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與失業率相互關系的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一國經濟中,利率與失業率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宏觀指標。低失業率是各國政府使用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經濟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利率則是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之一。一般的經濟學理論認為,一國利率的變動會對現實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并通過一系列的傳導機制,最終會對就業水平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失業率的變動。利率變動對失業率的影響是正方向的,即利率提高,失業率上升,利率下降,失業率也下降。但是,進一步的理論研究表明兩者的關系并非如此簡單,因為,除了利率以外,現實經濟中影響失業率的變動因素還有很多。那么,深入的理論分析揭示的兩者關系到底如何呢?現實經濟中,不同國家間利率與失業率的關系究竟怎么樣呢?在存在眾多影響失業率變動因素的實際經濟中,利率變動對失業率的作用是不是還能顯著性存在呢?本文試圖從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兩方面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分析,對利率變動對失業率的影響與效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第二部分為經驗研究,對中、美、日、英、法、加六國的利率與失業率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統計檢驗與分析;第三部分為結論,結合經驗研究的結果,對利率與失業率兩者的關系進行了總結。
   一、理論分析
   (一)一般的理論分析
  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在其他經濟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利率上升,即資金的價格上升,企業減少投資,消費者減少消費,投資與消費的減少通過乘數效應使得社會總需求減少,從而社會總支出與總收入減少,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投資增加,消費增加,總需求增加,若社會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則將導致就業增加,失業率下降。可見,利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的是正相關關系,當然,從利率發生變動到其對現實經濟產生影響之間,存在著一個傳導的過程,因而,利率對失業率的影響有一定的時滯(萬解秋,1996)。
  在傳統理論中,利率下降(利率上升的作用過程與之相反)對失業率產生影響的傳導機制可以表示為:
  附圖F1032c15.JPG
  圖1利率下降對失業率的影響
  這個機制發生作用的關鍵環節在于,利率的變動能引起投資與消費的反方向變動,然后,投資與消費的變動通過乘數效應使得社會總需求發生變化,總需求的變動導致總支出與總收入的變動,最后導致了失業率的變動。
   (二)利率變動對投資與消費影響的進一步分析
  1.投資。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利率越高,資本成本越大,未來投資可以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一般說來,總投資總是與利率的變化成反方向變化,即總投資與利率負相關。但是,這種關系也不是絕對的,凱恩斯提出,當企業家對未來的預期變得不確定時,或對未來的預期非常悲觀時,無論利率怎樣下降都不會使投資增加,即投資對利率完全沒有彈性。這種情況稱之為投資陷阱。此時,投資的利率彈性為0, 總投資與利率不相關。
  2.消費。進一步地分析可以看到,利率的變動對消費的影響更是復雜。
  從微觀角度看,利率對家庭當前消費的影響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替代效應,一部分是收入效應。替代效應是指由于利率的變動使得當前消費相對于未來消費的價格發生了變動,因而消費者會改變當前消費。收入效應是指利率的變動使得消費者的利息收入或支出發生變動,因而導致消費者總收入的變動,從而引起消費的變動。
  為了便于分析,引入兩時期的家庭預算約束模型,第一時期為“現在”,第二時期為“未來”。令(C[,1],C[,2])表示消費者家庭每個時期的消費量,并假設每個時期的消費價格恒等于1; 每個時期消費者擁有的貨幣量用(m[,1],m[,2])表示;消費者可以按利率r 借貸貨幣;從總體來看,消費者將在兩個時期內消費掉所有的收入。
  附圖F1032c16.JPG
  從公式(3)可見, 利率變動對消費影響的總效應的符號并不是惟一確定的,它取決于替代效應、收入效應與借貸數量的乘積的和。消費的替代效應總是同利率變動的方向相反的,因此它的符號是負的;而消費的收入效應是與收入的變動方向相同的,因此它的符號是正的。
  因此,公式(3)等號右邊的符號取決于(m[,1]-C[,1] )的符號,即取決于消費者是借款者還是貸款者。對于借款者而言,(m[,1] -C[,1])是負的,因而總效應肯定是負的,即利率上升, 借款者肯定減少消費;反之,若利率下降,借款者將增加消費。對于貸款者而言,(m[,1]-C[,1])是正的,因此總效應的符號就難以確定。
  一般的宏觀理論分析如薩克斯和拉雷恩(1997,中譯本)認為,凈借方與凈貸方的收入效應在總體水平上趨向于相互抵消,所以替代效應(對所有家庭的作用相同)將占優勢,因此,利率的降低將增加當前的總消費。上述命題隱藏著這么一個假設:凈貸方家庭與凈借方家庭大致相等,其債權、債務的總和也大致相等。實際上,這個假設在普遍意義上是不成立的,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在消費觀念保守的國家與老齡化的國家中,凈貸方的家庭及其債權將大大超過凈借方的家庭及其債務。總體水平上,社會財富的繼承也說明了這一點。因而,在總體水平上,許多國家凈貸方的收入效應將大大超過凈借方的收入效應,從而利率下降的總收入效應(凈貸方的收入效應與凈借方的收入效應之和)是降低消費的。
  因此,利率變動,一國的總消費的變化取決于總替代效應與總收入效應的力量對比,若總替代效應大于總收入效應,則利率變動的消費總效應為負,即消費的變動與利率的變動相反;兩者相等,消費總效應為零;若總替代效應小于總收入效應,則利率變動對消費的總效應為正,即利率的變動引起了消費的同方向變動。
   (三)利率變動對總收入及失業率影響的綜合分析
  利率變動,首先引起了投資與消費的變動,然后引起了總需求的變動,假定社會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那么總需求變動總是能引起總收入的變動,進而導致就業水平的變化。
  以上分析的是商品市場的均衡情況,沒有考慮貨幣市場的均衡。根據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商品市場的均衡可以確定均衡收入水平,但無法確定均衡利率水平;貨幣市場可以確定均衡利率水平,但無法確定均衡收入水平。因此,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雙重均衡(IS-LM模型)確定均衡利率與均衡收入。
  在實際經濟中,世界各國的利率基本上都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而不是由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決定的。在實行利率管制的國家,利率水平完全由中央銀行或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決定;即使在實行利率自由化的國家,利率也不是由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決定的,而是受到中央銀行貼現率政策指導和控制的。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受中央銀行控制的外生變量,而不是由貨幣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內生變量。
  在利率已被決定的情況下,考察利率與總收入的關系,只有從商品市場的均衡入手。下面用簡單的產品市場的均衡對利率變動的效應進行分析:
  附圖F1032c17.JPG
  附圖F1032c18.JPG
  對于1、2與3中出現的情況, 即利率變動可能引起失業率的同方向變動或不變,大多數理論分析都做了肯定,但是對于第4種情況, 即利率的變動引起失業率的反向變動,筆者尚未看到有關的理論分析予以解釋。
   (四)現實經濟中其他因素的干擾
  上述分析著眼于純粹的利率政策的效應,沒有考慮其他經濟因素的變動對失業率的影響。而現實經濟中除了利率之外,影響失業率變動的因素還有很多,如財政政策、經濟周期、技術進步、人口增長、對外貿易等。這些因素都會或多或少地對一國的就業狀況造成影響,從而帶來失業率的變化。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的作用與利率對失業率的作用方向相同,有些因素的作用將會抵消利率對失業率的作用。那么,在存在如此眾多的干擾因素的情況下,利率變動對失業率的作用是否還能顯著存在呢?若存在,其關系是否能體現理論分析得出的結論呢?本文將在第二部分——經驗研究中給出答案。
   二、經驗研究
   (一)樣本數據的選取
  本文選取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和中國這六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收集了各國自1980年以來的年失業率(尾標為“s ”的序列)與年平均存款利率(注:本文采用年存款利率作為利率的指標,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對總體分析的影響不大。)(尾標為“ c”的序列)的數據(見表1)。
  附圖F1032c19.JPG
  說明:(1)在《國際統計年鑒1995》與《國際統計年鑒1996 》中,若同一年份的數據有沖突,以較新版本的數據為準。(2 )中國的年平均利率為一年期存款利率加權平均所得。(3 )中國的年失業率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
  資料來源:《國際統計年鑒》(1995—1998),《中國統計年鑒》(1986、1996、2000),《中國金融年鑒》(1990),《國際經濟信息》(2000.20),中國統計信息網。
  附圖F1032c20.JPG
  說明:(1)以上回歸分析均采用逐步回歸。(2)F 檢驗統計量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5時,將自變量引入回歸方程,大于0.1 時予以剔除。(3)表中的空白欄表示該自變量被剔除出回歸方程。
   (二)相關分析及結果
  在利率與失業率的相互關系中,利率是自變量,失業率是因變量,利率的變動引起了失業率的變動。由于利率的變動對失業率變動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時滯,而這個時滯一方面無法精確測定,另一方面會因各國的經濟結構、經濟條件的差異而不同。因此,本文將分別對時滯為0、1和2期的三種情況進行分析,即選取即期(t)、延后一期(t+1)、延后二期(t+2)的失業率數據與即期的年平均存款利率進行相關分析,選擇它們之中相關性最強的一組數據,作為確定該國失業率與利率的相互關系的依據(回歸結果見表2)。
   (三)對美國回歸結果的具體分析
  1.用統計軟件SPSS分別對即期美國利率(美國c )與即期美國年失業率(美國s)、即期美國利率(美國c)與延后一期美國年失業率(美國s[,t+1])、即期美國利率(美國c )與延后二期美國年失業率(美國s[,t+2])進行相關分析,得出的結果見表3。
  附圖F1032c21.JPG
  表3中第二行的數字為相關分析的雙尾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它表示的含義是:使相關系數為零的假設檢驗成立的概率。根據統計檢驗的一般規律,本文設定允許的顯著性水平為0.05,即當雙尾T 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大于0.05時,不能拒絕相關系數為零的假設,認為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當雙尾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5時, 拒絕相關系數為零的假設,認為統計變量顯著相關。
  表3中的第三行列出了美國c與美國s、美國s[,t+1]和美國s[,t+2]的相關系數。該相關系數只有當雙尾T檢驗的概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時才有意義。
  從表3可見,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美國的年平均利率(美國c)與即期的年失業率(美國s)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但與延后一期年失業率(美國s[,t+1])以及延后二期年失業率(美國s[,t+2])都表現出了顯著的正相關性,尤其是與延后二期年失業率(美國s[,t+2])的相關性最強,相關系數為0.833。
  可以認為,美國當年利率的變動對第二年以及第三年的失業率產生了顯著性影響,但利率的變動對失業率的影響在第三年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因此本文選取即期存款利率(美國c )與延后二期失業率(美國s[,t+2])作為確定美國利率與失業率關系的基礎(下文中對相關性的分析方式與此相同)。
  為了進一步分析美國利率與失業率的關系,下面對即期存款利率(美國c)與延后二期失業率(美國s[,t+2])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在SPSS統計軟件中運行線形回歸分析,得到線性回歸方程:
  美國s[,t+2]=0.367*美國c+3.522。(SigF=0.000,R[2]=0.694)
  該線性方程回歸分析的F統計量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表明線形回歸方程顯著成立;判定系數R[2]=0.694,表明在該模型下, 因變量(美國s[,t+2])變動的69.4%可以由自變量(美國c)的變動來解釋。
  這個方程表明,在1980—1997年間,美國的即期利率對延后二期的失業率間的平均影響程度為:當年的平均存款利率水平變動1 個百分點,則第三年失業率平均同方向變動0.367個百分點。
  美國c與美國s[,t+2]的這種明顯的正相關性可以直觀地從圖4中反映出來。
  圖4中,美國c表示即期的利率數據,美國s[,t+2]表示為延后二期的失業率數據,即當圖中的橫坐標為1980年時,對應的美國s[,t+2]曲線上的點為1982年的數據。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c與美國s[,t+2] 的變動趨勢非常相近。
   (四)其他國家的描述
  同樣道理,在加拿大的失業率與利率的關系中,以延后二期的失業率與即期的利率之間的相關性最明顯,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32。
  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英國的利率(英國c )對即期的失業率(英國s)沒有顯著性影響, 但它對延后一期的失業率(英國s[,t+1])和延后二期的失業率(英國s[,t+2])水平產生了顯著性影響,其中,以英國c與英國s[,t+2]的相關性最明顯,相關系數為0.736。
  法國的利率與各期的失業率之間普遍呈現負相關的關系。其中,以即期的存款利率(法國c)與即期的失業率(法國s)之間的負相關程度最高,相關系數為-0.745,相對應的雙尾T檢驗顯著性概率為0.000,表明該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日本的利率與各期的失業率之間也普遍呈現負相關的關系。其中,即期的存款利率(日本c)與即期的失業率(日本s)之間的負相關程度最高,相關系數為-0.828。相對應的雙尾T檢驗顯著性概率為0.000,表明該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對中國的利率與各期失業率進行相關分析得出的雙尾T 檢驗的顯著性概率都比較高,都超過了允許的顯著性水平0.05,所以不能拒絕利率與各期失業率之間相關程度為0的假設,故可以認為在0.05 的顯著性水平下,中國利率水平的變動對失業率沒有顯著性影響。
  附圖F1032c22.JPG
  圖4
   三、結論
  根據相關分析的結果,按照在利率與各期失業率的不同組合中選取相關性最強的判斷標準,確定以上六國的利率與失業率的相互關系及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附圖F1032c23.JPG
  從表4中可見,在1980—1997年間, 以上國家的利率與失業率的相互關系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正相關
  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年平均利率與延后二期的年失業率都表現出了較強的正相關性,即當年的年平均利率會對第三年的失業率產生重要影響。其中以美國的正相關性最為明顯。
   (二)負相關
  日本以及法國的情況則正好相反。它們即期的年平均存款利率與即期的失業率的負相關程度最高,即當年失業率的變化方向與利率的變化方向恰好相反,利率上升、失業率下降,利率下降、失業率上升。
   (三)不相關
  中國的年平均存款利率與年失業率之間沒有顯著性關系(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
  在現實經濟中,利率變動對失業率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國家中,由于經濟條件、消費習慣等因素的不同,利率與失業率的關系將會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因此,中央銀行在利用利率政策對就業水平進行調控時,一定要根據本國的情況與特點,不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導師華東師范大學金融學系馮文偉教授的悉心指導,在此謹致謝意。
世界經濟京27~33F103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付海峰20022002本文首先從理論角度詳細探討了利率與失業率的相互關系,然后選取了中、美、日、英、法、加六國作為樣本,從經驗角度研究了以上國家從1980年到1999年間利率與失業率的相關關系。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結果表明,利率與失業率的關系可能為正相關、不相關和負相關,具體情況因各國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而異。利率/失業率/相互關系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系 上海 200062 作者:世界經濟京27~33F103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付海峰20022002本文首先從理論角度詳細探討了利率與失業率的相互關系,然后選取了中、美、日、英、法、加六國作為樣本,從經驗角度研究了以上國家從1980年到1999年間利率與失業率的相關關系。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結果表明,利率與失業率的關系可能為正相關、不相關和負相關,具體情況因各國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而異。利率/失業率/相互關系

網載 2013-09-10 21:34:09

[新一篇] 創造活動的心理機制

[舊一篇] 利益多元化社會的思想共識研究(筆談)  1.思想共識與利益多元時代的社會團結  2.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思想共識的形成  3.建立有利于形成思想共識的合理利益關系  4.社會公正與思想共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