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譯文] 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

   [出典]    王維   《山居秋暝》

    注:

    1、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注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

  暝:夜,這里指傍晚。

    空山:幽靜的山。

  新:剛剛。        喧:喧嘩。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隨意:任憑。

  春芳歇:春天的芳華衰歇了。歇:盡,消失,消散。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此處指詩人自己。

  留:居。 

      

 

  3、譯文1:

  空寂的終南山剛下了一場雨后,秋天的黃昏時候降臨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樹間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流淌。

  竹林里傳來喧鬧聲是洗衣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荷葉搖動是打魚的漁民下船了。

  任憑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還是可以居留在這里。

  譯文2: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晴朗,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  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緩緩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  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上岸收網。

  盡管春天的芳菲已經消散而去,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譯文3:

     剛剛把一陣新雨送走,      青山翠谷格外空曠清幽。

     夜幕降臨,涼風悠悠,      使人感到秋意濃厚。

     皎潔的明月在松間浮游,蒼松把月光染得碧油油。

     月下的山泉清澈、亮透,一鴻鴻地從石上潺潺奔流。

    靜靜的竹林忽然間喧鬧不休,是洗衣女一路笑聲回到村口。

    小河上蓮葉紛披銀珠兒亂抖,是順流而下載滿月色的漁舟。

   任憑春天的花草凋謝已久,   再不是萬紫千紅的氣候,

   為什么我仍然長往不走?山中的秋色呵美如醇酒。

   譯文4:

   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4、王維生平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5、 王維《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詩的開頭兩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之美。詩人隱居于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滌后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于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仿佛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為寫人。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么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漁舟順流而下,這便是漁夫要乘著今晚的月光去捕魚。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作,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這些細節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里的人美。這就很自然地給結句作了有力的鋪墊。

    尾聯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說山居的景色特別留人。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總之,這首山水田園詩畫山繡水,清新寧靜,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6、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以寫人來反映山村風貌的,上句重點寫的是“浣女”,為什么詩人要選浣女為代表呢?

  這與開頭提供的自然現象有關:一是初秋時令,農忙未到;二是新雨之后,大雨已把勞動者過早的趕回了家;三是時間已經到了夜晚,月亮出來了,老人與孩子們,干了一天活的中青年男子們大多趁著天氣涼爽早早地休息了。所以,只有年輕的女子們會趁溪水高漲時,抽這個空閑時間,拿起被汗水和雨水浸濕的衣服,踏著月光出去洗衣服。可見在此時此地此景選寫浣女是有現實的生活基礎的。

  那么,詩人為什么把著眼點放在她們的“歸”而不是“出”呢?

  這是和詩人平時觀察細致、善于抓住年輕女子的特點分不開的。因為她們離家時,是一個個走的,因此寂然無聲,而當她們在溪邊洗衣,不約而同的相會之后,又三五成群的回家時,一路上就很自然的說說笑笑起來了。她們的談笑聲響遍竹林。詩人寫她們的“歸”而“竹喧”,是十分自然的。

  下聯重點寫的是“漁人”,詩人為什么要選漁人為代表呢?

  同樣與此時此地此景密切相連。因為這是山村,溪水下來,河邊必有河流、池塘;新雨之后,魚都游向水面來吃鮮水,呼吸新鮮空氣;秋天魚肥味美,是捕魚的最佳季節;而高掛的明月就是幫助捕撈的天燈,因而捕魚人緊抓住這一良機,他們是夜中醒者。可見在此時此地此景選取寫漁人也是有現實的生活基礎的。

  那么詩人為什么寫漁舟“下”呢?

  “下”是順風順水,順流而行,這個字把漁舟之輕巧,敏捷、自由自在都表現出來了,漁舟在荷塘里航行時,由于蓮葉遮蔽,并沒有引人注意,后因觸動了蓮葉才被發現的。詩人寫漁舟“下”而引動蓮葉也是非常自然的。

  從上面分析來看,語序應為“浣女歸(而)竹喧,漁舟動(而)蓮動”。但詩人為了創造詩中意境,采用倒裝的手法來表達:一是變補語為狀語,把“竹”和“蓮”分別前置到動詞“喧”和“動”之前;二是因果倒裝。把結果“竹喧”和“蓮動”前置到句首,主謂語放在句尾;三是主謂倒裝,變“浣女歸”為“歸浣女”,“漁舟下”為“下漁舟”。巧妙的運用倒裝句之后,產生了以下幾點藝術效果:一是增強了真實感。上聯詩人著意描繪的是優美的圖畫和恬靜的氣氛,承接上聯而寫的“竹”和“蓮”也是處于靜態之中的。起初被它們遮住的浣女和漁舟都未見,到了“竹喧”和“蓮動”之后才被發現。因此這樣前置符合生活的邏輯,顯得自然而真實,富有生活氣息;二是先聲奪人,產生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三是使動作“歸”和“下”富有節奏感和持續性,給人以想象的余地;四是引人入勝,倒裝句也是一種巧設懸念的辦法,引人注意,使詩的意境更加豐富,動感更加強烈。

  從構圖上看,以動寫靜。為了突出動態美,用詞非常講究,“竹喧”之“喧”,“歸浣女”之“歸”,“蓮動”之“動”,“下漁舟”之“下”,用的都是有具體行為的實義詞。就是偏正結構的名詞中,“浣女”之“浣”,“漁舟”之“漁”也都是從有動作的行為動詞中變化而來的,在此仍保留著動詞的實義。此聯兩句共十個字,其中六個字都是富有各種具體動作的詞,真是寫盡了動態。其余四個字也都各具形象,詩人選用有代表性的景和人,把各自的聲音、色彩、動作、形象等都圍繞山村一一加以描繪使笑聲、水聲、月光、水光、竹林、荷塘、衣籃、漁舟、浣女、漁夫等都在村前村后融為一體,躍然紙上,如見如聞,使山村充滿活力,充分顯示出動態之美。然而動中仍有靜意,“竹”是因“歸浣女”而“喧”的,浣女未歸時或浣女歸后,竹林是一片寧靜;“蓮”也是因“下漁舟”而“動”的,漁舟未下時或漁舟下后,蓮葉也依然是寧靜的,詩人這種以動寫靜,以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寫法,不但使畫面形狀多樣,線條、點面諧調,動態與靜態在變化中得到統一,還透過這些形態寫出山村居民的神態和心態來映良辰美景。他們不論男女都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安居樂業,正如生活在“桃花源”中一樣,這是一幅山村歡樂圖

 

   7、不知為什么,總覺得秋天象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他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鑠,他紅消香殘如發齒脫落,但他有棱有角個性分明。喜歡他的矍鑠,不喜歡他的嶙峋,喜歡他的個性,不喜歡他的老態。直到有一天,讀過王唯的《山居秋暝》之后,才覺得“老秋”之說頗為無端。秋天不是老人,春夏秋冬就象歲月媽媽并肩站立的四個孩子,各有特點,各使小性。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秋天的雨最不稀罕,但這一個新字最好,就好象是久旱逢甘露一樣,這一場秋雨它是及時的,也是珍貴的,滋潤著山水,滌蕩著心田。同寫秋雨,柳永的《雨霖鈴》里寫秋雨為“驟雨”,一下子便感到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徹骨涼意。“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在大雨剛剛停住的夜晚,烏云蔽月,暮色四合,寒氣正濃時,一對戀人長亭送別,天冷人心更冷,加之秋蟬的陣陣哀鳴,更覺凄楚無比。自古傷情多別離,但戀人送別終究不是生離死別,天涯路遠,總有相見的一天。而柳詞偏偏以清秋為襯,又描繪得如此凄婉悲慟,不堪回首,把一對戀人的小別,演繹得如同奈何橋前的生死永訣了,何止凄楚,悲莫大焉。叫人忒不待見。而《山居秋暝》讓人耳目一新。如《岳陽樓記》所說“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金秋時節,溽熱退去,秋高氣爽,山水經過一場秋雨的洗禮,越發顯得山色淡雅,水色明凈,空靈曼妙而又多姿多彩。此情此景,有李清照的一闋《怨王孫》正與王詩不謀而合。

   “湖上風來波浩涉,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微風吹來,湖面上蕩起鱗鱗輕波,時值暮秋,秋風已有了凜冽之意,花兒余香猶存,沁人心脾,奈何秋之已至,紅漸落敗,香漸頹靡,這樣的秋天在林黛玉筆下就成了“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秋雨助凄涼”這一首《秋這窗風雨夕》字字凄涼,滿目蕭瑟。讀來令人寒冷。

    而李清照卻將筆鋒一振,提起情緒。為秋而歌:漫道秋花慘淡秋草黃,你看那水中的浮萍和水草,經過清露的洗滌之后,依然是鮮綠豐美,荷葉雖老而蓮子已成。春天有鳥語花香,而秋天有果實累累。空靈而柔和的山水,已經是俏波婉轉,飛撲上來,與人親昵,與人耳鬢廝磨了。這種感覺不勝妙哉。這妙處說之不盡,好到無窮。鷺鷥鳥好象怨恨人們不多看一眼這美麗的秋景,頭也不回的傲然飛去遠方。同是閨閣才女,同有意中人,李清照是激情飽滿,風華正茂,林黛玉是郁郁寡歡,寄人籬下,悲觀令人老,心中的景不同,眼中的景亦不同。

    王維與易安,一詩一詞,同為秋天的潤色之筆,,墨筆流金,相得益彰,優雅對優雅,怡情兩怡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明月在枝葉分披間心情揮灑如銀的光暉,樹影婆娑,月光斑斑片片,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中蜿蜒盤迂,奔騰流瀉,泉水在前、在后、在遠、在近,在高、在低、在旁、在側。月下聽泉,泉聲如箏、如瑟、如瑤、如塤,如雷、如鼓、如罄、如缶,不是天籟,勝過天籟。莫如在這山村間尋一處茅草小屋,夜晚枕泉而眠,泉聲悠悠入夢,似有而無,似無卻有,隱隱約約,凌凌落落,有泉聲相伴,這夢境也變得舒適恬然了……

    正冥想間,忽然聽到竹林里嘩嘩作響,定睛一看原來是洗衣姑娘們回來了,還有漁者撥開蓮子涉水而來。姑娘們嘻笑戲耍著,銀鈴般的笑聲在林間蕩漾來開,與這幅水墨丹青揉拌在一起,婉如世外桃園,人間仙境。任隨春芳留歇吧,這宜人的秋天足以讓我居住了。

    王唯寫此詩時已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有了歸隱田園,寄情山水之意。他一定想說,縱然是世道乖張,命運多舛,對人生,我們還是應該有幾分憧憬,幾分希望吧!寄情山水  

 

    8、空蒙山色,人跡罕至。新雨初霽,叢林如洗。正是清秋傍晚,朗照秋月自松樹間投下斑駁陸離的皎潔,明澈山泉沿石徑中淌出淙淙如琴的籟音.浣女歸途嬉戲,喧嘩一林翠竹;漁舟葉間穿行,掀動滿湖水蓮. 松間月的娟秀嫵媚;石上泉的潺湲柔和;浣女們的天真爛漫,漁人家的自得適意。作者漫步至此,陶然而欲醉,故曰“隨意春芳歇”,沉浸乃不拔,故曰“王孫自可留”。散行回來的作者又以其靈動之心、通透之筆,不加修飾地,不著痕跡地托出了一幅和諧完整,素雅明麗的水墨畫. 如此天然妙處,莫說作者留戀其中,便是讀者也由衷生出多少向往之念!

 

   9、“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一副多么美麗動人的畫啊!

    請閉上眼睛,深呼吸,想像一下這種情景:幾位女子半蹲于池塘邊的青石上,一邊隨意地談笑著,一邊手握衣錘用力地拍打著衣服,水花四濺中已將衣服洗凈,雙手捧著竹制的簍子,里頭裝滿洗凈的衣服,姑娘們相互笑鬧著往回走,微風吹來,池塘里蕩起層層漣漪,隨風擺動的荷葉恰似少女身著的衣裙楚楚動人,粉色的荷花不經意地穿差其間,或含羞待放,或并蒂花開,或躲于荷葉之下,尖尖的花蕾時隱時現,為這滿眼的碧綠增添一抹亮色。而散落其間業已成熟蓮蓬低垂著腦袋,飽滿的蓮子呼之欲出。

    此時池塘邊放下一條小船,一童子取下雙槳,慢慢劃向荷花,站起身,挑選出成熟的蓮蓬摘下輕輕放于船中,或許猶豫中已摘下幾朵荷花,就為著不辜負這分美麗。待到調轉船頭回去時,才想起順手從水中撈起一串菱角,逐個摘下,再摘來一片荷葉包著,剝開一個,將里面鮮嫩乳白的菱角放于口中,一口咬下去,瞬間甘甜可口,溢滿清香。

    重新拾起船槳劃向岸邊,船后只留下道道波痕。。。。。。

    小時候就經常這樣邀上幾個玩伴去采蓮子,當然這是不能讓大人知道,否則說什么也不會讓去的。現在家鄉很多的土地都被開發,建起了商品房或商業區,原來一池一池的荷花已難以再見,偶爾見到一些已屬不易了。想想還是當年的我們好啊,雖然當時連什么是麥當勞肯德雞都沒有聽說過,連可樂都是奢侈品,但鄉野間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玩味的,也有很多樂趣是城里的孩子所不能擁有的,甚至是沒見過也沒聽過的。或許哪里都有自己的特色吧,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依然選擇出生在鄉野,那里有太多太多的快樂,太多太多難以忘卻的回憶。

 

   10、煙雨朦朧的秋意,既濃郁又清麗。伊人飄飄,如一個精靈,忽隱忽現,撩撥著人們的心情。 古代的詩人們當然不甘寂寞,揮灑妙筆,抒發著隱秘的情愫:“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而 其意不在雨,不在水,也不在秋,其意更非明月、清泉和溪流。詩人看見的聽到的是“竹喧歸浣 女,蓮動下漁舟”。浣女才是詩人筆下的主角。竹林中的歡笑聲喧鬧聲,激起詩人的好奇心,她 們叫什么?住何處?芳齡幾何?可惜的是,隔著竹林、流泉、瀑布、荷塘,只聽笑聲響,不見伊 人面。 當詩人欲繞過竹林,跨過流泉的時候,人影已杳,空留下余音、余香,令人悵惘。而這一切, 是詩人敏銳的筆觸,記錄下這一情景,讓我們體味這絕美的秋晚歸舟圖,更讓人牽掛的,是那浣 女若即若離的畫面,宛若仙女下凡,讓人心旌搖動,忍不住越過千年,欲去與之相語、想攜、相 戀、相會。伊人是一個永遠朦朧的、溫柔如水的、若即若離的、凜然不可侵犯的女子。

 

   11、茶很中國,自古以來很優雅的飲用品,有著士大夫的優雅情懷和隱士的恬淡風骨,比較適合“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清幽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散淡。

    喝茶如做人,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只是我們還記得那個冷雨溟蒙的冬天,茅巖莓茶留在唇間的清香與握在手中的溫暖。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的緣分,強求不得。

  情到深處人自獨。

  一杯茶,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熱鬧,骨子里卻一點一點涼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涼的。看盡了一生風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會有一份靜美。

  正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會有一絲甜的味道回旋。

  而今,我多么的希望自己是一杯沖泡過的茶或茶葉,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歷盡煎熬之后,半杯殘茶,用來澆花吧。我盡了本分,剩下的與我無關。

   言盡茶冷。茶葉的青碧,茶樹的蔥蘢,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記憶。現在,誰還能再握一杯暖夢,重返枝頭,做一枚鮮嫩的茶葉,在沸水中綻出最美的容顏?

  真水無香,滋潤人生最清白的日子。

 

   12、給自己插上夢想的翅膀,天空可以是彩色的,大地可以是透明的。精靈披上閃爍的縷衣,自由自在地在這美好的時光中飛翔。

  我喜愛熱情似火般的紅,像那山間的楓葉,想象著古人停下閑游的車轅,陶醉于這二月紅艷的楓葉。于是便吟唱出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優雅情趣。想象著那如生命般的紅,就聯想到了那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是那么的莊嚴,那么的神圣。人生征途,我想給自己一些顏色,給自己一些火一般的紅,因為我想擁有一顆熾熱而火紅的心。

  我喜愛深邃似海般的藍,像那蔚藍的天空,想象著云兒穿著漂亮的白襯衫,想象著海天相接的海岸線上,有自由翱翔的飛鳥,有長空一擊的雄鷹。藍天下,我懷揣著小小的夢想同鳥兒們一道飛翔。在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上,在蔚藍的天空和黃浦江邊,感受著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著世界各地人民手與手的相牽、心與心的相連。我想給自己一些顏色,給自己一些海一般的藍。因為我想擁有一顆廣闊而勇敢的心。

   我喜愛活力似草般的綠,像那繁茂的竹林,想象著在清澈的溪邊三三兩兩浣洗衣物的少女,在綠蔭斑駁的竹林下嬉笑著回家的畫面,于是便吟唱出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閑適從容。綠色,輕輕地哼唱著生命之歌,感受綠色帶給我的活力四射。在青青的大草原上,駕馭一匹駿馬在這綠色的海洋中奔馳。我想給自己一些顏色,給自己一些活力似草般的綠,因為我需要一顆快樂而真誠的心。

讓色彩點綴生活,給自己一些顏色吧!讓生活到處都充滿五彩繽紛,這樣你會飛得更高,看得更遠!(2011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滿分作文)
 

 

   1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浣洗完衣物的女子們歸去時,喧然而起的嬉戲玩鬧之聲不自覺地喚醒了竹林深睡中的屏息幽深、萬籟俱寂;漁舟左右擺渡迭蕩起伏,靈巧機敏地穿梭在流水上,不息不止,免不了摩挲到覆蓋于其上的田田的郁郁青青的荷葉。愈幽靜,愈顯生靈活躍。

    當一切都歸于沉寂之后,方可以擴充自我的內心,燭照所有細微零碎的心之罅隙,普渡所有寬廣恬美的心之彼岸,讓人流連忘返……

 

    那么也許我需要的不僅僅只是睡眠吧,難道是一種深度的安靜?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0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