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實、變  ——中考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的解題技巧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翻看近年全國各地的近60套中考試題,我們在現代文閱讀試題中,發現這樣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課外閱讀試題中,開放性試題的比例是越來越大,甚至我估計這種命題趨勢還將越來越大。之所以出現這種命題趨勢,我認為主要是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語文“新課標”明確規定:“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由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個性,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這種思想和理念,命題者在命題時便在課外閱讀試題中有意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閱讀試題,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答出不同的見解。這種命題的思路不僅會延續下去,甚至還會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下去。不過讓我們感到有些困惑的是不少考生在解答開放性閱讀試題時得分率不是很高,甚至有的考生根本就答不到點子上,答案不著邊際。那么,是不是解答這類課外開放性閱讀試題就沒有技巧可言呢?如果我們不去認真研究中考試題,毋庸置疑,那么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往往會作出錯誤的回答。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并結合近兩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解答這類試題。
  一、把握一個“多”字
  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我們發現這樣一條命題規律,不論是哪一種文體的閱讀試題,命題者在命題時都不外乎設計這樣的題目:根據對選文某個問題的理解,談談你的認識、看法,或給你的啟示,或發揮聯想、想象進行評價等等,就是同一套試題里也有可能出現2~3條這類試題。這一類題的答案,可能由于考生對選文的解讀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答案,有時甚至會出現解讀的錯誤,那么命題者在給這類題擬參考答案的時候,將盡可能把考生能夠解讀出來的答案都擬出來,所以我覺得在解答這一類題時,如果題目沒有特殊的限制(有的題目有字數的規定),答題時就應聯系選文內容盡可能從多個不同的方面去答,把自己能夠想到的答案盡可能地都寫出來。因為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只要能聯系選文內容,答題中的“多”無論如何都有學生自己的感悟理解。這樣就可以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丟失分數。當然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必須注意的就是我們的考生在答題時一定要注意字跡清楚,卷面整潔。
  二、力求一個“少”字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試題都可以用一個“多”字來解答,我們發現有這樣幾類試題,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答案沒有多少彈性的試題,這類試題就不能僅僅用一個“多”字來解答。比如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題,就不能任你去天馬行空,怎么想就怎么答;還有的試題,它的答案比較單一,比如請你提煉出文章的中心論點、說明中心、文章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和論證方法等題就不能以多取勝。針對這樣的試題,我覺得要盡量抓住命題者給出問題的關鍵,力求一個“少”字,針對閱讀的問題,言簡意賅,少答一點,力爭做到簡潔、準確、全面。像這類試題就只能以“少”取勝,不過這個“少”也不是說答案少就能夠得分,它必須是在考生認真、縝密的思考前提下所給出的答案,只有這樣的答案才有可能是正確的答案。
  三、扣住一個“實”字
  中考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的解答,無論是力求答得“多”的試題,還是要求答得“少”的試題,無論是聯想題還是想象題,我覺得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必須在讀懂原文、把握好原文所體現的情感前提下,緊扣選文內容,盡可能地運用選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或某一個細節,并結合自己對選文的理解及生活實際來進行解答,做到語言流暢,也就是說必須扣住一個“實”字,千萬不能脫離原文,信馬由韁。遵循了這樣的原則,答出來的題目既可以避免答題信馬由韁,甚至離題,又可以給閱卷老師評析判分提供依據,得到高分乃至滿分。還有一類考題,本身就要求學生用選文中的具體內容來回答,比如要求回答“因此”、“這樣”中的“此”、“這”等詞所指代的內容,就更需要學生認真閱讀選文,去提煉出所需要的答題要點。在解題時,一定要扣住一個“實”字,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原文,千萬不能脫離原文去答題,否則只能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
  四、落實一個“變”字
  課外閱讀試題的解答,也并非像我們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只能在原文上翻跟頭,根本不知變通,這樣的答題方式也是不足取的。比如在不同的文體中,同樣的試題,答題的要求就不會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在解答開放性閱讀試題時,既要把握不同文體解答的相同點,更要注意因文體的不同而解答的語言應有所變化的規律。這里我們不妨以議論這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記敘文中的議論和議論文中的議論作用就不一樣。記敘文中的議論作用可以是點明中心、突出中心、深化中心,可以是起總結、畫龍點睛等方面的作用;而議論文中的議論則主要是分析闡述事理,用來證明論點,突出論點等;而說明文中的議論則是對其說明的對象起評價作用,一般是作者的認識性評論。還有像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在不同的文體中的作用就不一樣。因此,我們在解答不同文體的命題內容時,答題的語言也一定要有所變化,緊扣文本特征去操作。倘若答題時掌握了這種同中求變的答題技巧,無論是對于節約考試時間,還是博得閱卷教師的好評,都有很大的作用。當然對一些開放性的試題,也不要總是在選文上做文章,我們還得注意結合時事熱點,比如“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應作為我們解答不少課外閱讀試題的答題點,我們的命題者事實上也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答題時也一定要注意變化,應時代潮流而動,把題目答出點時代感和現代意識。
  綜上所述,我們在解答課外閱讀試題時,一定要認真地總結答題的規律,力爭在讀懂原文的前提下,把握一個“多”字,力求一個“少”字,扣住一個“實”字,落實一個“變”字,我想我們一定能把課外閱讀題做得很好。

課外語文沈陽7~9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崔益林20072007
崔益林,江蘇省海安縣古賁中學。
作者:課外語文沈陽7~9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崔益林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0:40

[新一篇] 培養高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舊一篇]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初中語文教科書  ——以人教版教科書為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