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譯文]  岸邊柳林沒有人影,惟有輕絮飄舞,不留一點痕跡在地上。

  [出典]  北宋  張先  《剪牡丹》

  注:

  1、《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 張先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容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彩絳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

   2、注釋:

     柳徑:柳蔭小徑。

     汀洲:水中小洲。

     袂;衣袖,在這里指衣服。

     相競:互相競爭。

     凌波:即踩水而行。

     煙渚:霧氣籠罩的洲渚。

     金鳳:琵琶﹑琴﹑箏之屬。因弦柱上端刻鳳為飾﹐故稱。代指琵琶。

     雙槽;槽;是指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雙槽;是指兩把琵琶。

     相并:并排;并列。

 

 

   3、譯文:

     遠處,晴空連碧野,綠水接藍天。近看,波光粼粼水,水里見青天。岸上,柳徑無人絮自墜,學雪隨風轉,地上影不見。汀州晚霞映歸人。修長錦帶衣衫薄,羅綺隨風飄。采香草,拾翠羽。踏青姹女相嬉戲。日暮泊舟煙渚邊。窈窕嬌女,如踏凌波,款款上船來。

      彩帶如虹身上配,珠玉飾嬌面。夜深沉,風平浪靜船不動,畫屏內人靜。突起琵琶雙槽響,劃破靜夜空。聲聲都是今古怨,幽思誰能懂。跌宕起伏疾風雨,低回似細語。酒上朱顏玉容艷,黛眉伴嬌顏。重奏一曲“漢妃”怨,曲盡意在,月撒江天湛靜。

 

 

   4、張先生平見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

   5、這首詞是張先的得意作品之一。據《古今詩話》說:“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云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高齋詩話》又說:“子野嘗有詩云:‘浮萍斷處見山影’;又長短句云:‘云破月來花弄影’;又云:‘隔墻送過秋千影’,并膾炙人口,世謂張三影。”二說不同,但都肯定張先善于用“影”字創造優美的詞境。“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疆村叢書·子野詞》作“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顯然比不上“云破月來花弄影”,但放在這首詞所描繪的特定環境中,也別有一番情味。

    詞的開頭三句,便是環境描寫。“野綠連空”,這是詞人站在船上,目光順地平線伸延,只見遼遠無際的綠色原野,上接蒼穹。作者又順勢舉頭眺望遠天,晴空蔚藍,好像與江水相連。一個“垂”字用得生動,把遠望中水天相接的感覺,表現得極其形象。詞人仰觀俯視,眼前江水是“素色容漾都凈”。“素色”即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凈”字是形容水的清澈潔凈。謝朓詩“澄江凈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為此句所本。以上雖只三句,詞人便以其拿手的煉字功夫,多方面多層次地畫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與碧野相連,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渾茫廖闊,而又十分寂靜。在這幅圖畫中,不難看出,作者還是圍繞著一個“影”字在作文章。在這幅畫面上,從構圖的角度說,似乎還缺乏特寫鏡頭,“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正是綠野中的特寫。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的序論中說:“子野清出處、生脆處,味極雋永,只是偏才,無大起落。所謂“無大起落”,是對張先詞中一些平凡句子的不滿。像“柳徑無人”二句,確實顯得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寫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處正在這里。能以平淡的句子,把讀者逗入意境,才見功力。試想,岸邊柳林沒有人影,唯有柳絮隨風飄墜,這樣描寫實在很一般化,加了“無影”二字,立即靈動起來,那柳絮飛舞的輕盈飄忽,形神具出,而且微風吹拂,輕絮飄舞,在微暗的樹陰中,依稀看見它們在游蕩回轉,而一點影子也不留在地面,詞人觀察得如此細微,他好像在仔細地品味著飄忽無影燈妙趣。

    “汀州日落人歸,”詞境至此推進一層。詞人在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輕舞的環境描寫后,讓人物出場了。好像電影一樣,人物在風光明媚、落日斜照的汀州上由遠而近地走來。作者在船上望去,首先在遠處看到人歸之影,人影與晚霞相映,十分艷麗。人漸走漸近,看得也越清楚,連“修巾薄袂”也看得出來。修長的巾帶,薄薄的衫袖,雅麗非凡,且巾長薄袂,隨風飄舉,為美人勾出了一幅飄飄欲仙的姿態。由下句“擷香拾翠相競”來看,可知這美人不是獨自一人,她是結伴春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在春季到郊外拾野鳥的各色羽毛,采各種香草。曹植《洛神賦》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寫出洛水眾女神之美,詞人也正是借用此意,為汀州之女增色。

    “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是寫兩個美人登上自己的船,并停泊洲邊,在水邊過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曹植《洛神賦》用“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描繪洛神水上微步的輕盈體態。在晚霞輝映下,寂靜的洲渚上忽地出現了這一雙美人,詞人在凝望的同時也不禁產生了美麗的幻覺,儼然是“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凌波女神。這不僅細致地寫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詞人的欣喜、驚愕,以至傾慕的心理也表現出來。上片結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節的鋪敘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詞人也該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煙”字,為江濱洲邊刷上一層煙水凄迷的朦朧色彩,為下片抒發幽思憂愁之情,做好鋪墊。

    過變“彩絳朱索新整”,寫美女回到船上,在一天的“擷香拾翠”之后,換妝梳洗,以更嬌麗的容顏出現。“彩絳朱索”,指五顏六色的彩帶,是女子的裝飾物,這是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飾物。

    隨著時間的流逝,夜亦稍深,人們已經入睡,畫船風定,萬籟俱寂,好像只有詞人還在靜思。此時琵琶忽起,劃破寂靜的夜空。“金鳳響雙槽”,以“金鳳”代指琵琶。樂史《楊太真外傳》:“妃子琵琶邏樧檀,寺人白季貞使蜀還獻。其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鑒。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故蘇軾《宋叔達家聽琵琶》詩云:“半面猶遮鳳尾槽。”“槽”是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響雙槽”,表明是兩把琵琶同時彈奏。切題《舟中聞雙琵琶》。在這優美的樂聲里飽含著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顯得高雅深沉。又用“誰省”一詞,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和琵琶女的關系推進一層,有“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意味。

    “玉盤大小亂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盤句化來,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并舉,形象地表現了音樂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處如急風暴雨,低回處如兒女私語,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回宛轉,皆隨樂聲起伏,曲曲傳出。樂聲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詞人對音樂形象的描繪也暫收束。船上一片岑寂,在無聲的境界里,讀者留下了涵詠玩味的余地。

   “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先要說明的是在這兩句前,諸如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細節都已省略,徑直從借酒相慰寫起。“酒上妝面”,是說琵琶女已帶醉意,面頰被酒暈得緋紅,故下句用“花艷”形容其醉美之態。借酒澆愁愁更愁,于是雙眉“相并”。

   “相并”意即緊鎖,表明愁懷不釋。對醉態愁容的描寫,形神兼備,極其工巧。既然愁懷未釋,欣逢知己,欲一吐為快,于是重奏一曲,詞人亦得“重聽”。

    “漢妃一曲”,用王昭君遠嫁匈奴,馬上彈琵琶故事。晉石崇《王昭君辭序》已言之:“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唐人詩中亦屢及此,如劉長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李商隱《王昭君》:“馬上琵琶行萬里”。“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譜寫的琴曲《昭君怨》。這也可以說是“古今幽思”的具體內容。其中寄托著琵琶女的離鄉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

    結句“江空月靜”,以空廓沉靜的月夜,烘托出音樂的魅力。如泣如訴的昭君怨曲,把聽眾帶進了哀愁的境界,相對無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無窮的余味,讓讀者細心體會。這詞境顯然是從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化出。

    這首詞在寫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甚大,但作者并沒有一味模仿,而是另處新意。在藝術上除了善于煉字煉句之外,在體裁上采用慢詞形式,以鋪敘的寫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煙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動的人物,描畫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說,對慢詞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對鋪敘手法在詞中的運用,作出了貢獻,開了風氣之先。

 

 

    6、晚間閑來無事,臥床隨手翻看宋詞,當讀到張先的《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詞時,頓被吸引。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內心那種向往自由自在的情感倏然與境相合。

   通篇讀完,合書細品---我獨自欣賞遼遠的綠色原野、萬頃江面空無一人,思緒隨意地鋪展開來。那種脫俗的清靜之美待到“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時,一幅動態的美女圖畫展現在眼前。

   明月初升,“江空月靜”,一縷弦樂適時而起,輕叩耳鼓,那種靜謐之美如人之心境,今古幽思隨樂而舞

   我的人生走到現在,波瀾不驚,無憂無怨,無思無求,并無憾事,此時此刻能與月共賞天籟之音,共享如是清幽,是何等悠閑。

   我迷失于詩境里!

 

 

   7、柳絮輕揚,從樹上飄然而下,悠悠落地,風流繾綣,搖曳生姿。柳絮這空靈的使者,在懶懶洋洋的季節里翩翩而至。一陣輕柔的風兒吹來,飄飛如潔白雪花的柳絮投入了愛著她的大地的懷抱里,消融,滲透,升華。而你呢,那些有腳有感知的孩子們,在大災瞬間來臨的時候,卻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多少不該凋謝的花兒,卻不知花落誰家?林黛玉曾寫“花飛花謝花滿天”、“花落人亡兩不知”,我不知那汶川地震災難中殞落的花兒們,落在何處,葬在誰家?難道你們真的是于柳徑無人之處,隨墮絮飛無影了嗎?

    夜靜,一簾淺月,載將離恨歸去。那月下的離恨是否如這飄飛的柳絮兒?幾許寒輝,攜著歡樂悠游。如今憶起那一彎淺月下的歡樂,又是如何地蒼白無力!靜靜體味柳絮的溫柔和飄逸,把一朵柳絮捧在手里仔細觀瞧的時候,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它已不是少年時我所捧在掌心的那朵。自己年少時追逐柳絮的時候,是怎樣的快樂!而今天在輕撫柳絮時,卻感覺她是一朵朵帶有悲涼之感的祭奠白花。抬頭看柳絮似雪飛在艷陽下,卻不會融化;似蝶飛在晴空里,一樣不會為你駐留;似風輕拂你的臉,卻多了些纏綿;又似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輕吟淺唱……

 

 

   8、 喧囂之中,春也有寂寞。寂寞之最,當屬楊花柳絮。

    自古,詠楊花柳絮者有之,因此稱大才者亦有之。然不論數量與感覺卻別于詠花。

    謝道蘊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風流千古。然則,乃詠雪而已,絮沾了雪的光。

   韓愈一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俏皮,卻使楊花柳絮蒙冤千古。

    楊花似雪,卻沒有“攪得周天寒徹”的霸氣,柳絮似云,卻無法高高在上。楊花柳絮,如月光般寧靜,而月光也是有影的,他們竟無影無聲。所以說,楊花柳絮便是春的寂寞。

    吳文英道:“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云月有影,落絮無聲。

    張先道:“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王令道:“小園桃李東風后,卻看楊花自在飛”依俺看,作“卻看楊花寂寞飛”亦可。而劉禹錫“春盡絮花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卻已傷感。至林黛玉:“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便令人掩涕了

    楊花柳絮定是寂寞了,然而,他們是否孤獨?

    寂寞與孤獨從來就貌合神離。乍一看,兩者都貌似落寞。但如果將寂寞放入喧囂,寂寞就消失了,如同水與乳,水與鹽,頃刻便交融難分。而將孤獨放入喧囂,孤獨依然孤獨著,如同水與油,油可浮于水,但永遠油是油,水是水。

 

 

    9、柳絮,是絢麗卻短暫的事物。7 s( a# Z* T+ Z

    蘇軾說:“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春色”指的就是“楊花”,意思是說:楊花有二分落在塵土之中,一分落在水面上。曾經如雪似霧,叫無數遷客騷人流連忘返的楊花,墜了,敗了。' g4 # M% W. g: Q0 r

     “落絮無聲春墮淚”: A; L* M3 i3 y2 _2 E%  “春盡絮花留不得”, 楊花零落,它卻并不會因為短暫的生命而悲憤懊惱,它的追求,就好似晨霧,就好似暮陽,你永遠都無法明了,它存在的意義。

k* R/ w3 O1 f4 x+ y6 m+ f   在黑夜里,“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在清晨時,“小園桃李春風后,卻看楊花自在飛”。在黃昏中,“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每一時,每一刻,楊花都閃耀著它的美麗,詩者吟誦它,歌者贊美它,春風也留戀它,而它,只是追隨著春風,自由的飛舞在任何角落。
+ b% I5 r6 ~) s  s' b( y0 [6 z3 U! u) q
                      來去無意0 f8 ]" l0 z- N3 J: X' m
                      悠悠落絮3 V6 T- P: q8 b, q) T' z
                      疏影千絳 6 x  q; X. W" W' k* H2 E. ~8 z
                      散亂成一江煙或雨" ^  R4 Z0  S0 U

1 s; K% |1 f% s- u$ W+ _& @9 F    柳絮這東西,總愛浮在空中,不作任何依托,風往哪里,它就往哪里。偶爾有一點飄在了你面前,你伸出手去,猛地一抓,它跑了,那是你徒勞的想和它開玩笑。你應該佇立著,忘著它,看它輕舞在天空,倏忽而來,又倏忽而去,你會相信,自己就是那其中的一點……

 c+ L3  m. K( k# f    漸漸的,塵土中,湖面上,它們慢慢堆積。雨水和時間,都無法失去它的顏色,散去它的芬芳,那依然的潔白,是笑容,是不悔。* E. a1 Q. E* }0 R6 ]" d, F

    自古至今,柳絮似乎都象征著柔弱和短暫,誰又會去想,對于時間,何人不是螻蟻?對于命運,何人“舍得”選擇這份“柔弱”?

 

 

   10、燕子早就飛回來了,尋著舊時的人家。羨慕它們,總是在追隨溫暖和美麗。

  楊花開始飛了,當然也不會少了柳絮。那是它們的花嗎?溫暖要到盡頭的時候,它們就開始起飛,輕飄飄的,無法說它們是輕盈。在哪句詩歌的懷里它們最美麗?“未若柳絮因飛起”是在說雪,“東風卷得均勻”是借機表自己的志向;“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像是一次寂寞的相對;而“似花還似非花”中,最動人的是那句“春色三分”,只是無人相惜?


  就那樣鋪天蓋地漫天漫野地飛過來,哪一種花能如它們這么恣意飛揚?雖是說無力把握自己的命運,卻不愿被人感慨而葬,飛一場,在這春天最后的時光里……

  春天不禁點染,總是動人情懷。

  誰也拉不住春天的手,谷雨過后,我們會一起趕趁著時光到了夏。

 

 

    11、夜靜,一簾淺月,載將離恨歸去。那月下的離恨是否如這飄飛的柳絮兒?幾許寒輝,攜著歡樂悠游。如今憶起那一彎淺月下的歡樂,又是如何地蒼白無力!靜靜體味柳絮的溫柔和飄逸,把一朵柳絮捧在手里仔細觀瞧的時候,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它已不是少年時我所捧在掌心的那朵。自己年少時追逐柳絮的時候,是怎樣的快樂!而今天在輕撫柳絮時,我佇立在微風中,展開手掌中的一片柳絮,落絮無聲春墮淚。感覺她是一朵朵帶有悲涼之感的祭奠白花。抬頭看柳絮似雪飛在艷陽下,卻不會融化;似蝶飛在晴空里,一樣不會為你駐留;似風輕拂你的臉,卻多了些纏綿;又似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輕吟淺唱 ……

    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12、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題記 

又是五月花飛時,漫步于街道,滿天飛舞的柳絮,紛紛揚揚。落到地上又在腳邊飛揚起的柳絮,一團團像極了棉花糖,伸手卻又不易抓住。隔著柳絮向遠處望去,感覺遠處的人也朦朧起來,樹也朦朧起來。朦朧中的柳絮漫舞,讓人們在初夏的晚風中體會著柳絮的溫柔。望著這些飄舞的柳絮,我想起了史湘云的“豈是繡絨殘吐?卷起半簾香霧”這首柳絮詞來。

 柳絮輕揚,從樹上飄然而下,悠悠落地,風流繾綣,搖曳生姿。柳絮這空靈的使者,在懶懶洋洋的季節里翩翩而至。一陣輕柔的風兒吹來,飄飛如潔白雪花的柳絮投入了愛著她的大地懷抱里,消融,滲透,升華。而我呢?而又有多少的靈魂在這擁擠的紅塵中。有多少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多少不該凋謝的花兒,卻不知花落誰家?就如林黛玉曾寫“花飛花謝花滿天”、“花落人亡兩不知”,人生如夢,夢落誰邊?

 滿街滿巷的柳絮在飄飛,四散的逃逸只是為了躲避著風的瘋狂。有時候,誰料想瞬間的毀滅,讓人在沒有預感中就失去了曾經充滿歡樂與溫情。

  陽光下,空氣中,看到那飄著的點點白絮,輕輕柔柔的,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漂浮不定,在尋找自己的未來。柳絮兒,任風兒把你吹拂,飄飄揚揚滿天舞,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掌握,看著你在風中慢慢消失,不禁感嘆人生命短暫,命運飄忽不定。我伸出手,接住這小小的東西,一時感慨齊涌,鼻子酸酸的,想哭。因為我感覺這些尋找未來的柳絮,就是那些無法尋找、就以凋謝的夢想。我輕撫著手中的柳絮,自言自語道:夢想,匆匆而逝。

 柳絮追逐著和煦的風在飄飛,因為只有風才能她一個舞蹈的舞臺。今天的這個舞臺上沒有了桃花艷李花濃杏花茂盛的吟唱,淚灑舞臺唱的是那些遺失的美好。看到花開花謝的時節,就會想到林黛玉的“葬花詞”{枊絲榆芙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在發,明年閨中知有隹?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讓我在心里萌起了一絲絲的感傷和一陣陣的心痛。

 柳絮兒滿天,從窗外飄進來,落了滿眼。默讀著《紅樓夢》中的“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青云!”的柳絮詞,久久地凝望著天空,凝望著這些飄飛的柳絮,在層層白云的伴隨下,心,陷入微微的沉緬,有細微的傷感。柳絮來了,一年又過去了。那些凋謝的花兒還有輪回。而人生還能有輪回嗎?多少生命悄悄地走了,象一片花瓣飄零在春風里,象一朵柳絮零落在世人的視野里,在紅塵隨風慢慢消失,不禁感嘆生命的短暫。看著漫天柳絮在飛,細看來,不是楊花,是淚。
) U5 Q4 y3 K0 {7 F: g- M

      V- ]! K: t1 X
[3 A4 ?6 P4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55

[新一篇]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舊一篇]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