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丘逢甲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由廣東省社科聯、廣東歷史學會、廣東中國文學學會、廣東教育學會和梅州市社科聯聯合舉辦的紀念丘逢甲誕辰130周年學術研究討會于1994年12月20-22日在梅州市舉行,來自大陸和臺灣的學者就丘逢甲的愛國思想、詩歌、教育思想等方面展開了討論。
  與會者通過對丘逢甲一生的言行的評析,進一步肯定丘逢甲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愛國志士,一致認為,對丘逢甲愛國主義思想的評價,在1984年召開的“紀念丘逢甲誕辰120周年學術討論會”就給予肯定和高度的評價。但遺憾的是,這種公允的評價在近10年來并未得到普遍的認同,尤其是在教科書中尚未得到體現和反映,這與我們今天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很不相應的。實際上,丘逢甲的一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份好教材,因此,與會者呼吁除學術界進一步研究丘逢甲外,教育界、出版界和社會各界也要給予重視。
  作為詩人的丘逢甲,有大量的詩作傳世,因此,對其詩歌的研討也是這次討論會的重要內容之一。與會者指出,丘逢甲的詩歌,就其思想內容而言,順應潮流,與時共進,具體表現為抒發故土淪亡的悲痛,表達光復河山,統一祖國的誓愿,揭露列強侵略,抨出清廷腐敗。核心是高揚愛國主義的理想情絲。但由于命運的打擊和現實的挫折,其某些詩作也體現出迷茫、彷徨、歸隱出世、消極無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丘詩的思想內容而成為一種缺陷和不足。其詩歌的藝術特色表現為直抒胸臆,反映現實生活,注重民族形式,既繼承傳統又銳意創新。至于丘詩與同時代詩人,尤其是黃遵憲詩歌,與會者作了比較,指出兩人的異同,認為丘、黃兩人對近代詩壇的影響,學界的評價之所以歷以黃為先,是我們長期以來未給丘以應有的研究和公允的評價所致,實際在近代詩壇上,丘、黃兩人各領風騷,不相伯仲。但能否據此而確定嶺東詩派已形成則有不同的意見。
  對于丘逢甲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與會者給予充分的肯定,認為丘是一位成績卓著的教育家,但《中國近代教育史》竟未有片言只字論及丘逢甲,顯然有失公允。實際上,丘逢甲的教育思想和實踐與時共進,不斷地深化對傳統封建教育制度進行批判,不斷地探索創新,比洋務派和維新派辦教育都高明,因此,他不但為我國近代教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不僅在當時是進步的和積極的,而且對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與會者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對若干史實也進行了考析。例如關于丘逢甲與日本的關系,有論者依據丘氏的遺文遺詩,指出他雖然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但對日本近代的先進文化并不拒斥,在向日本維新學習上,丘氏是持積極主張態度的,他不僅曾聘請日本人士担任教職,而且希望中日兩國能保持“兄弟”的友好關系,共謀發展富強。又如關于丘逢甲向資產階級革命派轉變的問題,論者對于丘氏晚年這一轉變的時間作了更為深入細致的論證。此外,論者還對丘氏與康有為保皇會和劉士驥的關系,以及一宗地方鄉紳密告丘氏的史料等進行了探討。
                           (曾燕)
  
  
  
學術研究廣州083K3中國近代史曾燕19951995 作者:學術研究廣州083K3中國近代史曾燕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00:53

[新一篇] 紀念《哲學的貧困》發表150周年學術討論會綜述

[舊一篇] 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50周年暨羅爾綱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