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滅亡,五代十國開始---朱溫代唐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在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文化最發達的莫過于唐朝了。從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到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后梁,前后近三百年時間,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法律等方面都有了最輝煌的時期。但到了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登基之后,唐王朝也走到了轉折時期。前期的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唐朝經濟展到了鼎盛時期,大詩人杜甫晚年寫下追憶的詩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但大唐江山正是從唐玄宗統治后期開始走向了衰落。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此后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更使衰落的唐朝雪上加霜。內憂外患層層疊疊,起義叛亂連綿不斷,輝煌的唐王朝最后走上了一條衰亡之路。


  黃巢起義加速了唐朝的滅亡,但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卻綜合了多方面因素,這大概可以總結為三類: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這些原因導致了政治的腐敗與黑暗,腐敗與黑暗又導致民不聊生,人民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得不為求生存而暴動起義,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官逼民反。水能載舟,又能覆舟,唐太宗認識到的經驗子孫們沒有長期恪守,最終,百姓的滔滔之水就將這個王朝傾覆了。


  在黃巢起義軍打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大敗唐軍之際,朱溫也就在這時參加了黃巢起義軍,追隨黃巢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最終成為黃巢手下的一員大將。


  黃巢起義給朱溫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嶄露才干的機會。第二年,起義軍轉入兩浙地區,攻克杭州,后又進軍福建,再克廣州,此后又北伐,最終攻克東都洛陽,然后乘勝破潼關,攻入唐都城長安。在長安建“大齊”政權,這時的朱溫已是東南面行營先鋒使,駐守在東渭橋(今西安東北),并招降了唐夏州節度使諸葛爽。后來又奉命轉戰河南一帶,攻占了鄧州(今河南鄧州),從而阻斷了唐軍由荊襄北攻起義軍的道路,使“大齊”政權東南面局勢穩定下來。朱溫得勝回長安時,黃巢還親自到灞上犒賞三軍。接著,黃巢又調朱溫到長安西面,抗擊糾集起來的唐朝軍隊,朱溫又獲大勝,然后揮師擊敗了唐將李孝昌等軍。不久,朱溫受命任同州(今陜西大荔)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經過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戰,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經成了“大齊”政權的功臣,成為起義軍中的一員大將,但是順心的朱溫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和朱溫隔河對峙的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有精兵數萬,他投降過起義軍,在唐僖宗逃到蜀地后號召各地將領圍攻起義軍時又重新叛歸唐朝。由于兵少,朱溫幾次戰敗,只得向黃巢求救,但書信總是被負責軍務的孟楷攔阻扣壓,再加上起義軍內部混亂腐敗,朱溫一籌莫展。 謀士謝瞳趁機進言獻策道:“黃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亂之時才得以占領長安,并不是憑借功業才德建立的王業,不值得您和他長期共事。現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馬又逐漸逼近長安,這說明唐朝氣數未盡,還沒被眾人厭棄。將軍您在外苦戰立功,政權內部卻為庸人所制約,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國而歸楚的原因。”


  朱溫看謝瞳說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前途,便殺掉監軍使嚴實,率部投降了對面的王重榮。 唐僖宗在得到朱溫歸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興奮地說:“這真是天賜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復興祖業的希望之光。但萬萬沒有想到,引進來的卻是一只真正的“狼”。唐僖宗喜過之后,立即下詔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給朱溫一個名字:全忠。但朱溫并沒有完全忠于他,忠于唐朝,就像原來沒有忠于黃巢、忠于大齊一樣,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滅了唐朝。


  朱溫當初參加黃巢起義,并非為了什么勞苦大眾的幸福,更沒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而僅僅是出于一種圖富貴、出人頭地的私心,為的是以后做官衣錦還鄉,以此“回報”鄰里對他的鄙視與輕蔑。在黃巢軍中無法混下去時,為了生存為了富貴前途,他聽從謀士謝瞳的計策背叛黃巢而投降了唐朝廷,在唐朝廷內朱溫的官職步步高升,最后竟也做起了最高級的富貴夢:稱帝。而且,一步步實施起來。
 
  朱溫投降唐朝廷后,唐朝廷任命朱溫為汴州(今河南開封)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但要等收復京城長安后才能去赴任。朱溫便與各路唐軍合圍長安,和昔日并肩作戰的兄弟軍隊兵戎相見。黃巢無法抵擋,只得退出長安,突圍后向南轉移,然后又奔向河南。黃巢在攻打蔡州(今河南汝南)時,唐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投降,在黃巢死后,他取而代之,繼續反唐。


  這種朝秦暮楚、反復無常的叛變行為不僅唐末存在,五代中也是比比皆是。亂世之中,什么正義和良心都拋之腦后了,兄弟相殺,朋友反目,成了五代時期最黑暗的一面。 朱溫乘勝追擊黃巢軍,一直打到汴州,此后,朱溫便以汴州為他的根據地,汴州最后做了后梁的首都。 以后,朱溫又為解陳州(今河南淮陽)之圍,和黃巢軍作戰大小四十余次,取得全勝。又與唐河東節度使的精銳騎兵合擊黃巢軍于郾城(今河南郾城),再敗黃巢軍于中牟(今河南中牟北)北面的王滿渡,黃巢大將葛從周等歸降朱溫。因為追剿黃巢有功,朱溫被加封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使相,封沛郡侯,后又進封吳興郡王,地位顯赫。所謂使相是一種合稱,使指的是節度使,相指的是宰相,而唐朝沒有宰相這一官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權就相當于宰相,所以朱溫此時稱為使相。


  因為追剿黃巢而立功升官,又因為這個朱溫結下死敵,對立交戰直到他被兒子殺死,這個死敵就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在王滿渡朱溫與李克用聯合擊敗了黃巢軍后,朱溫邀請李克用到汴州休整軍隊。在一次宴會上,年輕氣盛、恃才自傲僅二十八歲的李克用喝了些酒之后,說了一些對大他四歲的朱溫有點不恭敬的話。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朱溫一怒之下就想除掉這個狂徒,那樣也會在將來少一個對手。朱溫在宴席上隱而不露,等李克用回到驛館,便命人放火圍攻。偏巧遇上狂風暴雨,李克用僥幸逃脫,幾百名士兵卻全部陣亡。這場雨大概是場雷陣雨,歷史上常將這些自然現象附會某人,說有神人相助。其實,當時正是夏日多雷雨的季節,朱溫趁烏云壓城的黑夜動手,卻沒想到烏云也能帶來雷雨和大風,救了李克用一命。


  朱溫成帝業得益于狡詐,但又受害于狡詐。殺李克用不成,反樹立了一個日后最大的也是最近的一個敵人。最后,后梁就是滅在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之手,父仇子報,朱溫的兒子敗在了李克用的兒子手下。 在黃巢敗亡之后,降將秦宗權繼續反唐,但卻到處騷擾殘害百姓,還妄自稱帝,并攻占了河南的許多地方,成為與朱溫在中原較量的首要對手。朱溫雖然兵少,卻毫不示弱。一面派人到山東募兵壯大隊伍,一面向兗州(今山東兗州)的朱瑾、鄆州(近山東東平西北)的朱宣尋求支援。先后多次戰勝秦宗權的驕縱部將,尤其是在汴州北面孝村一戰取勝之后,秦宗權開始居于下風,并走向衰落,最后滅于朱溫之手。


  大敵已破,朱溫又狡詐地對付小敵,甚至對曾經相助的朋友也不放過。因為西面秦宗權的威脅已除,朱溫將目標對準了東邊,他制造借口,誣陷幫他打敗秦宗權的朱宣誘他的兵士背叛他,在書信中對朱宣橫加指責,朱宣無法忍受他這種恩將仇報的行徑,回信中也毫不相讓。然后朱溫便抓住這些他自己制造的把柄,令朱珍、葛從周襲擊曹州(今山東曹縣),擊敗朱瑾兄弟,兩人僅以身免。


  緊接著,朱溫又將矛頭指向了淮南地區。原先的淮南節度使高駢在爭戰中被殺,唐朝廷任命朱溫兼淮南節度使、東南面招討使,遭到了淮南實力派楊行密(即十國之一的吳國的創立者)的反對,也受到占有徐州(今江蘇徐州)的時溥的抵制,朱溫和他們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朱溫還是先集中兵力解決了西面的秦宗權。
  朱溫被唐僖宗任命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負責對秦宗權的圍攻。不久,唐僖宗病逝,其弟弟唐昭宗李嘩繼位。朱溫此時并沒有立即進攻處于劣勢的秦宗權,而是四處擴張自己的勢力。派人北上,拉拢魏博兵變的獲勝者,建立起黃河以北東面的同盟者。又派大將葛從周北上救援被李克用圍攻的張全義,建立黃河以北西面牽制對抗河東勢力的同盟者。


  北方之患穩定后,恰好唐昭宗為促使朱溫早日解決秦宗權又加封他為檢校侍中,朱溫便順水推舟,調集大兵強攻蔡州。城破之時,秦宗權被部將拘拿送給朱溫。秦宗權被押到長安處死,朱溫則進封東平郡王,并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秦宗權勢力消滅后,西面之憂解除,朱溫又回師向東,對付時溥和原先逃脫的朱瑾兄弟。朱溫率兵攻克徐州,時溥及其家眷自焚于燕子樓。


  第二年,多次取勝的朱溫又與朱瑾兄弟大戰,以火攻取勝,最后擒殺朱宣,朱瑾逃奔楊行密。 經過多年的征戰,朱溫掃清了一個個對手,完全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超過李克用成為最大的地方勢力。 從25歲參加黃巢起義軍,到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攻太原(今山西太原)、占榆次(今山西榆次)時47歲,朱溫二十余年經營之后,羽翼豐滿,野心開始膨脹,下一個目標他瞄上了皇帝寶座。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劉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次年初,與朱溫關系密切的宰相崔胤與護駕都頭孫德昭等殺劉季述,昭宗復位,改年號為天復,進封朱溫為東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溫之手殺宦官,而韓全誨等宦官則以鳳翔(今屬陜西)李茂貞、寧(今彬縣、寧縣)王行瑜等為外援。這年十月,崔胤矯詔令朱溫帶兵赴京師,朱溫乘機率兵7 萬由河中攻取同州、華州(今華縣),兵臨長安近郊。韓全誨等劫持昭宗到鳳翔投靠李茂貞。朱溫追到鳳翔城下,要求迎還昭宗。韓全誨矯詔令朱溫返鎮。天復二年,朱溫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圍攻鳳翔,多次擊敗李茂貞。前來救助李茂貞的~坊節度使李周彝也被攔截而歸降朱溫。


  鳳翔被圍日久,城中食盡,凍餓死者不可勝計。李茂貞無奈,于天復三年(903)正月殺韓全誨等 20 人,與朱溫議和。朱溫挾昭宗回長安,昭宗從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對朱溫說:“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因此他對朱溫唯命是從。不久,朱溫殺第五可范等宦官 700 多人。唐代中期以來長期專權的宦官勢力受到了徹底的打擊。朱溫則被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爵為梁王,并加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頭銜和御制《楊柳詞》5首。
 
  然而朱溫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為諸道兵馬副元帥之前商量正元帥的人選時,“崔胤請以輝王祚為之。上曰:‘濮王長’。胤承全忠密旨利祚沖幼,固請之。己卯,以祚為諸道兵馬元帥”。天v元年(904)正月,朱溫再次表請遷都洛陽(今屬河南),當昭宗“車駕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上泣謂曰:‘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又對他的侍臣說:“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溫把昭宗左右的小黃門、打鹿┓睢⒛讜靶《200 余人全部縊殺而代之以他選來的形貌大小相似的親信。“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遷都洛陽后,朱溫仍担心 38 歲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貞、李克用等東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蔣玄暉等殺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 歲的李[為帝,是為昭宣帝。為了推卸罪責,他在事前帶兵離開洛陽到河中前線去討伐新附于李茂貞的楊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陽演了一出戲:“朱全忠聞朱友恭等弒昭宗,陽驚號哭,自投于地曰:‘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于萬代!’癸巳,至東都,伏梓宮慟哭流涕。又見帝自陳非己志。”隨后,他殺朱友恭和氏叔琮以滅口。天v二年(905)二月,朱溫又殺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六月,殺裴樞、獨孤損等朝臣 30 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縣東)白馬驛附近的黃河,說是要讓這些自詡為“清流”的官員成為“濁流”。


  朱溫迫不及待地要廢唐稱帝,令唐宰相柳璨、樞密使蔣玄暉等加緊籌劃。柳、蔣一則認為“魏晉以來,皆先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后受禪,當次第行之”。再則認為“晉、燕、岐、蜀,皆吾偷校蹂崾莒誦奈捶豢剎磺∫謇恚緩筧≈薄R蚨ㄒ櫓煳擄床烤桶嘁覽小L斕v二年十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溫為相國,總百揆,并進封魏王,以宣武等 21 道為魏國,兼備九錫之命。這本是柳璨等為朱溫正式稱帝鋪設的一塊跳板,可是朱溫認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時日以待變,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殺蔣玄暉、柳璨等人,進一步加快了奪權的步伐。


  天v四年(907)四月,朱溫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后,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廟號太祖。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 17 歲的昭宣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次年二月,將其殺害。


網載 2013-09-10 20:55:51

[新一篇] 唐王朝從盛至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

[舊一篇] 唐長安城中的節度使宅第——中晚唐中央與方鎮關系的一個側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