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市化的希望──安徽小城鎮建設綜述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0年前,對于大多數中國農民來說,集鎮無非是個換取油鹽醬醋的地方。然而今天,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集鎮是塊“風水寶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使農村集鎮展現出美好前景和無窮魅力。
   農民呼喚小城鎮
  由于土地承包責任制的不斷完善和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安徽農村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富余勞力大批涌現,農民急切地呼喚著土地之外的就業機會。
  1984年6月,安徽率先召開了“小城鎮建設理論研討會”探索小城鎮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當年,省委、省政府形成了共識,認為加快建設小城鎮,使農村多于勞力就地消化,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部署。
  10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制訂一系列有利于集鎮建設的政策措施,并強化了工作力度。僅在1993年,全省就投入21.6億元資金用于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省建制鎮由1984年的152個發展到754個(不包括市轄鎮和縣城鎮);一般集鎮涌現出2498個。這3000多個小城鎮已成為當地最有活力的經濟興奮點。
   潮起潮落終有時
  安徽是個農業大省,5800萬人口中的80%以上在農村。到本世紀末,安徽要達到小康水平,很大程度取決于農村經濟水平。目前,安徽農村中一個突出問題是如何挖掘和發揮1000多萬富余勞力作用。
  八十年代中后期,安徽提出“穩定糧食生產,加快發展鄉鎮企業和開發性農業”的農村發展戰略。實踐的結果是:糧食生產的量和質都有大幅度提高,開發性農業取得長足進步,鄉鎮企業突飛猛進。據統計,在實施這項農村發展戰略中消化富余勞力約600萬。但是,全省仍有400萬到500萬左右富余勞力,不斷地涌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尋找就業機會。
  潮起潮落終有時。通過發展本地經濟,特別是發展小鎮和城鎮經濟,將是逐步吸納這些外出民工和新的富余勞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銅陵縣僅4個農村集鎮,1993年就安排富余勞力1.6萬多人,平均每個集鎮安排4000多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計算,安徽省若發展和建設好1000個新的建制鎮,就可吸納400多萬富余勞力。
   城鄉一體共繁榮在安徽,已經開始形成一批“城鄉一體,共富共榮”趨向的農村集鎮。霍丘縣葉集鎮,位于皖豫鄂邊界,歷史上也曾昌盛過,但后來衰敗破落。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發展和省委、省政府批準其為綜合改革試點集鎮后,這里逐步形成了農貿、竹木、瓜果、車輛等一批市場。僅去年,商貿經營額2.6億元,鄉鎮企業產值1.7億元;市場覆蓋3省20個城鎮約250萬人口;在鎮上工作、生活的人口已達3.5萬人;其中2.4萬人是農村人口。另外,周圍農村中還有近萬人依托集鎮上各種經營活動作為經濟來源。
  和縣烏江鎮,1984年約4000人,現在卻有1.8萬人,10年增長3.5倍。10年來,集鎮基礎設施日新月異,功能齊全。這是個工貿型集鎮,鄉鎮企業產值1.93億元,集市貿易年成交額2億元以上。烏江蔬菜銷往南京、馬鞍山等城市,使集鎮周圍農村興起2多畝以“大棚菜”為主的經濟田,5000多個農戶卷入蔬菜生產大潮中,農民收入隨著集鎮的繁榮不斷的提高。
  當涂縣龍山橋鎮,1984年前,是一個只有30來戶人家、5個商業門面的鄉村。10年來,在馬鞍山市和當涂縣的扶持下,大辦鄉鎮企業,1993年全鎮工業產值達5.1億元,實現利潤4300萬元,全鎮農民人均收入1200元。工業發展帶動了集鎮建設,它現已成了一座像模像樣的新興工業型集鎮。
  在葉集、烏江、龍山橋這樣的新、老集鎮里,經濟活動的主體就是一批昨日或今日的農民。他們從經營思想、市場觀念、文化科技意識,到生活方式,都在逐漸向城市靠拢,有的甚至走在前頭。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將大大加速農村城市化的進程。為此,近些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按照“統籌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則,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城鎮建設。小城鎮規劃從一開始就按高標準,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環保綠化、文教設施、鄉鎮工業布局等,在規劃、設計上都要體現城市性綜合功能,將規劃的前瞻性和實施的量力而行原則結合起來。目前,全省建制鎮完成編制建設規劃的有728個,完成比率為95.67%;一般集鎮完成編制建設規劃的占94.5%。
  
  
  
人民日報京[4]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陳榮19951995 作者:人民日報京[4]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陳榮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29:11

[新一篇] 農村利益群體的演變及行為方式

[舊一篇] 農村居民收入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