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  ——兩位理論工作者的對話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春天里我們相聚,圍繞著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問題,討論了幾次,覺得確實有話可說,有些話也很有必要說。有感于此,把我們討論的內容整理出來,便成了一篇對話。
  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內涵有其自身的客觀界定,不能把什么壞東西都記在市場經濟的帳上。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擴大化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 
  范:市場經濟負面效應這個詞組,以很高的頻率出現在當今的報刊上。其中,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傾向,就是把本來不屬于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東西記在了市場經濟的帳上,用一句話來概括便叫做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擴大化。這個概括可能不那么準確,但意思是明白的。有人說“市場經濟負面效應也成了一只筐,什么壞東西都能往里裝”。這話雖然尖刻,但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據我觀察,人們把負面效應這個詞拿來到處用,實際上一些同志并沒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 
  薛:很有必要從性質上界定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概括說來,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就是由市場經濟制度本身產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負面行為、觀念和社會經濟的結果。這是指市場經濟中那些具有客觀必然性的東西,而不是人們根據計劃經濟標準和個人好惡隨意取舍的東西。從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看,20世紀后,自由放任的市場競爭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市場有所不能和多有缺陷已為社會所公認。市場經濟的缺陷或消極方面通常被稱之為“市場失靈”[(1)],其主要方面是:①市場調節對商品供需的微觀平衡雖能起自動調節器的作用,比如市場上的土豆少了,價格上升,引導更多的生產者生產土豆,土豆多了,價格又下來了。這種對個別商品和單個生產者的市場調節,屬于微觀平衡。對此,市場調節的效果明顯。但它不能自動地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平衡,更不能為國民經濟宏觀運動指出最優的發展方向。換句話說,市場調節不會告訴生產者10年以后,哪個商品能賺錢,哪個商品沒前途。②市場上價格的漲跌只反映商品供需的短期動態,不能反映商品供需的長期動態。分散的商品生產者依據市場信息作出的決策難免具有盲目性,以致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③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則,可以起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的作用,使整個社會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如果不進行宏觀平衡和制約,很可能會導致收入過分懸殊,影響社會公平。④市場調節以企業追求自身利益的動力來貫徹,但局部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不僅有一致性,而且會有矛盾。對于那些對社會整體利益有利而對企業局部利益不利的事情,市場調節是無能為力的。對于不單單對個別企業有利而且對全社會或一個地區有利的事業,市場調節也顯示出它的弱點。⑤市場調節雖有利于推動競爭,但如果僅靠市場調節長期無限制地發揮作用,競爭所帶來的生氣勃勃的局面,很快將被壟斷所產生的停滯與腐敗所取代。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市場經濟的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它的負面效應是由制度結構內部的矛盾運動規律決定的;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主要方面大都表現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短期性、功利性和滯后性。把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擴大化,就會造成基本概念的混亂。 
  范:概念的混亂倒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會敗壞市場經濟本身的聲譽,進而對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產生不利影響。試想,你把市場經濟描繪得面目猙獰,那么,老百姓就會產生我們為什么還要選擇市場經濟的疑問,甚至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失去信任和信心。 
  薛:這個分析很對。所以,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擴大化的傾向,不只是個概念如何界定的問題,不只是個理論研究問題,而且是一個關系重大的政治問題。
  對許多現象有看不慣、想不通、說不明的諸多困惑,影響著人們對市場經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夠回答實踐中提出的問題,從而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發展 
  薛:目標模式的歷史性選擇并不能代表過程。以市場取向為目標的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絕不是在最一般意義上取得共識就能完成的。人們接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陌生的事物,不僅要看你理論的論證和倫理的承諾,更注重親身的感受,看它在實際運行中給自己帶來什么。現在,幾乎沒有人在一般意義上不贊成市場經濟,但對市場經濟心存疑慮者卻不少,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擴大化的傾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情緒。因為,人們在實踐中有諸多看不慣、想不通、說不明的困惑,影響著人們對市場經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范:這些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下三個方面:其一,在新社會已經基本絕跡的丑惡現象,如今又沉渣泛起;其二,市場活躍了,繁榮了,但同時也出現了假冒偽劣、欺行霸市、不守信譽、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等市場欺詐行為;其三,一些人私欲膨脹、權錢交易、行賄受賄一類的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對于這些現象,人們只是看到了它與市場經濟的某種聯系。例如有的是在市場經濟的氣候和條件下死灰復燃,有的是在市場交換過程中產生的,有的則是把市場規則用于其它領域,但并不明白這些現象與市場經濟究竟是什么關系,所以就把這些東西記到了市場經濟的帳上,統統稱之為“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理論工作者有責任對此做出分析,把這個問題講清楚。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夠回答實踐中提出的問題,從而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薛:關于第一種情況比較容易講清楚。從人類文明進步的角度看,有些丑惡的社會現象會隨著新制度的誕生而消失,因為新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丑惡的社會現象賴以存在和表現的社會生產方式。比如在奴隸制下,奴隸主將奴隸視為勞動工具,屬于奴隸主私人財產的一部分。到了封建社會,農民有了較多人身自由,地主不能隨意殺害農民。這種變化,主要是由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而不是表明地主比奴隸更善良。但是,有些丑惡現象的存在與消亡并不能用社會生產方式來解釋,或者說社會生產方式不是這些丑惡現象的直接決定因素。比如吸毒、賣淫、暴力、迷信等等,這些東西主要是與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中丑的或惡的方面相聯系,人性中那些丑的和惡的方面自發地派生一些不健康甚至卑劣的欲望和需求,具有超時空、超社會的屬性。社會經濟制度只能決定這些現象是以顯性形式存在還是以隱性形式存在,卻無法決定它存不存在。我國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封建傳統的國家,歷史文化傳統中存在的那些不健康的東西,不可能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而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在新制度下,只是有些現象暫時隱蔽起來了,有些則改變存在的形式后融入了社會經濟生活。這類丑惡現象一旦遇到適當環境和生存氣候,便會沉渣泛起。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丑惡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使一些人手里有了錢,可以滿足一些卑劣的需要,一方面人們的交換范圍擴大了,以至于那些丑惡的或不應當作商品的東西也進入了交換。但這并不是市場經濟自身的東西,不加分析地把它們算到市場經濟的帳上是不公正的。 
  關于第二種情況,可以稱之為市場無序現象。市場經濟本身有一個發生、發展和完善成熟的過程。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當然是指作為目標模式的那種完善的市場經濟。但我們無法跨過市場經濟的早期階段,就如同我們無法跳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樣。市場經濟發育的早期階段,由于制度變遷造成社會經濟秩序的某種無序和混亂。在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假冒偽劣產品、不守信譽、欺詐行為等等現象,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早期階段曾風行一時。后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生活中的欺騙行為大大減少。這被恩格斯概括為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他說,資本主義生產愈發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征的那些瑣細的哄騙和欺詐手段。恩格斯進一步說明,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場上已經不合算了,那里時間就是金錢,那里商業道德必然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倫理的熱狂,而純粹是為了不白浪費時間和勞動。事實正是這樣,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市場規則就成了一種“公共需要”[(2)]。它告訴人們,任何破壞規則的行為都將使大家得不到規則的好處。我國經過15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與經濟活動相關的法律規范的施行,大部分是針對市場經濟早期階段消極現象的,比如《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等。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①市場無序是市場經濟早期階段的一種特殊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作為早期階段的那些現象就會失去存在的土壤。②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法制經濟,在其運作過程中必然產生與其客觀規律相適應的規則。市場經濟早期階段的那種無序狀態恰恰是違背市場規則的,市場經濟制度本身就存在著制約和清除早期階段無序現象的制度因素。所以,在評價市場經濟的時候,我們不能把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問題,當作市場經濟體制必然產生的東西。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了具有一般市場經濟的那些早期現象,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市場經濟早期的現象與計劃經濟固有的缺點相結合,產生一些特殊的無序現象,把這些現象算到市場經濟帳上是不妥的;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存在著抑制和消弱市場無序的因素,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又能及時動員社會力量使市場走向有序。 
  關于第三種情況,通常稱之為市場越位現象。也就是說把市場行為和經濟行為中的等價交換原則用之于其它領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以權謀私、權錢交易之類的腐敗現象。此類腐敗現象是怎樣發生的呢?我贊成理論界這樣一種觀點:在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大容易產生腐敗。因為那時候資源配置是計劃調控,價格也是單一的,雖然政府直接管理經濟,但經濟活動市場化程度很低;在規范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也不大容易產生腐敗,因為市場經濟從本質上看是自由選擇經濟,市場主體的行為主要根據市場信號,遵循的是等價交換與平等競爭的原則,天然地抑制公共權力[(3)]對經濟行為的侵犯,并且明確規定了公共權力的作用范圍。而我們現在正處于兩種體制轉軌時期,一部分經濟行為在市場空間活動,另一部分經濟行為在計劃空間活動,計劃和市場都在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權力如果不正當地進入市場,就必然會產生腐敗現象。其具體表現形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權力直接進入市場,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或者倒賣“批文”,所謂官商、官倒;另一種是經濟行為主體為了取得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或其它利益,向官員行賄,以換取行政審批,這就是典型的權錢交易。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以市場越位為特征的腐敗現象從根本上說源于權力經濟和“雙軌制”,它不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競爭的市場機制的結果。
  財富的積累伴隨著道德的積累。市場經濟本身蘊涵著人類的道德精神,并將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為市場經濟進行道德辯護 
  范:對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人們感到困惑的幾種現象,上面進行了分析,是有說服力的。上述現象,概括起來或者抽象出來,可以說是人欲的惡性擴張,換句話說叫私欲膨脹。具體來說包括利益追求渠道的非正當、利益追求過程的無規則、利益追求手段的非理性等等。一些同志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刺激起來的,所以就把它記在了市場經濟的帳上;再進一步則認為,市場經濟的建立是以道德淪喪為代價的,所以又有所謂“代價說”之類。這實際上涉及到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這需要進一步講清楚。 
  薛:的確,利益原則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其要點是:承認和肯定個人利益,承認人與人之間利益的差別;以此為基礎建立起社會的利益激勵機制,激發人們追求利益的積極性,最終促使利益的相對平衡;同時建立起利益約束機制,以保證利益追求的有序和市場交換的正常運作。從這個角度說,市場經濟孕育了人們的利益欲。反過來,這種利益欲又成為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 
  無須諱言,這種利益欲也有另外一面,它具有走向利己主義的一種天然趨勢,弄得不好,有可能私欲膨脹,引發許多丑惡的、惱人的社會問題。目前,這些問題的存在是一個客觀事實,但不能不加分析都記在市場經濟的帳上,更不能由此得出市場經濟是以道德淪喪為代價的錯誤結論。因為市場經濟就其本質特征而言,它通向互利主義而不通向極端利己主義。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你要獲得個人的利益,你就需要滿足他人的利益。極端利己的人不適合市場經濟。而且,市場經濟不僅有法律的規范,也有道德的約束。誰如果認為搞市場經濟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不擇手段地追求自身的利益,那么,誰就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市場經濟。
  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遠遠不只是經濟體制的一場革命,也是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一場革命,它將對我們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等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社會主義條件下道德體系機構的積極而深刻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使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道德體系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課題、新矛盾。這兩個方面都需要具體分析。
  薛:市場經濟對道德進步的積極影響大體上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市場經濟體制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也必將把道德建設置于一個更高水平的物質基礎之上,促進道德水平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財富的積累伴隨著道德的積累,成功的商人與健康人格的統一,這既是市場發育所追求的境界,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第二,市場經濟活動有與之相適應的普遍遵循的價值原則,這被稱為市場經濟的本位價值觀[(4)],包括利益導向、主體本位、等價交換、平等競爭、注重效率、誠實守信、依靠法制等等。這些價值觀念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正常運行的保證,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道德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將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而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整體價值體現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鮮明特點。第三,如果說市場經濟在其運作過程中必然產生某些規則,成為其健康運作和發育成長的必要規范的話,那么,這些規范內化于人的心靈,也產生相應的精神和品格。因為,市場法則對作為行為主體的人進行著某種規則訓練,從而培育著某種人格素質。從這個角度講,市場經濟內在地包含著一套有關人性設計和人格塑造的機理,使市場經濟與道德進步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市場經濟給道德建設帶來的新課題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一定的經濟體制及其運行機制產生一定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反過來,這種價值觀和道德觀又強化著舊的體制或者催生著新體制的建立。市場經濟實踐本身,就體現著對舊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某種否定,又內在地包含著一種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但是,改革一種舊的價值觀和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要比變革一種舊體制和建立一種新體制更為艱巨和困難。因此,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歷史時期,兩種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沖突、碰撞將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些方面,由于舊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被打破,而新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不可能馬上確立起來,還會出現某種道德的“空白”,甚至是觀念的顛倒,由此引發許多社會問題。其二,市場經濟的本位價值觀雖然是社會價值觀念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畢竟不等于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其作用也不是覆蓋全社會的。也就是說它不能也不應該在社會的全部領域普遍推行,一旦超出一定的范圍就會失效,這也是一種市場“失靈”現象。但由于人的利益欲具有無限擴張的天然趨勢,加之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市場經濟某些原則犯規越界的現象時常發生,由此同樣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
  市場經濟體制與道德體系建設共存于社會主義之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其相互關系,其生成和運行機理都比較復雜。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更是一個新課題,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探索,有許多道德難題需要解決。當前,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是要反對把市場經濟與道德進步對立起來的所謂“代價論”。我們不是說市場經濟體制對道德建設沒有一點消極影響,主要是不贊成不加分析地把什么壞東西都記在市場經濟帳上的傾向。對市場經濟進行不負責任的道德責難既不符合實際,也容易使人們對改革缺乏信心。二是要反對把市場經濟與道德進步等同起來的傾向。認為市場經濟體制完善了,道德進步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這同樣是不符合實際的。且不說一個社會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調控體系,市場經濟不可能包打天下,而且,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對于市場經濟來說,既有適應的一面,也有超越的一面。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倫理經濟,沒有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就有可能扭曲、變形。這不是外加的,而是市場經濟本身的要求。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歷史時期,對社會現實的評判,往往會出現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價的沖突。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歷史評價第一,道德評價第二 
  范:正確認識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有一個堅持什么評價標準的問題。一般說來,對社會現實的評價,有兩條標準,一條是歷史進步標準,一條是倫理道德標準,即所謂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價。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歷史時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矛盾著的社會現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物欲橫流、市場品位低下結伴而行,因而常常出現歷史評價與道德評價的沖突。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擴大化的傾向,就是這種沖突的一種反映。它說明一些同志在對市場經濟進行評價時,更多地使用了倫理道德標準,或者說更注重道德評價而忽視了歷史評價。反過來,這種傾向又加劇著兩種評判標準的對立和沖突。我們為市場經濟進行道德辯護,不能不注意到這個問題。 
  薛:要講清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道德評價,什么是歷史評價,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所謂道德評價,主要是對歷史人物和社會現象從倫理道德的角度,或者說是以倫理道德為標準進行評價,對其做出善與惡的判斷。所謂歷史評價,就是在對歷史人物和社會現象進行評判時,以其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尤其是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根本的判斷依據和評判標準。從總體上看,道德評價和歷史評價在發展趨勢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因為一個能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經濟體制無不具有倫理價值,并將對社會道德進步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在不同社會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社會轉軌時期,兩個標準也常常會發生沖突。這是因為社會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往往表現為對陳舊的傳統道德的叛逆,而且當新的事物產生之初,與之相應的道德觀念不可能馬上建立起來,于是,人們就可能用傳統道德觀念來評價不成熟的新事物和不成熟的新觀念,從而形成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價對立。兩種評價標準發生沖突時,要堅持歷史評價第一,道德評價第二。堅持了這一條,就是堅持了生產力標準,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 
  范: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價這兩個概念,內涵都十分豐富。在兩種評判標準發生沖突時,堅持歷史評價優先于道德評價,這是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而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如何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現狀,在這個問題上,怎樣具體運用歷史評價優先于道德評價這一基本原則,或者說,堅持這一基本原則應該把握一些什么具體原則呢?
  薛: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至少應該把握這樣幾條:
  一、要從總體上對市場經濟做出肯定的道德評價,使市場經濟以正面的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得到培育。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都有其負面效應,但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市場經濟體制,就是因為迄今為止,這是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對市場經濟做出肯定的道德評價,就是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歷史進步的最根本的判斷依據。 
  二、對市場經濟基本原則雙重效應的評判,首先要著眼于其主導方面,著眼于它對生產力發展和歷史進步的作用。例如利益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一方面,市場主體對利益的追求成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利益欲的無限擴張又引發出許多社會丑惡現象。從道德的角度去評判,這后一個方面無疑是惡的東西。但就其主導方面而言,市場經濟體制給人們追求自身利益以正當的權利并充分肯定,同時由此建立起社會的利益機制,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因為,人們的利益關系是最為基本的一種生產關系,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的。人欲是一種本體論的存在,人只有滿足了基本欲求之后,才可能去從事政治活動、精神活動和其他活動。市場經濟本身就內涵著對人欲的肯定。誰如果主張搞市場經濟,同時又主張回到談利色變的時代,那就顯得很可笑。  
  三、對于市場經濟起步階段產生的某些混亂現象,要用現實的、歷史的態度去分析,把它看成是一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正如交通工具的發展必然蘊涵著交通事故的發生一樣,市場經濟在其剛剛起步,特別是兩種體制轉軌時期,不可能不出現某種混亂和消極的東西。誰如果幻想市場交換在每一個場合都必須以絕對公平和道德的方式來進行,那就只能取消市場經濟。這就如同主張以廢棄交通工具為代價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一樣可笑。我們這樣說不是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消極現象辯護,我們只是主張,對待社會現象,不能用浪漫主義的、純粹道德主義的眼光去看待,而應該用歷史的態度去分析,這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 
  四、對于人的市場行為、經濟行為的評判,要側重于經濟分析,從經濟規律中去尋求答案,不一定都非要下個簡單的、非善即惡的道德結論。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市場行為不能等同于社會行為,經濟活動不能等同于道德實踐,市場文明不能等同于道德文明。所以,有些經濟生活原則從道德的角度看不一定是高尚的,但也不一定就是不道德的;有些社會行為中通行的原則從道德的角度看是高尚的,但用來規范經濟行為就不一定是行得通的;有些正常的經濟行為,又很難進行道德評判。舉個簡單的例子,炒股票顯然是一種投機生意,但又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你說炒是道德的還是不炒是道德的,這兩個結論顯然都不能下。 
  五、道德標準和歷史標準還存在不可比的情況。道德評價有滯后性,是人類文明進步沉淀下來的相對穩定的社會價值。這個特點使它同時具有比歷史評價更廣泛的涵蓋。而社會歷史標準主要著眼于社會發展特定階段及其生產力水平,更側重于從手段和途徑上關懷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有些時候這兩個標準是不好硬扯到一塊來比較的。
  范:通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堅持歷史評價優先于道德評價的原則,對于我們正確認識和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現狀的確是很有意義的。這樣認識和分析,對于許多問題就有了個正確的看法,對于市場經濟的道德責難也就會大大減少了。不過,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市場經濟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既有相一致的一面,又存在著較大的矛盾。例如,市場經濟講等價交換,道德原則講無私奉獻;市場經濟實行競爭,優勝劣汰,道德原則提倡友愛、謙讓;市場經濟注重效率和經濟效益,道德原則注重公平,講究社會效果,如此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運用經濟原則而不損害道德原則,運用道德原則而又不妨礙經濟的正常運行,就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的一個重大的課題。這些問題只好留待以后再討論吧。 
  注:
  (1)市場失靈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按照市場機制運行,會產生一些偏離社會發展目標的事情,對此,市場機制也無能為力;一種是市場機制作用很弱或根本作用不到的經濟生活領域。從這兩方面看,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失靈,這是市場經濟矛盾運動的結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公共需要指超越個人或集團的一種社會需要,是協調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團、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社會行為規則。
  (3)公共權力是指超越個人或集團的一種社會權力,是社會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生活得以正常運轉的社會行為規則。公共權力是由具體的部門和個人來掌握和運用的,但它不屬部門和個人所有。
  (4)市場經濟本位價值觀是指由市場經濟制度自身派生的、得到交換者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本位價值觀不存在評價問題,就是說,它不存在“好”與“不好”的評價問題,它是大家認可并在交換中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
  (本文作者:范希奎,河北日報理論評論部主任、高級編輯;薛維君,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河北日報石家莊 006F10國民經濟管理與計劃范希奎/薛維君19951995 作者:河北日報石家莊 006F10國民經濟管理與計劃范希奎/薛維君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29:33

[新一篇] 如何捕捉和利用市場機會

[舊一篇] 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市場形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