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創作的缺失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主要是指以知識分子為描寫對象,表現其生存境遇與所面臨的各種人生問題的小說。在新中國建立以后較長的時期里,我國小說創作對知識分子題材并不重視,以致知識分子題材小說寥若晨星。進入新時期以后,知識分子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政策作了重大調整,知識分子題材小說隨之劇增。特別是近年來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不僅數量增多,而且陸續有作品被《小說選刊》、《作品爭鳴》等刊選載,引起社會反響。這表明知識分子題材小說已開始成為新時期小說譜系中的一派脈流。毫無疑問,這是使人感到高興的事情,但是從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的創作情況來看,也還存在著思想取向偏執與藝術開掘不深的問題,這又是應引起重視并予以克服的。
  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在思想取向上的顯著特點是關注當下現實,描寫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經受市場經濟浪潮沖擊的人生百態,展示他們人格構成中的消極病態因素。中篇小說《教授不教書》(《清明》2001年第1期)以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所農業大學為背景,描寫高等學府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和知識分子形形色色的生活相。其間重彩濃墨刻畫了草原畜牧系博士生導師萬中合教授在商品化、物欲化過程中的心靈變異及其荒唐不經的人生行狀。萬中合雖有教授、博導頭銜,實則淺薄無知,迂酸可笑,認為社會變革使錢能通神,大學教師要改善生活狀況,提高社會地位就得辦公司,當老總,而他在辦公司的過程中雖然左沖右突,卻屢遭失敗,以致負債累累,陷入絕境,最后還是大權在握的妻子出面解圍。其所表現的是知識分子遭遇市場經濟的窘迫與失態。南翔的小說新作《博士點》(《中國作家》2001年第8期)描寫某省一所師范大學因爭報博士點急于補充高學歷教師,挽留本校即將畢業的博士生郝建設留校任教,郝建設由此感受到博士學位的潛在價值,提出種種個人要求,與校方討價還價,進行“交易”。其所表現的是知識分子在利益互動逐步成為普遍原則的社會環境中,“告別崇高”向世俗俯首就范的生活現實。《收獲》2001年第4期所載中篇小說《唱歌》講述了一個大學教授因婚外艷情引來殺身之禍的人生故事。任職于一所名牌大學的著名法學教授“邵老板”為一家民營企業代理一宗經濟糾紛案子,打贏了官司,得到巨額代理費,并與企業委派的公關小姐夢欣云雨交合,而其對于夢欣,只不過是逢場作戲,發泄情欲,當了解到夢欣的一片癡情后,執意將她趕走,夢欣離開時遭遇車禍,受傷毀容,于絕望中將邵殺死,玉石俱焚。其所表現的是少數知識分子在一夜暴富之后靈魂失守,道德沉淪的可悲事實。這幾篇作品都是以大學校園生活為背景,從幾個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當前高校知識分子的生活情景與精神面貌。作品中的教授也好,博士研究生也好,都成為作家嘲諷與批判的對象。陳世旭的中篇新作《試用期》(《十月》2001年第5期)描寫一位勤政務實、正直廉潔的行政領導干部從縣長的職位升任全省學術研究管理機關——“學總”副主任,在一年的試職期內,受排擠、遭暗算,雖加倍努力,到頭卻一事無成,由此揭示出一個知識分子群集的“清高”之地的種種黑暗齷齪。作家從黨政干部的視角來觀照當下的知識分子群體,其所感受到的知識分子,靈魂丑陋、人格卑下,生活奢糜,作品在思想取向上,對知識分子的貶抑十分明顯。由此可見,在當前的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中,作家對知識分子所持的基本態度是嘲諷與批判,在他們筆下,知識分子形象大都平庸卑瑣,暗淡無光。
  現實生活中的中國知識分子果真如此?筆者不敢茍同。勿庸諱言,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使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缺乏獨立的人格意識,在這種文化土壤上成長起來的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人格難免存在某些先天不足,這會使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當前的社會變革中驚慌失措,難以適應,有些人身上還會表現出種種消極病態因素,但這決不是當前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不代表事物的本質。就總體而言,當前中國知識分子是一個最富有自我犧牲精神與創造精神的社會群體,他們既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又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正是他們的努力創造與無私奉獻,加速了中國社會改革的進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果現實中的中國知識分子真的都像以上小說所描寫的那樣虛偽自私,平庸委瑣,中國的改革開放能有今天?中國的社會進步能有今天?少數人身上存在的消極病態因素,只是長江大河中的一線回流,不能淹沒中國當代知識分子奮發向上、愛國奉獻的思想主流。但令我難以理解的是,從最近的一批知識分子題材小說看,我們的作家為什么偏偏對生活中的這一方面不感興趣只熱衷于將少數人身上存在的消極病態因素夸張放大,而對他們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推動作用等閑視之,對他們中多數人的高尚人格視而不見。當然,現實中的中國知識分子在人格構建上存在缺失,小說對此進行藝術反映,不僅允許,而且必要,它將引人警醒,有助于民族靈魂的重鑄。關鍵在于,對這方面的描寫應當適度,不可隨意夸大,以偏概全。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的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里。如《博士點》寫到的幾位在讀博士生以及早已畢業步入官場的劉開春博士,無一理想遠大、品格高尚者;博士生導師范廣式,攀附官場,虛偽勢利:郁鋒教授企圖保持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但未能堅守到最后,出席范廣式的個人書畫展,也就意味著最終向世俗平庸屈服。《試用期》中知識分子群集的省“學總”污穢齷齪,倒是黨政干部出身的陳火林形象高大完美,與知識分子的自私卑瑣形成對比。盡管我們不能要求每一篇小說都能面面俱到,全面反映生活的真實。但如果眼前的小說全是這樣一種寫法,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担憂。至少,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使我們的文學讀者習慣于把小說當作生活教科書的審美閱讀心理模式,小說對知識分子形象的貶損,也就勢必以假亂真,影響人們對知識分子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推動作用的認識,進而影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風氣的形成,影響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的缺失還在思想的膚淺,即作家對生活的藝術觀照停留在生活現象的表面層次,缺少藝術開掘與精神提升。作品的思想指向主要在揭示知識分子人格構建中的消極病態因素,雖然對這些消極病態因素的種種表現描寫得細致具體,卻未能揭示出這些消極病態因素形成的深層原因。例如《教授不教書》,以萬中合教授創辦、經營花木公司為線索來組織情節,展開描寫,萬中合身為博士生導師,辦事極為認真,而他在辦公司與處理家庭事物時都處處捉襟見肘,狼狽不堪,這絕非簡單的社會生活現象。他的窘迫與失態,有社會環境制約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他自身文化人格的缺陷所致,如果深入開掘,應可窺探到民族文化的某些本質方面。而作品只是就事論事地描寫了他的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行舉止,沒有把藝術筆觸伸入其內心世界,展示其心靈深處的復雜矛盾,揭示行為背后的思想根由,以致人物性格單一,作品也就不可能包容豐富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當前其他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也大都停留在匯集生活現象的水平上,缺少深入的開掘。這就難免使得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雖然已經逐步形成創作潮流,卻還未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造成當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藝術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是作家對當今知識分子的時代角色缺乏深入的理解。在古代社會,知識分子存在的主要意義在為專制政統作道德解說,其自身也就無可置疑地要成為社會道德人格的化身。而在當今中國社會,知識分子已經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社會結構的變化,在悄無聲息中發生了角色轉換,他們已主要是各技術生產領域與科學文化部門的專家學者,道德人格與常人無異。而我們的作家往往還是以傳統的“社會道德典范”的標尺來要求衡量當今社會的知識分子,也就難免對他們人格構建中的消極病態因素格外留意,絲毫不可容忍。同時也正由于以傳統的標尺來衡量當今社會的知識分子,也就自然對他們在現代社會進程中所起的推動作用缺乏深入的認識。這都導致作家在描寫知識分子形象時,采取嘲諷與貶抑的態度。二是受“新寫實”創作思潮的影響。盛行于上世紀90年代前期的“新寫實”小說,專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消解理想與崇高,放棄對生活進行提升的努力,具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進入本世紀以后,“新寫實”作為整體的創作潮流已不復存在,但是其作為一種小說創作 藝術方法,對后來作家產生的影響不僅繼續存在,而且還是異常深刻的。加之當前追求實利的社會風氣仍然普遍存在,這就使得知識分子題材小說的作家因受“新寫實”影響,對生活的藝術把握,仍然習慣于對生活現象的攝取,而忽略藝術的開掘與精神的提升,造成作品思想平淡、意蘊不足。因此,當前要克服知識分子題材小說的缺失,提高作品的藝術水準,作家必須力戒浮躁心理,深入思考,從生活實際出發,加深對當代知識分子的認識與理解。同時還必須自覺擺脫某些既定創作觀念的拘囿,站在現實時代的高度來觀照生活,著力于藝術的開掘與精神的提升,使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
文藝報L京②J1文藝理論張克明20022002 作者:文藝報L京②J1文藝理論張克明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9:19

[新一篇] 當前電影文化中的意識形態問題

[舊一篇] 當前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征與政府政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