西部邊境送來報告說胡夏皇帝赫連勃勃病死,兒子赫連昌繼位。拓跋燾有心討伐,就問大臣們:“現在用兵的話,是先取赫連好呢,還是先攻蠕蠕好呢?” 
  長孫嵩、長孫翰、奚斤等都認為進攻赫連意義不大,而進攻蠕蠕的話,成功則可以繳獲甚多,不成功的話也可以一路打獵繳獲很多肉食。只有崔浩反對說:“蠕蠕人馬背為生,即使我們大舉進攻,能不能碰到他們也要靠運氣。而赫連氏土地不過千里,卻極其兇狠殘暴,老百姓早就懷恨已久。如果今后赫連昌施以仁政的話,會籠絡人心,到時候再進攻他難度就大了。”拓跋燾認為崔浩所言有理,就派奚斤帶領四萬五千人進攻蒲阪,周幾帶領一萬人進攻陜城,自帶大軍平城從平城進發,直取那個要一統天下、君臨萬邦的胡夏首都統萬城。 
  這個時候胡夏還在和西秦、北涼進行無休止的混戰。胡夏軍的主力正在猛攻西秦重鎮枹罕。由于一直沒和北魏打過仗,赫連昌并不是很重視北魏發動的這次致命的進攻。拓跋燾的大軍到了河套地區,突然氣溫驟降,黃河全部封凍。拓跋燾又上演了當年參合陂之戰他爺爺拓跋珪搞的那一套,帶領兩萬騎兵突襲統萬城。六天后是冬至,北魏軍抵達統萬城外三十里,赫連昌正在舉行慶祝宴會,萬沒想到北魏軍會突然出現。匆忙出戰被北魏擊敗,只好退回城里關門死守。不料北魏牙將竇代田的軍隊跟著他混進城里,一直殺到皇宮西門,一路放火焚燒,拓跋燾緊跟其后指揮騎兵奮力攻城。關鍵時刻統萬城超級堅固的城墻大顯神威,赫連昌把里門一關,拓跋燾和他只隔了一道墻,可就是殺不進去,只好望城興嘆。這時氣溫又不斷下降,魏軍吃飯取暖都是問題。拓跋燾對手下說:“統萬城不帶重武器太難對付了,來年再說吧。”就將一萬多戶居民搬遷回國,留給赫連昌一座空城。拓跋燾回去的路上寒流經過,發生大雪災,無論士兵和平民被凍死凍傷了不少,減員率超過三分之一。 
  北魏其他兩路也進展順利,奚斤軍直取蒲阪,蒲阪守將赫連乙斗急忙向統萬城告急,等使者到了統萬城湊巧正趕上魏軍殺進了城,城門上都是魏軍的旗號。使者急忙返回到蒲阪告訴赫連乙斗說:“完蛋了!統萬城被占領了!”赫連乙斗很害怕,急忙放棄蒲阪投奔長安。奚斤兵不血刃地占領了蒲阪。
 
------------
第十章佛貍祠下(4)
------------
 
  北魏另一路周幾軍隊占領了弘農,周幾自己中流箭而死。周幾部隊取得的重要戰果就是給后面的奚斤打開了關中的要道,奚斤隨后殺向長安,赫連乙斗把統萬城失守的消息告訴了長安守將赫連助興。赫連助興也害怕得要死,就放棄了長安和赫連乙斗一起投奔安定。奚斤又兵不血刃地占領了長安,北魏得到了整個關中。 
  赫連昌不甘心失敗,他抽調回和西秦作戰的弟弟赫連定的兩萬軍隊,聯合安定殘軍一起進攻長安。長安駐扎著北魏奚斤的五萬多軍隊,奚斤的部隊也是以騎兵為主,人又是身經百戰,藝高膽大,他下令不許守城,把部隊拉到長安城外和赫連定搞野戰。赫連定也是個出了名的愣頭青,就是不進攻長安,和奚斤硬碰硬地舉行騎兵對騎兵的生死斗。兩人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長安城北你來我往地展開了一系列拉鋸戰。兩軍從一月打到三月,雙方損失都很慘重。 
  胡夏的主力被奚斤牢牢地粘在長安,那邊平城的拓跋燾可沒閑著,他派賀多羅帶領三千重騎兵為先鋒,長孫翰率三萬騎兵為先頭部隊,拓跋素帶三萬步兵為后援,拓跋伏真帶三萬步兵運送攻城武器(有多少攻城武器要用三萬人運送?),自己帶領主力大軍,算起來共計二十萬軍隊再次進攻統萬城。 
  拓跋燾的大軍走了沒多遠,他就覺得行軍速度實在太慢,就要放棄主力帶領騎兵直取統萬城。手下都勸阻說:“統萬城太堅固,不是一兩天能打下來的。如果輕騎而去萬一沒效果白白降低士氣。不如等步兵和重武器到了再去。”拓跋燾就說:“用兵之道,攻城是最下策。是不得已的法子。如果赫連昌看見步兵來了,必定死守,到時候傷亡必大。不如派騎兵襲擊,赫連昌自恃擅長指揮騎兵,看見我軍沒有步兵支援,必定會出來挑戰,那時候還能賭一回。”就挑選了三萬騎兵,日夜兼程又往統萬城來了。 
  到了統萬城下,拓跋燾將主力埋伏起來,只帶幾百名騎兵前去挑戰,赫連昌果然中計,派尚書斛黎文帶領三萬步騎兵來追殺。拓跋燾的手下也沒想到會引出來這么多人,心里都沒底,急忙往軍營里跑,斛黎文就在后面追。等拓跋燾到了大營準備戰斗時,突然風雨大作,黃沙飛舞,從胡夏軍方向朝北魏軍吹過來,刮得北魏士兵都睜不開眼。長孫翰等都建議道:“夏軍的步騎聯陣過于強大,我軍又處下風,不占天時地利,請陛下快收兵!” 
  拓跋燾也有些猶豫,崔浩說:“我軍千里出戰,就為今天,這時候就算跑也來不及了。敵人這時貪功冒進,沒有后備,我軍分兵從后面襲擊,老天又怎么只會幫助他們呢?”就分兵繞過去襲擊胡夏軍的背后。 
  風雨越來越大,魏軍的正面人又太少,拓跋燾戰馬受驚把他摔下馬來,幾乎被夏軍活捉。大將拓跋齊從旁邊殺出,拼死擋住爭先恐后殺過來的胡夏兵。斛黎文就下令全軍一齊向拓跋齊和拓跋燾放箭,頓時萬箭齊射,兩人都中了數箭,幸虧拓跋齊身披重甲擋了大部分箭,倆人都還傷得不太嚴重。正在危急時刻,從胡夏軍后面發動襲擊的魏軍總算趕到,反而將胡夏軍包圍起來,斛黎文的軍隊頓時亂成一團。 
  拓跋燾從地上爬起來,拍拍屁股又翻身上馬,看見胡夏軍統帥斛黎文就在面前,他舉起長矛就是一下,將斛黎文挑下馬來。拓跋燾接著奮力突擊,一連殺死十幾名胡夏兵。胡夏軍失去統帥,頓時四散奔逃。拓跋燾整頓隊伍乘勝追擊,又殺死敵軍一萬多人,一直追到統萬城的城門下。站在城樓上觀戰的赫連昌萬沒想到北魏軍會反敗為勝,只好和幾百官員帶著隨從向上邽逃去。 
  拓跋燾和拓跋齊帶著幾十名士兵一直沖到城里,殺進胡夏皇宮。城里的胡夏殘軍突然把統萬城的城門全部關閉想抓住這股人。拓跋燾也不笨,跑到胡夏皇太后的住處搶了幾十件宮女的衣服,大家化裝成逃難的皇族,全部安然逃出。 
  統萬城的守軍本來就不多,第二天就向拓跋燾投降。號稱永不陷落的統萬城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陷落了。 
  四
  經過九死一生的惡戰,被命運女神青睞的拓跋燾終于得到了比鋼鐵還要堅固的統萬城。這一戰北魏繳獲了三十多萬匹戰馬,數千萬頭牛羊和數不清的珍寶武器,都是當年赫連勃勃戎馬一生得來的。又捕獲了赫連昌的文武百官、老婆孩子、宮女太監數萬人。其中就有當年赫連勃勃在關中大破劉裕后俘虜的東晉將領。比如毛修之就在統萬城當小官,后來拓跋燾吃了他做的飯贊不絕口,聘請他到平城當大廚(看來無論啥時候有一門技術就是餓不著)。
  統萬城被克的同時,和赫連定在長安對峙的奚斤戰況也有所進展。拓跋燾派丘堆領兵五千去增援奚斤,赫連定聽說后只好放棄進攻,撤到了上邽投奔赫連昌。拓跋燾就命令奚斤回平城聽候新的任務。 
  奚斤覺得打得還不過癮,請求繼續增援一鼓作氣滅掉胡夏,拓跋燾見奚斤公然違抗命令,感到很不痛快,只撥給他一萬軍隊,三千匹戰馬去追擊,另派御史大夫安頡去當監軍(其實就是想看看奚斤是不是要造反)。
  奚斤和赫連昌在安定對峙,安定和平城之間路途遙遠,后勤供應都要通過長安來周轉(安定到統萬城的交通線還沒好),北魏軍糧食一直跟不上,只好殺馬充饑,騎兵都改行當了步兵。奚斤就叫丘堆以搶劫百姓為生,赫連昌經常襲擊丘堆的搶劫隊伍,順便也殺殺老百姓,丘堆掠奪的糧食經常落到赫連昌手里。由于北魏軍經常餓肚子,奚斤就叫士兵少運動,在地上躺著節省體力,赫連昌越搶越大膽,最后竟跑到安定城下搶奪居民的糧食和牲畜,奚斤就干看著沒一點脾氣。 
  監軍安頡對奚斤的政策很不滿:“大人在陛下面前自請滅夏,現在反而要被夏國所滅,就算不被赫連昌所滅,也會得到軍法處罚,你就沒有一點想法嗎?” 
  奚斤回答說:“如今士兵都沒有馬,騎兵都沒受過步戰訓練,卻要用他們來對付胡夏訓練有素的騎兵,這沒有取勝的道理。必須等平城的援軍來了才能開戰。” 
  安頡大怒,說道:“如今赫連昌都打到眼皮底下來了!我軍沒有糧食,不打仗的話都活不到明天了,援軍明天能到嗎?現在把武將的坐騎收集一下,可以湊出二百匹戰馬,都是優良馬種。我愿意自請死士出戰,就算不能消滅他們,打擊一下敵人的銳氣也是好的。而且赫連昌有勇無謀,經常出陣到城下挑戰,我們的士兵都認識他,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抓住他呢。” 
  第二天,胡夏軍又耀武揚威地來到安定城下挑戰。在城上觀看的北魏士兵個個怒不可遏。安頡就精選了二百騎兵出來應戰。雙方剛排好陣勢,突然暴風驟起,刮起漫天的塵土,白晝被刮得如同黑夜。北魏騎兵都認識赫連昌,一擁而上過去就揍,赫連昌見勢不妙掉頭就跑。不留神馬有失蹄,赫連昌摔下馬來,被北魏軍活捉。(《資治通鑒》里對這段歷史的描寫很簡練:會天大風,揚塵,晝昏,夏主急走,軍士識其貌,爭赴之。頡追之,夏主馬蹶而墜,遂擒之。唉,赫連昌如果有他老子赫連勃勃一半的本事也不會這么慘了,看來安頡這廝這回真的是撞了大運。)
  赫連昌被押送到平城,由于赫連昌相貌英俊,身材健美,拓跋燾對他很有好感,封他當自己的隨從,經常和他一齊出去打獵,甚至兩人結伴進入深山探險。大臣們頗有異議,拓跋燾說:“天命屬我,害怕什么?”從來不防備他。
 
------------
第十章佛貍祠下(5)
------------
 
  拓跋燾本身就是個勇士,打仗的時候都是沖鋒在前,左右護衛死掉了馬上就有替補,拓跋燾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因此手下對他相當敬畏,打起仗來個個拼命。拓跋燾和其他人比起來還有個好處就是崇尚簡樸,吃飯穿衣和常人一樣。大臣們建議他大修宮殿,增強平城的防御,拓跋燾說:“古人有言說‘在德不在險。’赫連勃勃的統萬城比鋼鐵還要堅固,不也落在了朕的手里嗎?如今天下未定,民生疾苦,正需要珍惜民力,大興土木都是前朝滅亡的原因啊。”他用起錢來也是這樣。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國庫是國家的根本,不能輕易動用。但獎賞軍功時拓跋燾卻毫不吝嗇。拓跋燾在用人上也很能知才善用,很多大將都是從士兵層里提拔上來的,真正做到了唯才是舉,不論門第,賞不遺賤,罚不避貴,和注重門第出身的南朝士族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惟一的不足之處就是過于輕率,經常是剛把人殺掉就立馬后悔了(后來崔浩就因為拓跋燾的這個毛病倒了霉) 。
  赫連定聽說皇帝被俘,就帶領著數萬殘部撤退到了平涼(今甘肅華亭),并在平涼稱帝。莽撞漢子奚斤由于自己是元帥而赫連昌卻被手下抓走了,心里非常憋氣,就命令部下丟掉輜重,只帶了三天的糧食殺向平涼追擊老對手赫連定。從安定到平涼有兩條路,一條是沿河而去,另一條要翻越當年苻登被殺的馬毛山。這時胡夏軍正準備繼續向西逃跑,有些逃亡的魏兵向赫連定投降,說魏軍走山路追來只帶了三天的糧食,沒有帶水。赫連定就分兵堵截奚斤,斷了奚斤的水道。魏軍沒水喝,有六七千人干渴而死,奚斤也被赫連定活捉。 
  留在安定的丘堆把守著奚斤丟下的輜重,一聽說奚斤戰敗被俘,丘堆趕緊丟下輜重逃到了長安。胡夏軍活捉奚斤后反過頭來追殺丘堆,丘堆不能抵敵,放棄長安逃跑,長安再次落到胡夏手中。拓跋燾大怒,派安頡處死丘堆(太倉促了吧),接替奚斤的職務,防御胡夏的進攻。 
  關中的形勢突然大變,拓跋燾的六大臣被俘一個,被殺一個,長安也丟了,這種局面令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赫連定收復關中后,又派使者向拓跋燾求和,拓跋燾反而欣然接受。原來柔然族聽說北魏和胡夏連年交兵,有心一雪當年被逐之恥,發兵進犯北魏。拓跋燾決定親征柔然,沒想到卻遭到大臣張淵的堅決反對。張淵小時候曾作為民眾代表上書苻堅阻止他南征,苻堅不聽后來果然戰敗,張淵從此一舉成名被稱為神童。他一向以擅長辯論著稱,后來做了胡夏的大臣,被拓跋燾俘虜后,又當了北魏的大臣。 
  張淵對拓跋燾說:“蠕蠕國遠在漠北,是荒蕪人煙的地方,這種領土就算得到了也無法耕種,這里的人民歸順了也不好控制。何必要勞動軍隊去討伐呢?” 
  崔浩接了張淵的話茬兒說:“張淵的見解是漢朝的老話,放到今天不見得就合乎時宜。蠕蠕本來是我們的臣民,忽然背叛,如今殺掉主犯,歸化我民,沒什么不妥的。別人都說你張淵是神童,明白世間興亡的道理。那么當年你在統萬城當官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國家將亡的征兆呢?如果沒有發現,就是沒那么神,如果發現了沒說,就是不忠心。” 
  這時赫連昌也在一邊旁聽,他咕噥一句:“哪兒有啊?”頓時招來哄堂大笑。崔浩的一番話使得拓跋燾堅定了北伐柔然的信心。他問崔浩:“如今宋國整天宣揚要北伐,如果主力遠征蠕蠕,一時回不來,怎么面對宋國的挑戰呢?” 
  崔浩回答說:“如果我們這回不能擊敗蠕蠕,就無法對付南人。前幾天南人聽說我國占領統萬城,都已喪膽,所以要大聲鼓噪要進攻我國來轉移國內矛盾,實際上沒什么可怕的。而且敵人是步兵,我軍是騎兵,他們北上的時候我們也能南下,對他們來說,長途行軍是件苦差事,對我們來說卻未必。當年就連劉裕這樣的英雄派愛子名將坐鎮關中都擋不住赫連勃勃的騎兵,更何況劉義隆比他爹劉裕差遠了。陛下英武過人,兵強馬壯,南人敢發兵前來,正是派羊羔和虎狼搏斗,有什么可怕的?蠕蠕自認為距我國遙遠,認為我們無法對付他,所以敢如此猖狂,我軍發動突然襲擊,必定能擊敗他們。” 
  聽了崔浩的勸告,拓跋燾就親自率領輕騎兵出平城,在東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的大漠突襲柔然的部落。柔然人正在放牧,萬沒想到北魏兵會突然出現,只好四處逃跑,漫山遍野都是丟棄的牛羊和逃亡的人群。魏軍四處追殺,無論牲畜還是百姓都不放過。此仗光殺掉的柔然官員就有數百人。柔然人又遭到了慘敗。 
  不出北魏所料,北魏北伐柔然的同時,宋國也派出使者來到平城遞交國書,嚴正聲明說河南一帶自古就是宋國的領土,北魏如果識相的話就早點歸還,否則一切后果自負云云。拓跋燾大笑說:“這些王八小畜生有什么本事?我要是不消滅蠕蠕的話,反而要腹背受敵了。擊敗蠕蠕再回頭對付南人不遲!” 
  宋國見北魏竟然如此無理,滿朝文武都怒不可遏,趁北魏軍遠在大漠時派出大軍發動了進攻。第二次南北大戰爆發了。
  五
  在第一次南北大戰中遭到慘敗的宋國老實了很長時間,但還不吸取教訓。皇帝劉義符一心做生意,從來不問朝政,他的兄弟劉義真便開始打起了皇帝寶座的主意。劉義真和幾個中層官員謝靈運、顏延之等關系和睦,放出話來說:“如果我得志了,必定加封謝靈運和顏延之為左右宰相。” 
  這樣的話在今天聽起來不算什么,在當時可是絕對的大逆不道。劉義符的顧命四大臣中除了檀道濟是武將外,其他三個都是文化人,平常都能說到一塊兒去,這回湊到一起更是餿主意百出,他們仨合伙把檀道濟排擠到外地,然后他們仨把持朝政。因此,宋國的國家大事都是徐羨之、傅亮和謝晦說了算。 
  某日閑著沒事兒干,這幾個家伙又湊到一起磨牙,閑談中就提到劉義真的幾個死黨。三個人一核計,認為劉義真已有反象,就給朝廷寫了一封投訴信控告劉義真要謀反。當然這封投訴書最終還是會回到他們仨的手里,大家只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最終的結果是免去了劉義真的官職并將他發配到涼州服苦役,然后又派刺客在半路上將其殺死。 
  一干大臣滅了劉義真后,還覺得鬧得不過癮,又合謀準備除掉劉義符,他們就下令召兗州刺史檀道濟進京。檀道濟也是個喜歡熱鬧的主,早就看荒唐皇帝劉義符不順眼,就帶著軍隊向建康發動進攻。這會兒劉義符正在玄武湖避暑,用做買賣掙的利潤買了條畫舫開酒店,自任酒保向來往的太監宮女兜售家釀好酒,士兵們可不管什么皇帝不皇帝,上去先一通亂揍將太監們打跑,然后將劉義符抓起來宣布免除他的皇位,另立劉裕的次子徐州刺史劉義隆為帝,就是后來的宋文帝。
 
------------
第十章佛貍祠下(6)
------------
 
  徐羨之等還怕留下后患,又使出對付劉義真的辦法來對付劉義符,派刺客暗殺他,刺客一時找不到趁手的兵器,就到門后取下門閂照劉義符頭上狠狠給了一下,將其砸死然后回去復命。這樣,劉裕死后沒幾年,重臣專權的局面就又有重演的趨勢了。 
  劉義隆登基后,也曉得四大臣的厲害,劉義隆為人性格深沉,喜怒不行于色。雖然內心對這幾個家伙都很不信任,但仍然加封徐羨之為司徒,傅亮為司空,檀道濟南兗州刺史,謝晦為荊州刺史,把朝廷內外都把持住。 
  劉義隆表面上對徐羨之和傅亮很客氣,暗地里卻大力安排自己在徐州時的那一幫老人。在徐州担任過職務的下級官員王弘、王華、王曇首、到彥之等一一升官,提拔標準就是有沒有和劉義隆穿一條褲子。沒兩年朝廷內外的大臣就基本上都是徐州出身的了。 
  官員隊伍里增添了許多新面孔,徐羨之和傅亮卻麻木不覺。要想掌握政權還需要有軍隊的支持。荊州的謝晦是不能指望了,倒是兗州刺史檀道濟離徐州不遠,又經常受其他三人排擠,是個好人選。劉義隆就暗地里勾結檀道濟,取得了檀道濟絕對不參與三大臣的圈子的保證后,劉義隆就派出親信趁上早朝的時候將徐羨之和傅亮逮捕并滿門抄斬。 
  鎮守荊州的謝晦聽說徐羨之和傅亮被殺,就以“清君側”為名造反。他帶領三萬水軍進攻建康,并制造輿論說檀道濟將和他一道起兵,殊不知這次奉命討伐謝晦的就是檀道濟。 
  在謝晦還沒造反的時候劉義隆就已經取得了檀道濟的效忠,這回更是親自召見檀道濟,任命他為統帥,帶領王弘、到彥之等迎戰謝晦。檀道濟果然不負眾望,輕松擊敗謝晦將其處死。 
  和幾個前任不同,檀道濟對官職的大小不感冒,他斷絕了延續一個多世紀的重臣執政制度,將國家大權拱手交給了劉義隆。宋國在劉義隆的親自治理下,國運才算慢慢地得到恢復,并開始逐漸繁榮起來。劉義隆的年號叫元嘉,劉義隆統治的這段太平時期成為自東漢滅亡以來南方最安定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元嘉之治”。 
  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劉義隆覺得自己有了點家底,就準備趁北魏進攻柔然時涮拓跋燾一把。不久他派遣使者向拓跋燾索要河南的土地,遭到拓跋燾拒絕后,劉義隆派到彥之、王仲德帶領五萬重甲步兵沿淮河出擊,又派驍騎將軍段宏將帶領八千騎兵進攻虎牢(估計這是南朝為數不多的騎兵部隊),豫州刺史劉德武領兵一萬跟進,弟弟劉義欣帶領三萬軍隊監戰。這次總計十萬人的大軍,已經是個不小的數目了。 
  為了宣揚此次進攻的名正言順,劉義隆特地派遣使者告訴拓跋燾說:“河南是我們宋國從前固有的土地,后來被你們占領,今天我軍是來收復失地的,和河北無關。” 
  使者走后,拓跋燾就對官員們說:“我胎毛還沒干的時候就知道河南是我的了!宋國立國才幾年,哪兒有他們的地方?但最近時值盛夏,水深草茂,不利于我軍騎兵的運動作戰。不如先往后撤一撤,等下雪后天冷地凈的時候時再進攻吧。”就下令殺光河南一帶的流民百姓,不準他們給宋軍通風報信,他的這一舉措大大增加了宋軍偵察的困難度。 
  北魏的武將大都血氣方剛,力請和宋國交戰。崔浩說:“交戰確實不妥。南方天氣炎熱,河網縱橫。入夏以來水草豐盛,無論人馬都容易生病,不可進攻。而且對手擅長守城,很可能打成持久戰。我軍靠騎兵無法和對方步兵進行長期作戰。不如主動撤出南方城市,等秋后再來,穩扎穩打,這才是萬全之計。南方這次出擊,領兵者大都是些膏粱子弟,聽說陛下和赫連勃勃、蠕蠕作戰屢次得勝,別看他們口號喊得震天響,說什么要打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我看羨慕陛下的珍寶財產多一些才對。他們都懷著不可告人的私心,不是真心為國賣力,哪能不敗呢?” 
  拓跋燾這時還和柔然打得熱鬧,一直很担心南方防御兵力不足,崔浩的分析真是一顆及時的定心丸。拓跋燾就下令黃河以南的碻磝、滑臺、洛陽、虎牢守軍全部撤退到鄴城,任命陽平公杜超為冀州大都督,統帥四鎮精兵看宋軍如何表演。 
  劉義隆此次作戰發明出一種很奇怪的戰略指揮方法,和蔣介石打仗一個脾氣,喜歡干預千里之外具體的戰斗,部隊不準任意行事,必須接到他的錦囊密令后才知道下一步的作戰方針。現代打仗有無線電報和沙盤地圖,可以實時指揮,就那樣蔣介石還被解放軍打得一敗涂地。古代從南京到洛陽前線快馬走個來回也得好幾天時間,不知道這位皇帝準備怎么收場。 
  為了等劉義隆的命令,到彥之的軍隊從淮河走到泗河(就在山東,我們那里啦,現在已經基本干涸了),行軍速度達到了創歷史記錄的每天十里路。這還是在明知魏軍主力都在漠北惡斗柔然的有利條件下取得的。 
  這樣,宣戰以后四個月,從建康發兵的宋國十萬大軍才徐徐到達黃河南岸,收復了潼關以東的廣大土地,分重兵占領滑臺、虎牢、金墉城,向建康告捷,宣布在天縱英明、智慧超人的皇帝陛下指揮下,魏軍望風潰散,北伐軍已順利收復黃河南岸,不日將攻克平城,活捉拓跋燾等等。 
  取得如此顯赫的戰績,劉義隆馬上高興得都快要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急忙派使者聯絡胡夏赫連定約定同時進攻,說好了一定把北魏趕出長城以南,而且就連如何分贓都商量好了,將來兩國以恒山為界,東歸宋國,西歸胡夏,大家和平共處,永結盟好(呵呵,就算這兩位真能夠撞大運把北魏趕出去,我就不信這個聯盟能結上三年)。
  北魏大臣都很害怕胡夏和宋國聯合,崔浩則認為劉義隆和赫連定雖然表面上打得火熱,實際上卻是各懷鬼胎,赫連定希望劉義隆先來送命,劉義隆巴不得赫連定先當炮灰,其實都不會真的進攻。但赫連定國土弱小,又有騎兵優勢,需要重點注意。于是拓跋燾就親領主力來到統萬城,準備先下手為強進攻平涼,并在蒲坂備下重兵,這樣可以救應兩路。 
  宋軍占領了黃河南岸的諸要塞,很快就發現不是什么好事,這幾個城市都是空的!沒有一粒糧食,也沒有一個居民(很像《銀英》里的亞姆力札戰役,帝國軍面對盟軍優勢兵力的猛烈進攻也采取了堅壁清野的戰術。這次拓跋燾做得更絕,凡是當地流民一律殺掉)。十萬大軍需要的糧食只能從大后方建康通過水運途徑送過來。 
  慶功會又開了一個月,又趕上了中秋節,好歹也得等大家吃完月餅再打仗吧。等過了中秋,吃飽喝足的到彥之下令渡過黃河收復淪陷已久的河北失地,宋軍的第一支先頭部隊剛過河,就遇到了魏軍精銳騎兵的伏擊,守衛黃河北岸的就是曾活捉赫連昌的冠軍將軍安頡和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
 
------------
第十章佛貍祠下(7)
------------
 
  六
  宋國和胡夏聯手,趁北魏遠征柔然時發動了第二次南北大戰。北魏三面受敵,形勢乍一看很危急,但經崔浩一分析就發現沒什么可怕的。宋軍和胡夏都不愿意先和北魏拼命,一個比一個懶,宣戰半年了連正經的會戰都沒打過一回,白白喪失一次大好機會。不久北魏擊敗柔然,主力得勝回到平城,拓跋燾反而有了更強大的力量來對付宋國和胡夏。 
  先打哪個好呢?宋軍已經占領了黃河南岸,隨時都有威脅河北重鎮鄴城的危險,但宋軍統帥到彥之卻是個名副其實的傀儡,完全受幾千里外的皇帝劉義隆的遙控。遠在平涼的赫連定卻是如同崔浩說的那樣,是“殘根易摧,擊之必仆”,消滅赫連定后,可以從潼關往東出擊,一路是千里大平原,正好發揮騎兵的優勢,足可以讓江淮之間片甲不留。于是下一步作戰的對象,不是近在咫尺的到彥之,而是數千里外的赫連定。 
  占據甘肅南部到青海東部的西秦也是涼州后期幸存的國家之一,乞伏熾磐在世時還能勉強和胡夏、北涼一較短長,等他死掉后,兒子乞伏暮末繼位(連名字都起的那么衰,還打什么仗啊?),西秦的武運也不見得要長久了。 
  西秦缺乏大將,國君又不是什么牛人,不像北涼的沮渠蒙遜担任能呼風喚雨的妖術師那樣有前途。西秦經常遭到胡夏和北涼的聯合打壓,乞伏暮末不得已只好派使者向遠在平城的拓跋燾投降,主動要求將國土和人民并入北魏。有此等好事,拓跋燾自然滿口答應,許諾說將來把平涼和安定兩塊地方分給他。乞伏暮末就放棄國土,燒掉首都,砸毀皇宮,帶領宗族部落一萬五千戶艱難地往平城方向遷移,路過上邽時他們遭到了赫連定的進攻,胡夏軍將乞伏暮末和他的族人都包圍在了南安城。正當赫連定四處調集軍隊準備吃掉西秦最后這點殘余勢力的時候,北魏大軍已從統萬城出發烏壓壓一片殺向平涼來了。 
  當時赫連定正在安定作戰,聽說平涼遭到襲擊,趕緊自帶兩萬步騎兵來救援,半路上進入了北魏軍的埋伏圈,結果損失慘重。赫連定擅長運用步騎兵混合的方陣作戰(和苻登的方圓大陣一樣的羅馬作戰風格。但苻登的方圓大陣卻綜合了東西方戰陣的優點,既有堅固的陣形來防御敵人的突擊,又有強大的機動兵力來配合攻防,戰斗力相當驚人。赫連定可不懂這些道道,他的步騎方陣更偏向于西方,就是向四周支起兵器平均分配實力。這樣的話反而沒有重點可言),北魏騎兵一開始作戰不利,后來瞧出了步騎方陣的弱點,集中兵力攻擊一點,這下子胡夏軍可就扛不住了,不久陣形就被源源不斷涌入的北魏騎兵沖垮,萬余人戰死,赫連定身負重傷,單人獨騎逃回了上邽。 
  赫連定一打敗仗,胡夏的安定和長安守軍都失去戰心,長安守將赫連乙斗帶頭逃跑,連帶著安定守軍也逃跑了,胡夏軍就在沒有追兵甚至敵人根本沒打算進攻的情況下一路潰散到了上邽。不久魏軍就占領了無人把守的平涼,把關在大牢里餓得半死的奚斤放了出來。
  曾經縱橫西北從無敵手的胡夏終于嘗到了連遭慘敗的滋味。這個已經習慣了打勝仗的國家甚至不知道如何來處理戰敗留下的爛攤子。胡夏的各路潰兵逐漸匯集到上邽后,赫連定經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最后決定放棄故土,向西進行民族大遷徙,到西域稱霸去。 
  從上邽到西域必經南安,前段時間被胡夏軍包圍在這里的西秦百姓還沒跑出來一個呢。赫連定有心除掉這批人,搶奪些財寶輜重當盤纏,就發兵一萬猛攻南安。乞伏暮末本來就不會打仗,只好堅守不出,沒幾天南安城就沒糧食吃了,只好吃人。再加上乞伏暮末性格懦弱,統帥力不夠,身邊的大臣們能動的都抓緊時間出門逃跑,餓得不能動的只好當忠臣陪乞伏暮末一塊挨餓。不久連乞伏暮末也沒東西吃了,只好向赫連定投降。赫連定并不因為乞伏暮末放下武器就優待俘虜,下令將他和他的宗族五百人全部斬首示眾。西秦經過四十六年的掙扎,終于滅亡了(四十六年在五胡十六國中算是混得比較長的了,排名在代國和前涼之后。看來還是弱小點的國家有點熬頭。不過弱到這個份兒上,活得也沒多大勁兒)。
  赫連定滅掉西秦,帶領著十多萬部眾繼續往西北方向撤退,他準備故技重施,進攻北涼奪取沮渠蒙遜的地盤。沮渠蒙遜可不像乞伏暮末那么衰,此人本來就很能打,再加上數十年的磨練,無論從臉皮的厚度還是經驗的豐富程度來說他都可以稱為老油條。他看到赫連定不懷好意,就在四處散布流言,說赫連定準備西去進攻吐谷渾。盤踞在青海湖一帶的少數民族吐谷渾部落對赫連定很不滿,他們事先派三萬騎兵埋伏在黃河邊上,等赫連定的大部隊渡黃河渡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還蒙在鼓里的赫連定遭到如此冤枉,對此飛來橫禍一點都沒有防備,只好乖乖地繳械投降,他的十多萬部眾全部被吐谷渾得去。 
  吐谷渾將赫連定獻給了北魏,拓跋燾一看赫連兄弟都來齊了,就將兄弟倆在平城一起斬首。胡夏這個要與天神相連的國家,只存在了二十四年就滅亡了(赫連一族在此次作戰中全部戰死,當年由于赫連勃勃認為這個姓血統高貴,不許親戚一塊兒姓赫連,把他們都改姓鐵伐。這回鐵伐倒沒死絕,赫連一家可是絕了后,這樣看來,《天龍八部》里的西夏一品堂總管赫連鐵樹的姓似乎是不大可能出現的了?當然不排除鐵伐們又改姓了。)。
  在拓跋燾進攻赫連定的同時,北魏在河南戰區也發起了狂風掃落葉般的反擊。拓跋燾從統萬城帶去的主力軍隊由于赫連定的千里大逃亡,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這回全部都投入到河南戰線,頓時形成對宋軍泰山壓頂般的巨大優勢。北魏大將安頡、叔孫建、長孫道生分路大舉渡河,多路進攻黃河南岸的金墉城、虎牢諸要塞,宋軍可謂一敗涂地。金墉城、滑臺、虎牢這三個要塞建成以來就從沒失陷得這么快過。接著北魏軍兵分三路,安頡向東進攻滎陽、洛陽,長孫道生向南,叔孫建向東,一路上勢如破竹,宋軍都是步兵,逃也逃不多遠,大都被北魏的鐵騎分割成數塊逐漸消滅。 
  由于滑臺背靠黃河,又有水軍的支持,北魏反撲時就沒有刻意進攻。宋國統帥到彥之還在滑臺察看戰況的時候,就打算放棄滑臺帶著軍隊乘船撤往歷城(今山東濟南),他手下的殿中將軍垣護之認為滑臺扼守黃河天險,正好可以切斷北魏軍的補給線。因此他建議到彥之憑著糧草和水軍的優勢,分兵反抄敵人的后路。計策是個好計策,但得看誰來做。到彥之這種人再借給他幾個膽子也不敢(要是桓溫在的話早就豁出去賭一把了)。到彥之借口最近眼睛不好,打仗對身體有害,自己就先乘船留下守衛軍往歷城跑了。 
  到彥之逃到歷城后,就燒掉戰船,扔掉武器,步行回到彭城(當了一回“驢友”)。彭城守將是劉義隆的弟弟劉義欣,一看前敵總司令竟然自己走回來了,帶來的又是如此沮喪的消息,周圍的文官武將都嚇得一臉煞白,建議劉義欣放棄彭城回建康算了。 
  北魏軍戰況之順利讓人驚訝。拓跋燾對此大感欣慰,他加封古德里安式的騎兵英雄叔孫建為冀青豫兗四州大都督,統一指揮對南作戰,手下又是安頡、長孫道生一干狠人,這樣一來,宋軍的日子更不好過。不久,一路橫掃滎陽、洛陽的安頡掉轉頭來,向空懸在后方的滑臺發動進攻,緊接著叔孫建在回軍休整路過滑臺時碰上滑臺主力在城外活動,馬上施以突擊,殺死滑臺守軍五千多人。
 
------------
第十章佛貍祠下(8)
------------
 
  滑臺宋軍的形勢怎么看怎么都像要完蛋的樣子。建康城里的劉義隆也不再遙控了,轉而認為是北伐將領們這次沒有認真執行他的計劃,否則為什么一開始這么順利,后來敗的又如此干脆利索呢?劉義隆視察了一下庫房,發現到彥之北伐前,建康的庫房輜重充實,可是當他敗回來以后庫房卻已經是空空如也了。一氣之下劉義隆就下令將到彥之、王仲德等全部下獄治罪。 
  劉義隆又看見大軍狂退時只有鎮守徐州的劉義欣沒有撤退,他對此感到非常高興,認為關鍵時候還是親兄弟靠得住,于是一紙調令任命劉義欣為豫州刺史,鎮守下一步的前線壽陽。在劉義欣的治理下,壽陽城很快就建設的比江南還要富庶,水利設施完善,成為淮河重鎮。這一切都是來源于前線作戰的重大轉機。
  七
  在第二次南北大戰中,拓跋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滅掉宋國,而是想收復山東、河南失地后見好就收。因為北魏并不像宋國那樣吃飽了飯就去打仗,沒別的心思,北魏還要面對來自四方的挑戰,不能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對南方作戰上,畢竟大國也有大國的難處啊。宋國雖然在河南被打得一敗涂地,卻仍然有膽量發動新的攻擊。因為宋國手中還握有能夠反擊北魏的王牌,那就是北府兵出身的大將檀道濟。 
  檀道濟身為武將,對宋國亂七八糟的宮廷權力斗爭并沒有太大的興趣,東晉時期沿襲下來的的重臣專權制度就在他手里得以壽終正寢(雖然這樣做的爭議還很大,南朝的國君,大都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尤其是宋國,被公認是中國歷史上最齷齪的朝代。)。即便他這樣做了,可還是經常遭到領導們的懷疑。因此檀道濟經常跑到兗州去担任外鎮主官,省得待在建康心煩。建康的那幫官僚們平常都覺得檀道濟留著礙眼,但關鍵時刻卻還得由他這個老將出馬。不久,檀道濟就在這樣的一種尷尬的氛圍中接到救援滑臺的指令。 
  檀道濟打了這么多年的仗,深知北方騎兵的厲害,因此出征前他就搞了兩個方案:一、不聽劉義隆的遙控指揮,那樣害死人;二、不走中原這條路,那樣很容易陷入北魏騎兵的包圍圈。劉義隆聽了檀道濟的觀點后心里十分不快,但還得以大局為重,將來再收拾他泄憤不遲。檀道濟就在敗軍中挑選了一部分還算過得去的人,包括到彥之的副將王仲德和曾指揮宋國惟一的騎兵部隊的段宏,跟著他從山東進攻。 
  這次檀道濟的戰略目的是步兵殺到歷城后乘船救援滑臺,宋軍的意圖很快就被魏軍掌握了。不久叔孫建就留下安頡繼續圍攻滑臺,自己和長孫道生分兵兩路對付檀道濟。 
  檀道濟用兵穩重,不像東晉其他將領那樣浮躁。他的部隊二十多天里和叔孫建打了三十多場仗,叔孫建和長孫道生單打都不是檀道濟的對手,被檀道濟屢次痛打,一路輾轉到了歷城。但就在宋軍等候戰船準備渡河的時候,叔孫建和長孫道生各分一路輕騎兵襲擊了宋軍的糧倉,一把火將糧草燒去了大半。 
  由此叔孫建和長孫道生發現了配合的妙處,戰場上的形勢頓時反轉了過來。叔孫建和長孫道生雖然單打制不了檀道濟,但他們二位互相掩護著上場,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樣一來,檀道濟可就吃不消了。再加上糧食不足,補給線又遭到魏軍的襲擾,檀道濟的軍隊被牢牢地拴在了歷城。 
  包圍滑臺的安頡很担心滑臺的水軍把檀道濟的軍隊增援過來,那樣魏軍反而有被吃掉的危險。這回得到叔孫建已經控制住局面的好消息,當然是心花怒放,命令手下抓緊攻城。拓跋燾又大力增援,滑臺的宋軍堅守了幾個月后,糧食吃得精光,只好靠熏老鼠為食。不久,安頡攻破滑臺,俘虜了一萬多守軍。 
  檀道濟也知道滑臺失守了,糧食又不多,就掉頭準備撤回兗州。宋軍有些逃兵就跑到叔孫建的軍營里告訴他檀道濟已經沒糧食了,叔孫建就下令大舉追擊。宋軍都十分害怕,有的士兵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逃跑。檀道濟卻不慌不忙,下令軍隊就地休息。 
  到了晚上,檀道濟的大營里燈火通明,一群士兵在他的指揮下給堆成小山包的大米一一過磅,打開口袋的都是滿滿的白米。無論是魏軍間諜還是那些要逃跑的宋軍都大吃一驚。那些魏軍間諜急忙去報告叔孫建。叔孫建一聽,原來檀道濟的軍糧比我們的還多,認為報信的士兵是來詐降的,就把那個士兵殺掉了,那些本來要逃跑的宋兵也不跑了。 
  其實大家都上了檀道濟的當。那些袋子里裝的都是沙子,只有那些打開的口袋才在表面上鋪了一層大米充數。檀道濟的計謀徹底蒙蔽了不懂詭計的北魏軍。第二天,檀道濟命令士兵都穿好重甲,自己披上白袍坐著戰車,大模大樣地從大路徐徐撤退,引來了很多魏軍的圍觀。叔孫建認為檀道濟一定設了埋伏,他不敢追擊,就干脆蹲在山頭上看熱鬧。宋軍得以安然撤離。 
  盡管宋國在第二次南北大戰中又以慘敗告終,但宋軍最精銳的檀道濟軍仍出色地發揮了他們的戰斗水準,足可以同時對抗北魏兩支王牌騎兵部隊,也讓拓跋燾知道江南尚有高人,從而打消了長驅直入攻取建康的念頭。
  不久,黃河流域發大水,當地百姓幾乎全部餓死,不斷上漲的水勢對騎兵部隊行軍十分不利,反而很適合南方的水軍作戰。拓跋燾就下令班師回朝,并對本次作戰有功的諸將統統加以重賞,全體參戰將士增發十年薪水,又加封崔浩為司徒,長孫道生為司空。長孫道生平常生活節儉,床上鋪的毛毯都是用了許多年的,拓跋燾很是感動,專門作詩表揚他和崔浩,并特別通令嘉獎。對于皇帝賜給自己的獎賞長孫道生全都推辭不受,還把皇帝發的獎金紅包都發給手下將士。 
  趁南方發大水之機,北魏又開始抓緊時間發展經濟,為下一輪的作戰打好基礎。在此期間,北魏搞出來兩個很有意思的發明創造:第一是重新制作了渾天儀,直徑六寸八分,用水做動力,運轉刻度已經相當精確。第二是所謂的擊鼓鳴冤制度,在衙門的大堂上設一面大鼓,百姓有冤情或有意見敲敲鼓就可以向上級反映,成為一直延續到清朝的衙門標準配置。 
  再回頭看看戰后的宋國。檀道濟由于屢立戰功,被加封為司空兼江州刺史,成為輔佐兩朝跨越五代的元老。他的兒子們個個都有本事,手下大將也很能打,因此很遭劉家的忌恨。王華、王曇首等老臣去世后,靠血統門第或拍馬出身的一幫家伙:即劉義隆的弟弟劉義康、尚書殷景仁、中領軍劉湛等逐漸把持了大權,北魏又專心搞建設,檀道濟的軍隊成天賦閑,說壞話的人越來越多,軍隊的日子就逐漸難過了。 
  不久,劉義隆生了重病,久治不愈,劉湛就對劉義康說:“陛下一旦歸天后,檀道濟人心難測,不好說會怎么樣。”劉義康就把他的話轉告了劉義隆,劉義隆急忙命令檀道濟入宮討論這個問題。經過一個月的反復談話,劉義隆認為檀道濟無意謀反,就準備將其一家子遣返回原籍。 
  劉義康的資歷和威望連檀道濟的零頭都夠不著,不過他可不愿意等哥哥死后把輔政大權白送給外人。于是劉義康想出了一個鬼主意,他派人在檀道濟歸鄉的路上設下埋伏,將檀道濟一行十一人全部抓起來然后秘密處死。殺掉檀道濟后劉義康就向社會公布:“檀道濟私下結交匪類,提供資金,趁皇帝生病的時候領死士入宮,意圖謀反”。和檀道濟一道被殺的,除了他所有的兒子外,還有跟隨檀道濟多年屢立戰功,被譽為關羽、張飛的兩名副將。
 
------------
第十章佛貍祠下(9)
------------
 
  據說檀道濟被捕的時候,非常激憤,雙眼噴火,他將頭巾摘下來摔到地上,對來逮捕他的人說:“你們這是自己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金庸先生《碧血劍》第一回“危難行蜀道,亂世壞長城”把長城比做國家名將,典故就出自這里)!”也許行刑者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他們還需要靠殺人來獲取微薄的薪水來養活一家老小。檀道濟被殺這位宋國的擎天柱被殺后,劉裕當初指定的四位顧命大臣就全部死在他兒子劉義隆之手。從此,宋國再也找不出一個能和北魏抗衡的大將了。劉義康因為除掉檀道濟有功,被加封為司徒兼大將軍,還把持兗州刺史一職,統掌政治、軍事、地方三大勢力,成為宋國政壇上炙手可熱的大紅人。而北魏官兵聽到檀道濟被殺的消息后則是歡欣鼓舞,滿心歡喜地說:“檀道濟死了,吳地剩下的家伙們還有哪個值得防備呢?” 
  檀道濟死后,軍隊的勢力大受打擊,再也無法影響到朝政。宋國也同北魏和解,攜手走向了共同發展、和平相處的道路。年輕皇帝劉義隆精力旺盛,對處理政事很擅長,再加上江南一帶本來就比較富庶,淮河和長江流域一帶又幾十年沒打過仗了,宋國經濟很快就發展起來,劉義隆統治的這一階段被后世稱為“元嘉之治”,這一時期也是自東漢到唐朝之間最長的一段安定的時期(元嘉時期的經濟發展有個致命的弱點,鎮守位于江淮之間的壽陽的劉義欣太擅長內政,宋國北部就形成了以壽陽為中心的經濟繁華地帶,但這塊地區在長江以北,失去天塹的保護,很容易遭到南下魏軍的襲擊,從而成為引發戰爭的火藥桶)。
  劉宋王國主動地地自毀長城,算是跟北魏打了一個小配合。不過北魏目前無心南征,按照崔浩的策劃方案,北魏這邊抓緊時間整頓后方,這樣一來,位于北魏東邊和西邊的兩個小國北燕和北涼的噩運就要降臨了。
  八
  北魏軍奪取滑臺并擊退檀道濟后并沒有像南方估計的那樣對宋國發動大舉進攻,這其中有許多原因:夏天燥熱不占天時,黃河發大水不占地利,更重要的還是崔浩等人謹慎操盤的考慮,認為江南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打下來的,要先除掉身邊的宿敵,穩定后方,逐步取得優勢,這些工作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為了能讓后人在對南方作戰時能占據優勢,除了反復地打壓頑強的柔然以外,根據自身成長的經驗,最東面的北燕和最西面的北涼也要一并除掉,免得成為后患。 
  北燕在天王馮跋的治理下,又向東南方向發展,成為高句麗的宗主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景象。但幫助他獲得王位的弟弟金龍將軍馮素弗卻在他之前去世了(馮素弗的墓葬最近已被挖掘,但墓中并未發現有傳說中的金龍,看來這個寶貝的下落就永遠是個謎了)。馮跋哀傷過度,郁郁成疾,他命太子馮翼監國準備托付后事。但馮跋的寵妾宋夫人不喜歡馮翼,她一心想立自己生的小兒子為王,就對馮翼說:“陛下的病就要好了,你怎么想著要取代他呢?”叫他進宮伺候老爸去。馮翼性格柔弱,不敢違抗宋夫人的意思,連忙到王宮里探望馮跋,結果父子倆都被宋夫人給軟禁起來。 
  宋夫人把持王宮,不準大臣和馮跋的兒子們出入看望,但馮跋的弟弟馮弘在宮里有眼線,把宋夫人的陰謀告訴了馮弘,馮弘就帶著軍隊進攻王宮,把沒有兵權的宋夫人除掉了。 
  宋夫人一死,王宮里的那些宮女太監頓時驚惶四散,混亂中有人掀翻了馮跋的床,結果靠著推翻別人起家的馮跋竟糊里糊涂地被活活踩死,馮翼也趁亂跑回東宮帶著手下準備打仗。但馮弘事先派親信在和龍城外散布流言說太子和宋夫人合謀殺死親爹準備篡位,結果馮翼的軍隊都四散潰逃,馮翼被迫自殺,馮弘自稱天王,將馮跋的一百多個兒子全部殺死(感覺馮跋這個人真能生)。
  北燕經過這場大亂,無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
  消滅胡夏后,拓跋燾就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相鄰的北燕,年年都派數萬人進攻。北燕本來就國力弱小,再加上馮弘為人殘忍好殺,論能耐卻一點沒有,抵抗了幾回就漸漸不支,危急時刻才想起自己還有幾個屬國,就派使者要求高句麗速派兵救援。 
  大臣楊崏說:“魏國集結天下軍隊進攻我一國,本來就很難支持,而且高句麗國從來不講信義,從前因為我國勢大投靠我們,將來也許會因為魏國勢大而投靠他們。”馮弘是病急亂投醫,也沒功夫考慮其他,向高句麗國王高璉借了一萬高句麗雇傭兵來和龍助戰。 
  高句麗雇傭兵還沒到和龍,北燕的西門守將就已經向北魏開門投降了。關鍵時刻一萬高句麗雇傭兵從東門殺入,先到武器庫脫掉襤褸布衣,扔掉木制武器,換上了北燕的鐵甲鋼刀,個個精神煥發。這幫人一路上大肆搶劫,見人就殺,無論是北燕叛軍還是老百姓都死傷慘重。倒是北魏軍正樂得做壁上觀,躲在一旁看熱鬧。馮弘就下令縱火焚燒和龍,攜帶金銀財寶和全城百姓往高句麗遷徙,一路上隊伍連綿八十余里,哭聲震天。北魏軍也忌憚高句麗雇傭兵的戰斗力,沒有派軍追擊,馮弘安然逃到平壤。 
  高句麗國王高璉從來沒見過宗主國王,而且此人儒學修養很深,對天朝大國的風范很是仰慕,對馮弘也很尊重,親自帶著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說話禮節都很恭敬,還派使者到平城勸說北魏和北燕和解,不宜連年兵戈,一派飽學宿儒的派頭,把拓跋燾搞得哭笑不得。 
  高璉將馮弘安置在平壤北面的風水好地,每天都恭敬地去問好,別看馮弘客居異鄉,派頭比在自己家里時還要大。經常下詔書斥責高璉,今天嫌伙食不好,明天嫌招待不周,還經常在城里四處巡查,有時就來個就地辦案,干預地方官的行政事務,高句麗官員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高璉琢磨了半天,感覺這些中原人并不像四書五經上面說的那么牛,對所謂的王化之道大失所望,派人將馮弘給殺了,北燕滅亡。 
  北燕完蛋了,還有個最西面的北涼。北涼國王沮渠蒙遜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既狡猾又善戰,但和他同時期的牛人太多,劉裕、赫連勃勃、拓跋父子都搶盡了風頭,反而顯不出這個家伙的本事。北涼和從北涼分出去的西涼一直是仇敵,西涼公李暠在世時還能和沮渠蒙遜相對抗,后來李暠一死,將大權傳給李歆,李歆就來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派兵進攻姑臧宣布要滅掉北涼。半路中了沮渠蒙遜的埋伏被殺。弟弟敦煌太守李恂急忙在敦煌草草繼位,沮渠蒙遜領軍進入酒泉,發兵進攻敦煌。 
  敦煌一直干旱少雨,前面已經說過了,沮渠蒙遜有一門很厲害的技術就是天文。他進攻的時候就先算好敦煌附近幾天后將有大雨,派兵在敦煌城外壘起堤壩準備蓄水。李恂和西涼兵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北涼兵在干什么,以為他們是準備修營壘打持久戰,也不以為意。幾天后天降暴雨,形成山洪,被沮渠蒙遜用水壩一攔,都灌到敦煌城里,敦煌地勢低洼,洪水一下子就灌了滿城,李恂沒辦法,只好自殺。 
  李恂死后,他的小兒子四處流浪,后來分為兩支,一支輾轉到了北魏,五代孫叫李淵,后來成為唐朝的始祖。另一支到了蘇聯,九代孫叫李白,后來成為著名的詩人,也算是李廣家有后。
 
------------
第十章佛貍祠下(10)
------------
 
  北涼統一了涼州,成為涼州大戰最后的幸存者。沮渠蒙遜統治了三十多年,北涼成為十六國碩果僅存的國家。拓跋燾準備滅掉北涼,就派使者李順去探聽北涼的虛實。李順和沮渠蒙遜聊了一會兒,又在姑臧城里轉了一圈,聽聽百姓的話,感覺沮渠蒙遜這個老家伙相當不好對付。李順回來后對拓跋燾說:“沮渠蒙遜控制涼州超過三十年,老謀深算,心機過人,大臣和百姓都非常敬畏他。沮渠蒙遜雖然不能比做是孫權一樣的英雄,但也不是個好對付的家伙。不過沮渠蒙遜年紀已老,幾個兒子都昏庸無能,即使是最年長的兒子沮渠牧犍,和沮渠蒙遜相比也絕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是上天不叫他們長久。”拓跋燾聽了后感到很滿意,于是宣布暫停進攻北涼的計劃,等沮渠蒙遜死了再說。 
  幾年后,果然如同李順預言的那樣,沮渠蒙遜去世,兒子沮渠牧犍繼位。沮渠牧犍公然和老爹沮渠蒙遜的妃子通奸,他的幾個兄弟沮渠無諱、沮渠安周等也紛紛效仿大哥的樣子,沮渠牧犍也不介意,三個人經常和一群妃子搞群交,涼州很快就變得亂七八糟。拓跋燾期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他趕緊召集群臣開會商量如何攻打北涼。 
  沮渠牧犍心里也清楚自己這樣下去不好,他經常派使者給北魏的大臣們送厚禮,叫他們在拓跋燾面前多說好話(美國人搞的院外游說活動大概就是跟沮渠牧犍學的吧,呵呵),李順就收了不少好東西,他和奚斤等對拓跋燾說:“姑臧一帶地表都是石頭,荒野里都沒有水草,只有城南的山上冬天有積雪,夏天融化后保存起來可以飲用,一旦我軍過去征討,他們只要把積雪都挖走,我軍就都渴死了。” 
  拓跋燾又咨詢了崔浩,崔浩大怒說:“大臣們都收了沮渠牧犍的禮,才為他說好話。漢書上早就說了,涼州生產牲畜,遠近聞名,如果沒有水草怎么有牲畜?而且既然在那里建城,必然是地理優越,如果沒有水和植物,這城市還有存在的必要么(崔浩倒是博學,但就是不會為人)?” 
  拓跋燾認為崔浩說的有理,就抓緊時間派出大軍征討北涼。魏軍到了姑臧城外一看,這里果然像崔浩說得那樣,水草豐茂,物產豐富。拓跋燾下令重賞崔浩,并把那些反對西征的大臣都痛罵了一頓,然后發兵進攻。沮渠牧犍什么也沒準備,一見北魏軍來了,就叫大臣們把自己捆起來向拓跋燾投降,北涼滅亡了。 
  隨著胡夏、北燕、北涼等國家的相繼滅亡,轟轟烈烈的五胡十六國的歷史也逐漸地走向終結,那些亂世梟雄無論是自愿還是被迫,逐鹿中原的權杖都不再屬于他們,屬于他們的只有滅絕一途,這就是參與死亡游戲的失敗者們共同的宿命。
  十六國興衰表
  國名 創建者 民族 都城 興亡年代
  (公元) 滅其國者 備注
  前涼 張軌 姑臧 301-376 前秦苻堅 公元345年張駿稱假
  涼王。
  漢、前趙 劉淵 匈奴 平陽、長安 304-329 后趙石勒 劉淵國號漢,公元319年劉曜改為趙。
  成漢 李雄 巴氐 成都 304-347 東晉桓溫 一說公元303年自李特建元始。306年,雄稱大成。338年李壽改國號為漢。史也
  稱后蜀。
  后趙 石勒 襄國、鄴 319-351 冉魏冉閔
  前燕 慕容皝 鮮卑 龍城、薊、鄴 337-370 前秦苻堅 若從慕容廆自稱大單于始,則在公元307年,初居大棘城。
  前秦 苻健 長安 351-394 西秦乞伏乾歸 公元385年后國都不定,394年后姚興殺苻登,西秦殺苻崇。
  后燕 慕容垂 鮮卑 中山、龍城 384-409 北燕馮跋 一說亡于公元407年。
  后秦 姚崇 長安 384-417 東晉劉裕
  西秦 乞伏國仁 鮮卑 苑川,金城 385-431 夏赫連定 乞伏熾磐遷都枹罕。
  后涼 呂光 鮮卑 姑臧 386-403 后秦姚興
  南涼 禿發烏孤 鮮卑 西平、樂都 397-414 西秦乞伏熾磐
  南燕 慕容德 鮮卑 滑臺、廣固 398-410 東晉劉裕
  西涼 李暠 敦煌、酒泉 400-421 北涼沮渠蒙遜
  北涼 沮渠蒙遜 盧水胡 張掖、姑臧 401-439 北魏拓跋燾 初于公元397年為段業所建。
  夏 赫連勃勃 匈奴 統萬 407-431 北魏、吐谷渾 北魏俘赫連昌,吐谷渾俘赫連定。
  北燕 馮跋 龍城 409-436 北魏拓跋燾 一說始于公元407年,或謂馮跋為鮮卑人。
  代 拓跋猗盧 鮮卑 盛樂、平城 315-376 前秦苻堅 不計在十六國內。一說始于公元338年什翼犍即位。386年復國,尋改魏。
  冉魏 冉閔 350-352 前燕慕容恪 不計在十六國內。
  西燕 慕容沖 鮮卑 阿房、長子 385-394 后燕慕容垂 不計在十六國內,若慕容泓稱濟北王始,時在公元384年。
  翟魏 翟遼 丁零 滑臺 388-392 后燕慕容垂 不計在十六國內。
  九
  在北魏的鐵蹄踐踏下,短命的十六國相繼滅亡,拓跋家族成為中國北方的新主人。拓跋燾這個靠武力取得中原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滿足于北方的故土,他還有著把整個的中國都當作自己的玩具的能力和野心,而自居為中華正統的宋國皇帝劉義隆也有著和他一樣的想法(當然,野心是有,能力有沒有就是另一回事)。 
  劉義隆秉性節儉——這是他自封的,在元嘉三十年的盛世里他卻經常穿著粗布袍過活,給別人獎賞也是如此,從來沒有超過五十匹布的賞賜,即使是皇后一年的供奉也只有三五萬銅錢。不過這些規矩在劉義隆有了潘妃之后就改變了,劉義隆非常寵愛這個潘妃,對她可謂是有求必應,潘妃性情貪婪,經常向劉義隆索要錢財布匹,劉義隆一律照給。于是就有了一個怪現象,皇后什么時候缺錢了,就到潘妃那里說些好話,潘妃再跑到劉義隆那里哭鬧,接著劉義隆就大發慈悲給她三五十萬銅錢(搬得動嗎),潘妃再轉交給皇后。 
  有這么多難斷的家務事,劉義隆自然沒有精力理會朝政,國家大權全部落到了靠殺死檀道濟起家的皇弟劉義康手中。劉義康靠踩著功臣的脖子往上爬,一時權傾朝野,他的府第成天門庭若市,排滿了行賄的隊伍,劉義康家里光招待行賄者的服務員就有六千多人。地方進貢的禮物,好的先送到他這里,孬的才呈給皇帝,劉義康成為了宋國的無冕之王。
 
------------
第十章佛貍祠下(11)
------------
 
  劉義康專權亂政惹惱了他的一個合謀者殷景仁。劉義康和劉湛兩人沆瀣一氣給殷景仁穿小鞋,試圖將他排擠出上層政治圈。可巧劉義隆最近身體不好,劉湛就四處活動準備等他死了以后立劉義康為帝,不巧的是劉義隆的病后來竟然又好了。殷景仁就秘密上書給劉義隆說劉義康和劉湛謀反,證據確鑿云云。劉義隆雖然荒淫,腦子還是很清醒的,他暗地里一核計,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密召殷景仁進宮。 
  殷景仁一直被劉義康和劉湛排擠,被迫在家里偽裝癱瘓臥床達五年之久,這回一接到劉義隆的密令,馬上從床上一躍而起,撒丫子就往皇宮跑,搞得他的家里人還以為他詐尸了呢。劉義隆見殷景仁進來,就和值班的殿中將軍沈慶之三人一起下旨,宣布處死劉湛,免去劉義康的職務。 
  劉湛和劉義康比當年司馬懿的對手曹爽還沒用,別看這兩位擁有軍政合一的大權,接到皇帝的詔書后,一點脾氣也沒有就乖乖地束手就擒。 
  劉義隆輕而易舉就粉碎了劉義康集團,取得了成功。他免除了劉義康的職務,派遣他担任江州刺史,又加封踩著劉義康和劉湛上臺的殷景仁為揚州刺史,執掌國家大權,大家輪流坐莊。不過有趣的是殷景仁剛就職沒幾天就發瘋而死,建康城里有傳言說他是被劉湛的鬼魂索命給整死的。 
  發配到外地的劉義康還不老實,他的手下范曄(就是寫《后漢書》的那個范曄)等又密謀推舉劉義康謀反。結果又一次被劉義隆發覺。劉義隆下令征召劉義康進京,把范曄也給殺了(據說抄家的時候發現范曄家金銀堆積如山,就連掃地丫環的首飾也都價值連城。可是范曄的母親卻住在廚房里燒火,范曄的侄子冬天睡覺都沒被子蓋,范曄的叔叔從來沒穿過棉衣,可見范曄其人是全無心肝。不過范曄這人在歷史上的口碑倒不錯,《后漢書》也是聲名赫赫,說明文人的地位并不以道德而論)。 
  劉義隆把劉義康軟禁起來,結果還有余黨打著他的旗號要造反。劉義隆準備把他發配到廣州去服苦役(最好的辦法是把他發配到拓跋燾那里),劉義康又嫌廣州路遠,不愿意去,要求哥哥給他安排個近的地方服刑。劉義隆被劉義康搞煩了,便派人給他送去毒藥叫他自盡。劉義康還大言不慚地對使者說:“我信佛教,佛祖說:他的弟子是不能自殺的,請陛下給我換個別的處分吧。”使者一聽,二話不說,撲上去動手掐死劉義康,回去復命。 
  宋國的三個最有可能成為權臣的家伙竟然幾乎同時意外而死,這個巧合在歷史上也算比較罕見,劉義隆又重掌國家大權。他視察了一下庫房和建康城,發現在他沒有管理國家的這段日子里竟然國庫充實,百姓富庶,從江北到江南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劉義隆不禁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文治過人,武功超群,不用怎么費心國家就這么富強,要是再努把力,北魏在自己眼里還不就是毛蟲一條(干脆也給改名兒叫蠕蠕算了)?于是,一個大規模的北伐計劃就在劉義隆的腦子里形成了。 
  劉義隆的北伐計劃剛提出來,就遭到了眾大臣的勸阻。不過這時候北魏國內發生了一件大事,使得劉義隆的北伐計劃得以實施。 
  北魏的開國老臣崔浩歷任三世要職,功勛赫赫,成為拓跋燾最倚重的謀士,他的才能也絲毫不亞于十六國第一謀臣王猛。史載崔浩做夢都在想著怎么給國家出謀劃策,他的床前一直放著裝白灰的銅盤,睡覺的時候想起什么就劃到盤子里。拓跋燾也經常微服到崔浩家里串門,崔浩從來不特意為皇帝準備宴席,而是隨手摸倆窩頭兩人邊啃邊討論問題。拓跋燾對崔浩也極其信任,私下告訴他說:“先生才智淵博,是我家三代老臣,是我祖父輩的老師,所以先生有什么異議時千萬不要避諱,一定盡忠進言。我也許當時會發火不聽你的,事后必然會改變想法。” 
  但崔浩這位滿腹經綸的智多星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懂得為人。他性格直率,又是漢族知識分子出身,這一點拓跋燾或可接受,別人就不一定了,大部分鮮卑武將都不買他的賬,也瞧不上他那套文縐縐的裝束。打仗的時候崔浩所作的判斷往往準確至極,拓跋燾經常對手下說:“你們這些粗人啊,不要覺得崔浩這個人身材文弱,不能射箭持矛,但是他肚子里的學問比最精銳的武器還要厲害,你們都要向他學習啊。”結果卻是沒有一個人向他學習。 
  崔浩和武將們的關系都很緊張,北魏朝廷中的大部分重臣都是武將出身,比如奚斤、叔孫建、長孫道生等,他們個個看崔浩不順眼,崔浩也看不起他們,上下朝時相互之間從來都不說話。 
  崔浩信奉國產的道教,而且相當迷信,他還勸說拓跋燾也信了道教。拓跋燾很寵信一個叫寇謙之的道士,這個道士和崔浩的關系還過得去。在他們的影響下,拓跋燾甚至把北魏年號都改為“太平真君”這樣一個道教氣氛很濃的名字,其實就相當于把道教立為國教。北魏的絕大多數官員和百姓都信佛教,這樣一來,宗教信仰問題就成為雙方沖突的導火索。 
  不久,關中一帶的胡人蓋吳造反,被北魏打壓下去。在作戰過程中拓跋燾路過長安的一座寺廟,發現這里的和尚竟敢公然飲酒,而且還藏匿有很多兵器。拓跋燾頓時大怒,認為這些和尚參與了蓋吳的造反,就下令把這個寺廟的和尚全都殺死,并將寺內資產沒收充公。崔浩又在一旁煽風點火,建議拓跋燾殺光天下的和尚,砸光所有的佛像。這回連寇謙之道長也覺得太過分了,勸阻崔浩和拓跋燾不要這樣做,結果兩人都不同意。于是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太武滅佛”事件,宣布凡是立胡神胡經和胡像者一律活埋,和尚和信佛的人死了不計其數。 
  但是,由于包括太子拓跋晃在內的許多官員都信佛教,這件事到后來也就不了了之,經過這件事后,幾乎是全體國人都對崔浩恨之入骨,總想伺機報復他。他們報復崔浩的機會不久就來了。 
  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拓跋燾認為應該給國家編寫一套史書,就委派崔浩為總編輯,特意叮囑說一定要據實編寫。崔浩果然是據實編寫,等書寫完后他又突發奇想沒急著出書,而是把史書刻在長一百步的石碑上,以求萬年不朽(這東西如果保留到今天,可以算是中國最珍稀的文物之一了)。這樣就引起了倒崔派們的不滿,認為崔浩這種做法是“暴揚國惡”。拓跋燾大怒,下令審判崔浩的罪,結果一向伶牙俐齒的崔浩在法庭上竟然害怕地說不出話來。拓跋燾一發火,就下令將崔浩一家滅族。后來還不解恨,詔書下來后實際執行的是把北方大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全部殺光,曾經是民族和平共處的典范的北魏民族矛盾馬上暴激,南北朝中的北方漢人再也沒有象十六國時期那樣得到重用。 
  七十多歲的崔浩死前受盡虐待,被關在鬧市的籠子里示眾。那些因滅佛案而失去親人的士兵紛紛在他身上撒尿,將其折磨而死,崔浩的慘叫聲之大全城都能聽到,這也算叫人不勝唏噓吧(如果說宋國殺掉檀道濟是自毀長城的話,那么北魏殺死崔浩就是自斷其臂了)。 
  崔浩被虐殺的消息傳到南方,就如同檀道濟被殺讓北魏軍興高采烈一樣,宋軍也歡欣雀躍。不久,宋國的北伐軍就趁著盛夏暴漲的黃河水從歷城逆流而上進攻中原要塞滑臺,第三次南北大戰爆發了。
 
------------
第十章佛貍祠下(12)
------------
 
  十
  發生在五世紀中葉的宋魏之間的第三次南北大戰戰況之激烈為兩朝所罕聞,時值北魏屠殺佛教徒和漢族知識分子之際,一向占優勢的北方無論是民族矛盾還是宗教矛盾都空前緊張。而宋國剛鏟除三大權臣,一心想經略中原、封狼居胥的劉義隆挾元嘉三十年盛世之威,南方無論財力物力都達到自東漢以來的最高水平。雙方實力對比一升一降,使得本來就撲朔迷離的戰況更增加了幾分不確定的色彩。 
  宋國和北魏已近二十年沒打過仗了,拓跋燾也善于走外交途徑,征討北燕和北涼前都先和宋國搞好關系,劉義隆當時也沒有實權,就坐視拓跋燾輕松攻城掠地。這回劉義隆有了北伐的意思,很想撕毀雙邊不成文的和平協議開打一場。善于揣摩上意的大臣們都紛紛上書要求劉義隆不能在雙邊外交地位中示弱,最能拍馬屁的彭城太守王玄謨甚至一天三上書,吹捧劉義隆左壓秦始皇,右比漢武帝,真是古今中外少有的文武雙全的明君,這次必定會席卷燕趙,封禪泰山,立千古美談,微臣等愿親上封禪之書,也求在青史上掛一個名云云。把劉義隆捧得騰云駕霧,對大臣們說:“看了王玄謨的奏章,乞丐也有封狼居胥的打算了。”就授意邊境守軍制造磨擦,看北魏如何反應。 
  這時候北魏正在關中一帶圍剿蓋吳的叛軍,劉義隆就叫豫州一帶的軍隊給蓋吳的叛軍提供后勤保障等支援。還特地囑咐豫州的守軍說:“如果來進攻的魏軍實力弱小,大家堅守各自的城池就行,如果勢大,就都退到壽陽集中防守。”宋軍得到最高指示,就處處制造磨擦,給蓋吳叛軍提供兵器衣甲,上邊還大鳴大放地寫著宋的旗號,這種赤裸裸的挑釁行為當然為拓跋燾所不能容忍,不久拓跋燾就親率領十萬大軍悶聲不響地殺過來了。 
  宋軍的偵察兵們并沒發現魏軍的動向(十萬軍隊的動向都發現不了,宋軍的戰斗力可見一斑),直到魏軍殺到城下時才發現,宋軍官兵頓時驚慌四散。拓跋燾趁勢進攻,包圍了懸瓠(今河南汝南)。 
  懸瓠守將陳憲手頭只有不到一千人,被魏軍十萬人所包圍,陳憲帶著這幾百人拼死拒守。拓跋燾指揮大軍日夜攻城,在懸瓠四周修建木樓,魏軍自上而下射擊宋軍,箭矢如暴雨般傾盆而下,城里的士兵提水都要背著木板。魏軍又使用沖車猛撞城墻,這些沖車上有大鉤,可以鉤拉城垛磚,沒兩天就把懸瓠南城城墻給拉壞了。陳憲就在城墻里另修城墻,外面架設拒馬鹿砦抵擋沖車的沖擊。拓跋燾沒辦法,下令步兵死命攻城。魏軍從四面八方如螻蟻一般蜂擁而上,宋軍的護城弩威力巨大,沖到城墻下的魏軍幾乎全部中箭身亡,尸積如山,不久城外的死尸就壘得和城墻一樣高。這時,拓跋燾下令讓精銳的騎兵部隊攻城,北魏騎兵踩著地上的尸體一口氣沖到城墻上來,和宋軍展開短兵相接的惡戰。陳憲親自提刀作戰,宋兵個個以死相搏,無不以一當百,和源源不斷沖上來的北魏騎兵拼命。這樣從早晨殺到晚上,拓跋燾的十萬大軍竟然無法攻克這個只有幾百人鎮守的小城,反而被對方殺死了一萬多人(拓跋燾這次算嘗到了沒有崔浩在旁邊出謀劃策的苦頭)。
  拓跋燾見攻城部隊進展很不順利,就下令將懸瓠包圍起來,另派弟弟拓跋仁帶領一萬多軍隊抓捕周圍的老百姓回國當奴隸,并把抓來的老百姓稱為“生口”,取其既能勞動又能食用的意思。劉義隆知道后,就命令徐州部隊去救援。拓跋仁沒防備徐州方面會出兵,遭到了突然襲擊,還被放跑了很多生口,被迫狼狽撤回。 
  魏軍無法攻下懸瓠,抓生口的計劃又遭到打擊,時間一長糧食就跟不上了,只好怏怏撤回,懸瓠城在被魏軍圍困了四十二天后,又回到了宋國一邊。 
  拓跋燾回到平城后,就給劉義隆送去了一封措辭有趣的恐嚇信,責備劉義隆不信守諾言,拓跋燾在信中寫道:這次蓋吳謀反,你們南人竟然提供給他們兵器資助,這怎么是大丈夫的行為呢?為什么不敢親自領兵來打一場,反而用財物來誘惑我的邊民?你要想保存劉氏一脈,就趕快把長江以北的土地獻上來,這樣我才會發善心把江南留給你們住。否則就趕快訓練軍隊準備打仗,不過看從前的戰績,貴方一向勝少敗多,這回還是趕快求祖宗保佑吧。你們從前北聯蠕蠕、西聯赫連、沮渠、東聯高句麗馮弘,這些國家都被我滅掉了,你們怎么能獨立?而且你們不是我的對手,你們經常想和我打仗,但我既不是白癡,也不是苻堅(看來在拓跋燾的眼里苻堅就約等于白癡),什么時候和你們打都取決于我。我白天派騎兵包圍你們,晚上就跑到一百里外的地方宿營。聽說你們南方人擅長半夜劫營,不過劫營部隊一晚上最多走五十里,那時候天就亮了,看你們怎么辦!最后說一句,檀道濟如果活到現在,他雖然年老,卻還能抵擋抵擋,竟然被你殺掉,這不是上天在給我幫忙么?而且殺你也不用我的士兵,這兩天我從西域高價請來了幾個婆羅門僧侶,他們擅長念咒,念兩次咒就有鬼神把你押到平城來了(南北朝時期就有特種部隊?)。 
  這封信送到建康后,宋國大臣看后都怒不可遏,那個唐僧般的王玄謨又上表要求北伐。劉義隆的兩個弄臣徐湛之和江湛都在一旁給皇帝打氣,慫恿說拓跋燾殺掉崔浩后國內民心盡失,前段時間拓跋燾十萬大軍四十二天都攻不下我們幾百人的小城,可見北魏實力不過如此。說得劉義隆心中“經略中原封狼居胥”的念頭又開始翻騰,劉義隆最終下令全國總動員,準備討伐拓跋燾。 
  步兵校尉沈慶之聽說后,急忙勸阻說:“我們是步兵,對方是騎兵,正面作戰很難討好。從前檀道濟兩次出戰均無功而返,到彥之也作戰失利,而王玄謨僅靠資歷出身,戰功不知怎么樣,這次北伐形勢不見得太好啊。” 
  劉義隆聽了沈慶之的話以后很不高興,他氣哼哼地說:“檀道濟居心叵測,到彥之中途膽小,都是因為沒有認真執行我的作戰計劃的原因!所以才沒有成功!現在正值盛夏,河水暴漲,坐船可以從建康一直到碻磝(今山東茌平),那么在滑臺的敵人必然望風潰逃,虎牢和洛陽也就大勢已去。到了冬天,我們就把城池修好了,敵人不擅長攻城,如果他們敢來攻打黃河三要塞,那是正中我的下懷,如果敵人敢過河就派出三要塞的軍隊截斷他們的后路,正好將他們一網打盡,還害怕什么?” 
  徐湛之和江湛這兩個家伙也跳出來幫腔指責沈慶之。沈慶之對這兩位寶貝東西一向都很鄙視,他就對劉義隆說:“治國和管家的道理一樣,耕地的問題要請教農民,織布的問題要請教婦女,陛下和書生商量打仗,怎么能成功呢?”劉義隆聽后一陣冷笑,不再理會持反對意見的人,給每個人都賞了點東西了事。 
  拓跋燾聽說宋國要北伐,便又派人給劉義隆送去了很多好東西,并對劉義隆說:“兩國和好日久,貴國卻這么貪得無厭。你們要進攻的話,只要能打到中山或桑干河,我就宣布放下武器,隨你們的便。如果你們覺得建康的房子不好,可以到平城來住兩天,我倒想去建康玩一圈。不過聽說你年紀不小了,還沒出過建康城,體力還比不上三歲的嬰兒,怎么能比得上我這從小就長在馬上的鮮卑人?您這回來北方我沒什么好東西相送,特奉好馬十二匹,名貴藥品若干,您此次出行路上旅途遙遠,如果貴地的馬腳力不好,就騎我送的,如果您水土不服,服用這些藥品可以治療。”
 
------------
第十章佛貍祠下(13)
------------
 
  劉義隆和眾大臣看了拓跋燾的信,更是齊聲痛罵(可惜那時候沒有BBS)。不久,劉義隆就制定了更為嚴密的作戰方案,不光是部隊的行軍路線地點,就連軍隊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打仗都定得一清二楚。劉義隆任命最能吹牛皮的王玄謨為先鋒,沈慶之為副將率兵沿水路進攻碻磝,他們歸青州刺史蕭斌調度;大將臧質、王方回由陸路進攻許昌、洛陽一帶;又派兒子徐州刺史劉駿、豫州刺史劉鑠、雍州刺史劉誕從屬地出兵北伐;由弟弟劉義恭坐鎮彭城為總調度。一面減免文武官員年薪的三分之一為軍餉,老百姓家財產滿五十萬的,和尚尼姑廟里財產滿二十萬的,一律借四分之一(說是借,后面似乎沒提還了沒)以充軍餉。劉義隆調度完畢后,躊躇滿志地要打過黃河去,活捉拓跋燾。 
  天時地利人和占盡的宋軍一路上進展順利,不久宋軍前部就攻破碻磝,趕走北魏的濟州刺史王買德(王買德還活著啊?應該是兩個人吧),占據了山東境內黃河以南的土地。西面劉誕手下大將柳元景、薛安都等攻陷長安,劉鑠手下劉康祖、胡勝之一路直逼虎牢、洛陽,宋軍三面齊上,叫拓跋燾十分頭疼。 
  十一
  面對宋國的大舉進攻,拓跋燾一點都不在乎,對手下說:“現在時值盛夏,天氣燥熱戰馬還沒養肥,不宜出擊。如果他們真是一追到底,我軍就撤到陰山以北躲著他們。反正國人的風俗就是穿皮毛,何必一定要改穿絲帛來適應熱帶作戰呢?等冬天一來,我就不怕了。” 
  正如拓跋燾所設想的那樣,宋軍打到了滑臺后就一蔫到底不再追擊。牛皮吹的震天響的前部先鋒王玄謨到了滑臺后宣布攻城,手下請求用火箭燒城,王玄謨就搖頭晃腦地說:“這些遲早都是我國的財產,為什么要燒呢?”他的名言馬上被當作仁義的象征來傳誦,于是滑臺城里的守軍當天就加強消防措施以防敵人用火攻。 
  宋軍剛到滑臺時,周圍的百姓聽說王玄謨是個仁義君子,便紛紛前來響應所謂的義軍,有的贈送糧食,有的要求參軍,每天都有數千人來拜訪。王玄謨馬上發現,旺盛的人氣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正好滑臺一帶盛產著名的特產大梨,具有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商業頭腦的王玄謨覺得把大梨運到南方去一定能夠賺大錢,就從南方搞了些布匹來和滑臺的百姓做易貨貿易。王玄謨開出的價錢低得離譜,八百個大梨才能換他的一匹布,百姓都不接受,王玄謨就派兵挨家挨戶去搶梨,每家有多少就搶多少,至少要準備八百,多了不限,搶完后丟下布匹走人。這樣一來,老百姓對子弟兵們的殷切希望全部成了泡影,老百姓紛紛四處逃亡,有的甚至返回北魏去通風報信。 
  王玄謨靠掠奪大梨狠狠發了一筆,但他又很摳門,一點兒也不體恤士兵,他手下的士兵連飯都吃不飽,一打仗就磨洋工,滑臺城攻了三個月都打不下來。這時已到了初冬,拓跋燾親自率領的五萬先鋒騎兵已經秘密殺到了枋頭。 
  拓跋燾也不清楚宋軍的虛實,就派了幾個人跑到滑臺勞軍,放出話來說北魏發兵一百萬,一定要打到建康去。消息一傳開,周圍的百姓紛紛到拓跋燾那里哭訴宋軍的暴行(冤有頭、債有主,應該說是王玄謨的暴行才對)。拓跋燾得知對手竟是這么一個活寶,就命令全軍人人準備一面戰鼓和一個胡笳,半夜進攻時將樂器一齊吹奏,頓時聲音震天動地,傳到六十里外的宋軍大營。宋軍營地里早就傳言一百萬魏軍就在附近,聽到敵人進攻的胡笳聲都嚇得尿褲子,王玄謨帶頭往碻磝逃跑,軍隊也立即潰散,拓跋燾的騎兵迅速追擊,殺死一萬多宋軍散兵,繳獲了大批輜重(估計得有不少大梨)。 
  滑臺附近的水軍都督垣護之早就建議王玄謨抓緊攻城,王玄謨就是不理。這回王玄謨軍潰散,魏軍搶奪了王玄謨丟棄的戰艦,用鐵索連起來阻擋垣護之撤退。垣護之就將戰艦集中起來順著黃河沖下來,黃河水流迅急,宋軍碰到鐵索就用長柄大斧將其砍斷,魏軍沒有擅長水戰的軍隊,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垣護之溜走,宋國的水軍得以安然撤回碻磝。 
  滑臺的宋軍陣地一失陷,劉義隆的龐大進攻計劃頓時全面崩潰。真是兵敗如山倒,王玄謨和他的潰兵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竄,跑到哪里,哪里的守軍就一律跟著逃跑。 
  王玄謨跑到碻磝,鎮守碻磝的東線總指揮蕭斌也是超級大無能,剛接到還不知道前線全軍潰敗消息的劉義隆發來的指揮圖,命令蕭斌死守碻磝。蕭斌一向對皇帝言聽計從,接到命令后他就準備死守碻磝,副將沈慶之反對說:“魏軍此次來勢洶洶,而且我軍士氣低落,碻磝一定守不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如撤退到徐州聯合當地守軍,組成戰斗集團,才是對付魏軍騎兵的上策。” 
  蕭斌不敢決斷,趕緊派使者去向劉義隆匯報,等了半月后,等來的命令是繼續死守。沈慶之說:“詔書從建康送過來時這里的形勢早就變樣了,先生放著我這樣的好計不用,反而請示建康,有什么意義呢?” 
  蕭斌和他手下一群無能的將軍都哄堂大笑,一齊向沈慶之拱手說:“是啊是啊,還是沈將軍有學問,不過這是上意,我們也得遵守啊。”還是不聽沈慶之的建議,把沈慶之氣得夠嗆。
  蕭斌派王玄謨鎮守碻磝(還敢用他),垣護之鎮守清河,自己回歷城指揮東線全局。 
  魏軍的攻勢非常順利,騎兵部隊一天可以推進一二百里。拓跋燾分兵五路,全部朝建康殺來。他自己帶著騎兵由東平進攻鄒山(今山東鄒城),并拜謁了孔廟和秦始皇的石刻,宣布這次一定要打到長江去。北魏各路軍隊的進攻更加猛烈。 
  拓跋燾將主力集中在東線,形成了對宋軍的絕對優勢,但西部邊境戰況卻出現反復。宋國由關中出擊的雍州刺史劉誕雖然不懂打仗,但他采取了比較明智的做法,放手叫部下自己去打。劉誕麾下大將柳元景相當能打,柳元景手下的幾員副將薛安都、尹顯祖、曾方平等,也都是在隴西同當地羌族土著人長期作戰鍛煉出來的驍將。這次接到劉義隆發來的命令要求他們去占領陜城(今河南陜縣),半路上碰到北魏洛陽太守張是連提兩萬騎兵的反擊。北魏騎兵在宋軍隊伍里來回沖殺,耀武揚威,宋軍被打得抱頭鼠竄。柳元景的先鋒官薛安都大怒,丟掉頭盔,脫光戰甲,將戰馬的盔甲也扒光,只穿連襟小衣,雙眉倒豎,兩眼圓睜,手持長矛單人突擊魏軍陣地,截殺魏軍騎兵,一路所向無前。魏軍無法抵擋,就朝薛安都身上射箭,薛安都把手中的長矛舞得密不透風,敵人雖然箭如雨下卻下無一射中他(可惜薛安都晚生了二十年,否則和當年北魏第一勇將黑槊將軍于栗磾對拼一回,不知道誰勝誰負)。薛安都反復沖突數十回,一直殺到天黑,兩軍才停戰休息。 
  第二天,雙方都有增援部隊前來助戰,宋軍僅來了兩千人,而魏軍則是旌旗招展,鐘鼓齊鳴,看得宋軍士兵人人都變了臉色。曾方平對薛安都說:“現在勁敵在前,敵城在后,是我們死戰的時候了。你要是膽怯的話我就殺了你,我如果膽怯的話,你也把我殺了。”豪氣沖天的薛安都大聲回答說:“說的對,就這樣定了!”兩人擊掌為誓,一起沖向慢慢壓過來的魏軍大陣。 
  這場惡戰從早晨殺到中午,直殺得天昏地暗。薛安都帶頭沖殺,渾身的鮮血在身上凝結成塊,手中的長矛折斷了幾根,后面馬上就有親兵遞上一根新的。到了下午,魏軍全線崩潰,跳河或被亂軍踩死的不計其數,張是連提在惡戰中被殺,其余士兵全部被俘。
 
------------
第十章佛貍祠下(14)
------------
 
  第二天,柳元景前來收拾殘局,對俘虜說:“你們都是漢人,現在為胡人做事,不知道盡忠,反而投降,是什么道理?”俘虜們回答說:“胡人派騎兵督戰,落在最后的就被殺掉,這是將軍親眼所見的。”柳元景嘆息不止,將俘虜全部釋放。 
  魏軍援軍覆沒,陜城守軍只好投降。柳元景正準備繼續進攻時,那個不識時務的劉義隆又冒了出來,他下旨說前線都已撤退你孤軍不宜單出,并加封柳元景為襄陽太守防衛荊州北部。柳元景無奈,只好向南撤退,好不容易搶來的地盤就又丟給了北魏。 
  西線的失利并不影響魏軍整個前進的步伐,指揮中線的拓跋仁接連占領了懸瓠和項城,一路上烽煙滾滾,見城就燒,見人就殺,徑直往壽陽而來。中線宋軍全線潰敗,坐鎮壽陽的中線總指揮豫州刺史劉鑠害怕被殲,急忙調集在前線阻擊魏軍的劉康祖撤回壽陽。劉康祖的八千軍隊在撤退中,被拓跋仁的八萬騎兵團團包圍。部下建議說軍隊丟棄輜重翻山走小路撤退可能還有生機,劉康祖大怒說:“我軍屢戰不勝,正好借此雪恨,撤退什么?”下令將戰車首尾連接就地成陣,并下死命令說:“全體將士凡往回看者斬首,往回跑者斬腿!”不久魏軍騎兵四面攻城,宋軍士兵各自奮戰,從白天到黃昏,殺死魏軍一萬多人(夠本兒了)。
  宋軍車陣地勢低洼,地上戰死者的積血一直沒過了活人的腳后跟,劉康祖身受十處創傷,仍然與敵人決死惡戰。拓跋仁見戰況不利,就將軍隊分成三撥,一個時辰一撥進行輪休。不久就到了黃昏,風聲大作,拓跋仁命令部隊在戰馬上捆綁稻草,點上火沖擊宋軍車陣。劉康祖針鋒相對,命士兵收集地上流淌的人血來滅火,人血被火一燒,味道臭不可聞。混戰中劉康祖被一只流矢射穿了脖子,墜馬而死,宋軍失去指揮,頓時亂成一團,拓跋仁趁機發動總攻,劉康祖的八千步兵全部戰死,無一生還或被俘(何等的壯烈)。 
  經過惡戰磨練的北魏中線主力拓跋仁部一路勢如破竹,殺奔壽陽而來。膽小的劉鑠連逃跑都不敢,只好躲在城里祈求神靈保佑。不久,東線拓跋燾的大軍到達彭城,在城外的戲馬臺(這地方現在還有,好像就在九里山)上支起大帳,居高臨下地俯視彭城這座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首都的千年古城。 
  十二
  拓跋燾包圍彭城后,宋國北伐軍總指揮劉義恭早就嚇得魂不附體,準備放棄彭城往建康逃跑。沈慶之聽說后,認為歷城兵少糧多,而彭城兵多糧少,建議劉義恭往歷城撤退。劉義恭手下的參謀認為不如往東跑乘船走海路回建康為上策。劉義恭心里去意已定,但對這兩種撤軍方案到底該實施哪個好一時還拿不定主意。負責東南線作戰的劉駿就對劉義恭說:“叔父既然是總指揮,您想到哪里去我管不著,但我作為一城之主,擅自放棄城防逃跑實在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我一定要與此城共存亡。”他的這番話把劉義恭說的也不好意思逃跑了,他就抓緊整飭彭城的防御體系準備固守。 
  拓跋燾圍著彭城繞了一圈,看到宋軍防守森嚴,便不敢貿然發起進攻。他就派使者前去拜訪劉駿,送給劉駿幾峰駱駝,要求交換酒和甘蔗,劉駿滿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天,拓跋燾又派使者去找索取柑橘和賭博用具,并贈送給劉駿一些皮衣,劉駿又一次滿足了他。到了第三天,拓跋燾的使者又來找劉駿提出借些樂器,劉駿就對使者說:“我受皇上的指派前來打仗,沒有準備樂器。貴主要來就來,要打就打,自古人臣無境外之交,這些面子上的把戲就不要再表演了。” 
  拓跋燾一看劉駿這人不好對付,就發動了一次試驗性進攻,卻沒什么效果,拓跋燾就帶著大部隊繼續南下,一路上宋國各地守軍都望風潰逃,魏軍輕易地度過淮河,來到盱眙城下。 
  彭城被包圍時,劉義隆派遣臧質帶領一萬軍隊救援彭城。臧質趕到盱眙時聽說拓跋燾已經開始渡淮河了,就和盱眙太守沈璞一道整頓城防等著拓跋燾來進攻。
  還在王玄謨進攻滑臺、宋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沈璞就開始積極囤積糧食儲存武器準備守城,大家都認為沈璞太膽小。這次魏軍南攻,周圍城池的守軍都望風而逃,有人勸沈璞也往建康撤退,沈璞說:“敵人可能以為盱眙城小不會來,如果真來打的話,正是報國封侯的時機。諸位聽過幾十萬軍隊包圍小城而戰敗的例子么?昆陽、合肥、懸瓠都是例子,兵不在多,兩千就足夠了。”這回臧質一來,沈璞更為高興,兩人團結一致,嚴陣以待,準備死守盱眙。
  魏軍兵多將廣,糧食供給總跟不上,一直靠擄掠維持。聽說盱眙糧食兵少,就派軍隊前來搶城。到了城下拓跋燾又故技重施,派人送給臧質一些銳利武器,想換點酒喝,臧質也很搞笑,封了兩壇子尿給他送去。拓跋燾大怒,命令在盱眙城外修筑高墻往城里射箭,魏軍人多勢眾,一天的工夫就圍城修了一圈。然后搬運土石從上而下填筑護城河,也是一天就完工。拓跋燾派人給臧質送信說:“我派的軍隊都不是我國人,東面是丁零,北面是胡人,南面是氐人,西面是羌人,丁零死了就是幫你們消滅冀州叛賊,胡人死了就是幫你們消滅并州叛賊,氐、羌死了就是幫你們消滅關中叛賊,先生盡量開殺,不要客氣。” 
  臧質看了信,回復說:“閱,只是現在嚴冬已過,馬上就要開春,我軍增援部隊這就要到,你就慢慢攻城吧,不要跑,糧食不夠了就說一聲,我叫人給你送兩斤,你的軍隊再多,本事再大,能比得上前朝的苻堅?我看看你還能猖狂幾天?送給我的這些刀劍,正是所謂‘授人以柄’,馬上就要用到你身上去了!” 
  拓跋燾大怒,造了一張鐵床,上面扎滿鐵刺,拉到盱眙城下宣布說:“攻破盱眙后,就叫臧質躺到這上面!”臧質也會想辦法,叫人在城樓上大聲宣布道:“凡是取得拓跋燾首級者,加封萬戶侯,賞黃金一萬兩,絲帛一萬匹!” 
  拓跋燾命令全軍攻城,用鉤車鉤拉盱眙城樓,臧質就命手下用繩子系住鉤車的鉤子,另一頭系在城里的大房子上,命城里百姓一齊往回拉。鉤車沒法撤回,到了晚上,臧質就用大木桶吊著士兵偷偷地到城下,把鉤車拆散了運到城里。 
  拓跋燾一看用鉤車不靈,又用沖車撞城墻。盱眙城池經過加固,十分結實,每撞一回,掉下來的磚土都寥寥無幾。拓跋燾又開始用人肉麻袋的辦法,叫步兵拼死沖城,十萬魏軍雜胡步兵四面爬城,死戰不退,爬到城墻上的馬上被滾石砸下去,死掉的就充當后人的墊腳石,沒死的就爬起來接著沖,很快尸體就壘得與城墻一樣高了。臧質又叫士兵用長矛將敵人摞在一起的尸體推倒,這樣反復攻殺了三十天,魏軍損失數萬人,還是無法占領盱眙。 
  拓跋燾沒辦法,指揮部隊繞過盱眙繼續南行,到達了長江以北的瓜步(今江蘇六合瓜步山),魏軍連綿數十里站在長江大堤上,威脅著對岸的建康。這是北軍頭一次離建康如此之近,劉義隆被迫宣布建康全城戒嚴,并準備親自領兵出城迎戰。建康附近的老百姓走路都提著扁担,準備和魏軍做最后的拼搏。
 
------------
第十章佛貍祠下(15)
------------
 
  劉義隆登上石頭城,看見北魏兵力強大,心里十分沮喪。他對身邊的馬屁精徐湛之和江湛說:“我的北伐計劃,支持的人少,反對的人多,如今落到這個地步,都是你們兩個人的過錯!”說完之后他半晌不語,忽然徐徐長嘆一聲說:“如果檀道濟還在的話,怎么會讓敵人打到這個地方?” 
  劉義隆實在沒辦法對付,就貼出告示宣布誰能殺掉拓跋燾,一律封王,又派人在北岸的空房子里放置毒酒,以圖毒死拓跋燾,這些措施全都沒有效果。 
  拓跋燾的部隊沒有水軍,也就沒辦法渡過長江,而且數十萬軍隊的糧食供應一直是個問題。再加上春天臨近,附近的尸體被地氣薰蒸,軍營里有流行瘟疫的苗頭。而滯留在魏軍后方的彭城宋軍也一直是拓跋燾的心腹大患,軍隊里又一直傳說宋國南方軍會走海路入淮河聯絡彭城軍切斷魏軍的后路。拓跋燾就在瓜步山上設立祠堂來紀念這次作戰經歷(這就是叫辛棄疾感慨不已、“一片神鴉社鼓”的佛貍祠,這個祠堂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并派出使者到建康向劉義隆求和,送去許多駱駝和好馬,建議雙方停戰結盟。這正是劉義隆所期望的最好結局,他馬上準許和議,回贈拓跋燾柑橘米酒作為禮物,北魏大軍拔營而去。 
  魏軍回師的路上,把自己沒能打過長江去的怒氣全部發泄到沿途的百姓身上。他們把所有的房屋都放火燒光,沿途碰到的男子一律殺死,女子一律擄掠到北方,而抓到的嬰孩兒童就用長矛穿破肚子舉在空中揮舞,把這當作一種娛樂的游戲(種種獸行,令人發指)。從黃河到長江方圓千里的廣大地區,包括整個的淮河流域全都變成了絕對的無人區。那些春天北歸的燕子都無法找到舊日的巢穴,只好將新巢建在樹林里,宋魏之間的第三次南北大戰,就以這樣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而告終。 
  經歷了第三次南北大戰后,三十年“元嘉之治”的大好局面毀于一旦。宋國皇帝劉義隆威信盡失,第二年就被太子所殺,隨后宋國就陷入了永無休止的內亂,二十六年出了六個皇帝,六個暴君,全部不得善終,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王朝象南朝的宋國這樣可怕,也從來沒有一個世紀象中國的五世紀那樣,涌現出了二十多位暴君。 
  北魏的南征大軍在第三次南北大戰中死傷過半,拓跋燾對自己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由于他當年大殺佛教徒,埋下深深的危機,回到平城不久就被宮內的太監刺死,北魏國勢開始衰落。直到二十年后出了一位仰慕漢文化的拓跋宏,發動漢化運動,鮮卑這個獨特的民族在漫長的漢化運動中逐漸消失,融合到你我每一個人的身上。正是這些經過融合,浴火重生的雜種漢人,迅速擊潰了南方那些自命純種的中華正統漢人,重新組建了新生的強大帝國——隋和唐。回頭看看中國大地上發生在四至五世紀的這段混亂史,故事當中的主人公們也許沒有一個人會想到,他們的種種努力,種種拼搏,到頭來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火焰塔 2013-08-22 22:32:59

[新一篇] 《五胡錄》 劉裕北伐大事記

[舊一篇] 《五胡錄》 佛貍祠下大事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