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人學研究述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張軍 武漢大學哲學系 430072)
  人的問題,包括人的生存和發展、人的本質及其異化、人性、人道、人權等等是當代人類社會發展中突現出來的一個具有全球性、總體性的問題,與此相應,人學也已成為當代世界哲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自80年代初以來,我國哲學界在人學問題的研究上先后經歷了從關于人道主義的討論到對人的現代化問題的關注再到對人的主體性的深入探討這樣幾個階段。近年來我國哲學界對什么是人學、人學與哲學的關系、人學的研究對象、人學研究應有的視角和方法以及應如何建構人學理論體系等幾大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本文擬對這一討論中的一些主要觀點作一綜述。
   一、什么是人學
  在討論中,大家普遍認為,要使人學研究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首先必須對什么是人學亦即人學的內涵和實質問題作出時代性的反思。當然,在什么是人學這一問題上,人們的具體看法是不一致的。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人學是關于作為整體的人的學問,它是關于人的各個方面的規定性的綜合性的研究,其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一幅關于人的完整圖景。
  2、人學是關于人本身的學說或理論體系,嚴格地講,它是一門專門對作為整體的人的本質、特性、存在、價值等問題作形而上探究的學科。
  3、人學是關于作為個體的人的學說,它通過對各門關于人的具體科學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哲學提升,系統地探討作為個體的人的本質、價值、自由、尊嚴、權利及其存在和發展等問題,從而提供一幅關于個體人的完整圖景。
  顯然,上述關于“人學”的幾種界說對人學的內涵和實質的理解不盡相同,但他們在下面兩點上還是有共識的:
  第一,人學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哲學學科。一方面,人學不同于那些具體的、經驗性的關于人的科學,因為各門具體的、經驗性的關于人的科學所關注和研究的只是人的某一方面的規定性,而人學則是從總體上來研究人,研究作為整體的人。另一方面,人學也不同于一般所謂的關于人的哲學,因為一般所謂的關于人的哲學是概指對于與人有關的各種問題的哲學探討,而哲學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這樣那樣地與人有關。
  第二,人學的主題是以哲學的方式來反思關于人的各種根本性的問題。也就是說,作為一門哲學學科,人學所要研究的是人(或作為個體的人)的本質、特性、價值、存在和發展等等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但人學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應密切結合人與世界關系的時代發展來進行。
   二、人學與哲學的關系
  人學與哲學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正如上述,一般人認為,人學乃是哲學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但就一些論著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問題所作的論述和對這兩個概念的實際使用來看,人們在人學與哲學的關系問題上是存在著很大的分歧的。
  有人認為,哲學就是人學。哲學是人理解自己的一種自我意識理論,人怎樣理解自己也就必然怎樣理解世界——人既是哲學也是世界的奧秘;人和哲學都同世界所經歷過的一切存在形態相關,同時又超越了一切既存和現存的事物,哲學所有過的形態也就是人曾經經歷過的狀態的寫照。持這一看法的人指出,哲學視野中的世界不過是由人自身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建立起來的,人是世界的主體,而世界則是人的活動對象,因此,哲學對人與世界關系的研究不過是對人自身的觀照。其中,有的論者還提出,要真正領悟人與世界關系的奧秘、深入地研究人的世界,必須牢固地確立起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并以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來取代傳統哲學的本體論思維方式。
  許多人則認為哲學包括人學但并不等于人學,人學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哲學與人學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其理由是:哲學所要研究的不只是人或人的世界,而是作為整體的世界,人或人的世界僅僅是作為整體的世界的一個部分;作為一種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哲學實際上是一個學科群,人學只是哲學的諸多部門學科之一。在這一個前提下,有的論者強調說,人學研究總是在一定的哲學世界觀的指導下進行的,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不同,其對各種關于人的問題的看法也必然不同;只有首先對世界、對人與世界的關系作出正確的本體論闡釋,如承認物質世界的先在性、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對人的存在、活動和發展的制約性等等,才能對人或人的世界作出科學的理解和說明。此外,人學與哲學的其他一些部門學科如歷史觀等之間也具有密切的關系,它們對人學研究和人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還有人認為,人學不等于哲學,也不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而應是哲學的當代形態。在這些論者看來,當代人與自然關系上的各種全球性問題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宗教泛化、戰爭威脅、技術異化、人與人的疏離使得當代人陷入了普遍的精神困惑和迷茫之中,信仰危機、道德失落、自我感、意義感、歸屬感的喪失以及人的心態失衡和個性扭曲已成為當代世界嚴重而又普遍的社會問題。概言之,人的問題已突現為當代人與世界關系的焦點,在這種情況下,哲學要想有所作為、要想求得自身的發展,就必須深入地研究當代人與世界關系上的這些焦點問題,并自覺地把自身發展為人學。
   三、人學的研究對象
  在近年來國內學術界的人學討論中,許多人在這一點上是形成了某種共識的,那就是認為人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整體的人。但是,“作為整體的人”的具體規定性是什么?在這樣一個亞層次上,大家的看法又出現了明顯的分野。
  一種觀點認為,“作為整體的人”是指與外部自在的物質世界相對待的一般人或人的世界。持此觀點的人認為,人是物質世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能夠從事勞動實踐的一種全新的存在,藉助于勞動實踐,人不僅從自然界中獨立了出來,而且還使物質世界本身發生了分化,創造了一個區別于外部自在的物質世界的、依賴于人的屬人世界或人的世界。這種與外部自在的物質世界相對待的人的世界亦即所謂的一般人就是人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種觀點認為,“作為整體的人”是指以類的形式存在的人亦即人類。所謂類或人類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它是與動物相對待的存在物,具有一系列區別于動物的本質特點和屬性;其二,它是與作為個體或群體的人相對待的類存在物,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無數個體、群體的總和。這也就是說,人學所要研究的就是為一切人所共有而為人類所獨有的規定性。
  第三種觀點認為,“作為整體的人”是指完整的個人。所謂完整的個人,不同于各門具體的、經驗性的關于人的科學視野中的那種抽象的、被片面化了的人,亦即不同于人的某一方面的屬性,而是以可感的實體為基礎的、有著多種具體的和現實的規定性的人,是具有一定的需要、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著創造性的活動并表現出豐富的個性的人,簡言之,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第四種觀點認為,“作為整體的人”應是人的各種存在形態的統一,是作為個體的人、作為群體的人和作為類存在的人的統一。
   四、人學研究應有的視角和方法
  許多人認為,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哲學學科,當代人學應堅持運用經驗實證與哲學反思、科學分析與邏輯思維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關于人的各種問題。但是,當進一步論及人學研究的具體視角、具體方法時,就可謂是意見紛呈了。
  有人認為,價值分析與科學分析的統一應是人學研究首要的方法論原則。其中,前者注重的是客體適應或滿足主體的價值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對象的應當性、為我性以及人的主體性和超越性,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中它所著眼的是人的方面;后者注重的是主體反映客體的真理性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對象的現實性、自在性以及人的受動性和適應性,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中它所著眼的是外部世界的客觀性和規律性。人學研究只有堅持這兩個方面的統一,才能窺視到特定人與世界關系的人或人的世界的全貌。
  另有人認為,科學的人學應建立在實踐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它應該始終堅持從人的現實的感性活動即人的實踐活動出發去研究和闡釋包括人的存在和本質在內的關于人的各種問題。在實踐唯物主義的視野中,人的存在、人之為人的本質規定的獲得以及人的歷史發展等等,都是以人的實踐活動為基礎的,都是人的實踐活動及其發展的結果;實踐不僅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的本質,人以何種方式來展開自己的實踐活動,也就是在以何種方式塑造自己和表現自己。因此,實踐原則應是人學研究的根本原則。
  有人從文化哲學的角度來探尋人學研究的視角和方法。他們認為,人的問題并非是純粹的學理問題,它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人是什么”這樣一個問題只有結合人的生存方式和特定的文化模式才能得到闡明,也就是必須確立起文化哲學的視角。
  也有人立足于人的存在特性來尋覓人學研究的視角和方法。他們提出,作為宇宙中的最高存在形式,人歷經物質進化的一切階段而形成,可謂是一個縮微的小宇宙;人在自然進化的界限之外創造了自己的社會生命,這意味著人實現了對物種限制的超越和對與物種存在相應的物種邏輯、形式邏輯規則的突破。研究人學要采取適合于理解人的特殊邏輯和特殊方法。
  此外,一些論者強調,我們要深入地發掘和系統地探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豐富的人學思想,同時還要批判地分析現代西方人學理論,注意吸收其中的一些具有合理性的內容。
   五、建構人學理論的思路
  有的人提出,人學理論體系應包括兩大部分的內容。1,關于人的總體闡釋,是提供一幅關于人的完整圖景。其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1)人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諸前提條件,這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2)人的歷史,包括人類的進化史和個體的成長史;(3)人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及其各個方面的構成情況。2,關于人的諸根本性問題的論說,如對人的本質、本性、價值、地位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等問題的分析和研究。而無論是哪一方面的內容,都應該具有規范和理想的性質。
  也有的人主張以“作為整體的人”為核心范疇來建構人學理論體系,希圖通過對人的哲學詮釋,為科學地研究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提供一種合理的解釋框架。按照這種主張,人學理論體系大致應包括三個部分:(1)本質論。它主要回答“人應當是什么”的問題,具體內容涉及人的需要、人的生產勞動、人的社會關系和人的個性等。(2)存在論。它主要回答“人現實上是怎樣”的問題,具體內容涉及人的存在形式、人的存在形態、人的存在狀況和人的異化的揚棄等。(3)發展論。它主要回答“人怎樣成為人”的問題,具體內容涉及人的發展的基礎和根據、人的發展的條件和形式、人的發展的實質和規律以及人的發展的目標和意義。
  還有人主張在文化哲學的視野中建構人學理論體系,并認為人學理論的建構應在以下兩個層面上展開:一是以人類文化的演進為背景建構關于“總體的人”的理論,它主要解決人類的自在自發、異化受動和自由自覺等三種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整合問題,以便為“總體的人”或“人的總體性”的生成提供理論范導;二是以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為背景的文化轉型理論,它主要解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文化轉型和人的現代化問題,謀求當代中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身的和諧統一和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李立新)
  主要參考文獻:
  ①黃楠森、夏甄陶、陳志尚主編:《人學詞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年版。
  ②韓慶祥:《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發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③董武清:《“人學’的對象和性質研究》,載《哲學動態》1995年第4期。
  ④韓慶祥:《關于人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載《哲學動態》1995年第12期。
  ⑤林劍:《關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幾個問題》,載《哲學動態》1996年第2期。
  ⑥黃楠森:《人學與哲學》,載《江海學刊》1996年第1期。
  ⑦高清海:《人學研究與哲學》,同上。
  ⑧韓慶祥:《我的人學觀》,同上。
  ⑨王銳生:《人的問題與歷史唯物論》,同上。
  ⑩衣俊卿:《人:在文化哲學的視野中》,同上。
  ①①高清海:《轉變認識“人”的通常觀念和方法》,載《人文雜志》1996年第5期。*
  
  
  
哲學動態京9-12B1哲學原理張軍19971997 作者:哲學動態京9-12B1哲學原理張軍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9:55

[新一篇] 近年來俄美關系的演變及其對中亞局勢的影響

[舊一篇] 近年來長篇小說創作問題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