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文學:憂慮與期待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國際兒童文學研究學會(即IRSCL)第十二屆大會,于1995年9 月1日至7日于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到會有三十個國家, 約占會員國的一半多,本屆會議的主題是“近五十年來的世界兒童文學”,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兒童文學。
  IRSCL是一個兒童文學的國際組織,它于1968 年創建于德國有名的文化城市法蘭克福,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同另一個以兒童圖書評議而著稱的IBBY不同,它是以大學、圖書館研究兒童文學的教授與研究人員為主體的。它同IBBY設有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安徒生大獎”一樣,也設有一個兒童文學研究的大獎即IRSCL獎, 兩年一次,只評一部研究著作。我國于八十年代末加入了這個組織,第一位被吸收為該會成員的是浙師大校長、著名的兒童文學教授蔣風。1991年,我國第一次有人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的第十屆大會,他們是廣州師院兒童文學教授譚元亨與安徽省兒童文學作家劉先平。除宣讀論文外,譚元亨還應邀在會后作了關于中國兒童文學的長篇演講。嗣后,他們兩人與浙師大教授韋葦被吸收為正式會員。另外,美國俄亥俄州國立大學兒童文學博士、現臺北某管理學院段淑芝副教授也于今年被接納為會員。目前,IRSCL擁有正式會員近三百人。
  近年來歷屆大會的主題:1987年于德國科隆召開的第八屆大會是“兒童書籍與成人書籍兩者之間的關系”;1989年,于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第九屆大會是“兒童文學史的研究”;1991年,第十屆巴黎大會是“比較文學與文化理論在兒童文學上的應用”;第十一屆墨爾本大會是“兒童文學中的多元文化”;第十二屆斯德哥爾摩大會如前所述。從幾次會議命題上看,其研究趨勢放在歷史與文化上面。
  本次大會,斯德哥爾摩大學、瑞典兒童圖書研究院參與了協辦。
  會議入選有七十余篇論文。會議印制的國際兒童文學研究名人錄,輯入了八十名著名學者,我國蔣風、譚元亨、韋葦被恭列其中。
  作為會議的重點論文是加拿大的溫尼伯大學教授彼瑞·諾德爾的《兒童文學的憂慮:在理論之后何為左右》。他認為,近十年來,整個兒童文學理論已走入低谷,失去其使命,無可避免地明顯地面臨一個終結:即所有成年人為兒童讀者所籌劃的創作主題,對兒童來說,很可能是危險的,對整個人類而言,很可能是糟糕的。為此,必須讓它早日結束。
  美國珍妮·格里斯沃爾索性將其論文命題為《二十世紀末美國兒童文學的消失》。澳大利亞約翰·斯特菲斯則為《最后的指望:世紀末兒童文學的思考》……這些論文,都深深表現出研究者對兒童文學“失落”的担憂。
  著名學者、加拿大卡爾加利大學人文研究院的羅·麥吉里斯教授的論文,其題目便是:《恐懼是永恒的陪伴:近年來少年讀物宗教迷狂的憂思》。
  他的論文指出,目前傾銷在市場的兒童讀物,大都以恐怖、暴力來吸引少年兒童讀者,并導向了宗教迷狂,出版商為了追求商業利潤,亦不惜倡導此類作品。由此走向非文化、反人性,讓兒童遠離家庭與父母,這是很值得担憂的。
  來自俄羅斯及東歐各國的論文亦引人注目。她們均談到了這些年間由于蘇聯解體而產生的對兒童文學的沖擊。來自圣彼得堡大學的奧爾加·瑪諾茲的論文題便是《俄羅斯兒童文學中的Topsy-Turvy的世界》。Topsy-Turvy是一個專用的外來詞,意思便是給弄得顛三倒四、 亂七八糟。立陶宛的溫卡·奧利娜的論文題則為《極權主義與后極權主義中的兒童文學》。愛沙尼亞安娜·古柏尼茲的論文是《1950—1960年俄羅斯的兒童戲劇》。顯然,歷史的演變,給她們帶來了新的痛苦,也包含有新的契機。俄羅斯國立文藝學院的安格拉·涅伯德娃在論文《近五十年兒童文學發展的主流》就講到了這一點。
  對多元文化在兒童文學領域中的影響的研究,仍是這屆大會的熱點。前大會主席、澳大利亞的朗達(因故未到會)提交的論文是《移民五十年:對少年小說的沖擊》。論文說,過去五十年,澳大利亞人口構成有了很大的變化,40%以上的今天的澳大利亞人可以說是東方人或有東方血統,因此,人們的觀念、經驗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她回顧了年初在南非比勒陀尼亞召開的“另一種聲音,另一種生活”為主題的兒童文學研討會,指出,在急劇演變中的社會、文化、經濟中,如何駕馭或吸取好的故事與文化傳統,意識到其差別,是值得探討的。
  法國巴黎第73大學、兒研院院長、著名教授讓·佩若的論文題為《鄉土的動搖與恒久:兒童游戲從民族排外主義到國際化》,也正說明了多元文化的融合過程,這個選題頗為獨到與特別。西班牙的瑪麗莎·菲那德茲的論文題為《當代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多元文化思想因素的比較》也相當精辟。來自荷蘭的學者安妮·德·維列絲的論文是《作為跨年齡的文學:兒童文學在文學領域中的開放與限定》。這些論文,都拿出了自己新的見解。顯然,文化的開放與融合,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會議對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兒童文學的發展很是重視。我國譚元亨教授提交的論文為《田園詩與長號聲——近五十年中國兒童文學的兩個黃金時期》,他把五十年代重在道德教化而勃興的兒童文學與八十年代已全面開放的兒童文學作了認真的比較。臺灣段淑芝博士在《臺灣的少年小說》中則介紹了自1945年臺灣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之后兒童文學的萌芽、生長、發展的幾個歷史階級。
  這次大會另一個熱點,是作為東道主瑞典著名兒童作家、安徒生大獎獲得者阿斯特里德·林格倫及其作品中的人物“長襪子皮皮”。第二天的主題論文便是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文學教授維韋·愛德錯姆的《長襪子皮皮五十歲》。“長襪子皮皮”為林格倫創造出來后,多次被拍成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并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她體現出釋放少年兒童及女性長期被壓抑著的狂野幻想的觀念,視兒童種種富于想象力的惡作劇為兒童正常發展的天性。從一誕生起,瑞典便爆發了“皮皮論戰”,說好說壞都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論文認為,皮皮的出現,改變了我們關于世界的觀念。五十年來,皮皮受到多少批評也就得到多少愛戴,迄今對皮皮的認識仍未窮盡。
  美學上的探討亦不乏精品。本屆主席、斯德哥爾摩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瑪利婭·尼古拉耶娃宣讀的論文為《兒童圖書命題變化的反思》。她經過大量調查,去了解當今兒童文學的嬗變,力圖把握現正在逐漸調整,并向多元復調變化的兒童文學發展的趨勢。
  綜上所述,對兒童文學受社會、商業壓迫的憂慮日甚,而對多元文化在兒童文學中產生的影響則十分重視,說明了各民族文化正處于相互影響、相互融合過程——這里面,有悲觀也有樂觀,有進步也有倒退,有放也有收,呈現一種復雜的形態。
  較之世界而言,中國兒童文學正處于青春勃發的可喜階級,中國兒童文學將以其深厚的文明底氣與強大的陣容,在世界上爭得其應有的席位。中國兒童文學一個新的黃金時期,將很快到來并讓世界矚目。*
  
  
  
書城雜志滬23-25J4外國文學研究吟冰19961996 作者:書城雜志滬23-25J4外國文學研究吟冰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8:13

[新一篇]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與公司治理結構的關系  ——美國、香港地區與中國大陸的對比分析

[舊一篇] 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