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 曲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于江蘇昆山一帶,它與起源于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昆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到了萬歷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漸流布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歷未年還流入北京。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昆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鄣記》、《南柯記》,沈Z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N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戲,如《游園 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昆曲的音樂屬于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曲、詞調,宋代的唱賺、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并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

    昆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

    俞振飛是卓越的昆曲藝術家,他具有一定的古文學修養,又精通詩詞、書、畫,他不但精研昆曲,同時又是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因此他能將京、昆表演藝術融于一體,形成儒雅、飄逸、雄厚遵勁的風格,特別是以富有“書卷氣”馳譽劇壇。他深受海內外推崇的代表節日有《太白醉寫》中的李白;《游園・驚夢》中的柳夢梅;《驚變・埋玉》中的唐明皇;《琴挑》中的潘必正;《八陽》中的建文君;《斷橋》中的許仙等,演來無不栩栩如生。


網載 2013-09-10 20:56:17

[新一篇] 新變代雄與宋詩之文學史地位

[舊一篇] 明中后期市民文學中的價值變異與消費觀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