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譯文]  村落漁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漁村上空裊裊升起。

   [出典]  北宋 王禹偁 《點絳唇》

   注:

   1、《點絳唇》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2、注釋:

     佳麗:指景色秀美。謝朓《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孤煙:炊煙。

   行(音“航”)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3、譯文1:

     細雨蒙蒙,云霧彌漫,使人頓生愁意。這江南景色,卻依舊是那么秀美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裊裊,冉冉騰起。

   天邊鴻雁,遠遠看去,一行行飛過,排列整齊。想起平生遭遇,此時禁不住注目凝視。面對振翼搏擊長空的萬里征鴻,誰能理解我憑欄遠眺的心意!

    譯文2:

   陰雨濃云令人添恨生愁,這江南的秀美風光依舊被稱為天下的佳麗之地。傍水的村莊繁華的漁市,一縷炊煙裊裊升起在村落里。

   天邊的鴻雁向遠方急飛,遙望整齊的雁行連綴在一起。回顧一生經歷,此時凝神注視著萬里征鴻,誰能知道這憑欄望遠的心意。

    譯文3:

  綿綿細雨恨意難消,灰色的云塊彷佛郁結著層層愁悶,但江南的景色依舊美麗。(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

   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從遠處辨明像是連在一起飛行。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事業:官職和抱負),此時此刻(我)雙眼凝視(恨不能像天邊的征鴻一樣,施展雙臂盡情飛翔),卻是沒有人能領會我憑闌遠眺的心情!

    譯文4:

    陰雨綿綿,心情多愁緒。
    而江南的景色依然是那樣的美麗。
    傍水的村莊集市,一縷炊煙裊裊飛去。
    天邊的大雁,行列整齊飛向遠方無際。
    又想平生事業尚未成,此時沉思,
    有誰能理解自己憑欄遠眺諸心意。

    譯文5:

    那綿綿不盡的雨滿含恨意;那密布的濃云郁積著愁悶,但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村落漁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漁村上空裊裊升起。

    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排列如綴的大雁款款而飛。男兒一生的事業,凝聚在這睇視之中,有誰能理解我憑欄凝視的心意呢!


    4、  王禹偁(954-1001),宋代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貶知黃州,世稱王黃州。出身貧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試,擢右拾遺并直史館。后拜左司諫、知制誥。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廬州尼姑道安誣告著名文字學家徐鉉。當時禹偁任大理評事,執法為徐鉉雪誣,又抗疏論道安誣告之罪,觸怒太宗,被貶為商州(今陜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屬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隨即召回。任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學士,后以謗訕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貶知滁州(今安徽滁縣),次年改知揚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復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并冗吏”等事。與撰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滿,又遭讒謗,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再次被貶出京城,知黃州(今湖北黃岡),咸平四年冬改知蘄州(今湖北蘄春)。咸平四年在蘄州卒,年四十八。《宋史》與《東都事略》有傳。

  王禹偁自編《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叢刊》本。另有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有清光緒年間孫星華刻本。近人徐規所著《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

     王禹偁的敏捷詩才,給自己爭取到了良好的待遇與進身的機會,一直到中了進士后也一樣如此。當時的皇帝宋太宗聽說了他的才名,召來面試,選拔他作了右拾遺,在史館任職,還有“賜緋”的待遇(就是賞穿紅袍),歷來成例,賜緋者,給配的衣帶是涂金銀帶,太宗卻特命給他一條文犀帶“寵之”,在當時的士子眼里,這已經是至高無上的恩遇了。據說他在太宗面前也有即景成詩的故事:宋太宗有一回宴請百官,這種宴席上一般是即興賦應制詩的,太宗耍了個花招,前一日看見王禹偁在宮禁中喃喃吟詠,知道他在預先作《賞花釣魚》詩,知道其他的文官大概也押了一樣的題,于是第二天宴席上臨時改題,要求作《千葉石榴花》,百官一時都慌了手腳,事先擬好的作品拿不出來,只有王禹偁飛快的寫了一首應景的七絕:“王母庭中親見栽,張騫偷得下天來。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太宗拿著詩,贊賞說:“這才是真才實學啊!”——當時百官里面有沒有人從此嫉恨,不得而知,但王禹偁如此才華,也得帝王賞識,仕途卻一直不順,難說不是有著鋒芒畢露得罪了同僚的緣故。


    5、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雨景,含蓄地表達了用世的抱負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借景抒情,緣情寫景是詩詞慣用的手法。景是外部的客觀存在,并不具備人的感情。但在詞人眼里,客觀景物往往染上強烈的感情色彩。此即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本詞劈頭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觀感覺的強烈外射。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在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眺《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請看,江南的雨景是何等的清麗動人:在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在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輕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這多么象一幅水墨淋漓的山水畫!但是,如此佳麗的景色,卻不能使詞人歡快愉悅,他恨什么、愁什么呢?在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揚雄《法言》),這是指隱逸遠禍,是一種。齊恒公見二鴻飛過,嘆曰:“彼鴻有時而南,有時而北,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管子》),這是求得賢臣,成大事,又是一種。真是“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在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的是“平生事”的聯想。不是鄉愁,不是戀情,更不是離愁別恨,而是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曹植有詩云:“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這就是好男兒的功名事業。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了長洲(今蘇州)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怎能實現他胸中的大志呢?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象“征鴻”一樣展翅高飛。 

 《詞林紀事》引《詞苑》對該詞的評語云:“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在戀情閨思充斥的宋初詞壇,這首清淡雅麗的《點絳唇》,實在是別具一格的佳作。


6、正圩(墟,古書里作"虛"),閩粵等地區稱集市:圩市、圩鎮。《新華字典》講道:墟,有人居住過而后已經荒廢的地方。如廢墟、殷墟。"墟里"、"墟落"亦為村落。上述幾層意思用來稱本文中的"洪福市"似恰當又不恰當。她廢了,殘留一代"水村漁市"的古典風貌;她還活著,作為一方"漁人碼頭"依然具有生命活力。真可謂"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一首多么哀惋憐弱的小令!喪失了嶺南水鄉良好的生存環境,是悲哀的人生。只有"有歷史文化的活下去",保護修復水上人家的精神家園,才是規劃的真正價值所在。(楊宏烈  梁任鍵 )


7、望著煙雨之中的河水以及對岸有些空蒙的街市,忽然想起豐子愷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塘棲鎮上落雨,淋不著。這才找到了從前塘棲的本色。也因此記起了宋代王禹偁的一首《點絳唇》,道是: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這詞正對了眼下的物景和我一半的心境,我不由得想:若能保持一個江南古鎮的本真面貌,那么“江南依舊稱佳麗”,塘棲也依舊可以當“代表”了。


8、在北方農村生活過多年,老鄉做飯、燒炕的燃料主要是樹枝、玉米稈和高粱稈等。我國農村人口多,如果沒有清潔、可再生能源,污染嚴重只能會年年加重。在古代,因人口少,還構不成問題。不僅如此,炊煙裊裊還富有詩意:“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詞)孤煙排放的二氧化碳少,對生態環境的傷害也少。如果數量增長10多倍呢?

  今天中國農村人口總數比起唐宋年間的人口正好增長了10多倍。后果是兩個:地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炊煙的詩意也吹了。

  坐在烏鎮茶樓,作這樣的思考并沒有找錯地方。

  中國哲學重視一個“靜”字是千年傳統:“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能靜,則明照一切,而盡燭天地萬物的情狀。我從喧鬧、嘈雜、紅塵滾滾的上海灘跑到水鄉烏鎮來,尋找的正是一個“靜”字。我企圖從烏鎮農業文明的靜氣中去考慮一些世界課題,包括能源危機。

  我高興地看到,我國農村不少地區開始廣泛使用沼氣。現在讓我把沼氣利用作為一個切入口來放眼世界。

  沒有烏鴉的烏鎮

  離開烏鎮的那天,我又去仁義茶館坐了坐。這里的古樹很少,是美中不足。當然更大的遺憾是欠缺一種樹樹西風,暮鴉寒不起的滄桑感,蕭瑟感,凄清感。

  千年古鎮缺少這種感覺,就好像一道名貴的魚頭湯,沒有放夠鹽,鮮美的味道沒有全吊出來。

  不是我有這種病態的癖好。古代詩人就有這種審美的基因。它也或多或少遺傳給了我,流淌在我的血管里。

  我注意到,在唐詩宋詞里,孤雁和寒鴉都是主角。雁迷寒雨和鴉噪暮云常常是對稱出現的。

  今天的烏鎮,如果有地僻水鄉,亂鴉點碎斜陽天,那會增添多少詩意!很遺憾,我從早到晚,沒有見到一只暮鴉噪晚的身影!在上海我見不到,跑來烏鎮也是無影無蹤!有點叫我失望。

  這是烏鎮地方的錯嗎?

  我看不是烏鎮的錯。烏鎮是受害者。千年古鎮是中國農業文明的一個小小縮影。烏鎮想留住烏鴉,想給林疏啼鴉以小泊的生存空間,但周圍方圓百里的浙江鄉野深受農藥的污染,許多鳥類已無法生存。

  農藥是西方機器工業文明化工產品的一部分。它的罪惡是進入鳥類體內后使鳥蛋變薄,成為軟蛋,結果幼鳥孵化不出來!——這比用獵槍對準一只或幾只鳥要罪惡千倍、萬倍!

  工業文明以其強大的力和速度可以移動、改變大自然的根基,鳥類蛋殼因農藥的毒害而變薄又是一個例子。鳥蛋的厚度原是上帝大自然(造物主)的設計,工業文明無意中改變了這神圣的厚度,結果是災難性的,出乎我們的意料!

  成片的大樹是烏鴉生存的另一個必需的生態環境。近半個世紀,它也遭破壞,也是烏鴉在烏鎮絕跡的原因。

  今天,在我們的國土上較少能見到、聽到斜陽噪晚鴉的詩境,我只好在巴黎、柏林、莫斯科、盧森堡和東京……去補課,豐富我的見聞和閱歷,更好地感受唐詩。歐洲的田野不是也施農藥嗎?不過他們有大片大片的大樹,老樹。

  唉,近三五十年,我們的鄉野和古鎮喪失掉了多少詩意!

  有昏鴉噪晚、點綴夕陽的鄉野和城鎮才是健康的!

  還我中華大地的千年寒鴉、暮鴉和晚鴉!

  大自然魂兮歸來,哀江南!


    9、 其實,橫沙島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它淳樸自然,既不雍容華貴也不風流倜儻,猶如剛入花季的鄉村姑娘。島上沒有車流的喧囂,寧靜得出奇,最打動人的是一組組令都市人久違但又為之心儀的田園風光:碧綠的農田、果園、竹林環繞著紅瓦白墻的村舍,成群的鴨子在池塘里悠閑地浮游嬉戲,夕陽下晚歸的水牛在主人的牽引下,拉著大車“轱轆轱轆”從行人身邊走過,不遠處,“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此刻的你,也許會覺得誤入了一幅筆墨秀潤、清淡雅致的國畫之中。


   10、一直以來,我覺得上海和北京是不可調和的,正像東方和西方,歷史和現實無法根本調和一樣。而南京帶給我全然的驚奇和驚喜,在南京身上我找到了上海和北京結合而產生的美感——一種歷史和現實,浮華和厚重,傳統和前衛,追思和暢想相結合而產生的美感,這些矛盾的元素,在南京這個城市,居然可以交織的那樣光怪陸離而又自然而然。

  “金陵王氣”是南京歷史文化的綱,從中我們可以正確了解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歷程。南京處在長江下游從東北流向轉為正東流向的轉角處,是江南到中原的最近點,前有淮河、長江兩道天然防線,后有富庶的吳、會地區作后盾,得天獨厚,即使沒有“金陵王氣”的說法,南京的戰略地位也是無法取代的,這就決定了南京在國家危難時要承担的歷史重任。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說:“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著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南京是悲壯的,又是光榮的,江南沒有一座城市像南京這樣獨特。

  南京的明城墻,古樸,安靜,默默承受,只有站在這堆砌的城磚下,看著墻上搖椅的小草,你才知道生命的厚重和歷史的高高在上。撫摩粗糙的紋理,居然能夠感覺她的溫度,和自己手指心特有的疼。一個城市就是這樣的承受和包容了一切,或悲或喜。幾乎是顫顫巍巍的,我伸手觸摸這些明朝的城磚,那種清涼甚至冰冷的感覺直入手心,說不出是什么滋味。歷史像一個滿面塵土的老人,蹣跚著走來,一路風雨一路滄桑,老的壓彎了脊背,卻依然挺直了壓不彎的風骨,永遠讓人肅然起敬。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這美麗的古都,至今風采依然!


    11、這生我養我十八年的小城,明年的今日,大概我就只能在無盡的遠方,隔著千山萬水,來向你抒發無限的思念了罷?我從未遠離過這篇靜謐的土地,可這么快我就要離開了嗎?燈紅酒綠的大城市里,還會有家鄉的“雨后卻斜陽,杏花零亂香”嗎?異地的自己,還能聽到家鄉的靡靡之音嗎?

    我喜歡家鄉的自然清新,它是那樣的純凈,尚未沾染工業文明的氣息。花落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喜歡在他的瀟瀟暮雨中,撐一把傘獨自漫步于岸畔蔭蔭綠柳下感受仲春的萌動。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喜歡在郊外,沐浴和煦的陽光,嗅幾口沾著青草芳香的濕潤空氣。

    我的家鄉,這片凈土。我抑制不住對你的難以釋懷,待到明年,這份離情,讓我更與何人說?只怕是語已多,情未了……


    12、“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無情的雨啊,你讓蔣捷留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你讓劉禹錫寫下“楊柳青青江水平” 的詩篇;“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你讓王禹偁留戀“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的秀美……

     雨啊,聽,聲音小了許多,莫非你累了,也想歇一歇?你知道黃河故道發生了嚴重干旱, 禾苗需要你的恩賜,需要你的愛撫,更需要你的細水長流?好了,停下吧,他們還很弱小, 承受不住你的狂勁,聽不了你的怒斥。我知道,滂沱激流,方顯出你的雄渾,但只點片雨, 更能顯出無言的美妙。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得清的雨滴包含著多少驚喜與希 冀!“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那聲聲細雨傳遞出多少詩意與情誼! 雨聲中我聽到了大地的期盼,雨聲中我聽到了古今英雄的吶喊,雨聲中我不由得想到了 那些文人騷客的千古詩篇。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曾夢雨中,遙想著故國的失地;“清明時節 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迷惘雨中,肝腸寸斷……

    雨打芭蕉,那是一種情趣;雨澆人愁,那是一種惆悵。曉來雨過,你不忍心看那“一池萍碎”;漫步雨中,偶遇佳境,當 憐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那細小的雨聲讓人想到春天的美好。看吧,雨后春草綠, 清新的綠色讓人目睹大自然的本色,讓人遐想造物主的恩情,雨打柳枝聲,讓人聆聽天籟。

    雨要停了,可我的思緒仍在延伸,我仿佛變成了一滴雨,和許多雨珠一起,慢慢地匯成一條小溪,流成一條小河,奔向那浩瀚的海洋。


    13、孩子放下書,問什么是“炊煙裊裊”。我漫不經心地說,就是做飯冒出的煙。上小學的孩子比我聰明,當然,也是對我的回答不滿,他回我一句:那是做飯著火啦。

  我張口結舌,是呵,如今大城市家家都使用煤氣或石油液化氣,怎能有炊煙,又何以“裊裊”?過去,住小平房大雜院時,每家都生煤爐子做飯或取暖,那真是家家炊煙起,可房頂上冒出的煙是否“裊裊”誰又留心看過?我只記得,從北京回沈陽途徑小日本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時,那里還留有一片低矮的平房,七長八短的煙囪向天空噴冒著黑煙黃煙。不過,晨光或夕陽下,那風吹煙動、到處飄散的煙活似一團團“剪不斷,理還亂”的灰云黑霧,一點也不“裊裊”,更不像詩詞里“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的景致。

  炊煙,在我讀書時得到的想像,那是“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綠野青瓦小屋上飄出的一縷淡淡溫馨,給路人以慰藉。為奔于山野之人燒一碗熱湯,一餐香飯,間或小憩解行旅之苦勞。它不是嗆人的氣體,空氣的污染,而是此處有人家的召喚,是生命的一樹旗幟。或者,是山水畫中的一絲靈動。

   如今,人們都在物品極豐的城市生活,少有野外體驗的機會。即使節假出游,也是奔赴名勝古跡。有時就發癡想,在郊野或山林修些簡易木板小房,一到夏冬時節,讓中、小學生或工余休息的人們,過過遠離物質文明的時日。自己動手汲水、拾柴、煮飯,自己動腦動手制作些小工具,來一點“背水一戰”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動,開發積于人們頭腦的智慧和人類的靈氣,或許是件益事。當然,在野外之中也可以讓人們呼吸一下小河流水、林中鳥唱、池塘蛙鳴的空氣,觀賞那早晨的露珠,中午的蟬歌,夕陽的紅輝,還有那只會嘴上說卻不知何物的炊煙裊裊……


    14、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山水本是天地間平常之物像,但人生才思便看出許多不同來。空閑時,曾登上寧夏賀蘭山,在沙湖領略過“塞北江南”,在金水園的沙灘上,親眼目睹過“落日圓”。

     江南的山是靈秀的,人杰地靈,此話不假。“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的江南與“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的西北風光,我不敢輕言誰更美,但江南風光的“神韻”美,西北風光的“壯觀”我卻是感觸頗深的。

    在我的家鄉,春像一位羞澀而多情的少女,他總是緩慢、柔情的撩開她的面紗。蜂舞蝶飛,鳥鳴蟲吟,野花繁樹、競相燦爛,一派生機。微風輕且柔,細雨慵而散。春天是在充分展示她的魅力后才轉而入夏的。淮河大壩。綠草萋萋,亂花迷眼;淮河水,輕柔無波,蜿蜒環繞。


    15、宋詞,讓人浮想聯翩:我幻想在春和日麗之時行走于橫州,輕輕踏上城西香稻溪上的小橋,觀察開得異常燦爛的牡丹是如何增加了春色,看那報春鳥兒是怎樣把醉酒的秦觀喚醒,暈暈沉沉中這位才子如何寫出《醉鄉春》,如今海棠依舊,春色依然好。少游是否還在醉鄉中不愿醒來呢?幻想著悄悄溜進張晁卿的廟堂里,看他怎么裝模作樣打坐誦經,修身養性,練習吐綱,頤養天年,故作淡泊。然后再看撞門上來的形神瀟灑的老道如何揭穿他,并帶走藏于陋室中的金器數十斤。

     好想和關心農村的磨坊詞人王禹為友,他的詞總是溢出濃濃的鄉村氣息,愿和他悠閑的騎著馬兒,行走于菊花遍野的小徑之中,看那遠方的蕎麥似雪的白了整個田間,或推著磨看那一顆顆麥粒兒變成了面粉,麥香四溢。聽他怎樣高歌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他即使化用了古人的詩,但在他的妙筆生花下,此句詞卻散發出了清爽不俗之氣。

    宋朝,也許是中國人心中一個隱隱的痛。但他前面的唐朝,卻是無數中國人的夢。但太過完整的夢總是會碎的,那些繁華的碎片,飄到了宋朝,就成了宋詞。


    16、浸潤在雨中的江南,似一位婉約的女子,“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空朦的煙雨,是女子掠過眉間的思念,游移在空氣中的,是女子散發出的丁香氣息。樓頭綺夢,花底離愁……江南,便是這樣,在煙雨中美麗著,婉約著著。

  一年四季都下雨的地方,是江南。雨是一首悠長的篇章,在江南的角角落落里吟詠著。說她是一幅畫,一闕曲,一首詩,一個夢,都不足以描摹江南的韻。因為把她看成了女子,我便于她的發梢上讀出了憂郁,有如宋詞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句子一樣,是一種搖曳生姿的清愁。

  乘一葉扁舟,輕輕的劃入江南。青的箬笠,綠的蓑衣,遠望迷迷朦朦的空山黛影,山朦朧,水朦朧,人也朦朧。斜風細雨不須歸,雨落在水中是無痕的,舟行在水中也是無痕的-----水上的輕紋分了又合,蘭漿激起的浪花盛開又迅速消失在煙雨的湖面。物換星移,去者無痕,然而有些情結,卻是深印在一個群體的魂魄里,溶在一個群體的血液中,這個群體是詞人。有多少詞人墨客將自己的一生放逐在煙雨江南的淡煙疏霧、小橋流水、蘆荻柳絲之中!想詞人若在此時,也定是沒有了對生命的思索與張望,只有一種終于回歸到夢境中的淺淺憂傷,仿佛在回望中,又看到了那個淡淡的背影。

  這便是宋詞中為我反復描摹過的江南嗎?我不知道在宋朝的某個時候,詞人的心境是否和今天的我一樣幽婉。可當我于舟中漫吟著“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的句子時,依約感覺應該在這樣的日子里,這樣的煙雨里,用心去呼喚一次,因為這風,這雨,這山,這水,恍若就帶著舊時的履痕,恍若有誰的心情還不曾走遠。

  踏著被細雨潤濕的青石板路,輕輕的走入江南。窄窄的小巷,參差的青瓦,便都在雨點的喧囂和錘打中,無言的淡然和安靜起來。故事穿巷而出,傳說跨橋而行,江南在雨中便衍生出許多文化來,如一部古色古香的線裝書。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雨中的江南,便是這樣的讓人意緒悠閑,雅然深致,就連“等待”這種最是心焦的事情,也在這部古色古香的線裝書里,氤氳得詩情畫意。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雨過千年,一路低徊,深巷里的橫笛就這么若即若離的嘆著花開的憂傷。想當年那個叫陸游的詩人,便是把對春雨的情結,留在了這部線裝書中,以至多年之后,人們仍在這部書中尋找這一點點恬然的心境,一點點隨意的心情。

  許許多多的感嘆已明滅于江南的遠山近水間。無論歲月怎樣漂染,江南依舊煙雨朦朦。選一個和千年前相似的午后醒來,臥篷聽雨,在熟悉的旋律里重新放逐心情,無論多久的等待都只是醞釀著今生再次漂泊的傳奇——將一生放逐在煙雨江南。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04

[新一篇]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舊一篇]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