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親嘴》第五輯 信仰與中國復興 關于中國的復興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關于中國的復興


  下面就中國的復興,談我的三點看法:
  第一,靈魂復蘇與民族復興。剛過去的這30年,中國做了一件事,就是試圖確立真正的個人尊嚴。在這30年間,個人尊嚴的確立主要依賴于利益的驅動。所以中國有了市場經濟和民間社會,把我們的私有財產團團圍住了。而未來的30年,個人尊嚴的最終確立,不可能繼續以財產權為核心。信仰必將取代利益,成為一個新文明的主要驅動力。第一步,是利益開始崛起,第二步是靈魂開始復蘇,第三步才可能有文明的復興。個人靈魂的普遍復蘇,是這個民族復興的前提。
  第二,不道德的“雄起”與有理想的崛起。一談大國崛起或中國復興,我就想到四川話說的“雄起”。“雄起”的意思就是無方向的和不道德的崛起。現在中國真是越來越富了,我在澳大利亞訪問時,一個國會議員這樣介紹他的一位同事:“胡錦濤先生訪問澳大利亞時,他是我們國會里唯一沒有點頭哈腰的人。”也許這一幕,會讓一個長期“落后挨打”的民族滋生出某種自豪感。但中國威脅論的確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你看見一個缺乏理想的、并喪失道德感的人,變得越來越富,而且就坐在你家隔壁。你一定會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害怕。
  所以談中國的復興,其實也有另外一層的意思:就是中國的歷史已到了這樣一個關口,卿本佳人,奈何作賊,它必須在道德上開始對這個世界負責任了。剛才鄢老師說,中國復興的前提,就是先要把自己的事管好,不能對普世的自由秩序構成威脅。我極為贊同,這是一個民族的“復興”所包含的,對人類社會最起碼的責任,就是接受一個個人尊嚴和個人自由的成年禮。在“復興”的意義上,沒有內政與外交的分野,“不準干涉內政”的意思,就是不準自己復興。復興的意思,就是無論在任何意義和任何層面上,你都不能、也不應該對每一個人類的普世價值構成傷害。
  第三,有信仰的社會與有憲政的國家。中國的民間社會經過這30年,已積累了比政府、比共產黨更多的財富,和比政府更聰明的頭腦。但決定中國未來的,是民間社會還能不能積累出一個比政府更大的理想?你從16大報告讀到17大報告,就知道共產黨已經沒有理想了。掌控這個國家的權力集團,今天連一點理想都沒有剩下。所以中國的未來必定如此,也只能如此,那就是這個民間能否比這個政府更有理想?比這個政府更有信仰?比這個政府更有道德?
  一個社會性的復興,就是“人人有財產、人人有信仰”。儒家說“禮失求諸于野”,現代文明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求諸于野”的歷程。“民族—國家”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沒有信仰,它有信仰是很可怕的。但一個復興的國家,一定是由無數有信仰的人組成的。沒有一個有信仰的社會,也是可怕的。有信仰的人組成的國家,它的外觀設計就是較好的落實了普世價值的憲政民主制度。換句話說,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信仰的外觀設計。
從信仰復興到立憲政體
  
  
  《舊約》中記載過一次信仰的復興,以色列人亡國被擄之后,重新回到耶路撒冷,迎來了一次大復興。這次復興有三個要點,第一是“律法”,人們在廢墟中重新發現了摩西律法。第二是“立約”,省長尼希米和文士以斯拉宣讀和講讀律法,重申上帝與以色列人的約,這個約中有應許,也有咒詛。第三是“悔改”,人們聽見律法就哭了,跪在圣殿重立的根基之上,認罪、禱告、哭號。
  這就是復興的三個要素,我們的法律夠多了,合同也簽了不少,勞動合同明年開始不想簽也要簽。我們政府里的貪官和牢房里的罪犯都是全世界最多的。但真正的上帝的律法什么時候被發現,被承認;真正的盟約和憲約什么時候被確立、被遵循;真正的回心轉意、謙卑悔改什么時候如火一樣,落在這個族群當中,我們什么時候就復興了。
  你讀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憲法》,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絕不只是一個制度設計,那是美國人的信仰和價值理想的一個工業品外觀設計,這個制度產品的背后是一個有信仰的社會,無數靈魂復蘇的個人,導致了一個自由的和自治的政治國家。英國的清教徒運動,最后是君主立憲。美國建國之前半個世紀,被稱為“大覺醒”的福音復興運動,塑造了未來的美國立憲。縱觀人類近400年的歷史,凡是沒有經歷信仰復興的國家崛起,最后一定出問題。而那些經歷了信仰復興的崛起,就構成了今天這個世界的主流文明。
  這是復雜的題目,我在這里只舉4個人物的例子,勾勒出一個脈絡。
  第一個是加爾文,他在日內瓦,日內瓦是新教改革的一個中心,他對基督教信仰最大的貢獻,第一是以圣靈的內證,來確立圣經信仰的權威性問題,第二是帶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即一個充滿了上帝的至高主權與榮耀的宇宙與歷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今天稱之為“政教分離”的、教會與國家的關系問題。加爾文主義在政治學上的最大貢獻,在我看來,就是在近代以來的理性主義國家觀和國家主義崇拜、包括各種現代極權主義興起之前,在人類歷史上筑起了一道最堅固和最保守的防線。這條防線從日內瓦到蘇格蘭,然后從英國到美國。
  這一傳統往下走,到了加爾文的傳人、我要提到的而第二個人物,蘇格蘭的約翰·諾克斯。他被稱為蘇格蘭宗教改革之父,蘇格蘭長老會之父,甚至蘇格蘭的國父。他把加爾文主義帶到蘇格蘭,經過一兩個世紀信仰的復興與磨難,在那里產生了最偉大的蘇格蘭道德哲學,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最偉大的教會之一、蘇格蘭的長老會。后來清教徒受迫害到了美國之后,長老會成為北美殖民地的立憲政府所效法的人類治理模式的對象。如果說法國共和國是對天主教會的一種模仿,那么美國的憲政就是對長老會的一種模仿。
  從蘇格蘭來到北美的清教徒中,有我要提到的第三個人,約翰·威瑟斯彭。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第6任校長,也是諾克斯的后代。很有意思,這三個人都是約翰(加爾文、諾克斯和威瑟斯彭)。威瑟斯彭也是獨立宣言簽署者中的唯一一位牧師。他的學生中出過一位美國總統,一位副總統,十幾位部長,二十幾位參議員,三十幾位眾議員。其中最出名的學生,是我要說到的第四個人,被稱為“美國憲法之父”的麥迪遜。
  從這四個人物的淵源和傳承中,你可以看到,從新教改革、清教徒的福音復興,到美國的建國、立憲和崛起,這樣一個從個人與社會的信仰根基,到立憲制度的外觀設計的脈絡。一直到1964年天主教徒肯尼迪當選總統,有人說這標志著美國清教徒時代的結束。但是從美國人的信仰在60年代跌入歷史最低谷之后,新教信仰迎來了再一次的復興,這一次從卡特當選總統以來,一直持續到今天。尤其是從里根到小布什這近30年,幾乎與中國的改革時代是完全同步的。而美國福音派信仰的復興,與它的社會政治經濟的復興,也幾乎是同步的。


王怡 2013-08-23 16:49:00

[新一篇] 《與神親嘴》第五輯 信仰與中國復興 什么是復興

[舊一篇] 《與神親嘴》第五輯 信仰與中國復興 信仰在當代中國的復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