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東亞地區締結“FTA”的前景與問題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截至2002年6月底,全球簽署的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已達143件,其中東亞各國締結的僅有4件。被稱為“自由貿易協定”(FTA)空白地帶的東亞地區,在1999年以后,這一活動得到了迅速發展。9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各地的FTA的迅猛增加,亞洲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經濟的長期低速等東亞地區的變化等是導致其快速發展的因素。
  目前,東亞各國和地區已普遍認識到相互間締結FTA可能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但這樣認識由于各國所處的環境和問題不同而出現了各種差異。當前,面臨各國的重要課題是:如何在通過促進自由化進展的同時,又使得國內產業的保護得到平衡;如何在實現FTA的同時,加快產業重組步伐,加強各自產業的競爭力。
      對FTA的基本政策
    1.東盟(ASEAN)
  東盟各國除共同簽署“自由貿易區”(AFTA)外,作為一個整體正與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國商簽“自由貿易協定”(AFT)。東盟的主要目的是加強與上述國家的貿易和投資的全面合作關系。
  目前東盟國家將中國視為商業伙伴的正在增多。預計貿易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的締結、關稅減讓談判的進展等步伐將會加快。從2003年開始,東盟將就和日本的總括性經濟合作構想展開談判。屆時,農業領域也將囊括其中。ASEAN+3(日中韓)提出希望建立東亞FTA(EAFTA)關系,不過,預計中國與東盟、日本與東盟將會更早一些實現。
  ASEAN自由貿易區(AFTA)已經將大部分品種的區域內關稅降至5%以下。可以說已基本實現AFTA,但是企業的實際運用比例卻很低。其原因是,ASEAN各國的區域內貿易比例低、一般關稅率本身已經下降了許多、原產地規定要求當地采購率在40%以上以及辦理通關手續繁瑣等。
  為了加強同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競爭力,ASEAN各國必須采取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完善物流網絡,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統一。
    2.新加坡
  新加坡在推進FTA政策方面最為積極。由于幾乎不存在關稅方面的貿易壁壘,所以,新加坡力求實現和促進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這一戰略目標。
  在FTA談判中,新加坡方面的問題是服務業自由化。盡管它在金融服務領域的自由化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國內原因,其服務貿易自由化實現的步驟,仍然是采取邊觀察效果,邊進行的漸進式方式。
  在制造業領域,化學、石油化學產業的發展顯著,由于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地區國家的需求正在擴大,其出口明顯增加。2000年以來,新加坡實施了加強基因工程學、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發政策,歐美日的制藥企業正在積極開展研究開發活動。期等將來能有助于加強醫藥品、醫療服務的競爭力。
    3.泰國
  泰國政府認為雙邊FTA是多邊FTA的開端,為今后在整個東亞地區實現FTA,泰國正在積極展開FTA外交。
  泰國產業界對FTA也持肯定態度。為實現和中國之間的FTA關系,泰國政府擬將中國作為原材料供給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市場,希望國內實現向高附加值產品的升級。
  非關稅壁壘中,主要是報關手續繁瑣,通關便利化程度較低,物流基礎設施網不夠完善。為改善這一狀況,泰國設法運用EDI(電子通關),以加強同相關機構的合作關系,同時期待能有效利用泰國-馬來西亞之間的陸路運輸渠道。
    4.馬來西亞
  1991年,馬來西亞提出“東亞經濟共同體”(EAEC)方案,重視加強東亞地區的合作關系,對締結雙邊FTA持消極態度。
  國產車概念的存在是馬來西亞對雙邊FTA持消極態度的重要原因。在區域內自由化的推動下,兩家國內汽車生產廠家中,Proton拘泥于“國產”,Produa則采取提高“外資”比例的措施,兩家企業形成鮮明對比。因而,有人認為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將會削弱其汽車行業的競爭力。
  馬來西亞在電氣、電子產業方面具有雄厚的積累,預計實現FTA后,也能繼續保持其在ASEAN內的優勢。在泰國這一產業中的大型日本企業目前實施的政策,依然是繼續維持中國和ASEAN兩大基地,并將馬來西亞作為ASEAN的中心。
    5.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當務之急是國內的經濟改革,目前對締結雙邊FTA,沒有采取具體措施。作為ASEAN的加盟國之一,印度尼西亞正在積極采取措施,下調關稅。在以“日本·ASEAN總括性經濟合作構想(CEP)”、“ASEAN·中國FTA”和“ASEAN+3”的形式建立的東亞自由貿易地區以及和ASEAN之外的國家建立FTA關系中,印度尼西亞表示將與其他加盟國步調一致。
  當前印度尼西亞的任務是,鞏固經濟產業基礎以加強國際競爭力和解決國內存在勞動爭議、電力成本上漲等問題。
    6.菲律賓
  在ASEAN—中國FTA的基礎上,菲律賓正在就和日本、美國締結FTA進行探討,希望通過和先進國家之間的FTA關系,開拓出口市場。
  菲律賓的關稅率在ASEAN各國中比較低,但是部分農水產品、纖維產品、石油化學產品等的關稅依然很高。近年來該國正在實施鼓勵向IT服務行業投資的措施,希望確立在該領域的優勢,簽定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總括性FTA。由此,維持勞動市場的競爭力、改善投資環境等成為菲律賓當務之急。
    7.越南
  越南政府的方針是,實行各種級別的經濟統一。正在推進多邊、地區內以及與各國的雙邊貿易自由化的措施。2005年力爭完成加入WTO的談判。以2006年為期限,實行AF-TA的關稅下調。
  越南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有:農水產品產業、纖維、縫制產品等,屬于廉價勞動力的勞動集約型產業。由于其產業基礎比較脆弱,所以機械器具、化學、電子電氣等資本集約型產業屬于敏感產業。越南將摩托車、汽車作為AFTA一般例外產品(CEL),并制定了限制進口摩托車零部件的措施,在部分行業顯示出保護國內產業的態度。
  越南以出口農產品為主,但實行貿易自由化,對擴大這類產品出口的有利之處很有限。相反,在產業基礎尚較脆弱的條件下,以國營企業為主的越南國內產業,很有可能因為區域內其他國家,具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的進入而遭受打擊。越南有必要實現貿易自由化,以促進低效率的國營企業進行的改革,另一方面,為控制由于失業者增加而出現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應縮小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必要建立社會安全網。
    中國香港
  香港對外通商的基本方針是,支持基于WTO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但是,1999年西雅圖WTO部長級會議失敗后,香港調整了對外通商政策,開始和新西蘭以及中國大陸就締結FTA關系展開談判。香港的FTA談判暫時還難以取得進展,其主要原因有:①作為轉口貿易港的香港,將什么定為“香港產品”的原產地規則;②作為外資企業,包括在香港投資的企業,什么樣的企業屬于“香港企業”的定義問題。
    韓國
  韓國自1998年以來一直在開展以WTO為中心的多邊貿易談判,同時,還積極推進雙邊、地區之間的FTA談判。目前,正在和智利、日本、新西蘭、墨西哥進行FTA的談判和相關研究工作。
  2001年11月,韓國設立了探討韓國和ASEAN之間FTA問題的研究小組。繼而向各國呼吁建立由ASEAN和日中韓等13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地區。在亞洲東北地區,韓國是率先實行FTA政策的國家,可是在2002年韓國卻落在了日本和中國之后。其原因是韓國政府和國內企業之間對FTA的態度產生了歧異。
    中國臺灣
  臺灣自陳水扁執政后,對FTA表現出積極態度。根據其對外經濟關系的重要性和來自各國的試探性建議,美國、日本、新加坡、新西蘭、巴拿馬成為其締結FTA關系的重要侯選國。
  在IT產業成為骨干制造業的臺灣,許多行業團體對促進FTA事業持積極態度。對臺灣的行業團體來說,締結FTA有助于確保出口市場。但其內需規模小,規模利益方面處于劣勢的產業界對FTA則持謹慎態度。
  歐美國家視臺灣為連接歐美(研究·消費地)和亞洲(生產基地)的樞紐。日本也正擴大通過臺灣企業網絡的零部件采購規模。根據臺灣的這種樞紐功能,日本正在研究同臺灣締結就囊括取消關稅以外的其他合作形式的總括性協定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
    4.印度
  印度正積極開展與東盟之間的經濟合作。作為和東盟之間的長期合作目標,印度計劃與之締結區域內貿易投資協定或FTA關系。
  由于印巴對立,南亞地區內建立南亞自由貿易地區的活動處于停滯狀態,因此印度對先進行雙邊FTA活動則顯示出積極態度。印度依然維持著高水平的關稅,預計關稅調整和下調后,國內產業界對FTA的抵觸情緒會加劇,因而,有可能先實行促進貿易便利化等措施。
  綜上所述,東亞地區的國家都已采取FTA的應對措施,或者已經締結雙邊或多邊FTA,或者正在就此開展談判。各國對FTA持共同意見,即“類似WTO的多邊談判需要太多的時間,倒不如將FTA作為WTO的一種補充形式”。AFTA、東盟與中國FTA、日本與東盟經濟合作關系(CEP)的實現預計需要10年。由此,新加坡和泰國對有望在短期內實現的雙邊FTA顯示出更為積極的態度。
  東亞各國已經普遍認識到,實現FTA,有可能擴大貿易、吸引投資、促進國內結構改革等。但是,這種認識在各國政府以及產業界之間又出現各種差異。下面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有關FTA經濟效應的概算。
  ①日本·東盟經濟合作強化專家組報告書中評估,預計實現優惠關稅(CEPT)后,對ASEAN和對日本的出口將分別增加27.5%和44.2%。ASEAN和日本的GPD將分別增加1.99%和0.07%。以上是以1997年為基準對2020年的預計值進行比較后所得。
  ②東盟·中國經濟合作專家組報告書中評估,ASEAN·中國之間的關稅調至零時,預計東盟六國對中國的出口每年將增加130億美元(增幅為48.0%),中國對東盟六國的出口將增加106億美元(增幅為55.1%),東盟六國和中國的實質GDP分別將增加0.86%和0.27%。
  ③泰國政府委托Chulalongkorn Universi-ty進行經濟效應比較調查的結果顯示:泰國正在談判的FTA項目中,對提高國民生活水平最為有利的包括泰國·日本雙邊FTA在內的日本·ASEAN經濟合作強化項目。預計泰國的對日出口和進口將分別增加19.7%和33.3%,泰國的GDP將增加6.4%。其效應有望超過ASEAN·中國FTA。
  在具有以上經濟效應的同時,FTA還因具有政治或外交效用,而受到各國關注。眾所周知,中國和ASEAN締結FTA,有助于平息ASEAN各國出現的“中國威脅論”情緒,有利于東亞地區的穩定。美國對馬來西亞提出的“東亞經濟合作體”(EAEC)構想原本持反對意見,但沒有反對東亞地區FTA構想。理由是:ASEAN+3等FTA構想的實現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對美國沒有現實性威脅。美國希望插足東亞地區,即使暫時實現不了FTA,美國也期待加強和ASEAN之間的經濟關系。
      各國的產業保護和資產重組
  一旦締結FTA,相互之間就必須取消關稅。由此,進口產品將增加,國內產業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保持實現FTA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保護國內產業之間的平衡,成為各國政府的一個重要的政策性課題。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者出版的不公正貿易白皮書(2002年版)可以看出,除了幾乎沒有保護措施的新加坡以外,各國都采取產業保護措施,其共同特點是:首先,基于確保糧食和保護農業的觀點,糧食等農產品成為高關稅品目。其次,高關稅品目中還包括各國的戰略性產業,如汽車、電氣、電子、化學產品、纖維產品、水泥、玻璃等。
  作為這種產業保護政策,使相關國家在利害關系上,產生的對立事例有AFTA的汽車關稅問題。馬來西亞要求延期實行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關稅下調,并已經獲得ASEAN經濟部長會議的批準。預計將在2005年把218種汽車產品列入CEPT適用范圍,比其它國家晚兩年實行關稅下調。針對馬來西亞的該項措施,泰國也要求采取補償措施,但一直沒有得到最終解決。
  馬來西亞采取國產車政策。國產車廠家Proton計劃于2004年投入新車,希望將下調關稅延期至投入新車之前,借此擴大出口規模。馬來西亞已表示將采取積極措施以應對關稅下調。目前馬來西正就在中國生產左方向盤汽車,再就中國出口至第三國的方式進行探討。有的日本汽車廠家表示,“要是馬來西亞遵守承諾下調關稅,將考慮整車的相互補充”,以等待馬來西亞政府作出下調關稅的最后決定。
  同樣,使相關國家在利害關系上處于對立的,還有石油化學產品。準備實行乙稀建設項目的菲律賓政府,在2002年9月舉行的AFTA協議會上,曾試探性提出將石油化學產品,暫時從優惠關稅適用對象中排除,但沒有征得ASEAN全體成員的同意。印度尼西亞政府根據其國內化學行業的要求,2002年9月決定將聚丙烯、聚異丁烯的CEPT稅率由5%提升至10%,并表示計劃于2003年重新下調至原來的5%。其期限僅僅限定至年底,可以說是一種極為特別的措施。
  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產業保護問題,還要考慮到FTA參與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問題。在AFTA的實施計劃中,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的關稅下調日程將晚于原加盟的6個國家。ASEAN·中國FTA構想的早期關稅下調項目,也考慮到了該4個國家的國情,對其設定的關稅下調日程晚于ASEAN原有加盟國。2002年11月結成日本·ASEAN之間的CEP的首腦宣言中,明確表示“將與WTO協定協調,給予ASEAN新加盟國以靈活性”。
  針對和中國的競爭,幾乎所有ASEAN國家都認為“在有效利用廉價勞動成本和具備勞動力優勢的勞動集約型產業上,都比不過中國”。馬來西亞通產大臣曾表示“勞動集約型產業轉移至中國也是不得已”,使擁有大量工人的當地日本企業感到掃興。馬來西亞國家經濟評議會NEAC的相關人士曾提出設想“ASEAN和中國是否會實行分工體制,前者成為研究開發(R&D)中心,后者成為勞動集約型產業的中心呢?”不過,這一設想的實施并不那么簡單,有相當的難度。
  泰國政府提出將中國作為原材料供給基地和巨大的出口市場,泰國要轉向高附加值產業的戰略。對此,駐泰國的日本企業相關人士的意見并不樂觀。他們認為,中國人的技術力量提高得很快,泰國人在提高技術力量方面不夠敏銳。實施高附加值戰略是相當困難的。據駐馬來西亞松下集團相關人士介紹,“2000年4月在馬來西亞設立了電化產品R&D基地。雖然有一些技術員,但是數量不夠。有必要從海外引進人才”,似乎在實施R&D項目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實現FTA后,相互之間將各自具有優勢領域的生產特色化,促進國際性分工,貿易規模有望由此而擴大。針對目前正在探討之中的澳大利亞·泰國FTA,駐澳大利亞的日本汽車企業表示“澳大利亞的汽車零部件市場孤立于亞洲,并且由于國內廠家少,而具有壟斷傾向。FTA將有助于緩和零部件廠家的壟斷局面”。駐泰國的日本食品廠家則表示“很高興將能買到價格便宜的澳大利亞產小麥”,對兩國之間FTA的積極效應表示期待。
  不過,在汽車行業,即使下調關稅,汽車生產也不會集中在某個國家。各國流行的轎車和轎車樣式不同,因此汽車的生產集約比較困難。比如,把印度尼西亞的商用車kijang拿到泰國銷售,那絕對賣不出去。家電行業也是一樣。另外,家電廠家具有多個生產基地,是因為考慮到有必要分散風險。
  在FTA步伐加快、今后有可能進行產業重組以及競爭趨向激烈的條件下,如何提高競爭力成為各國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從和中國競爭的角度出發,東亞地區出現了重新評估和加強競爭力的動向。目前,ASEAN委托美國的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cey)進行競爭力調查,就ASEAN成員國的產業潛力和發展障礙以及ASEAN統一的新方向問題,進行研究和提出應對措施。馬來西亞工業開發廳(MIDA)、菲律賓半導體·電子產業協會(SEIPI)也正就強化競爭力開展獨立研究活動。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左目右燎去火
國際貿易論壇京48~52MF1體制改革《國際貿易論壇》編輯部20032003 作者:國際貿易論壇京48~52MF1體制改革《國際貿易論壇》編輯部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29:42

[新一篇] 居于社會與政治之間的信任  ——兼論當代中國的政治信任

[舊一篇] 巴爾干——歐洲的火藥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