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段子的兩種解讀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前兩天去了一趟哈爾濱,純粹是休息性質的旅行,黑龍江涼爽的風對于生活在暑熱中的人,是一種難以抵擋的誘惑。但意外收獲是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種風,這就是來自農村的風。其實,在我國古代,《詩經》中的“風”,就是民歌,相當于現在的段子,而這種風,往往吹來的民情和民風。

聽到了這樣一個段子,是形容現在農民和政府之間關系的:“有吃有喝不求你,要錢要糧不給你,你來找我不理你,你要整我我告你。”

這是一個老朋友告訴我的,他一直在政府部門工作,做過一個地區的專員,對于農村情況相當了解。我把這個段子發在微博上,得到了幾百條評論,也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兩種解讀,這兩種解讀都不無道理。

一種說法是,這個段子說明現在的農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是冷漠的。

當年共產黨打天下,農民兄弟出了大力。就拿人民解放軍的第四野戰軍來說,發展壯大就是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多少人參軍扛槍,多少人推著小車送彈藥給養。有人說,解放軍的很多戰役的勝利是農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此話不謬。

而后,農民分得了土地,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互助組到合作社、人民公社,黨的政策有著不少的失誤,農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確實政府和農民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直到三十多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又是從農村濫觴,安徽小崗村實際上吹響了農村改革的沖鋒號。農村改革的成功,為中國的這場巨大變革開了好頭。

據我了解,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十年里,中央政治局常常為糧食問題開會,最高統帥關于糧食的指示竟然細致到“忙時吃干,閑時半干半稀”。

農村改革的成功使得糧荒成為歷史,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政府免去了農業稅,幾千年以來農民認為天經地義的“皇糧國稅”不用交了。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舉措。

應當承認,盡管還有不少貧困地區,但是總體上說,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增加了農民對于政府的冷漠感,“不求你,不給你,不理你”就是典型的態度。

從聯系得那么緊密,緊密到共同打江山,到逐漸冷漠下來,確實會使許多人不適應。

另外一種解讀是,這樣很好,很正常。

這說明了農民漸漸地開始形成了獨立的意識,具有了獨立的人格,不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膝蓋骨軟的不行,見到當官的就下跪。“有吃有喝不求你”,說明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理你,不給你,去告你”說明了農民覺悟的提高,不該給的錢和糧食就不給,沒事情你來找我的麻煩,就不理你,“你要整我我告你”,說明了農民法制觀念的提高,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孰是孰非?

要我看來,各有各的道理。

拋開大道理不說,中國的農民也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公民,既然是公民,就應當有公民的權力,也要履行公民的義務。而有些地方政府確實沒有尊重農民的公民權力。尊重是互相的,中國人常講: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還有官員的腐敗、專斷,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等,失去了農民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有些專家學者和一線工作人員人認為,簡單地免除農業稅也許不是一個好辦法,這樣等于是剪斷了政府和農民間的紐帶。這是個復雜的問題,不可能在這里闡述清楚,但是確實值得認真思索。

也許,我們既不需要繼續那種把政府和農民緊緊捆在一起,甚至哪塊地種什么莊稼也要政府決定,也不希望農民對于政府的冷漠,因為,建設國家需要齊心協力,離不開農民。但是,結已經在那里了,解開這個結,關鍵還在于政府和官員。哪怕是踐行“嚴重的問題在于教育農民”,也要有好的教案,要有好的老師。

 


共識網周志興 2013-09-01 10:47:17

[新一篇] 秋天里的春雷——粉碎“四人幫”36周年

[舊一篇] 高山仰止,華彩人生---追憶高華先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