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東擴的文化基礎及其戰略意義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歐盟不僅是一個經濟、政治聯盟,同時也是一個價值聯盟。(注:Europa alsWertegemeinschaft.In:Das Parlament v.8.Jan.1999,S.9.)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 約》將“自由、民主、尊重人權、基本權和法治原則”確定為歐共體/歐盟各成員國遵 循的基本價值標準(注:Vertrag ueber die Europaeische Union,unterzeichnet zuMaastricht am 7.Feb.1992.In:Europarecht.Baden-Baden 12,2000,S.3.);1997年《 阿姆斯特丹條約》也將這些基本原則看作為歐盟東擴界定的框架原則;2000年12月歐盟 尼斯峰會通過的《歐盟基本權憲章》(注:Die Charta der Grundrechte derEuropaeischen Union.In:Frankfurter Rundschau Nr.240 v.16 Okt.2000,S.9;Harald  Hohmann:Die Charta der Grundrechte der Europaeischen Union.EinwichtigerBeitrag zur Legitimation der EU.In: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B52—53/20 00,S.5—12.)首次以文本形式確定了歐洲政治文化價值;在此基礎上,歐盟制憲委員會 于2002年底提交了《歐盟憲法條約草案》(注:Egon C.Heinrich:EuropaisiserKonvent unterbreitet crste konkrete Vorschlaege.Die Verfassung nimmt Gestalt  an.In:Das Parlament Nr.42/43,O.21/28.Okt.2002 S.9.),由此歐盟從經濟、政治聯 盟向價值聯盟發展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隨著歐洲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文化和政治 文化因素在歐盟內外政策中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變量。政治聯盟、經濟聯盟和價值聯盟也 構成歐盟的三個層面,它們彼此既屬不同范圍,又互相依承成為一個多層面的統一實體 ,在這方面價值聯盟成為歐盟深入一體化的必然選擇,推動歐盟經濟、政治一體化。
    歐盟面向價值聯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同1989年后東歐劇變有著內在的聯系。1989 年后東西方對峙消失,在冷戰期間左右歐洲的政治、思想意識也逐漸由文化意識所取代 ,人們強調“歐洲文化認同”和“歐洲認同”,后冷戰階段在這方面進行的討論(注:Vgl.Hans Michael Baumgarten:Ein philosophisches Konzept fuer Europa.In:Diepolitische Bildung.6,1996 Jg.42,S.95—93;Wolfgang Mickel:kulturelle Aspekte  und Probleme der Europaeischen Integration.In: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10/1997,S.25—37;Walter Reese-Schaefer:Supranationale und transnationaleIdentitaet.Zwei Modelle kultureller Integration in Europa.In:PolitischeVierteljahresschrift 38 Jg,1997,H2,S.312—329;Trutz Rendorff;Wie christlich  wird Europa sein.In:Venanz Schubert(Hg.):Deutschland in Europa.St.Ottilien 1 996,S.187—203.),旨在確定歐洲界定的文化基石。綜觀后冷戰時期歐洲一體化進程, 歐洲認同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歐盟東擴。
    本文試圖從歐洲文化認同和歐洲界定出發,探索歐盟東擴的文化基礎及其戰略意義, 以把握歐盟東擴與歐洲文化認同的互動層面。
    一、歐洲文化認同和歐洲界定
    綜觀歐洲歷史發展過程,歐洲文化認同和歐洲界定互相影響。這一互動關系在一定程 度上也推進冷戰后歐盟東擴進程。
    歐洲文化認同
    歐洲文化認同以歐洲文化為基點。歐洲文化雖由不同的民族文化組成,但古希臘、古 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構成歐洲共同的文化遺產;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啟 蒙運動、自然科學和法國革命則為歐洲奠定了共同的文化價值和政治文化價值(注:Vgl .Michael Mueller u.d.:Globalisierung und EU-Er-weiterung stellen die Fragenach der europaeischen Identitaet.In:Frankfurter Rundschau Nr.231 v.5.0kt.20 00,S.9.);而發生在13—16世紀的文藝復興是歐洲范圍內的文化復興,它反對教會神權 、解放思想、重振和繼承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價值和精神財富;形成于文藝復興之后 的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強調古希臘思想家提出的民主意識,崇尚理性和科學;16 世紀的宗教改革主張個人直接對上帝負責的信仰自由,并建立了新教;歐洲自然科學的 興起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同18世紀以思想解放、理性為中心的啟蒙運動有著內在聯系。 由啟蒙運動提出的理性自由也成為當今西方價值的基礎,如公民參政意識,個人自由、 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時期提出的執法、立法和司法三權 分立至今仍被看作是西方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這方面法國革命對現代歐洲的發展有著 重要影響,它的“人權宣言”同美國“人權宣言”一起成為當今西方人權政策的基本出 發點。長達二千多年的基督教文化至今仍是歐洲人的精神紐帶。“基督教文化為歐洲文 化融合提供了保證,并繼續成為歐洲百姓精神生活一部分。”(注:Europa alsWertegemeinschaft:wie Anm.1.)
    從文化底蘊看,除東正教的希臘外,歐盟成員國都屬拉丁語基督教世界,歐盟成員國 百姓宗教信仰也反映了這一歐洲文化歸屬,如歐盟公民62%信奉羅馬天主教,約2億人, 21%信奉新教,約為6700萬人,3.2%信奉東正教。這里認同天主教的歐盟成員國有意大 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法國有80%以上公民信奉天主教,1.4 %信奉新教;而丹麥和英國信奉新教占人口90%以上,只有10%的公民信奉天主教;德國 宗教信仰比例則趨于平衡,天主教和新教各占一半。(注:Trutz Rendorff:wie Anm.5, hier S.188.)
    如此形成的歐洲文化價值和歐洲文化認同構成了歐盟的文化基礎。另外,歐共體/歐盟 也十分強調共同的歐洲政治文化價值標準,除“歐洲人權公約”(1954年)外,這方面的 文獻還有1989年發表的“歐洲基本權和基本自由權宣言”。除人的基本權(如人的尊嚴 、行業自由、財產所有權、隱私權、住宅和行商區域不可侵犯、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 由等)外,該宣言還將人權、民主、法治和個人自由確定為歐洲政治文化價值。(注:Hans-Juergen Ihnen:Grundzuege des Europarechts.Muenchen 1995.)2000年歐盟尼斯 峰會通過的“歐盟基本權憲章”匯集了迄今為止分散在“歐盟條約”、“歐洲人權公約 ”、“歐洲社會憲章”和“歐盟基本權和基本自由權宣言”的有關條款,它有54條條款 ,分為7個章節,涉及六個方面的基本權,如人的尊嚴權、自由權、平等權、社會權、 公民權和司法權。人的尊嚴權方面有生存權,身體和精神不可侵犯權,禁止用刑、奴役 ;自由權方面有自由保障、尊重私人和家庭生活、保護個人數據、成婚立家權、思想、 信仰和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和信息自由、藝術和學術自由、財產自由等,平等權涉及的 權利有法律平等,無歧視、文化、宗教和語言多樣性、男女平等、兒童權和老人權和殘 疾人融入社會等;“社會權”方面有職工企業知情權、勞工調解服務、合適的勞工條件 、禁止童工、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活保護、社會保障及健康保護等;“公民權”則包括歐 洲議會和地方選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遷居和居留自由權等。而“司法權”方面有有 效法律保護、辯護權、禁止罪行重判等。(注:同第24頁注③。)由此奠定的《歐洲基本 權憲章》將被寫進正在擬定的歐盟憲法,使之具有憲法法律的約束力,這里,歐盟基本 權構成歐盟憲法的法律基石。另外,歐盟制憲籌備會建議通過和批準“歐洲人權和基本 自由”(注:Egon C.Heinrich:Europaischer Konvent unterbreitet erste konkrete  Vorschlaege.Die Verfassung nimmt Gestalt an.In:Das Parlament.Nr.42/43,v.21/2 8.Okt.2002.S.9.),使上文所述的政治文化價值取向成為歐盟公民恪守的價值標準,由 此使歐盟由政治、經濟聯盟發展成為價值聯盟。(注:Juergen Habermas:Warumbraucht Europa eine Verfassung.In:Die Zeit Nr.27v.28 6.2001,S.7.)“歐洲文化 認同成為歐洲一體化的第二特征”(注:Walter Reese-Schaefer:同第25頁注⑤。)。“ 沒有歐洲文化認同,沒有具有歐洲意識的歐洲公民,歐洲政治的共同發展和政治聯盟將 幾乎不能付諸實現”(注:Leni Fischer:Homo europeus ersetzt denRechtskonsumenten.In:das Parlament Nr.12,v17.3.2000,S.3.)。歐盟憲法條約草案 在政治層面上確定了歐洲文化認同和歐洲政治認同關系,標志著歐洲未來政治藍圖。憲 法制定將使歐盟政治上更加聯合,更加團結,在政治和法律及憲法框架下,未來歐盟成 員國主權將不斷削弱,歐盟超國家的因素將不斷加強;按照歐盟“憲法條約草案”,在 聯邦制基礎上,歐盟成員國公民不僅具有本國公民身份,而且也將獲得“歐洲公民”身 份,新歐盟將取消輪值主席國制度,由成員國任命歐盟理事會主席,并通過共同防御政 策捍衛歐洲共同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歐盟委員會公布了題為“和平、自由、團結” 的報告,這是歐盟委員會提交給歐盟制憲籌委會的正式文化。報告建議各成員國共同建 設“世界上第一個超國家民主實體”,使歐盟最終成為聯邦國家。
    歐洲界定
    冷戰期間,歐洲界定受政治意識形態和經濟制度的左右,“鐵幕”成為東西歐的分界 線。冷戰結束,“鐵幕”成為歷史,在歐洲進行了“歐洲認同”討論中,人們尋找和確 定構成歐洲各國共同文化基石和由此形成的歐洲界定。
    如上文所述,古希臘文化、羅馬法、國家意識和基督教文化構成歐洲的共同精神紐帶 。在人文主義時期歐洲概念被看作是政治、思想現代化的代名詞,這里,歐洲概念不同 于“東方”(Orient)和“西方”(Okzident),在中世紀“西方”概念指“歐洲西半部” ,“歐洲”則指與拜占庭——東斯拉夫東正教相對立的基督教世界。這里,在4世紀羅 馬帝國的分裂和11世紀希臘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最終分裂過程中形成的歐洲歷史文化 界線在很長時期內左右著歐洲的界定,將西歐和東歐的基督教地區看作是一個統一的宗 教文化區域,以此區別拜占庭、東斯拉夫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世界,而歐洲界線在于“基 督教范圍的結束,伊斯蘭教和東正教范圍開始的地方”。(注:Samuel P.Huntington:kampf der Kulturen.Die neue Gestaltung der Weltpolitik im 21.Jahrhundert.Muenchen 1996.S.252.)冷戰結束,左右歐洲界定的社會和政治意識形態逐漸由歐洲文 化認同歸屬意識所取代。在對“歐洲認同”的反思過程中,人們又逐漸回到傳統的歐洲 界定意識,強調歐洲共同的文化認同歸屬,這一新的歐洲界定意識也推進了后冷戰階段 歐盟東擴的范圍和進程。
    二、歐盟東擴和戰略意義
    冷戰后,歐盟東擴是東西歐國家共同的需要。在政治上,中東歐國家按西方模式實現 制度轉軌;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建立市場經濟。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斯 洛文尼亞等中東歐國家百姓自信同屬“拉丁語基督教大家庭”。“回歸歐洲”、加入歐 盟也成為中東歐轉軌國家新的歸宿。
    歐盟東擴
    面對共同的歐洲文化歸屬和中東歐轉型國家早日重返歐洲(文化)大家庭的愿望,20世 紀90年代中葉歐盟推出了東擴計劃。1993年哥本哈根歐盟峰會制定了歐盟東擴的三大框 架原則:一、建立穩定的、制度化的國家機器,保障民主、法治秩序,保護人權,切實 尊重少數民族權利;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場經濟制度;三、承担成員國義務,把政治 、經濟貨幣聯盟作為自己的目標。這也成為入盟候選國的選擇標準。1997年盧森堡歐盟 峰會確定了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和塞浦路斯成為第一輪入盟候 選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脫維亞、馬耳他為第二輪入盟候選 國;1999年赫爾辛基歐盟峰會也讓長期被拒之門外的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加入第二輪入盟 候選國行列,使歐土在土耳其入盟方面的矛盾沖突暫時得到緩解。“在和平、穩定和民 主下實現歐洲統一是在歐劇變10年后一個重要歷史任務。”(注:Hartmut Hausmann:Aufnahme von zehn EU-Mitgliedern bis 2004-Die Erweiterung ist unumkehrbar.In :Das Parlament Nr.42/43 v 21/28 Okt.2002.S.9.)在此期間,歐盟委員會認為,除保 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外,從經濟、政治角度看,其它10個國家已達到歐盟提出的 要求。2002年12月哥本哈根歐盟首腦會議正式邀請波蘭、捷克、匈牙利、愛沙尼亞、拉 脫維亞、立陶宛、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和馬耳他這10個國家于2004年入盟,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將于2007年獲得歐盟成員國資格,土耳其可以在2004年12月以后就入盟問題 開始同歐盟談判。綜觀歐盟對各國要求入盟候選和俄羅斯要求入盟的不同態度,人們不 難看到,歐盟東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文所述歐洲文化界定意識的影響:
    接納中東歐10個國家入盟
    歐盟接受中東歐10個國家入盟,有經濟和文化原因。在經濟上,這些國家比3年前有較 快的發展。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歐盟水平四分之三的斯洛文尼亞和塞浦路斯外,19 99年其他入盟候選國國內生產總值大大低于歐盟平均水平,如捷克為59%,匈牙利為51% ,斯洛伐克47%,波蘭37%,愛沙尼亞為36%,立陶宛、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低于30%。 (注:Vor den Toren der EU.Wirtschaftliche Leistungen je Einwohner im Jahr 19 99.In:Das Parlament Nr.51.v.15.12.2000.)在此期間,中東歐等10個入盟候選國人均 國內生產總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以2001年為例,愛沙尼亞9800歐元,拉脫維亞7700歐元 ,立陶宛8700歐元,波蘭9200歐元,斯洛伐克11100歐元,匈牙利11900歐元,捷克共和 國13300歐元,斯洛文尼亞16000歐元,馬耳他12600歐元和塞浦路斯18500歐元。(注:Petra Pinzler:Oeffnung nach Osten,Europas Wirtschaft wird von derOsterweiterung profitieren.Doch der politische Widestand waechst.In:Die Zeit  Nr.44.v.24.Okt 2002.S.19.)以歐盟現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為標準,塞浦路斯 達到這一標準的79%,斯洛文尼亞達到68%,拉脫維亞只達到27%。雖然已獲準于2004年 入盟,但這些國家在正式入盟前還須完成歐盟評估報告提出的要求,如波蘭須建立一個 能抵制腐敗的政治、行政和企業機制,最終完成農業和工業私有化,實現同歐盟農業法 、環保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對接;捷克要減少對鋼鐵工業的貼補,發展環保事業,要使銀 行業更有透明度;匈牙利須完成與歐盟動物法和環保法的對接,加強對少數民族的保護 ;斯洛伐克要加大對腐敗打擊的力度;斯洛文尼亞要進一步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愛沙尼 亞須完善環保法;拉脫維亞要加大反腐力度,完善食品法立法;立陶宛要建立符合歐盟 要求的管理機構,加強漁業立法和環保立法;塞浦路斯的能源市場和政府采購制度要符 合歐盟的要求。(注:Viel zu tun.In:Das Parlament Nr.42/43,v.21/28.Okt.2002.S. 10.)因此對中東歐國家來說,即便入盟,要完成政治、經濟、社會一體化也將是一個漫 長的過程。
    除經濟因素外,決定這10個國家首先入盟還有文化和政治因素。從歷史、文化和自我 認同意識角度看,中東歐國家歷來把自己看作是歐洲的一部分,視歐盟為其共担命運的 歐洲大家庭。上文所述歐洲共同的文化遺產和歐洲文化價值及文化認同使西歐、中歐和 東歐成為一個文化統一體,基督教信仰構成歐盟成員國和中東歐轉型國家的共同宗教信 仰,這一共同的歐洲文化體系成為歐盟首批接納中東歐國家的重要文化因素;西方民主 政治模式又成為歐盟接受入盟候選國的重要政治前提。冷戰結束后,波蘭、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國家實現了制度轉軌;東歐百姓要求早日回到歐洲大家庭,加入北 約和歐盟被許多轉軌國家看成是“重返歐洲大家庭”的重要步驟。這些入盟國家“雖然 存在著差異,但都有歐洲認同意識的歷史前提,并接受西方民主的價值”。(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 002.S.6.)除希臘外,其它受到拜占庭文化影響的東南歐國家和地中海國家如塞浦路斯 、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將先后成為歐盟成員國,但因它們已向西方的政治文化看齊,并 開始接受西方政治文化,不會成為歐盟的陌生實體。(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
    對土政策
    在歐盟東擴方面,歐盟對土耳其采取了不同于中東歐轉型國家的態度。在土耳其入盟 問題上的歐土矛盾,從表面看,似乎由以下三個方面所致:一、歐土在經濟發展上有很 大的距離;二、歐盟認為土耳其有人權問題;三、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問題上同歐盟成 員國希臘長期存在爭端。但在入盟方面的歐土沖突或許更多出于彼此不同的文化歸屬。 因伊斯蘭教文化歸屬原因,土耳其一直被排斥在歐洲文化圈外。在提出入盟申請長達12 年之后,1999年12月赫爾辛基歐盟峰會才正式將土耳其列入第二輪入盟候選國行列,并 把人權、民主、法治和落實少數民族權利規定為土耳其入盟的先決條件。面對歐盟提出 的入盟條件,土耳其被迫要進行相應的法律、制度轉軌。在此期間,土耳其雖然進行了 一系列改革,在民主進程方面取得很大的進步,如取消死刑,尊重少數民族權利等,但 歐盟仍認為土耳其未達到歐盟提出的標準。根據歐盟對候選國入盟達標評估報告,土耳 其在民主人權和少數民族權利方面還存在嚴重問題,歐盟理事會三份對土報告認為土耳 其仍存在拷打犯人、缺少法治、軍方過多干預政治決策以及沒有實施歐洲人權法院作的 相關判決。(注:參見Hartmut Hausmann:Aufnahme von zehn EU-Mitgliedern bis 200 4.Die Erweiterung ist unumkehrbar.In:Das Parlament Nr.42/43 v.21/28 Okt.2002 .)雖然在時間上歐盟答應在2004年起動土耳其入盟談判,但在二年內土耳其要達到歐盟 對土的要求似乎是不現實的,到時歐盟又會借口加以阻止。從表面上看歐盟未啟動對土 入盟談判是達標問題,但這更多地反映歐洲對土耳其伊斯蘭教文化歸屬的反思。歐洲人 担心,土耳其入盟會使伊斯蘭教勢力在歐洲擴大。
    對歐盟來說,歐土雙方存在著歷史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法國前總統、現任歐盟制憲委 員會主席德斯坦公然提出疑問,土耳其是歐洲國家嗎?如果從歐洲歷史與文化自身出發 來看,作為伊斯蘭教國家,土耳其顯然不是基督教歐洲中的一員。從地理上說,土耳其 傳統上一直被認為是亞洲國家,也不屬于歐洲。其次土耳其的政治文化同西方政治文化 也有很大的區別。在人權和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土耳其遠離歐盟的標準。歐盟一方面促 使土耳其進行改革,另一方面提出土入盟條件還未成熟,認為土耳其軍方過多干涉內外 政策。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通過凱末爾將軍的改革,土耳其廢除了封建主義,實現 教政分離,并頒布了行之有效的民主議會憲法,但立法權都在軍方和土耳其國家安全委 員會,“軍隊的最高政府作用保證了土耳其的國家穩定,同時又限制土耳其的民主,這 句話違背歐盟的入盟標準。”(注:Helmut Schmidt:Einbinden,nicht aufnehmen.In:www.zeit.de v.2002.12—13.)面對軍人的勢力,今天在土耳其執政的正義和發展黨政 府,試圖通過入盟限制軍方的政治勢力。歐盟也因此處在矛盾之中。它們一方面害怕伊 斯蘭教政治勢力在土耳其不斷擴大,希望軍隊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又要求土耳其加快民 主進程。再次歐盟“担心土入盟后會加劇在歐盟成員國的土耳其人和庫爾德人融入歐洲 社會問題,同時這也將為其它穆斯林國家入盟提供了先例”,(注:Helmut Schmidt:Einbinden,nicht aufnehmen.In:www.zeit.de v.2002.12—13.)最后,歐盟担心在土入 盟后大批土耳其人利用歐盟的遷居自由權進入歐盟地區,給這一地區造成經濟、社會和 文化的壓力;担心土耳其入盟因補貼分攤而降低歐盟的生活水平,因勞動自由流通而使 歐盟經濟受到沖擊。
    在對土入盟上歐盟政界人士往往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他們一方面躲在土耳其未完成 的標準后,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另一方面迫于美國支持土耳其入盟而裝出同意接納土 耳其。三年前,在美國總統施壓下,歐盟作出了涉及土耳其的重要決定。在1999年赫爾 辛基的歐盟峰會上給予了土耳其入盟候選國資格。這里美國要求接納土耳其,除經濟利 益和反恐戰略的考慮外,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加入歐盟會間接地加強美國在近東的戰略地 位。土耳其跨歐亞大陸,位于巴爾干、中東邊緣,與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接壤,它信奉 伊斯蘭教,同時又是一個共和國;它是西方的盟國,北約成員,同時又與阿拉伯—伊斯 蘭世界保持特殊關系。對美國來說,美國可以通過土耳其影響阿拉伯—伊斯蘭世界。但 對歐盟來說,土耳其入盟將把歐盟疆界推至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美尼亞和格魯吉 亞等中東和高加索熱點地區,并面臨嚴重的庫爾德民族問題。同美國公布的邪惡軸心“ 國家伊拉克和伊朗毗鄰,將會受到恐怖主義、毒品走私、跨國犯罪和非法移民潮的直接 威脅”,伊斯蘭教勢力也會通過未來歐盟成員國土耳其進入歐盟地區。因此,土耳其入 盟所致的歐盟地域的擴大將不會加強歐盟,反而會使歐盟置入自我認同的危機,削弱歐 盟,這樣的歐盟不會穩定土耳其地區,也不會穩定近東地區。(注:Heinrich August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
    在土耳其取得入盟候選資格后,土耳其入盟不僅成為歐盟政治家所關心的問題,而且 也引起歐盟社會精英和歐盟成員國百姓的關注。“土耳其入盟將會使雙方不能承受政治 和感情壓力,歷史的烙印不能互換,身份和認同也不能由規定左右。”(注:Hans-Ulrich Wehler:Das Tuerkenproblem.In:Die Zeit Nr.38.v.12.9.2002.S.9.)雖 然歐盟不反對土耳其入盟,并愿意在2004年12月起同土耳其進行入盟談判,但歐盟要求 土耳其在入盟談判前達到真正民主國家的程序,以歐盟的標準實施民主和人權。歐盟這 種對土入盟的方式被看作是一種拖延戰術,以此掩飾不同意土入盟的目的,即使到2年 后的可以開始同土進行入盟談判,土耳其也會因未達到歐盟入盟標準而被無限期地拖延 下去。針對這種歐土在土入盟問題上的奇特狀況,人們提出在歐土之間建立一種特殊的 伙伴關系,“一種帶有特權的伙伴關系或許要比美國堅持的土耳其入盟,對歐土雙方更 加有利。這也將有利于土耳其選擇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在沒有歐盟的干預下,推進民主 化和包容認同宗教自由的多元化進程。”(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這里人們“應該考慮 幾種補充方式,如聯系國、關稅聯盟、經濟援助或其它合作形式,以此幫助土耳其進行 西方現代化”(注:Vertrag ueber die Europaeische Union,unterzeichnet zuMaastricht am 7.Feb.1992.In:Europarecht.Baden-Baden 12,2000,S.3.)。
    對俄態度
    如果說,在入盟上的歐土沖突更多地由文化歸屬所致,那么歐盟將俄羅斯排斥在外, 除文化歸屬外,還出于對地域戰略和地域地位的考慮。俄羅斯雖然是歐洲一部分,但它 位于歐洲邊緣、由歐亞間一大塊緩沖地帶構成。由于這一原因,俄羅斯人的歷史不同于 其他歐洲人。(注:參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374 頁。)在蒙古人對俄羅斯統治的兩個世紀中,西歐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海外擴 張和商業革命。俄羅斯基本上不受這些意義深遠的經濟運動和文化運動的影響。當俄羅 斯人于15世紀擺脫蒙古人時,顯露出來的俄羅斯文明不同于西歐的文明。東正教也成為 俄羅斯人的精神支柱。“俄羅斯沒有或很少經歷過那些界定西方文明的歷史現象,羅馬 天主教、封建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海外擴張和殖民化,啟蒙運動以及民族國家 的出現。……西方文明八個特征之中的七個——宗教、語言、政教分離、法治、社會多 元化、代議制機構、個人主義——幾乎完全與俄羅斯的經歷無緣。然而,唯一的例外是 希臘、羅馬古典遺產,它是經過拜占庭傳到俄羅斯的,與從羅馬直接傳到西方的有所不 同。俄羅斯文明是基輔和莫斯科的本土根源,受到拜占庭的強大影響和蒙古長期統治, 這些影響造成的一種社會和文化,它們與在極為不同力量影響下形成的西歐社會和文化 不太相似。”(注:Samuel P.Hungtington:Kampf der Kulturen.Die neue Gestaltung  der Weltpolitik im 21.Jahrhundert Muenchen 1996,S.219.)在冷戰結束之前,雖然 前蘇聯與歐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思想意識左右,但文化不同性諸因素也在一 定程度上左右人們的政治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90年代初蘇聯解體后,借東擴之勢,歐 盟和北約不斷接近獨聯體國家,俄羅斯感到來自北約的威脅。對之,俄羅斯試圖阻止北 約東擴,要求同其它獨聯體國家(如愛沙尼亞、立陶宛)一樣加入歐盟,但遭拒絕。對歐 盟來說“即便歐盟東擴后,俄羅斯也不屬于歐盟”(注:Rede zur EU von JoschkaFischer an der Humboldt-Univer sitaet Berlin.In:Frankfurter Rundschau v.17.6 ,2000,S.7.)。歐盟對俄這種排斥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歐洲(文化)界定的反映。“歐 盟東擴最終目的是維護和加強連接歐洲國家間的文化紐帶,通過文化凝聚力和歐洲不同 文化的共處方式,使歐洲避免政治不同性。”(注:Orient oder Okzident.In:DieZeit v.7.5.1998,S.54.)鑒于同歐洲大陸擁有的共同文化紐帶,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等獨 聯體國家也被定為歐盟東擴候選國,俄羅斯因其東正教文化歸屬而被歐盟拒之門外。“ 倘若將連接歐亞大陸的俄羅斯納入歐盟,那么歐盟這項東擴計劃因俄羅斯的廣闊的地域 而失敗。此外,歐盟也將缺少一種平衡力量”(注:Daniel Vernet:Wie haelt Europa  zusammen.In:Zeitschrift fuer Kulturaustausch 1996/1,S.18.)。在此期間俄羅斯實 行了市場經濟。在經濟、貿易上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伙伴,俄羅斯約有35%對外貿易是 與歐盟展開的,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占對外貿易很大比率,歐盟在吸納了新成員后, 與俄羅斯的對外貿易將占俄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政治上,普京積極推進“融入西 方”政策,通過“20”機制同北約取得平等的伙伴地位。在政治上,以俄羅斯方式引進 了西方民主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開始與西方趨同,但因文化歸屬和其持有的地 域戰略地位,西歐國家依然把俄羅斯看作是自己的對手,并會在一個很長時間內將其排 斥在歐盟東擴范圍之外。
    戰略意義
    歐盟接受中東歐國家和地中海國家塞浦路斯和馬耳他,不僅是出于政治道德義務和歐 洲共同的文化歸屬意識,而且也是歐洲后冷戰時期和平的需要,因為只局限于西歐的歐 洲聯合“只會引起歐洲國家間的分裂”,“使中東歐國家重返面向民族國家、被迫結盟 、傳統利益和民族認同的均衡體系。從中長期角度看,這種傳統的東歐沖突線最終也將 推至歐盟境內”(注:Klaus-Dieter Frankenberger:Wo endet Europa?Zurpolitischen und geographischen Identitaet der Union.In:InternationalePolitik 1998/1,S.20—26,hier S.25.),影響和破壞歐洲的安全與和平。正因為如此 ,歐盟東擴也被看作是“鐵幕”的結束和歐洲穩定安全的項目。以歐洲認同和歐洲文化 認可為基石的歐盟東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阻止中東歐國家面向民族國家認同的走向和東 歐新沖突線的形成,實現在歐洲大陸的和平和統一。
    另外,東擴可使歐盟的社會、經濟、法律制度推至中東歐地區。在這方面,歐盟要求 入盟國家達到三大框架標準,接受包括政治、經濟、貨幣和內政等31項法律,以此推進 和實現入盟候選國同歐盟的法律、經濟和政治一體化。
    隨著歐盟向東擴大,其經濟勢力也向東擴大。擴大將掃除貿易壁壘,建立世界上最大 的單一市場。這里,歐盟東擴最大收益成員國是德國,其對中東歐入盟候選國的出口額 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3%。平均每年有近18萬東歐勞工進入德國就業市場,激活德國國 民經濟。(注:Christina Wernick:Schwindende Hoffnung.EU-Studie.DieOsterweiteruung wird kaum Wachstum bringen.Nur Deutschland konnteProfitieren.In:Die Zeit Nr.25.v.13.6.2001.S.25.)今天,德國在東歐的投資超過其 它歐盟成員國,出口額不斷擴大,這為德國提供了10萬就業崗位。(注:Petra Pinzler :Oeffnung nach Osten.Europas Wirtschaft wird von der Erweiterung profitieren .Doch der politische Widerstand waechst.In:Die Zeit Nr.44.v.24.Okt.2002.S.19 .)
    歐盟東擴不僅促進歐洲穩定和歐洲經濟發展,而且也有助于歐洲最終填補冷戰鴻溝, 在歐洲大陸實現穩定和真正的統一。
    結束語
    隨著2004年5月首批10個歐盟候選國入盟和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2007年入盟,歐盟第 五次擴大項目也將完成。今天,面對歐盟東擴進程,人們呼吁不應無限制地擴大歐盟, 因為“越過歐洲界線的擴大將不會深化聯盟,而只是解體聯盟,(……)一個不認可歐洲 文化認同的歐洲將會面臨民族主義的復興,(……)歐盟若拒絕確定擴大的界線,將只會 使自己消失。”(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洲人對歐盟東擴界限的反思。
    
    
   德國研究滬24~30D7國際政治王志強/戴啟2004200420世紀90年代歐盟各成員國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歐洲認同討論,并通過確定歐洲文化認 同和歐洲(文化)界定,促進歐洲一體化,實現后冷戰時期歐洲的穩定和安全。在這一背 景下,歐盟在90年代開始推出東擴計劃,并把它同歐元與共同外交和防務一起看作是后 冷戰時期歐盟實現歐洲安全和穩定的三項主要行動。綜觀近年歐盟東擴計劃實施進程, 人們不難看到,除政治、經濟和安全因素外,歐盟東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文化因素的 制約。本文從歐洲文化認同和歐盟東擴兩個方面,闡述歐盟東擴的文化基礎和其戰略意 義,以此探索歐盟東擴的文化特殊性。歐洲文化認同/歐洲界定/歐盟東擴關于制度化安全合作與權力的自我約束問題在我為研究生開設的“國際安全合作研究 ”課程上展開過討論,葛肅昌、裘芳、余忠穩、任大慶、李鵬等同學的發言給了我很多 啟發。國防大學國際關系教研室孟祥青副教授對論文初稿也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向他 們表示感謝。同良于海青
    女,1975年生,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助理研究員,100732  Gong Liutang & Xie Danyang
  (Guaghua School of Managment,Peking University;IMF Institute)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iciency i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 We estimate production functions at provincial level and use these functions to compute time series for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d labor. We find that the dispersionin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declines from 1970 to 1984 and then becomes stable afterwards whereas the dispersion of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declines initially but the trend reverse since 1993. We argue that this reversal may indicate any of the following:(1) a policy-driven labor magration adding to labor market inefficiency;(2)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returns in labor;(3)both capital and labor have become mobile since 1993.王志強,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博士、副教授/戴啟秀,上海外國語大學社科院, 副研究員。(上海 200083 作者:德國研究滬24~30D7國際政治王志強/戴啟2004200420世紀90年代歐盟各成員國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歐洲認同討論,并通過確定歐洲文化認 同和歐洲(文化)界定,促進歐洲一體化,實現后冷戰時期歐洲的穩定和安全。在這一背 景下,歐盟在90年代開始推出東擴計劃,并把它同歐元與共同外交和防務一起看作是后 冷戰時期歐盟實現歐洲安全和穩定的三項主要行動。綜觀近年歐盟東擴計劃實施進程, 人們不難看到,除政治、經濟和安全因素外,歐盟東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文化因素的 制約。本文從歐洲文化認同和歐盟東擴兩個方面,闡述歐盟東擴的文化基礎和其戰略意 義,以此探索歐盟東擴的文化特殊性。歐洲文化認同/歐洲界定/歐盟東擴關于制度化安全合作與權力的自我約束問題在我為研究生開設的“國際安全合作研究 ”課程上展開過討論,葛肅昌、裘芳、余忠穩、任大慶、李鵬等同學的發言給了我很多 啟發。國防大學國際關系教研室孟祥青副教授對論文初稿也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向他 們表示感謝。同良

網載 2013-09-10 21:45:53

[新一篇] 歐盟東擴和亞洲自由貿易區的興起對亞歐關系的影響

[舊一篇] 歐盟東擴進程中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向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