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東方文學的歷史地位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東方文學是世界文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由于歷史上形成的種種原因,這種認識迄今仍然沒有為許多人所接受。在有些西方人的心目中,所謂世界文學往往就是歐美文學,他們所寫的世界文學史往往不給亞非文學以應有的地位;甚至在有些東方人和中國人的心目中,所謂外國文學往往也是歐美文學,亞非文學不占什么地位。這些看法顯然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一
  據大量考古資料和歷史記載證明,亞洲和非洲的幾條大河流域及其鄰近地帶是人類首先擺脫蒙昧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的地區。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西亞的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已經出現了城市,其中有些城市發展為奴隸制“城邦”。大約與此同時,即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之間,北非的尼羅河流域的原始公社制度開始解體,逐漸形成城邦(稱為“諾姆”,即州),并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進入埃及早王朝時期。繼之,公元前2800年左右,埃蘭人在西亞的伊朗高原上建立了奴隸制城邦——埃蘭國;公元前2300年左右,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形成城市,看情況可能是印度最早的奴隸制城邦;公元前2100年左右,東亞的黃河流域建立夏朝,王位由“禪位”改為“世襲”,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的正式形成(此后,在西亞的巴勒斯坦,希伯來人于公元前1030年創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而歐洲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希臘文明的前身,即邁錫尼文明,約產生于公元前20世紀左右;其后,從公元前8世紀起,希臘人又重新組成若干城邦國家,成為希臘文明的正式開端。以上便是巴比倫(含阿卡德、蘇美爾)、埃及、波斯(即伊朗)、印度、中國、希伯來和希臘等文明古國產生的大致順序。
  古代東方地區是世界文化最早的發祥地。在文字方面,蘇美爾人和埃及人創造了人類社會最初的文字(公元前3000多年),前者稱為“楔形文字”,后者稱為“圣書體”(或“象形體”)。其后,腓尼基人(西亞)于公元前13世紀創造了比布魯斯文字,漸漸演變成為腓尼基文字系統以及希臘字母、斯拉夫字母和羅馬字母(或稱拉丁字母);印度人和中國人創立自己的文字則可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數學方面,如埃及人和中國人率先測算出了圓周率。在天文方面,如中國人提出了“二十八宿”的說法,據說印度人和波斯人也有類似觀點。在建筑方面,如埃及規模龐大的金字塔成為古代世界建筑事業的奇觀。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古代東方地區也是世界文學最早的發祥地。埃及文學和巴比倫文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埃及文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神話、詩歌、故事、傳記、旅行記、箴言和戲劇等,其中《亡靈書》具有古代埃及文學匯編的性質,堪稱世界上最早編輯的詩文集,收入該書最古的作品據說產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書約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至1100年之間。巴比倫文學也有神話、寓言、故事、歌謠、史詩、禱詞和箴言等多種體裁,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無疑當推《吉爾伽美什》。這部史詩的內容早已在人們口頭流傳,最后編輯成書大約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比希臘荷馬史詩要早600年到700年,被認為是人類創作的第一部史詩。印度文學的產生雖晚于埃及文學和巴比倫文學,但卻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印度現存的最古文獻是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和《阿達婆吠陀本集》,約成書于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之間。四部本集主要采用詩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編成的詩集。
  古代東方文學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材料豐富,數量極大。這與古代東方文學的“多源性”有關系。如果說古代西方文學只有希臘和羅馬兩個互相聯系的源頭的話,那么古代東方文學卻有好幾個源頭,它們基本上是在本國和本地區的土壤上獨立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只是到了后來才出現了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影響。在古代東方地區,除埃及、巴比倫和印度文學外,中國文學(如《詩經》、先秦散文等)、波斯文學(如《阿維斯塔》等)和希伯來文學(如《舊約》等)也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我們僅以印度文學為例便不難說明東方文學的豐富性。在古代的文學世界中,印度文學作品的數量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例如卷帙浩繁的吠陀文獻,包括四部本集以及闡述這些本集的多種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世界古代兩部最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前者約有10萬頌,據說相當于希臘兩部史詩總和的8倍,后者約有2.4萬頌,據說相當于希臘兩部史詩總和的2倍;規模龐大的佛教文獻,其中含有《法句經》、《本生經》等詩集和故事集;豐富多彩的古典梵語文學,包含有馬鳴、跋娑、首陀羅迦和迦梨陀娑等人的創作。在印度文學中,神話(包含在吠陀文獻和兩部史詩中)、史詩和被歌德、席勒推崇備至的迦梨陀娑的創作均已達到古代世界文學的一流水準,足以與希臘同類作品媲美。
  關于古代東西方文學之間的影響,我們可以說,當時東方對西方的影響似乎大于西方對東方的影響。這是因為東方幾個文明古國歷史更悠久,而且文化發達,文學繁榮,所以它們首先對于希臘和羅馬文學,并且通過希臘和羅馬文學對于后世西方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子之一是埃及和巴比倫文學在許多方面為希臘和羅馬文學的發展補充了養分。例子之二是希伯來人創作的《舊約》很早就被譯成希臘文,并與用希臘文寫成的《新約》一起編成《圣經》,成為后世西方文化和文學發展的兩大源流(即所謂“二希”)之一,對于后世西方文化和文學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二
  當人類的歷史進入中古時代,即封建社會后,東方一些先進國家仍然走在前列。就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而言,我國可能是最早的,大約在公元前700年至400年之間(即春秋時代),我國便已經歷了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從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其他許多東方國家也在公元二三世紀至七八世紀之間先后確立封建制度。總之,東方先進國家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比歐洲先進國家早(一般認為,歐洲的封建社會從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崩潰算起),其他許多國家也不比西方國家晚。
  在中古時代的前期(約至15世紀),東方各國人民繼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文學,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相比之下,受到封建統治者和基督教教會嚴格束縛的歐洲國家的中世紀文化和文學卻不很突出,除了大詩人但丁的創作以外,沒有取得多少特別引人注目的成果。
  在文化方面,東方地區一些先進國家,如中國、印度、阿拉伯和波斯等國的發展超出了同時代的歐洲國家。例如:我國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等“四大發明”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傳入歐洲以后,對歐洲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印度和阿位伯在數學研究上成績卓著,印度人創造了“0”的符號和10進位制,阿拉伯人加以改進,形成“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取代了歐洲人原來使用的羅馬數字;此外阿拉伯人還為創立代數學和現代數學做出了許多貢獻。波斯學者伊本·西拿(阿維森納)所著的《醫典》,堪稱當時醫學的百科全書,長期成為歐洲醫學教學和研究的指南。
  在文學方面,東方文學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超過同時代的西方文學。這時的東方文學在古代文學的堅實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家,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當時世界文學的高峰。如我國出現了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關漢卿、王實甫等一系列偉大的散文家、詩人和劇作家;印度的名家名作有伐致呵利的詩集《三百詠》、戒日王的劇本《龍喜記》、寓言故事集《五卷書》和格比爾的格言詩;日本的主要成果是和歌總集《萬葉集》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后者被認為是東方最早的長篇小說,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格魯吉亞詩人魯斯塔維里的長篇敘事詩《虎皮武士》代表該民族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烏茲別克詩人納沃伊最富盛名的作品是《五詩集》。除此之外,波斯和阿拉伯的文學成就也頗令人驚嘆,可以作為力證。
  波斯在9至14世紀迎來了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詩人輩出,名家如林。菲爾多西是波斯優秀的史詩詩人,他的主要業績是一部寫作35年之久,長達10萬行的史詩《列王紀》,該詩藝術地再現了波斯上下數千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世界著名史詩之一。歐瑪爾·海亞姆是波斯優秀的哲理詩人,他以四行詩(即“魯拜”)的形式從事創作,在波斯國內外產生了深廣的影響。內扎米是波斯優秀的敘事詩人,他的主要成果是由五部長詩合成的《五詩集》,內容豐富,故事感人,形象生動,廣為流傳。薩迪是波斯優秀的訓誨詩人,他的代表作是《果園》和《薔薇園》,前者采用詩體,后者采用詩文結合的形式,批判社會,指引人性,被視為藝術珍品。哈菲茲是波斯優秀的抒情詩人,他的詩歌一面揭露社會的腐敗,一面謳歌美酒和愛情,思想大膽,格調清新,感染力強。關于波斯詩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德國詩人歌德贊美道:“據說波斯人認為他們在500年間所產生的眾多詩人中,只有七位是出眾的。但是,就是在他們所不取的其余詩人中,仍然有很多人是我所不及的。”(張鴻年譯文)
  阿拉伯的古典文學也是值得矚目的。《古蘭經》可以說是阿拉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它既是伊斯蘭教的經典,又被公認為散文的典范。其后,阿拉伯涌現出一系列頗有名氣的詩人,如艾布·努瓦斯、艾布·阿塔希葉、穆太奈比、麥阿里、哈里里等便是其中之佼佼者。但對世界影響最大、獲得世界聲譽最高的阿拉伯文學作品還不是這些,而是那部大型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該書是阿拉伯以及印度、波斯民間創作的集錦,在世界各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熟知。
  然而,無庸諱言,與西方文學相比,東方中古時代的文學也存在著明顯的弱點,即發展的緩慢性。文學發展的緩慢性是與社會發展的緩慢性相聯系的。早在古代,東方國家就由于奴隸占有制度比較原始,農村公社勢力強大,專制君主獨攬大權等原因,社會發展速度較為遲緩。到了中古,東方各國社會發展很不平衡,水平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但從整體上看,東方封建社會存在的時間比歐洲長,解體的時間比歐洲晚,發展的速度比歐洲慢。在東方許多國家當封建制度形成時,沒有出現像西方國家所發生的那種急劇而重大的變革;在封建制度統治下,經濟發展速度較為遲緩,生產長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直到19世紀前后,絕大多數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為止,資本主義因素始終沒有得到顯著的發展。其原因是極其復雜的。大體上說,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的內部結構特征。封建主義野蠻的政治壓迫和殘酷的經濟剝削,使廣大勞動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幾乎喪失了推動社會生產的積極性和發展社會經濟的可能性;同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制度居于統治地位,商品交換和貨幣經濟不夠發達,也對社會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消極作用。此外,異族的侵略和統治(特別是比較落后的民族對比較先進的民族的侵略和統治),對于不少國家也有不同程度的阻礙作用。凡此種種,造成如下結果:在中古時代的前期,東方一些國家是比較先進的,是走在世界各國前列的;但是到了中古時代的后期,東方國家就逐漸落在歐洲先進國家的后邊了,當歐洲已經進行產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時,東方仍處于封建制度的制約之下。
  與社會發展的緩慢性相適應,東方文學的發展也具有緩慢性的特點。這個特點在古代和中古前期還不十分明顯,但到中古后期便顯得頗為突出了。盡管這時東方文學還在繼續向前發展,產生了諸如我國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印度的《蓮花公主傳》(加耶西)、《蘇爾詩海》(蘇爾達斯)和《羅摩功行之湖》(杜勒西達斯),日本的松尾芭蕉、井原西鶴、近松門左衛門的俳句、小說和劇本,朝鮮的《春香傳》,越南的《金云翹傳》(阮攸),馬來語的《杭·杜亞傳》等名著;可是由于這時歐洲先進國家已經漸次步入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產階級文學開始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相繼出現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啟蒙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產生了塞萬提斯、莎士比亞、彌爾頓、莫里哀、笛福、菲爾丁、伏爾泰、盧梭、歌德、席勒、拜倫、雪萊、雨果和普希金等一系列大作家,所以繼續囿于封建框框之中的東方文學就顯得大大地落后了,東方文學自身發展緩慢性的弱點就充分地暴露了,東方文學與西方文學的對比形勢也就根本地改變了。
   三
  “近代文學”一詞,在西方主要是指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和資本主義社會初期的文學,在東方情況有所不同。對于東方絕大多數國家來說,近代文學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文學;只有日本例外,近代文學是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社會初期的文學。這是因為,近代東方的歷史情況不同于西方。首先,西方國家封建社會解體比較早,資本主義社會產生比較早,西方的資本主義階段一般從17世紀40年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西方近代史也由此算起;但東方國家封建社會解體卻要晚得多,近代史開始也要晚得多,一般從19世紀中葉前后才算進入近代歷史階段。這就是說,東方近代史的開端要比西方遲兩個世紀左右。由于東方近代史開始的時間比西方晚,而結束的時間卻大體相同,所以東方近代史持續的時間也就比西方短,西方大約經過了二三百年,東方則只有半個多世紀。其次,西方的近代史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而東方的近代史則是絕大多數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歷史,唯有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再次,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比較充分,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強大;但東方絕大多數國家的資本主義卻沒有得到充分發展,資產階級(主要指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相當薄弱,不能與殖民主義勢力和封建主義勢力進行強有力的斗爭,他們所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常常帶有改良主義色彩,并且往往以妥協和失敗而告結束,只有日本有所不同。最后,西方近代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貴族階級和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而東方絕大多數國家近代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則是殖民主義、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獨有日本近似西方。
  由于近代東方的歷史情況與西方差異甚大,所以其文學也迥然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近代東方文學的產生比西方晚,歷史比西方短。西方近代社會始于17世紀中葉,近代文學始于14至16世紀;而東方近代社會則始于19世紀中葉,近代文學的產生也大致從這時算起,但取得較大成就還要晚些,要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這樣計算起來,東方近代文學的產生要比西方晚四五百年,歷史要比西方短四五百年。第二,近代東方文學的思想傾向不同于西方。在東方,由于絕大多數國家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矛盾不同于西方,所以這些國家近代文學的主要思想傾向,一是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革命思想,二是反對封建主義、爭取民主自由的民主革命思想;而西方近代文學則是資產階級思想的表現。第三,近代東方文學的發展不如西方文學充分,一般來說作品數量不如西方多,質量也不如西方高。這是由于社會條件的限制,即資本主義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也是由于產生較晚和歷史較短。
  當然,這并不等于說近代東方文學沒有取得什么成就,并不意味著近代東方文壇上沒有產生優秀的作家和作品。事實并非如此。如日本的二葉亭四迷、森鷗外、夏目漱石、島崎藤村、谷崎潤一郎、志賀直哉和芥川龍之介,印度的迦利布、般吉姆、泰戈爾和帕勒登社,菲律賓的黎薩爾等都可以列入近代世界優秀作家之林。現以泰戈爾為例。他是印度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和詩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首先是詩人。他的詩在印度和世界享有盛名。他的詩用生動流暢的孟加拉語寫成,形式多種多樣,風格富于變化,形象生動,韻律豐富。他也是小說家。無論是在短篇小說方面,還是在中篇和長篇小說方面,都有若干名篇佳作問世,受到論者好評。他又是劇作家。他的劇本風格獨特,以發人深省的哲理和清新雋永的語言為特色,而不以曲折緊張的情節見長。他還是散文家。他的散文思想深刻,內容充實,語言精美,被認為是孟加拉近代散文的典范。總之,泰戈爾堪稱熔東西文化于一爐的藝術家,他的創作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達到高超的藝術水準。他可以被毫無愧色地列入世界近代最優秀的作家行列。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近代東方文學在整體實力上遠遠不及同時代的西方文學。這個時期西方國家涌現出許許多多蜚聲世界文壇、代表世界水平的大家。如法國的司湯達爾、巴爾扎克、福樓拜、左拉、莫泊桑,英國的狄更斯、哈代,俄國的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德國的海涅,美國的惠特曼、馬克·吐溫等便是。
  總而言之,我們既要看到近代東方文學具有歷史比較短、發展不充分等弱點,又要看到近代東方文學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東方文學發展史上,它是一個復興時期、過渡時期,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世界近代文學史上,它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并與西方文學形成對比,大放異彩。
   四
  現代文學一般是指本世紀10年代以來的文學。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個時期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分為戰前和戰后兩個階段。戰前,東方絕大多數國家的社會性質與近代相同,仍然屬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但革命形勢卻與近代不大相同,即普遍展開了民族民主革命,反對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只有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它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走上法西斯化道路,并且把日本人民和鄰國人民一起拖進了戰爭的深淵。戰后,東方地區的社會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方國家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情況,走上了幾種不同的道路。中國、朝鮮等國人民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其他許多東方國家也在民族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先后掙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國家。此外,日本則重新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逐漸變成了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
  東方地區社會形勢的巨大變化促使文學發生相應變化。如果說近代文學具有過渡性質的話,那么現代文學則構成東方文學發展史上一個新的繁榮時期;尤其是在戰后,由于各國相繼獨立,社會條件較為優越,因而文學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呈現一派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比起近代文學來,現代文學在數量上有很大的增長,在質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地域上也大大地擴展了。從北亞到南非,從東亞到西非,許多國家的文學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如日本的川端康成、小林多喜二、井上靖、大江健三郎,朝鮮的李箕永、韓雪野,中國的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緬甸的德欽哥都邁,印度尼西亞的普拉姆迪亞,印度的普列姆昌德、安納德、克里山·錢達爾,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伊克巴爾,伊朗的赫達雅特,土耳其的希克梅特,黎巴嫩的紀伯倫,以色列的阿格農,埃及的塔哈·侯賽因、邁哈福茲,塞內加爾的桑戈爾,尼日利亞的索因卡,南非的戈迪默等人的創作,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試以日本文學為例。日本現代文學在戰前已經做出一定成績,到戰后則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取得了更高的成就。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數量多,即作家隊伍迅速擴大,作品產量迅速增長。二是質量高,即文學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在藝術表現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三是影響大,即日本現代文學在國際上的影響逐漸擴大,如越來越多的日本作家成為國際知名人士,越來越多的日本作品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先后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金,便是日本文學國際影響擴大的標志之一。那么,戰后文學取得以上成績的原因何在呢?我覺得主要有三點:首先是以戰前文學為基礎。自明治維新起,日本文壇便向西方開放,大力介紹西方文學理論,大量翻譯西方文學作品,使得戰前文學面貌煥然一新。這就為戰后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政治的自由為文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戰前文學是在法西斯主義的嚴酷統治下艱難地前進的;而戰后文學則處在比較自由的政治條件下,一般來說各種流派和傾向的文學都可以自由發展和自由競爭,所以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了。最后是戰后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促進了文學的發展,為文學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不過,我們在充分肯定東方文學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應當明確指出它的不足之處。我們必須看到,東方文學的創新還不夠多,發展還不夠快,在質量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我以為主要是由于東方現代文學的底子薄。所謂底子薄,主要是指東方現代文學的前身——近代文學的歷史短,實力弱,發展不充分。由于近代文學與現代文學互相銜接,關系密切,所以近代文學乃是現代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基礎;近代文學的底子薄弱,直接影響現代文學的發展水平。在這方面,西方先進國家具有堅實的近代文學基礎,條件比東方國家優越得多。
  那么,東方現代文學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迅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呢?從一些著名作家所走過的道路,從他們所取得的經驗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其共同點是“東西結合,以東為主”。這就啟示我們,東方現代文學也應走這條路。所謂“東西結合,以東為主”,是指一方面積極大膽地、分析批判地繼承本民族的文學傳統,另一方面積極大膽地、分析批判地吸收外國的文學經驗,而以前者為主。為什么要強調繼承本民族的文學傳統呢?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具有鮮明的東方性,也就是民族性,才能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也就是民族色彩;而只有具有民族性和民族色彩,才能更加具有世界性,才能更快地走向世界。為什么又要強調吸收外國的文學經驗呢?這不僅是因為一般來說各國的文學都要互相交流,而且是因為東方國家吸收外國文學經驗還有其特殊的必要性。我們強調吸收西方文學的經驗,特別是近代以來文學的經驗,是因為東方自己的近代文學比較薄弱,有些國家的近代文學幾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只能從西方近代以來的豐碩成果中吸取營養,以補充自身之不足。
  總起來說,我們在評價東方文學的歷史地位時,應當本著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既不要隨便壓低,也不要任意抬高。依筆者看來,從整體上說,西方文學的成就要比東方文學的成就大一些,這是因為自近代以來,西方文學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東方文學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而西方文學的主要業績正是在近代和現代這兩個歷史階段創造出來的。但盡管如此,東方文學的歷史價值仍然不可低估,東方文學的歷史地位仍然不可壓低,更不容忽視,不容否定。“歐洲中心論”是不科學的,不符合實際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旗幟鮮明,不能模棱兩可;因為就世界文學而言,中國文學也屬于東方文學的范疇,我們如果默認壓低甚至否定東方文學的“理論”,那實際上就不僅壓低或否定了其他東方國家的文學,同時也就壓低或否定了我們自己的文學。*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59-65J4外國文學研究何乃英19971997東方文學 西方文學 比較研究 歷史地位作者 北京師大中文系教授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59-65J4外國文學研究何乃英19971997東方文學 西方文學 比較研究 歷史地位

網載 2013-09-10 21:47:42

[新一篇] 論東坡詞的“雅化”及其對詞史的影響

[舊一篇] 論東盟的經驗及其啟示 ——紀念東盟成立三十周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