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
  1.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符合語文教育的任務要求
  兒童文學語言明快凝練、形象生動,并且符合語言規范,富有兒童情趣,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接觸大量的兒童文學語言材料,汲取兒童文學豐盈的語言養分,形成語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語法,形成語言能力,為一生的語言發展打下根基。
  小學語文教育還担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識的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育的任務,兒童文學蘊蓄著這些豐富的內容。學生通過對《凡卡》、《賣火柴的小女孩》、《小英雄雨來》等文質兼美的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接受著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基本道德的熏陶,獲得精神和修養上的錘煉和提升。
  2.將兒童文學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
  兒童文學是適合兒童閱讀,能為兒童理解和樂于接受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適應他們的智力興趣愛好。孩子來到世上,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他們渴望快快長大,渴望體驗許多不知道的事情,同時在成長的路途上他們又會經歷失落與痛苦,這時兒童文學作品就是他們最好的旅伴,給予他們純凈、撫慰、信心與溫暖,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多彩的世界能給他們帶來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擁有的體驗,豐盈他們的生活,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滿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語文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所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兒童文學作品理所當然地應在語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兒童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配合《語文課程標準》出版的新編語文教材課文選篇中,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小說、散文、科學文藝等多種文體相繼出現,兒童文學作品所占比例正在大幅度上升。不僅如此,《語文課程標準》還向學生提出了閱讀中外現當代童話和中國古今寓言等選擇意見。
  為使兒童文學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可以聚焦以下教學策略:
  1.根據兒童文學欣賞的特點教學
  兒童文學欣賞是兒童在聽和看文學作品時的一種精神活動,是由聽和看文學作品時引發的一種藝術思維活動和審美活動,是對兒童文學作品整體性的感受、體驗和認識。由于兒童讀者對象的年齡特點,他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常常表現出其獨特性。教學時把握兒童文學欣賞特點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審美水平,提升語文閱讀質量。
  (1)整體感知。由于兒童知識經驗的貧乏,文學欣賞能力較低,所以他們在欣賞作品時,其感知往往是跳躍式的,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偏重于直觀感受,注意作品中的形狀、色彩及聲音,對新穎、奇特、富于動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非常感興趣,而對那些抽象的、理性的闡述,往往沒興趣,甚至反感。所以他們主動跳過不感興趣的和不太明白的生字、生詞、生義,對整個作品進行大體把握。而大體的把握又幫助他們對那些生疏的地方的理解,提前領會。兒童就是這樣按自己的閱讀體會,以這種“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處理方式,對文本獲得一種朦朧的感受。這正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新理念所追求的“語感”及“整體性”。
  如果語文教師明確兒童文學欣賞的這種特殊性,在閱讀教學時就不會在字、詞、句上糾纏不休,就不會把文本肢解得只剩幾根“筋”,讓整體語感蕩然無存,使學生覺得學語文索然無味。
  (2)親身體驗。兒童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易于感情投入。一旦進入作品當中,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參與到作品中去,將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一個角色,或高興或悲傷,或喜悅或憂愁,其情緒情感隨著角色在故事情節中的命運而起伏變化。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是在虛構的作品中,他們會把自己編織到作品的故事情節里,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而且當他們一旦被牽引進作品情境,往往還會異想天開,按自己的好惡情感,去改造、安排原來的故事情節,創編出一個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新故事。
  結合兒童文學欣賞的這一特點,從語文教學角度來講,要思考的就是語文教學再也不能只滿足于對文本復制,語文教師也無需只充當教材的代言人,而是應該以一顆未泯的童心去換位思考,全方位挖掘文本的語言、人文、美學等價值,并充分利用與文本相關的資源、信息,營造與文本呼應的審美氛圍,使學生入情入景,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成為學生精神世界親切的引領者,讓語文教學蒙上高尚的美學色彩。
  2.根據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教學
  兒童文學的每一種文體都有鮮明的特點,現行的語文教學較少考慮兒童文學獨特的文學身份,而是將其納入成人文學作品中,歸于同一種文學教學模式: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由于不少語文教師缺乏兒童文學的文體知識,因此分析作品時未能抓住作品的精髓,往往只能斷章取義,將充滿兒童情趣的兒童文學作品分解得支離破碎,把童趣盎然的兒童文學教學變成枯燥乏味的說教。
  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兒童文學體裁有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小說、散文、科學文藝等。盡管兒童文學的這些體裁與民間文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有的甚至是借鑒成人文學的體裁分化過渡而形成,但兒童文學體裁卻有著自己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如兒童詩抒發的是兒童的精致,童話的幻想源于兒童本身就生活在幻想之中,小說以兒童形象為主,科學文藝的內容盡量回避了過于艱深的專業化知識等等,每種體裁都顧及了兒童的年齡特點。因此,抓住了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就等于找準了教學的核心,建立了語文教學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必要的兒童文學文體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對相關教材的恰當處理,準確把握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蘊和精神實質。
  以童話教學為例。童話具有與眾不同的、鮮明的文體特點。童話作品中,人物是虛構的,環境是假設的,情節也是離奇的,充滿了幻想和神奇,并借助擬人、夸張、象征等手法,將許多平凡的、習見的人、物、現象編織成了一幅幅美麗而不平凡的文學圖景,充滿著自由、神奇的想象與濃烈的真、善、美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丑小鴨》、《美麗的公雞》、《清清的小溪水》等童話作品時,應多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通過朗讀、利用音樂或畫面、表演等方式渲染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幻想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和審美經驗,最大限度地開發和釋放自己創造的潛力,以使其充分感受童話作品的文學魅力。
  3.教出兒童情趣來
  兒童情趣是兒童文學的生命。兒童情趣所具有的能引起兒童的各種不同感情的性質,使兒童愉快,使兒童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都源自于“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1]
  《借生日》、《撈月亮》、《小蚱蜢》等兒童文學作品中表現出的兒童情趣,在成人看來有時是不符合生活邏輯或不屑一顧的,但它是兒童所獨有的,是兒童心理、性格特點的體現,是他們真情的自然流露,與作品的內容水乳交融,滲透于整個作品之中,通過語言、情節、結構、表現手法等各個方面體現出來。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作品中的兒童情趣很多時候要靠教師去指點、發掘。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細心體會、琢磨兒童情趣,要把自己置身于兒童之中,要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兒童的心理去思索問題,認真體察兒童的童心和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抓住兒童情趣,真正使學生學得有趣有味,使語文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兒童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的有效利用
  1.及時推薦各類優秀兒童文學作品
  除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兒童文學閱讀書目外,語文教師還要熟悉和了解當代國外和中國的兒童文學,關注兒童文學的發展。教師只有對兒童文學這一領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在兒童文學的課外閱讀中,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推薦適合的各類兒童文學作品。
  2.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引導他們對兒童文學作品的喜愛和吸收,應通過多種活動,如文學講座、故事會等來指導閱讀,讓學生在活動中閱讀文章,了解內容,吸收知識。
  3.給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
  為使學生能夠真正自主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除了授學生以閱讀的方法,如朗讀、默讀、速讀的方法,做讀書筆記等方法外,更應注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充分享受閱讀的愉快,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做硬性規定。閱讀時學生可以摘錄好詞好句、概括主要內容,也可以寫讀后感,或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讀累了,學生可以在本子上描描畫畫,給閱讀增添一些情趣。只有給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學生才能真正形成閱讀的能力,讀出兒童文學的韻味,感受到兒童文學的魅力。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太原87~88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朱立芳20072007
朱立芳 江蘇淮陰師范學院
作者:教學與管理:理論版太原87~88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朱立芳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0:03

[新一篇]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

[舊一篇] 兒童是什么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兒童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