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學科體系與建設途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P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037(2003)06-0742-11
      1 引言:發展中的資源科學
    當今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走向綜合與交叉。為解決當代復雜而嚴峻的人口劇增、糧食緊張、資源短缺、環境退化和能源危機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許多學科彼此交叉、相互滲透,形成了一批交叉發展的新學科領域。資源科學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它是在已基本形成體系的生物學、地學、經濟學及其它應用科學的基礎上繼承與發展起來的,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交叉發展的產物,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
    資源科學研究,在20世紀60~70年代之前,側重于各個圈層的單項資源、特別是單項自然資源研究。盡管20~30年代就已有自然資源的整體觀念,但自然資源系統的綜合性研究則是在60~70年代之后才得到應有重視(注:自然資源規劃專題組.中國科學院1986~2000年規劃專題研究報告之四:自然資源.北京:中國科學院,1985.)。國內20世紀50年代以后,部門資源研究成果豐碩,資源綜合考察和科學研究也有了重要進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資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了42卷本的《中國自然資源叢書》和240萬字的《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兩項權威性標志成果,為我國建立資源科學體系和奠定其學科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1],促進了資源科學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之后,國內外高等院校紛紛設立資源環境學院或自然資源學院(科系、專業),目前國內設立資源科學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已近100所,極大地促進了資源科學體系完善、學位體系形成和高等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到目前為止,有關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與科學地位、資源科學的教育體系與學位設置等問題仍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為了規范資源科學術語、界定資源科學概念,2002年成立了“資源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開始資源科學技術名詞的審定工作。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就資源科學的上述若干問題作一討論,以期拋磚引玉。
      2 關于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資源科學研究的對象實體是資源或自然資源,這一點幾乎沒有異議。盡管人們對資源科學的元概念——資源或自然資源的認識千差萬別,但并不妨礙對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的討論。關于資源科學的定義,與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相聯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狹義理解的資源,即自然資源;一種認為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廣義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甚至知識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對資源科學做出相應的界定。
    2.1 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狹義的資源,即自然資源
    李文華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把資源科學表述為一門研究人與自然界中可轉化為生產、生存資料來源的物質與能量間相互關系的科學[2]。認為資源科學以單項和整體自然資源為對象,是研究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時空變化、發展及其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一個科學領域。黃秉維先生也認為自然資源研究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質和能的利用與保存,……凡是成為系統的知識都可以算是一門科學,雖然國際上還沒有自然資源學這一名詞,在實質上它是一門應用科學。作為這門科學的基礎是一系列的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成果[3]。資源科學的跨學科性,黃老在此表述得一覽無余。之后,資源學者大多沿用上述基本概念和內涵[4-6]。
    20世紀90年代,孫鴻烈先生進一步把資源科學表述為研究自然資源的形成、演化、質量特征和時空分布及其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7]。并強調指出,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資源科學不僅研究人類與資源、資源與資源、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之間協調發展的基本規律;而且研究資源的形成環境、資源化過程及資源的時空規律性,探討資源的二次利用與替代途徑;還研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規律,探索它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與資源機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資源,協調資源與人口、環境、經濟發展之關系,促使自然資源系統向有利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向演進。
    2.2 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廣義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甚至知識資源
    石玉林先生指出,以資源為研究對象的資源科學,是一門研究資源系統結構與功能及其優化配置的綜合性科學,它由自然資源學、社會資源學與知識資源學三大部門組成[8]。資源科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揭示自然資源與勞動力資源這對基本矛盾的相互關系和運動規律,研究各類資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及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資源科學屬于應用基礎學科,目的在于高效利用資源與優化配置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周永康先生明確指出,如果說地球科學在解決資源與環境問題上主要是一門基礎與基礎應用科學,那么還必須關注另類直接研究資源系統結構與功能及其優化配置的綜合性科學,即資源科學[9]。全面地看,資源科學應當包括自然資源學、社會資源學和知識資源學。
    沈長江先生把資源科學進一步表述為以資源及其管理為對象,研究資源的形成、數量、質量、結構、功能及其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的學問。他把分屬于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經濟資源與知識資源等不同資源領域中的分支學科,在資源屬性的基礎上統一起來,構成了一個具有整體性觀念與多源性特點的綜合性學科群[10]。認為資源科學既繼承了傳統學科中有關資源與資源管理的內容,又區別于傳統的地學、生物學、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的學科體系。
    有學者明確指出,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資源及資源系統的功能過程和資源問題。這種資源不僅指自然資源,而且包括社會經濟資源在內,二者是一個有機整體[11]。資源科學的建立或完善必須跳出自然資源科學的籬笆而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機結合,這可能是全面認識、解釋并有效解決全球性或地區性資源問題的突破口。更有學者提出資源科學是在全球性問題催生下的一門問題導向性科學(problem-oriented),與傳統學科有本質區分[12]。毋庸置疑,這些觀點強調了資源科學的實踐性與跨學科性,從積極意義出發,應該說為泛資源概念的出現和泛資源學的誕生提供了科學發展空間。
    作為資源學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社會資源,還是經濟資源,都面對著龐大的社會科學體系,抑或以人文資源相對應的人文科學體系;即使作為跨學科的資源科學綜合研究,也不可能包打天下。2000年出版的《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基本采用了第一種觀點[13],并進一步明確:資源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資源,它既包括自然資源,又包括社會資源;既包括全球資源,又包括特定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既包括現實資源,又包括潛在資源;既包括單項資源,又包括復合資源和一定地域的資源系統、資源生態系統和資源生態經濟復合系統。著重點則在于研究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物質基礎的自然資源和與之開發利用密切相關的人力、資本、科技與教育等社會資源。這種表述既兼顧了資源的廣義概念,又強調了自然資源,是與國際上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都采用自然資源科學(naturalresource science)概念相一致的。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及其參考用書大多采用這一權威說法[14、15]。
      3 關于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與主要分支學科
    資源科學的重要發展特征就是要把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結合起來,建立起完善的自然資源—資源生態—資源經濟—資源管理復合理論體系。這樣,資源科學勢必要涉及諸如地學,特別是地質學與地理學,生物學、特別是生態學,經濟學與農學等許多學科的研究領域與內容,可能這就是被人懷疑資源科學能否與其他學科明確分工的重要原因。其實,這正是資源科學的綜合性特征:在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她橫斷了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內容,形成了以自然資源或自然資源利用為核心的跨學科領域。如圖1所示,資源科學主要部門分支學科的承繼關系與綜合性學科的交叉發展過程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資源科學的跨學科特性。因此,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建設不僅要體現它的縱向分異,更要體現它的橫向綜合,已成為當代資源科學工作者的共識。
    附圖K9O101.JPG
    圖1 資源科學主要分支學科的承繼關系與交叉學科發展示意圖
    Fig.1 Frame of succeeded relation and cros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major branches of resource science
    就目前而言,資源科學的主要分支學科按其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的差異性與應用目的不同可主要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綜合性研究,即綜合資源學,研究自然資源發生、演化及其與人類相互作用關系的一般性規律,為部門資源學的研究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一種是專門性研究,即部門資源學,研究各類資源的形成、演化、評價及其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而理論資源學作為資源科學通論,主要從事自然資源本體性研究,有關自然資源計量與評價方法、自然資源價值與核算理論、自然資源循環與流動規律等一般性問題應該是理論資源學研究的基本內容,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區域資源學作為資源科學的具體應用領域和資源科學的應用研究領域,則是綜合資源學與部門資源學在具體時空的結合。資源科學研究總是在一定地域進行的,不同尺度的區域資源學(世界、國家、省、縣)正是一定類別的綜合資源學與一定層次的部門資源學在一定地域的具體實踐與應用。
    圖2是資源科學目前的學科分類及其體系梗概。資源科學的主要分支學科包括理論資源學、綜合(基礎)資源學、部門(應用)資源學與區域資源學,在此基礎上可以續分為18個二級資源學科與若干三級資源學科。諸如生物資源學,可以分解為森林資源學、草地資源學、植物資源學與動物資源學等,日、美大學農林學院多采用此種學科體系;資源經濟學可以續分為土地資源經濟學、水資源經濟學、礦產資源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學,乃或農業資源經濟學、環境資源經濟學等,都已是歐美資源經濟學科的核心課程;行政區資源學可以分為世界資源學、國家資源學(中國自然資源)、地區資源學(河北省自然資源)和地方資源學(平山縣自然資源)等,此處不再枚舉。當然,每個分支學科之下仍可做進一步的續分。
    附圖K9O102.JPG
    圖2 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與主要分支學科
    Fig.2 Disciplinary system of resource science and its major branches
    上述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與主要分支學科是與目前國內外高等院校的自然資源科系、專業設置和相關專業的課程安排基本一致的(可以通過下節表1、表2的內容加以印證)。《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基本采用的是這一學科體系框架,國家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工作也基本采用了同一學科體系框架,這都為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奠定了良好的科學基礎。同其它科學一樣,任何學科體系都不是封閉的,隨著資源科學研究的日益深化和擴展,資源科學的學科分類和體系框架必將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
    為了能更深入地揭示資源科學的跨學科性和各主要分支學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有學者在上述基礎上提出了資源科學的學科群概念與資源科學的三維網絡結構學科體系。他們認為以資源為研究對象的資源科學,實際上是由一組在資源屬性的基礎上統一起來的學科群構成的大科學領域[16]。這個跨學科的學科群可以利用三維坐標網絡體系來表達:資源科學由3個部分組成,即總論、資源各論與區域分論,三維坐標的3個軸分別由這3個部分占據[10]。資源總論主要涉及資源科學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方面的分支學科,資源各論主要是各具體部門資源的科學知識,按各部門分支學科的部門特殊性,可以分屬于自然資源學、社會經濟資源學與知識信息資源學。區域分論是資源科學中包括內容最多、最為復雜的部分。由于地球表面地域分異的復雜性,決定了區域分論中分支學科的復雜性,可以采用地域分異分類中的高級地域單元為例加以說明。
    筆者在上述基礎上提出了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發展的三維網絡結構模式(圖3),它可以形象地揭示資源學科交叉發展的內在機制與發展前景。應該說,在資源科學的三維網絡結構體系中,每一個三維交叉節點或任一個二維交叉節點都有可能形成資源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內容。諸如資源調查與旅游資源學,產生旅游資源調查;資源調查與國家(中國)資源學,產生國家資源調查(中國資源調查);旅游資源學與國家資源學,產生國家旅游資源(中國旅游資源);在三者的交叉點上則是國家旅游資源調查(中國旅游資源調查)。再如資源地理學與國家資源學,產生國家資源地理(中國資源地理);資源地理學與能源資源學,產生能源地理學;能源資源學與國家資源學,產生國家能源資源(中國能源資源),在三者的交叉點上則是國家能源地理(中國能源地理)。這些學科及其研究內容,有的已被認識或正在研究,有的則只有朦朧的概念和框架,有待進一步的工作。
    附圖K9O103.JPG
    圖3 資源科學發展的三維結構網絡體系
    Fig.s Frame of the 3d-net work structure for resource science
    通過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三維結構系統,可以充分揭示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客觀存在,更準確地認識各分支學科的學科地位、作用與特點,以及彼此間錯綜復雜的科學關系,推動資源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與學科體系建設。必須指出,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資源研究,都是與各類自然資源的綜合或專門研究結合在一起進行的,盡管近年來日益受到學術界重視,但有關人力資源、科技資源、教育資源與資本資源的研究并未脫離社會科學體系而形成資源科學研究中獨立的學科領域。
      4 關于資源科學的學位體系與課程設置
    4.1 國外資源科學的學科(位)體系與課程設置
    據互聯網資料和相關院校的情況調查,目前國外設有自然資源學院或科系、專業的高等院校數以百計,其中美國在50所以上,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和德國也為數眾多。這些院校不僅編制了自然資源學科的教學大綱,而且還設有自然資源科學領域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國外主要資源與環境學院名稱、相應的自然資源學科或專業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國外高等院校的自然資源學院及其相關科系與專業名稱
    Table 1 Disciplines and majors of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附圖K9O104.JPG
    從自然資源學科的由來與發展看,國外資源科學的大學教育與研究生培養主要包括3種類型:①綜合研究性的自然資源學科或專業,諸如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規劃、自然資源管理、自然資源經濟學、自然資源生態學等;②專業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學科或專業,諸如水資源科學、土地資源科學、生物資源科學、森林資源科學、草地資源科學等;③社會政策性的自然資源學科或專業,諸如環境與資源法學、資源政策與管理等。由于各院校的專業劃分不同,不同類型的自然資源學科,課程設置差別較大。一般說來,本科課程主要包括3部分內容:首先是數理化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其次是與資源利用和保護密切相關的地理學、生態學和經濟學基礎,以及有關單項自然資源(水、土、氣、生、礦等)的專業基礎課程;最后是自然資源計量與評價、資源地理與區劃、自然資源生態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資源政策與管理等綜合性專業課程。碩士和博士課程以高級資源生態學、高級資源經濟學、礦產資源政策與管理、能源政策與管理等專題講座為主要內容。
    4.2 國內資源科學的相關專業與研究生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03年,國內有近100所大學設有與資源科學密切相關的資源與環境學院或系及其相關本科專業,并招收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土、博士研究生(表2)。這些高等院校的資源環境學科主要包括3種類型:①由綜合性大學以地理系為主演變而來,主要包括地理科學專業、環境科學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等,諸如蘭州大學、浙江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從2003年起招收資源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②由農、林、牧、地、礦等大學的資源相關專業演變而來,主要包括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森林資源與環境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專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等,諸如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海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③由綜合性大學的資源經濟與管理相關專業演變而來,主要包括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等,諸如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從2003年開始招收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由此可見,中國跨學科的資源科學高等教育與研究生培養體系(分屬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法學和管理學)已現雛形。
      表2 中國目前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相關資源學科、專業
    Table 2 Disciplines and majors on relevant resource science awarding doctor and master degrees and offering graduate education
    附圖K9O105.JPG
    注:根據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國家教育委員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相關文件整理。
    4.3 關于資源科學的學位體系與核心課程
    國內由于目前管理體制上的部門分割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人為分離,有關資源研究學科仍分列在各相關學科門類之下,學科設置相對滯后于科學發展(表2)。2000年完成的《全國基礎研究“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已把資源環境科學列為18個基礎學科中的一個獨立的科學領域(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全國基礎研究“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2000.),主要包括資源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和資源與環境管理3個一級學科;資源科學與技術下屬自然資源、資源生態、資源經濟和資源工程技術4個二級學科,幾乎涵蓋了資源科學研究的所有領域。建議國家修改相關標準,把資源科學與技術作為新的跨學科(交叉學科)門類,納入“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列進國家“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結合現行的“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1992)(注: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3745-92,學科分類與代碼,1992。)和國家“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1997)”,通過對現有資源科學相關專業的整合與調整,資源科學與技術可以暫列資源科學、資源技術與資源管理3個一級學科(表3),考慮到資源科學的跨學科性,可分別授予理學、工學或管理學等學科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表3 資源科學與技術的學科體系與專業設置
    Tabal 3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specialized subjects offered in resources-environmental science
    附圖K9O106.JPG
    史培軍先生曾將資源科學進一步劃分為8個二級學科、22個三級學科和59個四級學科,幾乎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有關資源科學研究的全部領域[17]。與目前開展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工作確定的資源科學學科范圍相比,有了較大的延伸和拓展。這對資源科學的發展與完善,無疑是有推動作用的。但是,筆者在此仍建議從現實出發,以《全國基礎研究“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和200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修訂草案為基礎(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2002。),把資源科學與技術整合為一個交叉科學領域(表3),高等院校的資源與環境學院相關資源科學的學科與專業可做出相應調整。
    根據國外資源科學的院、系與專業設置、課程安排經驗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建議國內高等院校先期設立資源科學、資源技術與資源管理3個本科專業(可優先設立資源科學與資源管理專業)。本科課程可按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與專業綜合課4類設置。24門核心課程如圖4所示,可由高等院校按照學科需要和人才需求做出相應選擇。
    附圖K9O107.JPG
    圖4 資源科學的核心課程設計
    Fig.4 Funda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of resources science
      5 結語:資源科學的發展與完善
    透過人類—資源關系的演進[18],從資源科學的發展歷程看,資源科學研究是以自然資源為研究對象而發展起來的,目前只是越來越多地注意到自然資源的社會性和技術性特征,由此更多地涉獵了與自然資源利用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資源而已。正是由于自然資源的自然、社會與技術三重屬性決定了資源科學研究跨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的交叉學科特征,因此,跨學科的資源科學應該定位于交叉學科門類。資源科學最終應該整合現有的6個學科門類、11個一級學科和20多個二級學科(表2)為一個跨學科的資源科學與技術領域,分設資源科學(理學)、資源技術(工學)和資源管理(管理學)3個一級學科和綜合資源學、部門資源學、區域資源學、資源信息學、資源技術學、資源工程學、資源法學、資源政策學和資源管理學9個二級學科(表3),并建立相應的碩士、博士和研究生培養體系。
    考慮到我國學科分類與學位體系的現實狀況,建議將資源科學與技術作為交叉學科門類,列入“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下設資源科學、資源技術與資源管理3個一級學科;高等院校可以在資源科學與技術下,相應設立資源科學、資源技術與資源管理3個本科專業,以促進資源科學的發展和資源科學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
    隨著資源科學與技術領域納入國家基礎研究“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并進入“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以及高等院校資源科學專業的設置與調整和核心課程與教學大綱的確立,大批資源科學技術專業人才脫穎而出,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資源科學的發展與完善進程。
    收稿日期:2003-05-28;修訂日期:200自然資源學報京742~752K9地理封志20042004資源科學是一門研究自然資源的形成、演化、質量特征與時空分布及其與人類社會發展之相互關系的科學。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與分支學科主要包括理論資源學、綜合(基礎)資源學、部門(應用)資源學與區域資源學,其中,綜合資源學可以續分為7個資源學科,部門資源學可以續分為9個資源學科;理論資源學作為資源科學通論,區域資源學作為資源科學在具體區域的實際應用,都可做出進一步續分;由此提出了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發展的三維結構網絡模式。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內外高等院校資源科學的專業設置、學位體系與課程設計,提出整合現有分列的資源科學研究內容,在國家“學科分類與代碼”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增列資源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門類;高等院校的資源與環境學院,在資源科學之下可以設立資源科學、資源技術與資源管理3個本科專業,并招收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動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發展與高級資源科學人才的培養工作。資源科學/資源科學學科體系/資源科學教育體系/自然資源
    resource science/disciplinary system of resource science/education programs of resource science/natural resource  FENG Zhi-m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Some basic problem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cience,su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and its content,disciplinary system and main subdisciplines,degree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of resource sciences a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resource science is an integrated science,which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evolvement,quality and quantity characters,chang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Nowadays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main subdisciplines of resource science mostly include academic resource science,comprehensive(basic)resource science,departmental(applied)resource science and regional resourcescience.Comprehensive resource science can be furtherdivided into seven subdisciplines,similarly,departmentalresource scienc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nine subdisciplines;as the pandect and application in specific area of resource science,academic resource science and regional resource scienc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respectively.A 3d-network system model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n resource sciences is put forward.Based on the above study,referring to major setting,degree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design of resource sciences in the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s well as the domestic circumstance of som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resource-related disciplines and majors,it was proposed to conform the dispersal research contents of resources sciences,add cross-discipline division of resou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national'Discipline classification and its code' and 'List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which can recruit graduate students and offer Doctor's and Master's degree'. In order to impulse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the training of advanc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resource science,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hich were set up in some universities could also set up resource science,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the three undergraduate majors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resource science,moreover recruit 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ents.封志明(1963~),男,河北平山人,教授,博導,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土資源高效利用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旁及資源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E-mail:fengzm@igsnrr.ac.cn 中國科學院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 作者:自然資源學報京742~752K9地理封志20042004資源科學是一門研究自然資源的形成、演化、質量特征與時空分布及其與人類社會發展之相互關系的科學。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與分支學科主要包括理論資源學、綜合(基礎)資源學、部門(應用)資源學與區域資源學,其中,綜合資源學可以續分為7個資源學科,部門資源學可以續分為9個資源學科;理論資源學作為資源科學通論,區域資源學作為資源科學在具體區域的實際應用,都可做出進一步續分;由此提出了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發展的三維結構網絡模式。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內外高等院校資源科學的專業設置、學位體系與課程設計,提出整合現有分列的資源科學研究內容,在國家“學科分類與代碼”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增列資源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門類;高等院校的資源與環境學院,在資源科學之下可以設立資源科學、資源技術與資源管理3個本科專業,并招收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動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發展與高級資源科學人才的培養工作。資源科學/資源科學學科體系/資源科學教育體系/自然資源
    resource science/disciplinary system of resource science/education programs of resource science/natural resource

網載 2013-09-10 21:39:32

[新一篇] 資源流動:信息資源配置的基本形式

[舊一篇] 賴昌星“難民”案的法律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