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學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修回日期:2006-02-13
  〔分類號〕G350
  1 情報學發展動力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情報學研究對象從單一科技情報研究擴展到信息管理、知識管理領域。在信息管理領域,研究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社會信息,在知識管理領域也已經延伸到對隱性知識和意會知識的深入研究,這既增加了情報學學科研究的難度,也為情報學的發展提供了機遇[1]。
  情報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信息和知識的提供與反饋,滿足用戶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從而充分體現知識的價值;從深層次看,情報價值的運動過程,事實上是用戶選擇、吸收,應用情報并逐步完善人的認知結構,促進人全面發展的一個過程。因此,通過情報運動的過程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才是研究情報學的本質原因[2]。但是,當前對情報學深層次發展的動力發掘不夠,缺乏對情報學發展動力的研究,而情報學的發展動力提供和傳輸著情報學發展的能量,因此,有必要對情報學發展的動力機制進行分析。
  2 情報學發展的動力分析
  根據學科動力理論,情報學的發展動力分為內動力與外動力。外動力是情報學發展的社會基礎,能夠給情報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表現為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如社會和經濟需求的牽引、科技和文化的推動等。情報學的內動力產生于情報學內部,反映情報學的發展規律,規定情報學發展的內在軌跡和方向,激發情報學的發展活力和拓展能力,對情報學的持續發展起根本性作用[3]。內外動力共同構成了情報學發展的動力系統,并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合力,推動情報學不斷發展。
  2. 1 情報學發展的外動力
  情報學發展的外動力包括很多方面,如信息技術、用戶需求、創新環境等。
  2. 1. 1 信息技術是情報學發展的推動力 情報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每次進步都能將情報工作推向一個新水平,極大地豐富情報學的研究內容,可以說技術是情報學發展的推進器。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既是情報學的發展動力,也是情報學所追求的目標。信息技術的發展引起了信息管理和情報學的深刻變革,它所提供的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正以巨大的沖擊力改變情報學的管理理念,改變情報工作的模式,推動情報學的發展,使情報學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及基礎理論在網絡環境下得以豐富和發展,從而推動情報學學科的創新。
  2. 1. 2 用戶需求是情報學發展的牽引力 不斷滿足用戶動態變化的信息需求是情報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信息需求市場的繁榮是情報學學科發展與創新的牽引力,可以說信息需求是推動情報學學科創新與發展的根本動力[4]。情報學作為一門不斷發展的科學,它的發展是人類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需求和情報學發展的矛盾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社會提出了向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的需求,從而推動情報活動從傳統情報活動發展為現代社會情報活動。情報學理論從傳統情報學理論發展為現代情報學理論[5]。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對競爭情報的需求俱增,使得競爭情報成為情報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2. 1. 3 外部環境對情報學發展起導向作用 情報學的發展與其所處環境密切相關,外部環境對情報學創新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影響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科技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這幾個方面從國家政策、經濟、科技和社會等角度對情報學施加影響,使得情報學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目標、發展水平相一致。外在環境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需求使得情報學從科技情報觀到信息觀,再到知識觀的不斷演變,突出地反映了外在環境對情報學研究的影響,同時促進情報學研究與時俱進。
  2. 2 情報學發展的內動力
  情報學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在于內部驅動力,因此,探索情報學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內在動力是推動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對研究情報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綜合來講,情報學發展的內動力包括情報學理論與實踐、情報危機的不斷涌現、情報學的創新發展、情報學與其他學科的協同發展、情報學人才的教育與培養。
  2. 2. 1 情報理論與實踐的開展 情報學理論能夠指導情報學實踐,情報實踐反作用于情報學理論,使理論不斷豐富與完善。我國的情報學理論研究表現在引進國外情報理論與自主創新方面。引進國外情報理論,如波普爾的信息“三個世界”理論、布魯克斯的知識方程式以及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等,為我國情報學基礎理論研究打下基礎,使得有影響的情報學專著,如《情報學概論》、《情報研究方法論》、《文獻計量學》、《情報數學》等相繼問世[5]。情報實踐的廣泛展開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如為重大決策、重要工程項目、重點科研項目發揮“耳目、尖兵、參謀”的作用,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情報服務;推動文獻計量學廣泛開展;建立起中文數字資源;實現數字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跟蹤報道發達國家科學技術;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等[6]。這些成就的取得使得社會對情報學的重視程度加強,有力地推動了情報學的普及,擴大了情報學的影響。
  2. 2. 2 情報危機的不斷涌現 情報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發展時間不長,理論基礎薄弱,受其他學科和外在環境的影響巨大,在數字時代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發展危機,主要表現情報概念的不確定性,情報與信息之爭,情報學研究對象和內容的不斷更新,情報學理論基礎的游離不定,相關學科的分割蠶食和情報學教育的起起落落[7]。危機中孕育著生機和動力,對待情報危機的正確態度是要正視危機的存在,找到解決情報危機的辦法,只有加強情報學的學科建設,從理論和實踐上理清各種關系,達成共識,才能使得情報學的發展危機轉化成情報學發展的動力。
  2. 2. 3 情報學的創新發展 中國的情報研究有其自身特色,包括跟蹤研究、預測研究、比較研究和評估研究等,在網絡環境下中國情報研究必須借助信息通信技術才能發揮更大威力。隨著情報學研究對象的日益廣泛與研究范圍的不斷擴展,情報學的研究活動已經進入一個內容日趨豐富的多元時代,知識管理、知識服務、內容管理、信息構建和知識產權等創新性的研究領域拓寬了情報學的發展空間。研究者也一直圍繞情報學的幾個基本范疇,如情報、信息、知識、信息管理、知識管理等,進行著深入的探討和理論上的延伸。從情報學理論研究的突破與創新的大背景下來觀照,這種努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8]。情報學的創新發展是情報學在國家創新的大環境下適應國家發展戰略,擴大自身生存空間,找準情報學發展定位的需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情報學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避免被社會所淘汰的命運。
  2. 2. 4 情報學與其他學科協同效應的發揮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下,情報學與其他學科體系在不斷地擴展和深化,同時還不斷與相關學科進行解構和整合,學科體系呈現出一種調整和變遷態勢。由于情報學實踐對象的變化和情報學研究范圍的擴大,現代情報學理論不斷吸收認知科學、思維科學、語言學、邏輯學等學科的成果,試圖為情報學理論的建設和發展找到一條新路。學科之間的互動,不同領域知識的對流、模式組合、方法碰撞等,能夠形成學科間的協同效應,推動學科的發展[9]。情報學研究者應該認識到,情報學的優勢在于信息檢索、知識管理等研究領域。在信息存貯方面需借鑒計算機科學的經驗,在研究信息管理方面需借鑒管理科學的經驗。只有多學科的溝通與交流,才能在情報學理論的核心領域取得突破,在理論上有所創新,最終才能鞏固情報學理論研究的核心陣地。
  2. 2. 5 情報學人才的培養 只有通過情報學教育,并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出大量情報學人才,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從而提升情報學的地位,促進情報事業的發展。情報學人才是情報理論與實踐以及情報學創新的主體性因素,事關情報學發展的全局。當前,情報學的發展不斷取得進步,招生院校、招生人數以及博士學位授予點都在不斷增加,這對擴大情報學的影響,壯大情報學隊伍大有裨益;同時,為情報學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為情報學學科帶頭人的涌現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情報學的發展積累了動力。
  2. 3 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結構模型
  情報學發展的動力機制應該是一個自適應、自協調、自組織的有機系統,內外動力不斷作用的結果。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構建出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G9QA02.jpg
  圖1 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結構模型
  從情報學內動力而言,情報學的學科建設、發展和創新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是情報學發展的保障。人才包括學科帶頭人,也包括那些把情報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推動社會發展的人才。各類高等院校和情報機構培養出大量的情報學人才,這些人在各自工作崗位中應用和實踐著情報學的理論知識,相輔相成,才能使情報學理論不斷完善,實踐活動更豐富,從而拓展研究范圍;與此同時,情報學研究的泛化與視角的多元化令情報學研究陷入引進、借鑒、與現象描述的怪圈。情報學自身核心理論未能得到進一步深化,在科學發展綜合化趨勢中、在學科蠶食吞并中出現危機。由于困惑和危機的存在,情報學便會積極尋找學科新的發展途徑,變危機為轉機,迎來學科新的發展階段。因此,正是這些危機,使情報學的發展能夠不斷取長補短,吸收其他學科的先進理論,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充分發揮與其他學科的協同效應。
  從外動力而言,用戶需求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情報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情報學每一發展階段都與用戶需求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分不開,用戶的各種需求促使情報學總是最先感受和使用先進技術。這里的用戶需求包括國家的戰略發展需求,企業的情報需求和一般用戶的信息需求。資源的全球化,情報需求的個性化,不斷推動著情報學的創新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情報學的研究領域也逐漸拓展,研究內容不斷豐富,研究手段與方式不斷創新,始終保持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步,面向世界科學發展的前沿,這不僅是情報科學發展的一種規律,也是情報科學發展的創新任務。知識經濟時代,情報學學科的創新與發展必須依托與知識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傳播,為知識生產提供思想資源,為科學普及和技術推廣提供有效手段,為經濟發展提供知識資源和信息資源,為國家知識創新系統服務,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與發展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
  3 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運行過程及評價
  3. 1 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運行過程
  情報學發展的動力機制以適度為目標,其運行過程大致包括情報動力源開發、情報動力轉化、情報動力培育、情報動力分配、情報動力反饋5個主要環節。
  3. 1. 1 情報動力源開發 用戶合理的需要是情報學良性發展的動力源。強烈而廣泛的需要促使用戶積極參與各種情報活動。開發情報動力源,就是要激發用戶的情報需要,把這些需要引導、塑造為合理需要。合理需要應與國家政策、法規相適應。情報動力源開發應當是全面的,要考慮從微觀到宏觀的各個層面。
  3. 1. 2 情報動力轉化 情報動力轉化環節的功能就是將潛在的動力轉換成現實的動力,促使情報工作者為滿足用戶需要而不斷豐富情報學的內容。變用戶的情報需求為情報行動便構成了需要——行動的轉換過程。
  3. 1. 3 情報動力培育 情報學發展的動力不僅需要開發和轉換,而且需要培育和維持。情報動力培育在不同的層面上是有所差別的。在宏觀層面上,主要通過情報學教育、情報研究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提高情報工作者的素質,合理配置情報資源,為情報學的發展開辟空間;從中觀層面來看,情報機構和情報研究人員要在情報學的發展問題上取得一致意見,達成廣泛的共識,增強學科發展的凝聚力;從微觀的層面來看,情報學發展動力的培育主要是使社會個體的情報意識和情報能力得到提高。
  3. 1. 4 情報動力分配 情報學的發展不僅要產生、培育和導引出適度的動力,還要將適度的動力配置到社會的每一個領域和部門,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3. 1. 5 情報動力反饋 動源開發、動力轉換、動力培育和動力分配是否為情報學的發展提供了適度的動力,這些動力是否推進了情報學的良性發展,動力主體將通過反饋環節獲得這些信息,進而為動力運作過程輸入新的信息,可能是調整動力方向,調整動力強度,或者是調整諸種動力的結合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情報學的學科發展。
  3. 2 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評價
  由內外動力的交互作用構成的動力機制對情報學發展的推動應當是適度的。“適度”包括向度、量度與協和度三個指標[10]。向度即動力方向,從情報學發展的動力方向來看,判斷其是否適度,即視其是否與社會的總體發展目標相一致;量度即動力的大小和強度,用戶需求以及需求提供者對利益追求促進了情報學的發展,但需求層級的提升以及對需要滿足程度的期望值必須與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水平與程度相適應。情報學的動力不足會導致情報學發展呆滯、缺乏活力;而需求與利益追求無限制擴張和膨脹,則會引起情報學發展的無序和震蕩。適度動力將用戶需求的滿足和情報學發展秩序結合起來,既能激活人們追求合理利益的動力,又能將情報學的發展控制在一定范圍,避免泛化和盲目擴張。適度動力還包括各種需要與利益追求之間的協調和優化配置。
  情報學的發展既要博采眾長,不斷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豐富自身理論,同時也要不斷推廣情報學的方法和理論,為其他學科所利用,擴大其影響;全方位地研究情報及其活動規律,從提高學科自身實力出發,提高情報學的社會認同度。這需要各種動力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建立各種動力的協調機制,對諸種動力做優化配置,使之協調互動,以發揮其推動情報學發展的最佳功能。
圖書情報工作京42~45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劉永/鄧勝利20062006
情報學/內動力/外動力/動力機制
從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情報學研究的目的兩方面探討情報學發展動力研究的重要性;將情報學發展的動力分為外動力與內動力,從外動力與內動力兩個角度對情報學發展的動力進行分析;構建出情報學發展的動力機制結構模型,并闡明情報學發展動力機制的運行過程,提出動力機制適度發展的評價指標。
作者:圖書情報工作京42~45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劉永/鄧勝利20062006
情報學/內動力/外動力/動力機制

網載 2013-09-10 21:35:36

[新一篇] 情報學發展現狀初析

[舊一篇] 情報學同相關學科的關系辨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