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引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開放,與世界各國的貿易更加自由化。作為一個以二元經濟為顯著特征的國家,中國具有人口眾多,土地、礦產等資源相對貧乏,技術相對落后的特點,中國如何更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是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國的收入分配水平是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們非常關心的問題,這是因為反映總產出如何在其生產參與者之間進行瓜分的收入分配結果不僅關系到社會各群體的生活狀況和幸福,同時又會作為其他經濟參數的函數變量影響經濟的長期增長和其他社會發展指標,如果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過于嚴重,甚至還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收入分配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于貿易與收入分配的關系問題也有許多重要的文獻成果。Bourguignon和Morrisson(1989)考察了靜態假設下的貿易和收入分配的關系,他發現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分配取決于貿易保護水平、要素稟賦的分配以及資源的充裕程度;Calor和Lin(1989)研究了世代交疊模型中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效果;Bourguignon和Morrisson(1990)在對發展中國家貿易與收入分配的關系進行了跨國經驗分析中發現,比較優勢和對外貿易對收入分配有相當大的影響;Spilimbergo等(1999)用一組1965-1992年間世界各國的要素稟賦和總收入分配的經驗數據,分析了收入分配、要素稟賦和貿易開放度的關系,發現貿易開放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響取決于該國相對于其余國家的生產要素相對稟賦;而尹翔碩(2002)則從貿易與收入分配和技術進步與收入分配兩個角度,對利用比較優勢與推動技術進步所導致的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我們發現,在他們的研究中,要么詳細地考察了貿易和生產要素收入分配的關系,而常常忽視了貿易對于個人收入分配的影響,要么只是采用靜態模型分析本質上屬于動態變化的現象。另外我們還看到,一些經濟學家并沒有發現貿易開放對于收入分配存在有意義的影響。例如,Edwards(1997)以貿易開放度作為指標,用一個大樣本時間系列數據考察了貿易和收入分配的關系,但是他沒有發現貿易開放對于個人收入分配變化的明顯效果。那么,對于中國來說,加入WTO以后,貿易的更加開放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又如何呢?本文將就這一問題作出分析。
      二、貿易自由化對個人收入分配的影響
    為了更好地從動態上考察貿易自由化對我國個人收入分配變化的效果,必須選擇一個合適的分析框架,考慮到中國的要素稟賦特點和技術水平狀況,我們采用Fisher(1992)的動態兩要素模型進行分析。Fisher的模型中描述的經濟中有兩種總量固定不變的生產要素:資本和勞動力,要素可以在各生產部門之間自由流動但不能跨國家流動。個體(代理人)擁有勞動和資本,其中勞動是個體自身形成的稟賦,其收益表現為工資,每單位勞動的收益相同;資本(也包括土地等自然資源)則來自于上一代的遺贈,各人并不相同,但在一出生時就已確定。個體的收入來源有兩個:工資和遺贈財富,很明顯,由于遺贈財富的不同造成了個體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該模型采用世代交疊模型假設,并借助遺贈來實現財富不平等沿時間的傳遞,從而收入的不平等可以通過遺贈在較長的時期內演變,直到新的穩定狀態出現。遺贈由純粹的利他主義動機推動,遺贈產生“給予的快樂”并給代理人提供效用。
      (一)模型
    假定經濟中每個個體家庭中有一個父輩成員和一個孩子,這一假設形成代際之間的聯系,當然它意味著不存在人口增長。每一代中,個體z屬于一個連續系統,記為z∈[0,L]。個體在出生時即具有異質偏好,并從父輩那里獲得遺產。具體地說,假設個體z生活兩期,在第一期(年輕時)提供—個單位的勞動,獲得工資收入F52O155.JPG,并在這一期末生育一個孩子;個體在第二期(年老)退休,沒有工資收入,其消費來源于他(她)在第一期留下的儲蓄。個體總收入中年輕時未消費的部分用來為孩子留下遺產和為年老時的消費進行儲蓄。每個個體一生中有兩種收入來源:出生時從父輩那里獲得的遺產和年輕時掙得的工資,個體必須決定這些收入如何在消費、儲蓄和遺贈三者之間分配,以實現其效用最大化。不同的個體其儲蓄和遺贈的偏好不同,我們用下式表示其效用:
    附圖F52O156.JPG
    令F52O157.JPG分別表示t期的資本利率(資本租金)和以投資品表示的消費品價格,則個體的效用最大化問題為:
    附圖F52O158.JPG
    可以看出,個體的效用與自己留給子孫的遺贈數量有關,而與子孫的效用無關。當然有的研究者也假設代理人的效用部分來自于子孫的效用(Barro,1974)。
    最大化問題的一階條件為:
    附圖F52O159.JPG
    商品的生產要求投入資本和勞動,生產函數假設為規模報酬不變,并假定該經濟的產品為消費品和投資品,消費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投資品為資本密集型產品,其總量分別為:
    附圖F52O160.JPG
    這里F52O161.JPG為每一部門在t期時的資本—勞動比率,F、C均為正的、遞增凸函數,且二次連續可微。
    Fisher(1992)分析了該經濟中工資—資本租金的比率(w/r≡ω)與人均資本存量的關系,以及商品價格與工資—資本租金的比率的關系。根據Fisher的結論,消費品和投資品兩個生產部門中工資—資本租金比率F52O162.JPG與人均資本存量F52O163.JPG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若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轉,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F52O164.JPG與工資—資本租金比率F52O162.JPG也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于是聯系商品價格和要素收入的斯托爾珀—薩繆爾森(Stolper-Samuelson,S-S)定理以及雷布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成立。根據S-S定理,我們可以由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來分析貿易自由化對要素收入(即要素相對價格)的影響,但是我們怎樣由此來確定經濟個體的收入分配的變化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1)建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衡量方法和指標;(2)確定貿易自由化對商品的相對價格的影響。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測度
    收入分配差別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指標,如基尼(Gini)系數、洛侖茲(Lorenz)曲線、庫茲涅茨(Kuznets)比率等。由于基尼系數和庫茲涅茨比率都是以一個數值來反映總收入的差別狀況,需要提供反映經濟中各階層人群收入比重的數據才能計算,所以此處采用洛侖茲曲線進行收入分配排序更為方便。
    洛侖茲曲線定義為描述x%的人口所獲得的收入百分比的曲線,用函數表示如下:
    附圖F52O165.JPG
    對于具有相同均值的收入分配,其洛侖茲排序為:若分配X的洛侖茲曲線上的每一點位于分配Y之上,則稱分配X優于分配Y,用數學方法表示為:對于所有的F52O166.JPG。當然由于洛侖茲曲線可以出現相交,所以這種排序是局部的。
    下面我們具體說明對收入分配的洛侖茲排序方法。
    假定在t期發生一個經濟沖擊,比如說未預期到的貿易自由化,該沖擊改變了還未確定的經濟變量值,但是個體獲得的遺贈已在上一期確定。我們來比較沖擊發生前后兩種情況個體的收入變化(變量符號上加“′”表示沖擊發生后的值):
    附圖F52O167.JPG
    這就是說,沖擊發生前后個體在t期內凈收入的變化取決于工資—資本租金比率的變化,由于F52O168.JPG的排序相同,因此我們得到這樣的結果:
    收入分配F52O169.JPG當且僅當工資—資本租金比率上升。
    根據這一結果,我們有下面的命題:給定遺贈的分配,若工資—租金比率上升(下降),則個人收入分配不平等下降(上升)。
    這一命題是我們進行收入分配分析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考察工資—租金比率的變化來分析收入分配的演變。其原因是十分直觀的,經濟中的個體有兩種收入來源:遺贈和工資,遺贈在各個體之間的分布是不平等的,而工資則相同,當工資—租金比率上升時,平均分配的收入份額變得更加重要,所以不平等降低。
    貿易自由化意味著一國商品的國內價格與世界價格的差距減小,下面我們用前面的結論來分析貿易自由化對收入分配的效果。
    考慮一個小國與處于穩態的世界之間進行貿易的情形,小國的貿易保護水平的改變不能改變世界貿易價格水平。假設貿易是平衡的,若該國為勞動充裕的國家,則出口消費品,貿易更加自由后,根據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若消費品的價格上升,工資—租金比率也上升,由前面的命題可知新的收入分配洛侖茲優于先前的分配。相反,若該國為資本充裕的國家并且出口投資品,則貿易限制減少的效果正好相反。
    這一結果表明貿易自由化在遺贈財富取得的收入和工資之間進行了重新分配,如果出口的消費品價格上升,則不平等下降。
    由于該經濟中的個體是世代交疊的,收入更加平等的本代人留給下一代的遺產不平等將會降低,于是這種不平等的降低會傳遞給下一代,依此類推,這就是遺贈在收入分配演變過程中的跨期傳遞作用。Fisher的動態模型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演變的優勢就在于此。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收入分配的影響
      (一)中國經濟的要素稟賦特點
    中國是—個非技能勞動力較多、技能勞動力(也即人力資本)以及資本、土地較少的國家,因此會在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環境下出口非技能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人力資本、資本和土地密集型產品,改革開放以來的對外貿易結構大體上符合這一格局。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出口中勞動密集型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從1980年的39%提高到了1990年的74%,其中非技能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的比重從29%提高到了51%,而資本密集型制成品和自然資源為基礎的產品則分別從35%和50%下降到19%和20%。另外根據中國學者張曉光(音)的估計,到1996年,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46%左右,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占16%;另一方面,進口產品中,人力資本和資本密集型產品仍是最多的,到1996年,前者為44%,后者為26%。雖然現在高科技產品出口在不斷增加,但是由于我國高科技產品出口中一半以上是加工貿易,因此相當一部分的高科技產品在我國的加工過程還是勞動密集型的。
    那么中國加入WTO后的狀況如何呢?WT0是以推進貿易自由化為宗旨的多邊貿易組織,中國加入WT0后,將把工業品的平均關稅從1997年的24.69%降至2005年的9.4%,到2005年將取消全部配額和其他數量限制,我國國內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急劇增加。下面通過表1來分析我國要素稟賦的特點及在加入WTO后的貿易模式。
    表1的數據表明,在勞動力、耕地、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四大要素中,中國除在勞動力數量方面占優外,其他三種都極其匱乏。中國勞動力人均占有耕地僅為美國的11%、巴西的20%、泰國的21%、馬來西亞的29%,比中國耕地資源更為貧乏的只有韓國、新加坡和日本;1995年,中國勞動力人均使用的實物資本在各個組別都是最低的。按照世界銀行的測算,到2020年中國實物資本的豐裕度將進一步惡化,因為目前與中國發展程度相近的東盟回家人均實物資本的增長幅度都超過中國,如馬來西亞增長8.8倍、菲律賓增長9.1倍、泰國增長9.3倍,相比之下中國僅增長8.3倍。再看人力資本,中國人均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時間也是各個組別中最低的,1995年只有0.2年,僅為日本的1/4、韓國的1/5、不到美國的1/10;而到2020年,中國在人力資本上與東盟、巴西和印度的差距趨于擴大。
    表1 1995年和2020年中國要素稟賦的國際比較
    附圖F52O170.JPG
    資料來源:Worldbank,1997.
    依照這樣的要素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中國在加入WT0后的貿易模式是專業化生產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
    (二)從比較優勢角度看加入WTO對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的影響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中國加入WTO后,將把工業品的平均關稅從1997年的24.6%降至2005年的9.4%。其中計算機、通訊設備、半導體和其他高技術產品的關稅將被取消,汽車平均關稅從1997年的80%~100%削減至2006年中期的25%,化學品關稅從1997年的14.74%削減至2005年中期的6.9%,紡織品和服裝的關稅從25.4%削減至11.7%,鋼鐵、藥品、醫療設備、科研設備等商品的關稅都有大幅度的削減;工業品中非關稅壁壘(比如配額和其他數量限制)幾乎全部取消。
    依照我國要素稟賦的特點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中國會在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環境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人力資本、資本和土地密集型產品,改革開放以來的對外貿易結構大體上符合這一格局。根據李善同、王直等人(2000)運用遞推動態CGE模型對加入WTO后中國貿易模式的推測(見表2),到2005年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得到顯著發展,其中紡織業產出增長24.2%、服裝業產出增長71.1%、食品業產出增長5.3%、皮革制品業產出增長5.8%,同時這些行業出口擴張的幅度都快于產出擴張的幅度。相反,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無論是產值還是出口額均不同程度地出現萎縮,如汽車產出下降11.7%、機械產出下降2.9%、電子通訊設備產出下降4.7%、電氣機械產出下降3.0%、冶金業產出下降1.5%、儀器儀表產出下降5.6%。同時這些行業除汽車外,出口下降的幅度均超出產出下降的幅度。資本密集的化工行業產出和出口之所以增加,是因為它的產品很大一部分作為紡織業的中間投入而受到強烈拉動。整體而言,加入WTO后受外部沖擊最顯著的行業大都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是向勞動密集型行業集聚。
      表2 與未加入WTO相比,加入WTO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
     產出GDP    就業     進口       出口      10億元 %  萬人 %  10億元  %  10億元  %糧油加工   -18.7 -5.7 -13.2 -7.9 45.7 260.3 0.3 127.2糖      -1.7 -2.1 -1.4  -1.5  3.8  83.5 0.3  18.9食品     73.9  5.3 32.3  6.0  8.1  15.2 23.9 31.7紡織業    370.9 24.2 271.2  22.6 152.0 82.2 173.0 60.2服裝    500.8 71.1 252.3  50.4 6.1 119.8 471.7 205.4皮革制品   26.0  5.8 22.0  7.7  41.3 119.5 8.5  6.5木材和家具  -1.8 -0.5 2.6  0.8  1.2  5.4  -1.4 -2.0紙和文教用品 10.5  1.2 15.5  2.3  9.4  12.6 2.0  1.2石油加工   -11.8 -2.3 -1.8  -1.8 8.8  31.7 -0.8 -2.4化工     94.3  3.8 -60.0 4.3  89.3 25.9 32.3 14.4建材     -10.1 -0.7  8.8  0.5  0.8  2.8  -3.8 -4.0冶金     -25.3 -1.5 -1.4  -0.2 2.7  1.5  -5.0 -5.4金屬制品   -2.7 -0.4 6.0  1.0  2.8  7.8  -3.3 -3.6機械     -48.3 -2.9 -26.5 -1.9 48.6 10.0 -8.2 -4.2汽車     -63.2 11.7 -41.9 -14.2 36.3 93.3 0.2  1.5其他交通設備 -0.1  0.0 3.2  1.1  2.1  4.6  -1.5 -3.8電氣機械   -27.5 -3.0 -8.4  -1.6 11.0 11.9 -5.5 -4.9電子通訊設備 -43.4 -4.7 -10.3 -3.1 12.9 5.3  -13.2 -5.2儀器儀表   -4.4 -5.6 -7.4  -4.8 3.1  9.6  -0.7 -6.3機械修理   1.1  1.0 2.6  1.6  -   -   -   -其他工業   1.1  1.2 10.3  2.3  4.4  58.0 0.1  1.8  Chen Qiu-yun Chen Wang-chunInter-industry trade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will vary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products. The target of current theory of inter-industry trade is developed countries instead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make more research based on developing countries,this essay classifies the inter-industry trade modes into inter-industry trade between two nations,and inter-industry trade among three countries according to China's actual condition. With a positive way, the essay makes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modes of inter-industry trade and comes to the basic conclusion concerning the two modes.徐水安 武漢大學商學 武漢 430072
    翟桔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3006 作者:經濟評論武漢63~66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徐水安/翟桔20042004本文運用一個動態兩要素模型分析了貿易自由化對個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響效果,并從貿易比較優勢和技術進步兩個角度考察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差別的變化,從而得出結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收入不平等的變化是不明確的。貿易自由化/技術進步/收入分配收稿日期:2003-08-13同良

網載 2013-09-10 21:38:2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