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  位高祿厚的大官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出典]  《左傳》

     注:

     1、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注釋】

  (1)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伐:攻打

  (3)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我,指魯國。魯,在今山東西南部。《左傳》傳為魯國史官而作,故稱魯國為“我”。  

       (4)公:魯莊公。 (5)曹劌(guì):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這里指居高位,當權,享厚祿的人。  (7)間(jiàn):參與。 (8)鄙 :淺陋,無知.這里指目光短淺.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么作戰。以:用,憑,靠.

  (1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食物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這里是‘養’的意思。 專,獨享,個人專有。 (12)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13)徧:通"遍",遍及,普遍。  (14)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絲織品。  (15) 加:虛報 夸大

  (16)必以信:一定如實稟告神。信,信實,指對神說實話

  (17)小信未孚(fú):(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為人所信服。

  (18)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19)獄:訴訟案件。(20)察:明察

  (21)情:實情。(22)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  (23)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24)戰則請從:(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25)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同乘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6)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北。(27)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28)馳:追趕。(29)馳之:駕車馬追逐。30)轍(zhé):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31)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此指車前的橫木。  (32)既克:已經戰勝。(33)盈:滿,充沛。這里指士氣旺盛。(34)測:估計,預料。

  (35)靡(mǐ):倒下。(36)雖:即使。

  (37)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作:振作。

      3、【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進宮廷去見莊公。

       曹劌問莊公:“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對神明誠實。”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是(對人民)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被打得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望了望齊軍(的隊形),(然后)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衰退,到第三次的時候,勇氣已經殆盡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殆盡而我方的士氣高漲,所以打敗了他們。(齊國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有埋伏,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了,望見戰旗也倒下了,所以才追擊他們。”

     4、成語:肉食者鄙

       釋 義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5、①《左傳》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由于《春秋》記事過簡,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難以讀懂,而《左傳》敘事較為詳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又為《春秋》作了較為詳備的注釋,所以后人又稱《左傳》為《左氏春秋》。《左傳》保存了重要的歷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它又善于剪裁,敘事清晰,描寫人物生動,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②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于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6、戰爭題材在《左傳》中寫得最好,詳略得當,而且都有聲有色,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劌論戰以“肉食者鄙”即當官的見識淺薄,不能考慮周全為理論基礎,而他的深謀遠慮開始的出發點是魯莊公能否以百姓利益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魯莊公對侍從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誠實,而非常注重魯莊公以民情審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認為這屬于對百姓忠心,可以一戰。

  面對實力強大的齊國軍隊,曹劌沒有貿然行事,當齊軍三次擊鼓進軍,才建議擊鼓,一鼓作氣,戰勝齊軍于長勺成為以弱勝強的典范。《左傳》對這場戰爭沒有細致的描繪,簡單地用曹劌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戰爭的經過,以便使戰前戰后的論戰更加凸出。如果說戰前論戰體現了曹劌的以民為戰爭之本的基本戰略思想,那么,戰后論戰則體現了他的戰術思想,“一鼓作氣”成為作戰打仗的經典理論。不過他不是只憑借勇力,“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則體現了他謹慎的態度。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第一段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強調人心向背是取決于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突出了曹劌“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第二段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反攻、追擊和最后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下文分析取勝原因作伏筆;第三段論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劌善于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全文敘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準確生動,要言不煩,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7、鄙:認為把衣食分人就能得到百姓的順從;認為以牲畜拜佛就得到神的保佑;未能掌握戰機迎擊、追擊敵人;戰后不能取勝的原因。

       遠謀:1.戰前對“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清醒認識;2.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思想;3.作戰中把握進攻的時機,以及在詳查敵情后追擊。(或軍事上善于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8、可以把曹劌稱為優秀的軍事家。他所以取勝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沖,而是靠了謀略、智慧,這一點尤其讓人稱道。

  戰爭當中,一個優秀的謀略家,抵得上成千上萬的將士。他 雖然沒有將士的勇猛,沒有將士的膺力,沒有在戰場上沖鋒陷陣, 卻能憑借智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取大。

  智慧如同水,水是無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無形、柔弱 之中積聚了看不見的力量,遇到險阻可以繞道而行,聚積起來的 力量達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匯成沖決一切障礙的潮流。難怪孔子 要說:“智者樂水”。它們在外表和特征上十分相似:以無形克服 有形,以流轉變化回避強敵,以柔弱戰勝陽剛。

  中國傳統中對水的偏愛,鑄成了傳統智慧在陰、陽的抗衡中 注重以柔克剛的陰性特征。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文化現象。傳統 的智者,謀略家,甚至可能連操刀舞劍的力量都沒有,卻能運籌 帷幄,在幾十萬大軍的交鋒之中,扮演著導演的角色,指點沙場, 調兵遣將。可以說,一場戰爭中的靈魂,一場靈魂中的戰爭。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謀 略家,是他們彼此間智慧的較量,在決定著戰爭的勝負。

  另一個有趣之處是,傳統的軍事謀略家不是憑借在戰場上出 生入死、浴血奮戰的經驗來指揮作戰,而是靠讀書識理來完成自己使命的。 看上去他們似乎因為沒有親身打過仗而缺乏實戰經驗,然而他們從讀書識理中 積累起來的智慧,足以使他們從力量對比、人心向背、心理狀態、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等天、地、人方面的因素,來把握、預測、決定整個戰爭的進程。這一點在崇尚實戰經驗的西方軍事家看來,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們看來卻是十分自然的。

  中國歷史上的無數次戰爭都在證明著,成功的戰例是文人們智慧的杰作。他們精心導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戲,然后讓担當劇中角色的將士去演出.

      9、當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遇到日本這個以素食為主的國家的時候,強悍的蒙古人便一竭不振,敗了下去;世界級運動名將劉易斯最好的成績是在嚴格素食的時候取得的;好萊塢不少女明星,在她們的保養秘方里總有一條:一星期里有一天禁止食用所有的肉類。她們為讓血液凈化,每日食物中也盡量少吃肉類,以保持她們光鮮亮麗的皮膚。生產一磅牛肉的土地,可生產十磅的植物蛋白。生態學家預言,人口爆炸將使全世界不得不吃素。日本人發現,肉食者神志濁,素食者神志清;素食者腦力敏捷,肉食者神經遲鈍。這種說法與我國古人素食者多智的說法不謀而合。

      10、《曹劌論戰》曾在語文課上學過。再讀時,無視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經典論述,只有感于“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為什么“肉食者”就“鄙”?因為“肉食”意味著生活安逸,而太過安逸的生活會使人身體懶散而精神懈怠。衣食無憂,然后縱情享樂,無危無患,然后不思進取。自然,就會“鄙”(目光短淺)。
  我們可以追求物質生活,可以人人都是“肉食者”,但要時刻警惕,不要“鄙”。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4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