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譯文]  風雨交加,天色暗得像在黑夜一樣,只有早晨的雞還在不停地啼叫。

  [出典]  春秋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注:

  1、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2、注釋:

    凄凄:凄涼冷靜。

  喈喈( jiē):古讀如:“唧”,“喈喈”猶“唧唧”。象聲詞,雞呼伴的叫聲。上兩句是興。它創造了一個孤寂悲涼的氣氛,烘托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凄苦心境。

  既:終于,用在這里頗有“突然”的意味。君子:妻稱丈夫。

  云:語助詞。胡:何,怎么。夷:平。指心情由焦慮到平靜的變化。

  瀟瀟(xiāo):形容風雨聲猛烈而急促。

  膠膠:古讀如:“鳩”,膠膠:《廣韻·五肴》引作“嘐嘐(交jiao)”象聲詞,雞呼伴的叫聲。

  瘳( chōu):愈,病好了。這里指心情一下子變得愉快了,如陡然病愈。

  晦:夜晚。這句說,風緊雨急,天色陰沉,就象夜晚。

 

  3、譯文1:

    風吹雨打多凄凄,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寧靜 ! 風吹雨打多瀟瀟,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風吹雨打天地昏,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歡喜!

   譯文2:

   風雨凄凄透寒意,雞鳴聲聲天將亮。既見君子來相會,心情哪有不平靜。

   風雨瀟瀟寒意透,雞鳴聲聲音驕驕。既見君子來相會,還有什么病不好。

   風雨晦暗天沉沉,雞鳴聲聲不停息。既見君子來相會,還有什么不歡喜。

   譯文3:

   風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雞鳴聲聲急。 風雨之時見到你,怎不心曠又神怡。  

  風瀟瀟呀雨瀟瀟,窗外雞鳴聲聲繞。 風雨之時見到你,心病怎會不全消。 

  風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雞鳴聲不息。 風雨之時見到你,心里怎能不歡喜。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為305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計40篇。《詩經》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搜集來的民間樂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對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制作樂歌。經過修改后,這些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秦代曾經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易于記誦,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東漢以后,毛詩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文化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放到現在來說,詩經在交際應用方面雖然沒有那么重要了,但對于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卻依然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這首詩寫妻子乍見到久別的丈夫時的喜悅心情。在一個風雨大作、天色陰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圍除聽見雞叫聲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涼。可怕的寂靜使她更加懷念闊別的丈夫。誰能想到就在這當兒,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間她的一切憂愁煩惱,化為烏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興得叫她沒法說。詩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個字,便把這個思婦一霎那間感情的起伏變化傳達出來了。使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無名詩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懷。”

 

   5、這是一首風雨懷人的名作。在一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早晨,這位苦苦懷人的女子,“既見君子”之時,那種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謂溢于言表。難以形容,唯一唱三嘆而長歌之。三章疊詠,詩境單純。而藝術的辯證法恰恰在于愈單純而愈豐富。從詩藝、詩旨看,《風雨》都具有豐富的藝術意蘊。

  蘊涵性的頃刻,包前啟后。在情境的選擇上,詩篇不寫未見之前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也不寫相見之后載笑載言的歡聚之樂,而是重章渲染“既見”之時的喜出望外之情。而這一頃刻,正是最富于蘊涵性的頃刻。讀者透過這位女子難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見她在“既見”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間的“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之情;也能想見在“既見”之后,夫婦間的“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和“維士與女,伊其相謔”的融融之樂。以少許勝多許,以頃刻蘊過程,這是構思的巧妙。

  哀景寫樂,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風雨、雞鳴起興,這些兼有賦景意味的興句,重筆描繪出一幅寒冷陰暗、雞聲四起的背景。當此之時,最易勾起離情別緒。賦景之句,也確成寫情之語。風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無聊;群雞陣啼和懷人動蕩之思;雞守時而鳴與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謂契合無間,層層映襯。然而,正在這幾乎絕望的凄風苦雨之時,懷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見”了久別的情郎;驟見之喜,歡欣之情,自可想見。而此時凄風苦雨中的群雞亂鳴,也似成了煦風春雨時的群雞歡唱了。這種情景反襯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董齋詩話》)。這一手法,確實不唯見諸《小雅·采薇》,而是《詩經》中詩人的常用之法。

  煉詞申意,循序有進。詩篇的結構是單純的,三章疊詠;詩人的易詞寫景卻是講究的,它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對風雨寒涼的感覺;瀟瀟,則從聽覺見出夜雨驟急;如夜的晦冥,又從視覺展現眼前景象。易詞寫景的這種微妙性,姚際恒《詩經通論》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寫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瀟瀟’時尚晦可知。”詩篇在易詞申意的同時,對時態的運動和情態的發展,又有循序漸進的微妙表現。關于時態的漸進,姚氏說,“‘喈喈’為眾聲和,初鳴聲尚微,但覺其眾和耳。‘膠膠’,同聲高大也。三號以后,天將曉,相續不已矣。”民間尚有“雞鳴三遍天將明”之說;《風雨》的三章相疊,或許正是以此習慣規律為基礎的。隨著時態的發展,懷人女子“既見君子”時的心態也漸次有進。“云胡不夷”,以反詰句式,語氣熱烈,言其心情大悅;“云胡不瘳”,言積思之病,至此而愈,語氣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則喜悅之情,難以掩飾,以至大聲疾呼了。天氣由夜晦而至晨晦,雞鳴由聲微而至聲高,情感的變化則由乍見驚疑而至確信高呼。方玉潤說:“此詩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懷,故為千秋絕調。”(《詩經原始》)實當此之謂。

  象征意象,一詩多解。《風雨》的詩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見情人”;聯系詩境,前說更合情理。然而,漢代經生的“亂世思君”說,卻在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毛詩序》曰:“《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鄭箋申發之曰:“興者,喻君子雖居亂世,不變改其節度。……雞不為如晦而止不鳴。”這樣,“風雨”便象征亂世,“雞鳴”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則由“夫君”之君變成為德高節貞之君子了。這雖屬附會,卻也有其文本依據。因為,“君子”,在《詩經》時代,可施諸可敬、可愛、可親之人,含義不定。因此,把賦體的白描意象理解為比體的象征意象,就可能生發“亂世思君”的聯想;而把“風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為險惡的人生處境或動蕩的社會環境,也符合審美規律。故后世許多士人君子,常以雖處“風雨如晦”之境,仍要“雞鳴不已”自勵。南朝梁簡文帝《幽縶題壁自序》云:“梁正士蘭陵蕭綱,立身行己,終始如一。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郭沫若創作于五四運動退潮期的《星空·歸來》中也寫道:“游子歸來了,在這風雨如晦之晨,游子歸來了!”從現代接受美學看,這種立足本文的審美再創造是無可非議的;而《毛序》的這一“附會”,也可以說是一種“創造性的誤讀”。

 

   6、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三章詩的內容基本相同,皆以“風雨”為其背景:“風雨凄凄”、“風雨瀟瀟”、“風雨如晦”。“凄凄”,形容風雨凄寒;“瀟瀟”形容風雨急驟;“如晦”,形容昏天暗地如黑夜一般。由此可知,風雨不是在夜晚,而是在白天發生的。風雨交加之下,雞群騷動,叫個不停。此景此境,孤獨凄涼的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這就為接下來的“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作了氛圍上的烘托。

  “最難風雨故人來”,來人更何況是在心中久盼的夫君。各章的后兩句詩,僅變換一個字;“夷”、“瘳”、“喜”。“夷”是愉快、喜悅的意思。“瘳”是病愈——已經見到久盼的心上人,心病怎能不全消。“喜”是歡喜。全詩三章,末句都用“云胡不”的反問句,突出強調了“既見君子”時的歡喜。當意中人到來時,女主人公不由得欣喜若狂。由此,我們想到,詩中的女主人公在未見君子之前,思念是有多么的痛苦、寂寞是有多么的難熬、期盼是有多么的強烈。

 
     7、這是一首情深意長的愛情詩,然而一首優美的詩歌帶給人們的感受是豐富的。對這樣一首情詩,漢代的《毛詩序》的解釋是“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也就是說,身逢亂世,人們往往更加思念品德高尚的的君子。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因此成為名句。人們用“風雨如晦”比喻社會黑暗、前途艱難, “雞鳴不已”則比喻在如此黑暗的環境中,君子仍不改自己的氣節。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于一九三七年春天,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夕,作了一幅著名的中國畫《風雨雞鳴》。徐先生畫了一只在暴風雨中,站在巨石之上,引吭高啼的公雞,此畫即取材于這首詩,象征畫家盼望著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的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發出救亡的吶喊!使這幅畫在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和創作方法上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8、“風雨凄凄,雞鳴喈喈”在這個寒冷的夜晚,給你準備了清粥小菜,為你端上一碗熱湯。與你笑眼相映。這是我為你準備的家,這個家中只有你才是我的等待。

   等待,是天亮花開,是繁星點點的夜空有一顆星星永遠守護你,是朋友間相知相悉的風雅,是情人間相許的傾心。

    我許你傾心,你許我什么?

    許我無限驚艷喜悅。

    古人的風雅是印在底色里的,自然而真誠。不像現代人用太多的物質包裹自己,在化妝品堆積的下面見不到一顆真心。

    別后,你是否,和我一樣。因記得那些清淡時光里如花般的快樂而心意柔弱。愛銷魂。思念更銷魂!

    今夜我想給遠方的你寫一封信,只有八個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9、一日晚上閑逛,偶遇一本古香古色的筆記本,那濃濃的書香氣息讓我一見就欣喜非常。翻開筆記里面的插圖上竟然有這首詩的全文。一見我就好像見到了千年前的情人一般,心水靈動。我竟然非常深刻的理解了她唱這首情歌是的心情,就好像是我前世的心靈知己。原來讀詩是要有這種境界的,如同品茶一般,要慢慢嘬飲,慢慢體會。讓它慢慢與你的心靈契合,而不是一開始就只想搞明白它的意思,那樣的話就失去了讀它樂趣。詩經給人的感覺就像飛蓬草一樣,在大自然的土壤里生命頑強而執著。總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撩動你的心弦。而當你心意闌珊的時候它又靜靜不語。就好像某日晨起,窗外的茉莉花已開,清香撲鼻,滿心自如和驚喜。喜歡詩經還因為它要表達的情感純樸、自然、真實。讀這首情詩的時候,可以穿過時光的長廊真實的看見:一個女子倚門而立,蹙眉遙望,翹首以待:我在等你。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你是否會風雨不改,如約前來。

     夜色越來越暗,我的心也變得越來越焦急。你終于來了,未負初約,踏雨而來。青衫不變,如同那沾衣不濕,杏花如雨似的溫雅君子。

    雖然在你面前我依然保持了人淡如菊,心如水般的從容,但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隱帶嬌羞,欲言又止,眼波流轉的欣喜。我反復在心里寫著“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10、“晚來天欲雪”,正是欲雪未雪之時;雪誰不愛看?而他偏不下來。這樣你便不免于若有所待。那么你才明白“雞鳴不已”的道理。雞為什么叫?我們當然不知道,但它總是這樣叫個不停,便覺得有點稀奇,這時你才知道如晦的影響之大。真要是四鄉如墨,一盞明燈,夜生活的開始,也就進入另一個世界。偏是不到那時候,偏是又像到了。于是,一番不耐的心情,逼著你不由焦躁起來。這時一片灰色的空虛,一點失望的心情,忽然有人打著傘來了,詩云:“最難風雨故人來”,何況來的還不止是故人,他是君子,他乃是“有女懷春,吉士誘之”的吉士,并不是什么道學先生。那么能不喜嗎?然則到底是因為君子不來,所以才覺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呢?還真是風雨沉沉,雞老不停地在叫呢?這筆賬我們沒有法子替他算,詩人沒有說明白的,我們自然更說不明白。然而詩只有四句,卻因此有了不盡之意,何況君子既來之后,下文便什么也不說。以情度之,當然再沒有什么可說的;以詩論之,卻又已回到了風雨雞鳴之上。何況他們即使說些什么,也非我們之所能知了。而你若解得,此時一見之下,早已把風雨雞鳴忘之度外,一任它們點綴了這如晦的小窗之周,風雨雞鳴所以便成為獨立的景色。那么,人雖無意于風雨雞鳴,而風雨雞鳴,卻轉而要有情于人。我們從上面讀到這里,“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二句愈來與我們愈沒有關系。而再讀三讀,便似“雪獅子見了火”,漸漸地化得沒有了,只留下雞在不停地叫,風雨不停地在吹打。

我們現在來欣賞這詩時,相會的人兒已是古人,相會的地方已不可再指出,卻是昔日的風雨雞鳴依然獨在。于是“細雨夢回雞塞遠”也不免有了雞鳴之嫌。然則我們對此能無所驚異嗎?
 
 
11、站在北方這座已被歷史遺忘的古老的都城里,眺望那座號稱“六朝古都”的南京,看它的繁華,看它的完美,看它的名氣……

六朝的古都熱鬧依舊,那些攜手的戀人在古老的城墻面前訴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對著秦淮河許下“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承諾……千年的期盼,千年的等待,終于對著身邊的人敞開了心扉。

而我的這座小城,早就沒有了先秦時的名聲和繁華,即使被記起,人們記得它的也完全是一場又一場沒完沒了的爭霸和戰爭。齊國出盡美女和英雄,也曾雄霸一時,卻仍在幾千年后被那些期盼飛黃騰達的子孫狠狠地拋在身后。

那首被我默念了無數遍的詩,到底無法傳遞我的思念與愛戀,秦淮河畔的他也是攜了她的手,在夕陽中吐露愛戀的。那張洋溢著幸福的面孔,終于把我忘在了他曾經的城市。

那一年,曾寫過八個字給他,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他不懂,莫名其妙的看我。如今,一晃七年,我已青了眉黛,黑了頭發,依舊送他那八個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他還是不懂。其實不是他不懂,只是,對我,他無心。七年的等待和堅守,依然換不來他的正眼相對,細讀此詩。

一個人默默寫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12、孟子曰,《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道德審判功能;司馬遷作《史記》之目的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以看到歷史有探尋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作用。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時指出其目的在于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我們可以看到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為現實提供借鑒的作用  

人類漫長的文明之路,總是風雨如晦,但不已的雞鳴卻總是呼喚黎明,這種子規夜半啼血以呼喚東風的精神也許就是支撐我們中國文明世代傳承,不衰落的原因吧!歷史文明的接力棒到了我們手里,我們是否可以交出一份無愧于心的滿意答卷?
 
 
13、以前讀詩,見“風雨不晦,雞鳴不已”,略不經意,現在想來,深有意味:是一種寵辱不驚,閑庭信步的豁達?是一種在是否被社會同化的斗爭中,因落敗而表露出的無奈?抑或是在生活的細微處,體味出真意而欣然?——這些,都是面對生命所采取的種種態度,人不同,取舍便不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5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