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在當今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大背景之下,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卻忽視了中小學教師作為社會的特定群體正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如教師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教育崗位的競爭,聘任制、量化管理舉措的實施等,使得教師在知識經驗、教學能力及心理素質方面常常透支[1]。在這樣的壓力和挑戰下,教師對教學工作也會逐漸產生倦怠感。如果這種職業倦怠不能及時得到緩解和根除,教師的工作和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很大的危害。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也勢必受到影響。
  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因不能有效應對工作的壓力而產生的極端心理反應,是教師伴隨于長期高水平的壓力體驗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其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及情感的疏離與冷淡。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眾多,例如,對教師所賦予的圣人標準與教師常人心態的沖突,教師工作負担過重和教師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教師高精力投入與低成就感導致的心理落差等等。由于學科性質和教學環境不同,從而導致不同學科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下面,從個人、組織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來淺析一下中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心理的相關成因,并努力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1.新課改對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高要求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嚴峻的形勢,作為語言教學者的英語教師不僅要有相應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質,熟練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更需要進一步投身于教學改革實踐,加強業務學習。若英語教師一味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一定會被時代所拋棄。然而,目前的英語教師正處于轉型期,要讓他們從原來已經輕車熟路的教學方式轉變過來是有很大難度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有了一定教齡的英語教師而言其難度就更大。來自于中學的部分英語教師還缺乏相應的能力來適應或者說在短時間內還無法適應我國英語教學在內容、形式、教法和節奏等方面的改革。大部分中學英語教師面對新教材、新教法和大班施教這些挑戰感到十分焦慮[2];而且對成功的期望值越高,心理焦慮感就越嚴重。
  以英語教材為例,以前的統編教材更多地強調語法、句法方面的基礎知識,而現在新課改的調整之下,教材的選用靈活性也大大提高,如上海現在中小學用得較為普遍的牛津版英語教材、新世紀英語教材和展望未來等英語教材,從其編排的結構和體系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對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重視。其中,牛津版英語教材在編排上就特意分成了聽、說、讀、寫幾大板塊,而且,具體的教學時間安排等也有所設置,其目的就是讓教師注重說和寫等實際能力的鍛煉,但有些教師仍然用老一套的語法分析法把reading部分和language input部分的課文講了之后跳過speaking和writing部分就結束了一個單元。其實,如果認真備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牛津版英語教材的編排結構是很緊湊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集中的話題,課文中的幾個部分也是圍繞這個話題來展開的,那么教師何不較好地利用起來從而加強鍛煉學生的說和寫方面的實際能力呢?如果一味地機械灌輸的話學生不僅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而且也會厭倦英語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自認為已經盡心竭力地把知識教給了學生,而學生卻不能理解其良苦用心且成績也不理想。長此以往,教師對于英語教學所產生的挫敗感就油然而生,所以職業倦怠也在所難免。
  2.心理飽和情緒產生的負面效應
  “心理飽和”指人已經處于一種非常厭煩的、不想再繼續某種任務的心理狀態,即心理的承受能力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若長久處于機械工作的狀態,人的心理更是容易疲憊、倦怠。教學工作也不例外,不斷重復的教學活動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疲憊和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對于這一點,本人在講解牛津版英語教材中的“讓步狀語從句”時深有體會。課程改革之后的教材語法都相對較為簡單,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的語法大致相當于以前初中語法的難度,而且其中的大多數語法學生在以前就學過或者接觸過。我曾經在講解despite, in spite of和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的區別時,就反復強調前兩個連詞只能跟名詞或名詞性的短語,而相應的后三個連詞則應該跟句子,同時舉例進行說明。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交上來的作業或者考試時有的學生還是反復地出錯。經過分析之后,我才明白自己對于這種耳熟能詳的知識的傳授已經缺乏教學熱情,上課時我忽視了對于這種學生已經接觸過但又容易出錯的知識的傳授技巧,加之學生對原來接觸過的知識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我就未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學質量也相應地受到了影響。因此,重復性的教學帶來的“心理飽和情緒”必然會影響到教師的心態,教師對教學工作機械地應付,缺乏主動性,從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師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并引發職業倦怠心理。就如剛才提到的英語教學案例,如果教師反復地強調這點知識,而學生卻一再犯錯誤的話,教師或許會誤認為是自己的表達有錯,甚至認為學生反感自己,這樣的話教師就會或多或少地產生職業倦怠感。
  3.英語學科評價體系和教師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英語作為中考、高考、留學和晉升職稱的必考科目,其考試成績已被作為選拔和鑒定人才的必要參照,因此,社會和家長對英語都很重視,相應地就會對英語教師抱有很高的期望。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職能有所減少,其專業性更多地體現在他們能對學生探索和鉆研的領域給予專業水平的指導。然而,當前對中小學教師的評價絕大多數仍然以學生的升學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并且學生的考試成績往往與教師的升職、晉級、加薪、獎金或評優等利益掛鉤,很多教師因為評價結果不理想而情緒低落,失去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英語學科的評價尤為不利,因為英語學科強調的是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實際能力與綜合素質,而像高考之類的升學考試更多考查的是學生筆頭上的功夫,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學到的仍然是“啞巴”英語。而很多中小學英語教師尤其是年輕的英語教師,雖然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知道英語課堂中聽、說等實際能力的重要性,但真要想付諸于實踐就存在很大阻力和困難。因為語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這需要長久的鍛煉與實踐方能見到效果,英語教師如果利用大量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等能力的話,難免會碰到課時不夠、見效較慢等困難。等到評價考核的時候,教師就會產生很大的挫折感。因為考試制度仍然存在,學校、家長等大多也看重最后的白紙黑字的考試成績。長此以往,英語教師也會失去創新和嘗試的信心,甚至懷疑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適合當前的“應試教育”,職業倦怠由此滋生。
  4.英語教師的外向性格加之教師工資偏低
  性格是決定一個人情緒狀態最重要的主觀因素,良好的性格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無限樂趣,性格類型與教師職業倦怠也有緊密聯系。研究表明,恰恰是那些富有理想和熱情洋溢的教師及執著地為實現其工作理想而努力的教師,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為這些教師工作過分投入,希望自己通過努力來幫助改善學生的問題,但當他們覺得自己對工作的投入與從工作中的所得不相匹配時,職業倦怠就可能產生。其中,英語教師較為典型,因為英語世界中的文化更多提倡的是價值的體現,不像漢語文化中提倡謙虛謹慎、循序漸進的思想。受此影響,英語教師大多性格比較外向,有著飽滿的熱情。他們在開始工作時就會很有自信,有著很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認為自己也能做到最好,然而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們才發現當英語教師并非自己想像中的那么有成就感,尤其是長期教中小學英語還會感覺到自己英語水平在逐漸退化。加之工作準備也有可能不充分,所以最終產生職業倦怠感。
  此外,任何職業都是以勞動價值決定勞動報酬的。英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學生想要增加自己步入社會的競爭力的籌碼,英語這一語言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而英語教師作為這一工具的傳授者和教學者,其對社會發展的促進價值和進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為英語教師,其勞動報酬卻并不理想。或許有人會說,英語教師的工資水平遠比同等其他學科的教師工資水平高,而且其學科地位也比較明顯,但是實際上比起英語翻譯等英語專業從業人員的薪水來說,英語教師的工資簡直不能同日而語。所以,面對這種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的反差,很多英語教師自然會產生職業倦怠的心理,最終很有可能不安于教書這一現狀,從而轉向其他職業。
  二、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1.加強英語教師培訓,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針對新課改背景之下教師面臨的諸多困難,我們就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而有效地配合教師適應新課改的步伐,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首先,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就英語教師而言,我們就需要培訓他們加深對語言教學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教學過程中探索適應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英語是一門交際性的語言,作為英語教師不僅需要在語言應用學和教學運用方面有較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技能[3]。同時,教師還應當具有不斷更新知識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
  其次,我們也應該分別加強對師范院校學生、新任教師和在職教師的培訓。對于師范院校的學生,除了教授他們較好的語言教學技能和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喚醒他們對教育的責任感和興趣感。至于新任英語教師,我們就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的工作,如對新教師實行導師制,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新任教師提供幫助和指導,也可以組織他們相互聽課、評課,為教師提供自我檢驗的機會,加強他們自我提高教學技能的意識。而對于在職英語教師,尤其是教齡在10年以上的教師,工作滿意度很有可能會逐漸下降,所以教學上就難免表現出無力感和倦怠感。在這一階段,學校就應該多組織教師彼此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組織他們展開教學研討會,使他們深切體會到新教法的優點和科學性,從而開闊教師視野,提高科研意識,激發教師重新追求專業發展的熱情。
  2.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緩解教師的心理飽和情緒
  職業倦怠的產生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所以,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尤為重要的。學校領導要積極地了解教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動態,盡量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幫助教師正確認識職業特性并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使得教師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感,也能獲得職業上的安全感[4]。同時,學校也要盡可能地幫助教師適應教學環境,溝通情感,相互理解,幫助教師緩解壓力,減少孤獨,排除心理障礙,促進教師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于以上提到的英語教學中的“心理飽和”現象,英語教師不僅要注意傳授知識,還要試著去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嘗試和創新不同的授課方法,正如作家鄭淵潔所說:“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異,將是人類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這樣,在教師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學生也有了新鮮感并對英語課有所期待,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課質量,也降低了由學生心理飽和而引起教師心理飽和的幾率。同時,教師還要善于進行自我調節,有積極的心理準備,沉著地采取各種有效方法來緩解自身的飽和情緒。如果實在出現心理飽和狀態或厭煩情緒時,不妨先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向朋友傾訴一下自己的心聲,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等到自己精神飽滿的時候再重新投入教學之中。
  3.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和英語學科評價體系
  要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完善評價體系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學校就應該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對于教師的評價標準就應該多元化、人性化,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關注教師的思想和專業進步,不再以升學率作為評定教師工作質量的唯一指標[5]。這樣,教師工作質量的優劣就不再以升學率為唯一目標,教師工作從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情景設置到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為目標,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其次,從學科評價體系上來說,我們就應該建立靈活多樣的學科評價體系,對于英語學科教學而言,我們就應該注重口語等實際能力的評價,鼓勵英語教師大膽地創新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英語學科的評價,我們也應該進行過程性的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過程性評價之中,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學習技能評價、英語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和情感態度評價等;在終結性評價中,我們可以改變以前的傳統考試模式,以單元測試、口語評價、聽力評價、學期活動情況參與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綜合性的發展。同時,這種多元、反思和發展性的學科評價體系也有利于教師消除職業倦怠的心理。
  4.教師個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社會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
  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我們更多應該考慮到如何更好地教書育人。所以,面對這一問題,教師還應該從個人因素來進行不斷地改進。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終身學習的觀念,主動尋求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的機會,努力實現教師專業的持續發展。
  其次,教師也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及周圍的環境,積極地面對新課改帶來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控制并盡量與周圍的環境保持積極的平衡,主動地迎接生活的挑戰,走出職業倦怠的陰影和誤區。
  最后,如果自己已經步入職業倦怠的誤區,教師就應該尋求積極的應對方式。如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相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幫助自己穩定情緒、樹立信心和增強自己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若個人難以獨立解決這個問題,也可尋找心理專家的幫助。
  此外,社會和家庭也應該更多地關注教師職業,建立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對教師抱有正確的職業期望。我們必須承認教師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把原本是家庭的、社會的責任也強加給教師。這樣才能幫助教師個體減輕壓力,減緩倦怠感的產生,積極地投入教學工作。
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56~59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陳莉/尹妙輝20082008
陳莉 尹妙輝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上海 200062
作者: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56~59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陳莉/尹妙輝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49:33

[新一篇] 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需求及對策研究

[舊一篇]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語言設計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