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流動:信息資源配置的基本形式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分類號]G250
  信息資源配置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如果著眼于時間序列,我們可以將一定空間中的信息資源要素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的量的擴張和質的演進稱為信息資源要素的積累。如果著眼于空間聯系,我們可以將一定時間內信息資源要素隨著空間的變遷而發生的量與質的轉移、交換等現象,稱為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由此形成了信息資源運動的兩種基本形態——信息資源積累和信息資源流動。本文著重探討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這一基本的資源配置形式。
  1 信息資源流動的內容:多維復合序列
  本文所指信息資源是指其廣義的涵義。信息資源不僅包括信息內容這一核心要素,而且包括信息系統、信息技術設備、信息網絡、信息人員等支持性要素。
  要實現信息資源配置的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目標,不能忽視信息資源配置的協同和開放式運行,即要注意在信息資源上的互補互利[1]、在信息技術設備上的互通有無、在信息生產與服務上的分工協作、在信息人才上的合理流動。信息資源流動既可以是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也可以是信息資源要素組合形態的流動。后者又可分解為單項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具體而言,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可以分為4大類:
  ● 信息設備流。指物質實體的信息工作設備,主要特點是:①它以信息設備的轉手作為前提,并且都具有實體形式;②設備被安置到新的地區、行業或部門后,往往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 人力流。對作為信息生產者的人力資源所進行的輸送、調配、分流、組合等構成人力流。由于人才是信息資源要素中唯一能動的要素,因此這一要素的流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時,由于人才不僅僅是信息資源的構成要素,而且是社會成員和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在流動中會從城市、部門、職業、崗位和待遇等方面帶有自我選擇傾向,這就增加了信息人才流動的不確定性和難度。
  ● 信息技術流。信息技術主要寓于信息資源的其它要素中,如成套技術文獻、編制好的程序、提供技術服務的人員等。其特點是:①信息技術的流動有較高的同質性要求,即信息技術流動當事者雙方的技術水平愈接近,愈具有同質性,則信息技術就愈容易在其間流動;②某一信息技術流動的結果,往往是該信息技術的所有者發生擴充,并不影響原所有者對信息技術的繼續擁有。信息技術是在流動中發生量的擴張的。
  ● 信息流。它在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中居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既包括實體性的圖書資料等的流動,也包括用于消除管理活動不確性的非實體性信息的流動。
  就信息資源要素本身而言,處于不同層次、表現為不同狀態的信息資源要素在橫向轉移中可顯示出不同的流動性。而流動性越強的信息資源要素,也就愈易于通過該要素的流動來彌補其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從本質上講,信息本資源是信息資源要素中最富于流動且獨具特點:①復制性、易轉換性。對信息可以任意進行載體的復制,而這種載體的復制并不改變信息的內容。同時,信息易于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一種形態。例如,可以根據需要把文字形式的信息轉換成電腦的代碼,也可以把代碼、信號轉換成語言、文字、圖表、圖像等,這樣就使信息的流動形式更富于多樣化。②高傳輸性。由于現代傳輸手段和通訊工具的發達,信息可以根據需要實現快速流動。③可分享性。信息的輸出者不會因對方的信息共享而失去這種信息,這就使信息本資源的流動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范圍進行。④通用性。同一種信息對不同的用戶主體來說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用途,因此,信息本資源因廣泛使用易呈現出較強的流動性,且信息本資源流量大、流向多。⑤替代性。由于信息具有較強的替代性,信息的流動可能會對其他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產生一種替代效應,從而顯示了一種加大信息流量、加快信息流速而減少其它信息資源要素流動量的景象。
  2 信息資源流動的形式
  信息資源的流動必須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實現。可分為社會性(組織性)形式和操作性(過程性)形式兩個層面,而社會性形式又包括越境信息資源流動、國內區際信息資源流動、產業間信息資源流動、部門信息資源流動幾個層次。
  那么,信息資源要素是如何實現的呢?
  ● 集中。為了構成特定的信息資源要素組合或獲取信息資源要素組合的規模效益,而使信息資源要素以某種方式集結、聚合。這種集合、聚合是以擴大對信息資源要素的合理利用為前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進信息資源合理化配置的進程。現實可行的信息資源要素的集中可以借鑒以下方法:
  ——組建區域性的信息網絡。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建立區域信息網絡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從而實現信息網絡內部信息資源要素的優化互補。區域性的信息網絡在信息資源構成要素的流動中具有較高的結合程度和組織程度,而且它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信息資源要素流動與信息資源配置的導控中心。
  ——組建信息企業集團。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區之間信息資源優勢的互補性,促進信息資源要素在區域信息企業集團內的流動和重新組合,形成新的信息生產力,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在組建信息企業集團的實踐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建立起以信息技術或信息設備、信息技術產品、人力資源、信息服務等為紐帶聯系的各類信息企業集團。
  ● 擴散。即將行業性、部門性很強的信息資源要素有目的地在區域內的行業外、部門外分化轉移。由于我國的信息資源要素的豐裕度并不十分的突出,因此,這種分化轉移主要是在國家內部展開的。當然,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們也不排除有些信息資源要素向區域外分化轉移的可能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資源要素的分化轉移并不是簡單地將信息資源要素傳遞出去,而應以某一城市或部門信息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國家整體信息資源配置水平的提高作為基本前提。
  ● 交換。通過市場,有效地進行信息資源要素的交換,以調劑余缺。近幾年,我國信息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和已有的交換活動實踐已經證明,利益與市場導控機制的作用對保證信息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預見,今后用市場交換的方法來調劑信息資源要素的余缺的規模不僅會進一步擴大,而且效率也將得到提高。
  3 網絡環境中信息流動的主要特點
  信息的空間流動,從來都是信息資源配置的最重要形式。在網絡環境下,與其它信息資源要素相比,信息流動更易實現,而且信息流動的內容與形式也日益豐富,信息流動的作用、規模、頻率和空間跨度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時,由于網絡信息流動對當今社會經濟面貌和人類社會生活影響之顯著和深遠,已使信息流動當之無愧地成為信息資源配置的主角。具體地說,網絡信息流動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 信息流動的擴散性趨勢。這種擴散性趨勢是與網絡環境的完善、網絡用戶數量的增加和用戶信息消費需要的強化密不可分的。在網絡環境下展開的信息流動已經不是單向的信息流動,而是多向擴散的信息流動;已經不是間斷性的信息流動,而是已演化成為鏈式的信息流動。
  ● 信息流動的多元化種類。國內外對網絡環境中信息資源的種類有多種劃分方法。如我國學者根據其內容將網絡信息資源分為非正式出版的信息、半正式出版的信息和正式出版的信息3大類。從其外在形式上看,信息資源又可劃分為文本、數據、圖形、圖像、聲頻和視頻等多種類型。不管采取何種劃分標準,有一點信息學界的認識卻是一致的,即網絡信息具有空前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 信息流動中的“分離化”傾向。網絡信息流動過程中出現的“分離化”傾向主要表現在:
  ——信息以獨立形態發生流動,即信息與其它物化的信息資源要素(如信息設備、信息系統、信息人員等)相互分離,而單獨以知識或“軟要素”形態出現,并借助于網絡環境更直接地成為流動要素,或是實現信息商品交換,從而形成信息貿易。特別應注意的是,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可像其它物質商品一樣進行國際貿易,而網絡環境也為這種在更廣泛范圍內進行更直接的信息貿易提供了條件。
  ——信息的所有權與信息的使用權之間出現了更加明顯的分離。作為信息資源配置主體,它并不一定“擁有”某類信息資源,但完全可以根據自身信息化目標和用戶需求目標,借助于網絡技術實現對網絡信息的“存取與搜尋”,從而使其信息資源配置過程始終處于一個動態發展之中。信息資源配置主體對網絡信息的“存取與搜尋”并不以占有或擁有信息作為前提,而主要是通過無償或有償的方式獲得信息的使用權,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虛擬館藏”。
  ● 信息流動的失控性趨勢。主要表現在:①網絡信息資源的流動和快速動態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用戶驅動的,因此缺乏有效的統一管理機制,信息安全與信息質量難以保證。②信息分布和構成缺乏組織,信息源不僅分散無序,而且其更迭和消亡也往往無法預測,因此增加了對信息流動過程進行有效控制的難度。③信息發布的自由性和隨意性,使信息流動的內容往往是良莠混雜。④信息流動中的侵權行為越來越多。⑤信息流動跨越了國境和疆界,雖促進了人類信息資源的共享,但也帶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文化沖突、信息侵略、信息威懾等[2]。
  4 信息資源流動的功能與效應
  ● 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可以實現兩個功能:
  ——耦合功能。耦合,即進行聯結以獲得匹配、協調之意。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表現為2個基本特征:①流動的目的是使流宿地區或部門(流宿是與流源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的信息資源要素得到較完善的組合;②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中相關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的進一步加強,特別是能夠使信息資源結構的布局更趨合理。
  ——補償功能。這是通過信息資源要素流動對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需信息資源要素的虧負進行補充、抵償的一種功能。相對于一定的信息服務目標而言,信息資源要素需要補償的客觀基礎在于信息資源要素也有消耗性特征。如伴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特別是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高水平的信息人才將會出現較嚴重的虧負狀態;信息設備和信息工具等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有形的和無形的損耗;信息在累積和使用過程中也因其時效性,需要不斷補充和更新。與此同時,就信息資源要素之間的關系來看,一種資源要素的質量與數量變化,勢必會引起其它信息資源要素的調整以達到新的均衡。這些補償要求雖然可以通過某一系統的自我累積來實現,但自我累積不僅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需要較高的配置成本。而區域、行業和部門間通過信息資源流動實現互相調劑則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與上述補償要求相適應,信息資源要素流動的補償功能又可分為連續性補償、間斷性補償、隨機性補償3種類型。
  ● 借助于信息資源要素的橫向流動,我國信息資源配置的合理化進程必將呈現出較大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同于直接增加信息資源要素和其它各種資源要素投入而實現的資源配置發展,它是信息資源要素橫向流動的產物。信息資源要素的橫向流動所產生的信息資源配置效應主要表現在:
  ——獲取組合整化效應。從微觀上看,通過輸入(從另一側面看是輸出)某些關鍵的信息資源要素,改變自身的信息資源要素的關聯方式,可以使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或某一部門的資源配置效益大為改善;從宏觀上看,信息資源要素的橫向流動,可以使地區之間形成互相補充、互相協調的關系,這樣一種動態的有機化的聯系其自身就蘊含著一種潛能很大的結構組合力,從而使我國國家信息系統整體水平因這種“整化”作用而顯著提高。
  ——促進配備規模效應。隨著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特別是信息企業集團的組建,可以使我國信息資源要素的投入與過去同量的投入相比,獲得更大的效益。這種額外增加的效益,可以看作是因信息企業或信息產業的集中和規模擴大而帶來的規模效應的實現。
  ——形成配置分工效應。無論在宏觀上,還是在微觀上,我國信息資源配置都有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傾向,特別是在信息要素的配置上更是如此。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歷來就是信息學界討論的熱門問題。如果各類信息資源配置主體都能著眼于資源配置中的分工,在分工基礎上實現信息要素的流動或交換,那么,融入信息資源配置分工體系的各方主體都可以在這種信息要素的流動與交換中獲得絕對的效益,特別是比較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資源要素流動的兩大效應的產生是有條件的,即必須具有“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是一種合理的、有規則的受控流動”這一前提。否則,就會產生信息資源要素流動的負效應,使信息資源要素原有的不合理、不經濟現象擴大或出現新的不合理、不經濟現象。
  5 幾點認識
  ● 對信息資源配置進行有效導控的必要性。
  信息資源積累與流動作為信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方式,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為了保證信息資源要素積累、流動及二者在相互關聯下正向作用的實現和負面作用的消除,對信息資源積累與流動進行積極而有效的導控是十分必要的。
  在現實的條件下,信息資源要素的配置將在多種力量的導向和控制下發生,具體而言,主要有利益與市場的力量、政策與法規的力量和信息技術進步的力量。
  ——經濟的力量即價值規律、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產生的力量。在過去,政府是我國信息資源配置的唯一主體,其占有的信息資源占我國全部信息資源的70%以上。而在現階段,我國信息資源配置方主體則出現了多元化傾向,但無論是哪類主體,它們都希望在其經濟的運營組織中盡量減少各類資源要素的投入并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產出。其中,減少信息資源要素投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信息資源構成要素的流動這一“資源”,避免各地、各部門在信息資源配置中的重復。各類信息資源配置主體都可以在市場上尋找合作伙伴,并進行各種信息資源要素的合理調劑,以使自己得到較好的經濟利益。從這個意義來說,信息資源要素的流動是其對市場作用規律所作出的積極響應。
  ——信息資源配置的政策與法規導控是相對于利益與市場導控而言的,它是在信息資源配置政策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制定可操作的計劃方案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對信息資源的配置予以導向和調控的過程。與經濟導控的信息資源要素的配置相比,政策與法規導控的信息資源配置,除了經濟原因與經濟利益動機的一面以外,還有非經濟性原因與動機的一面,如考慮信息資源要素配置的區際、行業、地區和部門的平衡和信息資源配置中的社會公平等。
  ——對信息資源配置的技術導控主要是針對信息資源要素中最具流動性的信息要素而言的。隨著信息技術運用的逐步普及和因特網信息資源的不斷增加,如何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虛擬配置將成為今后信息資源管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上述3種信息資源配置的實現機制應成為我國信息資源管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 明確信息資源配置質量的評價標準。
  何種情況下的信息資源積累與流動才是有效的與合理的?或是利用多種力量對信息資源配置進行導控的目標是什么?這是在研究信息資源配置問題時不能不注意的問題。只有明確了信息資源配置的目標和方向,才能使我國信息資源配置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從總體上說,我國信息資源配置是要在效率與公平的基本原則下,從滿足用戶越來越高的信息數量與質量需要的角度出發,實現信息資源配置效益的全面提高。
《圖書情報工作》京36~39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周毅20012001集中探討信息資源配置基本形式之一的信息資源流動。分析其內容、形式、功能及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流動的特點,并對信息資源配置問題談幾點認識。信息資源/資源流動/資源配置information resources/resources mobility/resources allocationThe Mobi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Fundamental Forms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Zhou Yi(Suzhou University,Suzhou)The accurnulation and mobility are two fundamental forms of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bi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concept,form,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obility are explored.And then,some views on the informationresources allocation are given.周毅,男,1966年生,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在職博士生,發表論文約80篇,出版專著等7部。蘇州大學 蘇州215006 作者:《圖書情報工作》京36~39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周毅20012001集中探討信息資源配置基本形式之一的信息資源流動。分析其內容、形式、功能及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流動的特點,并對信息資源配置問題談幾點認識。信息資源/資源流動/資源配置information resources/resources mobility/resources allocation

網載 2013-09-10 21:39:31

[新一篇] 資本的兩種發展趨勢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舊一篇] 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學科體系與建設途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