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兩年前,《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時風靡大江南北,這本書成了無數中國父母手中反復研習的“寶典”。但是據北京開卷圖書市場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從今年初開始,這批圖書銷售卻出現了整體下滑趨勢。相反,如《我平庸,我快樂》、《快樂家教方案》、《何必上哈佛》等一批反“天才”的教育的書,開始受到青睞。
  這兩類書籍代表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教育觀:代表精英價值觀的注重智商教育模式和代表反精英價值觀的注重情商教育模式。它們的暢銷,反映了人們對教育的關心;它們之間的相互反對則表現了人們對教育目的的反思。對于前者,有必要追問的是,是否所有的人都應該而且能夠成為高智的天才?對于后者,我們要質疑的是,是否天才就意味著憂郁而平凡意味著快樂?是否能力的增長必然帶來人格的缺陷?總之,需要反思的無非是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人們對所謂天才的逸事津津樂道并勤于仿效,其實背后隱藏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庸俗心態。劉亦婷盡管進入哈佛學習,但其日后成就現在卻難斷言。
  以《我平庸我快樂》為代表的“反天才”派卻從一個極端陷入另一個極端。該書作者周洪宣稱:“我的教育方針:寧要快樂的傻子,不要憂郁的天才。望子成龍的父母,是一心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兒女的痛苦之上。追求為痛苦之源,平庸為快樂之本。”強調快樂教育本身無可厚非,但倘若僅僅是為了快樂而忘了教育,則毋寧說是一種悲哀。它要的快樂是不思進取的快樂,是麻木不仁的快樂,是無知者無畏的快樂,總之,為了快樂而放棄了進取和知識帶來的滿足,是異化的快樂。而教育,在追求異化快樂的過程中被忘乎所以。
  從社會學的視角看,教育是一種社會化形式,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會規范等內化在個體之中,從而使個人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遵循社會的游戲規則,調節自身的行為。但人們對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個人身上,針對受教育者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產生了很多針鋒相對的觀點。在這些觀點中,缺乏對教育目的的真正認知,人們不是對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對犬儒主義的生活態度趨之若鶩。問題在于,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教育應該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樣,而非畫地為牢地限定了幾個模式,然后硬要往千差萬別的人們身上套。柏拉圖早就指出,社會需要分工,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夠做最適合他們的工作。教育既不能名韁利鎖,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是認識人們的興趣和潛力所在,引導他們最大可能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育方法的選擇卻無具體的標準,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有可能影響到教育的方法。但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最要緊的是給予受教育者足夠的空間去實現自己。這或許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所在。
家庭與家教合肥G51幼兒教育導讀李繼宏20032003 作者:家庭與家教合肥G51幼兒教育導讀李繼宏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51:30

[新一篇]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取向研究

[舊一篇] 我國專業學位教育主要問題辨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