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組織到其它社會建制  ——西方管理學研究領域的擴張趨勢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經濟組織追求效率所產生的示范作用
  經濟組織從來就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即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這對其它社會組織有很強的示范作用。經濟組織的示范作用在管理思想發展的不同階段表現也不盡相同,大致上可劃分為從提高單個人的勞動效率到追求組織的效率,再到實現社會的整體效益這三個階段。
  隨著蒸汽技術與電力技術在工業中的廣泛運用,投射到經濟組織中的科學理性很快轉化為旨在提高效率的工具理性,這種工具理性要求以規范化來取代純經驗的方法。“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則將之發揮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泰羅對科學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從如何提高工廠中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開始的,他通過工時實驗、搬生鐵塊實驗、鐵鍬實驗和金屬切削實驗的研究得出結論:提高勞動生產的效率主要在于操作方法的改進以及有關要素的標準化和制度化;科學管理就是借助于技術手段,進行標準化、計量化作業。科學管理帶來的是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空前增長,以至于當時技術比美國還先進的英國不得不向美國學習科學管理。在這一時期,以效率和規范為主導的管理思想開始影響其它社會組織和社會建制。
  科學管理生產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因為它所關注的僅僅是通過提高個人的勞動生產效率來提高整個工廠的勞動生產率,忽視了對人的關懷,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管理方式,因此引起了工人的憎恨。
  “霍桑實驗”為拓展科學管理的思路帶來了轉機,通過梅奧等人對實驗結果的解釋,管理學家們認識到,在一個組織中人們在安全感和歸屬感等方面的需要更為重要,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由此而興起。行為科學的管理理論主要從人際關系和人性的角度來研究個人、團體和組織的行為規律,研究如何發掘組織中人的潛能,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這些理論都在不同程度上為其它社會組織和社會建制提供了如何協調人際關系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參考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系統科學的廣泛應用,管理理論進入“叢林”時期。以前的管理理論關注的重心是強調動作的標準化或者人際關系的和諧化,與此相區別,這時的管理理論開始把研究的重心轉向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角度來考慮經濟效益,更強調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平衡和協調,更注重通過適應政府、經濟、文化等等方面的大環境來提高經濟效益。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的決策理論認為,決策是貫穿于管理活動始終和所有環節的關鍵的因素;弗里卡斯特和羅森茨韋克的系統管理理論,主張用系統科學的思維方式考察管理活動,提出了“協作系統”的概念,要求把組織單位作為系統來進行管理;經驗主義管理理論則主張以企業的管理實踐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案例分析法為主來提高管理的水平等等。近些年來,以“求生求勝”理念為主導的戰略管理和以“求知”理念為核心的知識管理開始涌現,這些理論都旨在說明,經濟組織中管理手段的靈活性和整體利益的持久性非常重要。經濟組織中上述管理思路的轉變,也為其它社會組織和社會建制中的管理活動提供了借鑒。
    二、各種正式組織在結構、功能上的可比性和管理原則上的相似性
  任何社會組織都是為著實現一定的目的而建立的,其管理活動都是圍繞目的而展開的,管理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都是圍繞自己的目的而設定的。正是目的性使得各種社會組織在結構、職能等方面有了可比性,在管理的原則等方面有了相似性。這也是管理學研究領域擴展的重要原因。這種可比性與相似性是在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顯露出來的,只有熟悉管理思想的演變史,才能真正領悟到。
  科學管理理論最早為管理活動給出了科學的定義。泰羅為了完善“效率原則”,對管理的職能進行了劃分,把計劃與執行分開,主張設立專門部門來承担計劃工作。科學管理學派的另一個杰出代表埃默森基于效率概念的可移植性,提出了適合所有工廠的“效率十二原則”。“現代管理之父”法約爾不但對企業中的活動進行了劃分,指出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是所有企業的共性,從而把管理活動突現出來,而且把領導職能一般化,提出領導不但要懂得管理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還要掌握管理的“十四項原則”并靈活加以運用。“組織管理之父”韋伯則針對管理活動所涉及的各種社會組織在結構上的相似性,提出了“行政組織體系”即“官僚集權組織”這一范疇,認為理想的行政組織必須通過職務和職位來管理,而不是通過世襲地位來管理。他認為行政組織是最符合理性原則的,效率最高的,具有其它組織無與倫比的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的組織。可以說,在科學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中,管理原則的逐漸演化與人們對各種正式組織在職能與結構上的可比性的認識是互為表里的。
  在行為科學管理理論起主導作用的時期,管理學家們強調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組織行為和領導行為逐漸被重視起來。盧因的群體動力學研究的是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中人的行為和態度。布萊克和莫頓提出了一種二維的領導模式——“管理方格理論”,使組織的目標和個人的需求有效地結合起來。盡管行為科學管理學家們的觀點各有千秋,但都聚集于對組織中人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揭示。他們認為,在任何組織中,這種共性都是存在的。這種看法,也有助于把管理經濟組織的原則擴散到其它社會建制中。
  20世紀后半葉,系統科學廣泛應用不但為管理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養分”,使之步入“叢林”時期,而且使研究的領域也從以經濟組織為主迅速向其它領域擴展開來,所抽象出來的管理原則更為一般化和更具普遍性。管理過程學派師承法約爾,以管理的過程和職能為研究對象,認為管理是一種實際而普遍的過程,同組織的類型或組織中的層次無關,其核心部分如直線或參謀制、部門化、管理制度、管理評價、管理控制技術等,廣泛適用于各種組織和組織中的各個層次。社會系統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管理問題,其代表人巴納德把正式組織視為包含協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標、信息的溝通三大要素的“協作系統”,提出了“效率和效力”原則,用以解決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不相一致的矛盾。西蒙的決策理論以社會系統理論為基礎,認為應當認真研究決策中思維過程的一般特點,提出“滿意而非最優”和“有限理性”的決策原則,強調程序化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的在技術上的區別和相互的配合。這一時期的管理學不但對管理的要素有了新的認識,而且所概括的管理原則更加泛化,管理理論出現哲學化的趨勢。
    三、科學方法和人性分析方法的廣泛適用性
  從學科發展的歷史看,管理學一開始是經濟組織的管理學,是在經濟組織中如何規范人的行為的科學,帶有強烈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色彩。同時也必須看到,管理學也絕對不是離開其它學科獨立生成的東西,它從社會學、心理學、物理學、經濟學和系統科學中得到了啟示,吸收了精華。反過來,管理學家們研究企業管理和經濟管理時采用的方法也給研究如何加強對其它社會建制的管理以重要啟示。
  “泰羅時代”的科學方法是建立在經典物理學的基礎之上的。運用的主要是分析方法,通過實驗、歸納和分析,制定出標準化的操作方法和規范化的管理職能,來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法約爾和韋伯所遵循的是科學化的工具理性,過分強調操作程序的科學性,使整個管理機構變成了工具或機器。科學的管理理論在人性分析方面,視人為物或把人僅當作經濟動物,注重金錢對人的刺激而忽視了人的社會性。總的來說,這個時代的管理實踐所運用的科學方法雖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也帶來了人的極端異化。
  到了行為科學管理時期,科學方法與人性分析方法是結伴而行的。行為科學是“使用科學程序觀察和解釋組織中人類行為的科學”,從解決管理工作中人的問題著手,行為科學管理學家一方面依據行為主義心理學,依靠試驗、抽樣調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使管理研究更具有客觀性、精確性、系統性和可控性,力圖使管理的過程更科學化,以實現了管理中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的科學化。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方法來分析人性,不光關注人的經濟行為,而且從社會性角度來理解人。各種各樣激勵理論的出現則說明了人性分析方法視野的多樣化。
  系統科學方法的廣泛運用給管理學理論的發展以深刻的影響。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以及數量管理科學學派和權變學派無不打上了系統科學的烙印。它們以系統科學的思維方式為基礎,從整個組織所處的環境來考慮管理行為。其中數量管理科學學派還采用了多學科交叉配合的方法,把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行為學、會計學、數學、物理學、化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交融起來,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方法來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管理學同其它學科的結合說明,管理學把各類科學銜接了起來,管理不再是只針對物或人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正式組織中的管理,成了以人為本的、把對人的管理和對物的管理融為一體的管理。
  在管理思想發展的各個時期,科學方法和人性分析方法的運用在深度上和廣度上是不一樣的,但其一般趨勢是,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作為管理學的“龍頭”,總是獲得先機,然后再給其它領域的管理學,如行政管理學、教育管理學、軍隊管理學等部門管理學以啟迪和借鑒。這是因為,經濟基礎具有最終的決定作用,其它社會組織的建立、存在和發展最終都是圍繞人類的經濟行為而展開的。
  隨著經濟生活的多樣化和各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日益豐富,管理理論也出現了兩極化和層次化。就兩極化而言,一方面,從具體到一般,具有普適性的管理理論在不斷發展,如理論管理學、一般管理學;另一方面,從一般到具體,出現了更多的應用管理理論,如企業文化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就分層次而言,管理學的分支更為具體,如一級分支經濟管理下出現了二級分支商業管理、財物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在把握管理學研究領域變化的趨勢時,既要看到諸領域在管理上的共性,又要看到它們之間的差異,不能簡單地移花接木,機械地照搬。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來看待管理理論發展中的一般化和具體化,才能真正順應時代對管理學提出的新要求。
理論月刊武漢33~34C3管理科學李霄山20032003本文依據管理理論演變的歷史,從經濟組織對其它社會建制的示范性、各種管理活動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科學方法與人性分析方法的普適性等方面,剖析了西方管理學研究領域的擴張趨勢。李霄山 海軍工程大學研究生院,湖北武漢 430033 作者:理論月刊武漢33~34C3管理科學李霄山20032003本文依據管理理論演變的歷史,從經濟組織對其它社會建制的示范性、各種管理活動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科學方法與人性分析方法的普適性等方面,剖析了西方管理學研究領域的擴張趨勢。

網載 2013-09-10 21:33:24

[新一篇] 從算法角度分析兩類情報檢索系統[*]

[舊一篇] 從選擇論看社會制度的變革  ——關于“兩個必然”的新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