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現代化歷程的哲學省思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自鴉片戰爭后中國文化被迫走上現代化道路以來,歷史已走過一個半世紀。而今,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文化的發展又面臨著新的問題與契機。
    一、現代性: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基本思想主題
  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是以“以夷為師”為歷史起點的,雖然它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不能等同于西化,但中西文化客觀上存在著的勢差決定了中國文化的現代化必然與向西方學習相伴隨。對于現代性的追求正是由此成為處在由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主題。
  對何謂“現代性”的問題有著見仁見智的種種爭論,本文贊成把現代性最基本的內容歸結為理性精神的突顯、個人主義的興起與進步歷史觀的出現三方面。其中,“理性精神的突顯”居于基礎性地位。這不僅是由于理性精神構成了西方文化傳統一以貫之的基本理論特質,更是由理性精神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決定的。因此,正是理性精神的突顯構成了現代性的核心內容,現代性的成就與問題無一不與理性有關,因而人們對現代性的是非毀譽也總是離不開對理性的評說。
  由于師法西方成為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基本理路,而現代性則構成了西方現代文化的核心內容,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一個重要的價值目標就體現為對現代性的追求。與此相關聯,與傳統中國文化相比,現代中國文化的一個最為顯明的特點就在于: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并未得到突顯的理性精神在中國近現代文化中逐漸得到顯發,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素重“德性”的中國文化傳統正在逐漸演變為一個為“理性”所浸潤的價值系統。盡管由于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后發性,國人對現代性的認識有一個逐漸明確與深入的過程,但就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整體歷程來看,對現代性的追求堪稱已貫穿于現代中國文化的全幅層面。
    二、從“外在沖擊”到“內在轉化”:現代中國文化發展演進的內在邏輯
  就發展演進的內在邏輯而言,現代中國文化走過了一個現代化的價值理想從“外在沖擊”到“內在轉化”的過程。換言之,現代化始于作為一個外在化的存在而對中國文化傳統產生沖擊,而終于成為內在于中國文化的價值理想。
  由于在發生學意義上現代化對于中國文化并不具有內發性,因此,對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整體發展歷程而言,“外在沖擊”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當然,中國文化現代化并沒有停留在被動接受外在沖擊的階段,而是在經歷沖擊的過程中,逐漸開啟了通過將現代化內化為現代中國文化生命的基本價值目標,從而實現由“外在沖擊”到“內在轉化”之轉折的歷史過程。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構成了這一歷史性的轉折點。這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新文化運動標志著西方現代文化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沖擊已深入到了精神理念的層面,在形式上可以看做是對中國文化傳統中腐朽成分的解構達到了較為徹底的程度。
  其二,新文化運動構成了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由“破”到“立”的歷史分界線。我們認為,盡管新文化運動在整體上確實具有激烈反傳統的特征,但恰恰是它構成了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由“破”到“立”的歷史轉折點。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文化傳統中已落后于時代要求的有關成分頗為徹底的批判和解構,為中國文化的現代重建提供了基本前提,廓清了內涵空間。第二,新文化運動中不僅出現了對傳統持徹底批判態度的全盤西化派,而且也出現了力圖立足于民族本位以重建中國現代文化的文化保守主義派。兩者的并存可謂是以一種別致的形態表征了新文化運動既“破”又“立”的基本價值取向。第三,正是發端于新文化運動的自由主義西化派、保守主義的現代新儒家派與中國馬克思主義派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現代思想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成為推進中國文化現代化的主要力量。由此,新文化運動成為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由“破”到“立”的歷史分界線。
    三、民族文化慧命的延續與發展: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主要成就
  回顧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歷程,應當說,雖然道路頗為曲折但畢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概括而言,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其一,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延續了中國文化的民族慧命,為中國文化面向未來的發展爭得了歷史性契機。
  其二,盡管中國文化至今仍沒有徹底完成現代轉型,但經過現代文化因子的長期浸潤,中國文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現代文化的價值取向與思想框架。
  首先,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已完成了向現代的轉變。縱觀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歷程,人們所著力掘發的傳統精神資源,都自覺不自覺地集中在與科學、民主等現代精神相聯系,至少是不明確反對現代精神的成分上。相反,那些與現代精神背道而馳的內容,則不僅因被輕忽而鮮有人提倡,而且還遭到了各方面頗具理論深度的批評。時至今日,可以認為,在基本價值取向上中國文化已基本完成了由前現代向現代的轉化,科學、民主、自由等現代精神已內化為中國文化的內在要求。
  其次,中國文化已初步具備了現代性的思想框架。與對現代性的追求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主題相表里,中國文化現代化的一個總體趨勢,就是如何在一個素重“意志”的文化系統中充分“開顯”“理性”之基本精神。可以說,如何達成與意志相聯系的德性與理性之間的內在連接,如何從素重德性的中國文化傳統中發展出作為理性之承載者的知性主體,以為理性在中國文化中確立內在根據,構成了中國文化現代化基本的時代課題。
  其三,中國文化的世界化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至少在以下三個層面得到了明確的表現:其一,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自1840年以來中國盡管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它依然還是具有深厚的中國特色的,依然還是透顯著中華民族文化之基本精神的。其二,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特質在經過現代轉化后,已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現代東亞社會,成為型塑現代東亞社會與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三,隨著“世界歷史”的不斷發展,中國文化在西方產生了更大范圍的影響。當代美國哲學家理查·羅蒂的下面一段話或可代表當代西方思想文化界對中國文化的一般性態度:“在一切非西方的文化間,中國的文化無疑是最古老、最具影響力,也是最豐富多彩的。人們或許因此而可以希望,在西方理解自身過程中最近發生的變化,將有助于西方知識分子從中國方面多多獲益”。
    四、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張力:當代中國文化面臨的困境
  立足于本文的特定視角,我們要指出的是,與中國文化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這一基本的時代課題緊密相連,在當代人類文化面臨著后現代轉向的特殊歷史時期,中國文化所面臨的歷史性困限在于:如果說,此前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之路雖然相當坎坷,但從前現代走向現代的基本取向還是頗為單一的,在西方后現代文化的比照之下,依然以現代化為基本價值取向的中國文化由于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張力而不能不陷入兩難困境。
  后現代主義的興起及其現實影響無疑復雜化了中國文化在當代的存在境遇。當中國文化還沒有全幅享受到現代化積極成就的時候,西方則已對現代化的弊病提出了全面而尖銳的批評,這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的當代發展與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時代性勢差。由此,在西方文化發展歷程中主要是以歷時性的形態依次出現的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文化現象,在當代中國則在相當程度上以共時性的形態被同時擠壓在一個平面上。這就不能不使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面臨著深刻的困境與嚴峻的挑戰。概要而言,這種困境與挑戰至少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第一,在基本價值取向上,中國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出“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兩難困境”?
  第二,在評價標準上,理解和詮釋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系統、思想框架與話語體系怎樣才是更為合理的?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國文化的基本理論特質及其優長與缺失?
  第三,在具體的思想資源上,中國文化的當代建設應當怎樣更好地處理古今中西多種文化資源之間的關系?
  當代中國文化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表明,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在今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由于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張力構成了上述困境的核心內容,如何對其挑戰做出創造性的回應,就成為面向21世紀中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五、結語:中國文化面向21世紀的雙重歷史任務
  中國文化在當代所面臨的上述兩難困境,歷史地證明了“綜合創新”文化方針的正確性。中國現代三大思潮馬克思主義派、自由主義西化派與保守主義現代新儒家派分別以“綜合創新”、“全盤西化”和“中體西用”為基本文化主張。面對今天中國文化的兩難困境,除了以更為成熟的理論形態自覺地走綜合創新之路外,可以說別無他途。立足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面向21世紀,中國文化要想真正擺脫在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兩難困境,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不容輕忽。
  第一,必須切實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按照“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以更為主動、自覺、開放、平實的文化心態來批導、擇揀、吸納、融匯不同形態的西方文化資源。這可以說是要走出兩難困境不可或缺的理論前提。
  第二,必須立足于新的綜合與新的創造,明確中國文化面向21世紀所應當完成的雙重歷史任務。新的綜合與新的創造,既是綜合創新文化方針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國文化生命面向21世紀進一步開展的內在要求。
  其三,為達此目標,必須摒棄因為機械地持守時代性之一維而堅持非此即彼之僵硬思考的思維模式,在古今中西的多種文化資源之間形成高度辯證的聯結,以為“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新的綜合與新的創造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
  面對困境與挑戰,中國文化的歷史任務無疑是十分艱巨的。但是,我們堅信,面對人類文化多元開展的當代走勢,有中國文化獨異的精神特質作為基礎,有中國文化內蘊的強盛生命力作為保障,經過中國文化慧命之當代承担者的嘔心瀝血、不懈奮斗,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文化當代建設的歷史任務一定能夠完成,中國文化一定能夠成為21世紀人類多元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的重要一元。
中國社會科學京58~67C8新思路李翔海20032003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京58~67C8新思路李翔海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27:20

[新一篇] 中國文化演變中的三種形態及其人文意義

[舊一篇] 中國文學 中國學術 中國文化活的傳統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徐州召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