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篇小說創作問題述評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長篇小說的創作與出版,歷來被認為是衡量一個時期文學創作成就高低的重要標尺,也被作家視為自己藝術生命的里程碑。因而,檢視和梳理近年來長篇小說的創作得失,理性思考其發展趨向,無疑對我們的文學創作大有裨益。
  長篇小說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出連年的旺勢,形成文壇上的一個熱點;但對于這樣的一個熱點,人們欣喜之余也表現出担憂。我們從對長篇創作的整體檢視中,不難得出這樣一個判斷:花多果少。
  近年來我國長篇小說的創作和出版由冷趨熱,始于1993年下半年。長篇小說仿佛一夜之間交了好運,漸成泱泱大勢。據統計,近年來,創作數量連年遞增。隨著長篇創作出現的旺勢,長篇小說市場也頗為炙手,出版社紛紛組織策劃長篇小說叢書的出版,為這一熱點添柴加薪。僅就一些出版社組織策劃的長篇小說或以長篇小說為主的叢書而言就不下幾十種。如“布老虎叢書”、“探索者叢書”、“八月叢書”、“90年代長篇小說系列叢書”、“先鋒長篇小說系列叢書”、“金槳叢書”、“大上海小說叢書”、“金蓮花叢書”、“北京長篇小說創作叢書”、“長篇歷史小說叢書”、“青銅牛叢書”、“大槐樹叢書”、“軍旅長篇小說新作叢書”、“黃金三十萬叢書”、“當代小說文庫”、“火狐貍長篇小說系列叢書”,以及“長篇都市系列叢書”、“都市新潮小說系列叢書”等等。這些系列化的長篇作品的出版,使文壇的長篇創作占據主導位置的格局尤為醒目,也有力地帶動著長篇小說卓領風騷于圖書市場而享盡風光。
  面對近年來長篇小說創作與出版的實績,創作界和評論界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近年來長篇小說的增溫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它的形成并非偶然。近年來,我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急遽的變化,作家們從這種變化中獲取了較為豐厚的感受和較為深刻的認識,他們及時地抓住這一契機,調整寫作視角,投入長篇創作,顯示了作家創作嫻熟期的到來;同時,長篇小說創作形成的斑斕景觀,不僅滿足了廣大讀者多樣的閱讀選擇,而且還為文學帶來了多向分化的發展可能。盡管在這一大潮中也有泥沙俱下的情況,但它的意義不可低估。持相反觀點的人則認為,長篇小說熱并不是文學自身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而是文學本體向商業利益靠拢的表現;長篇小說熱實際上反映了中國文學的不成熟,反映了一些作家創作思想上的不夠端正,它給我們的文學發展帶來了許多潛在的負面影響。
  不論肯定者的熱誠,還是批評者的坦率,我們自然都能夠從中得到善意的理解。但是,當我們在強調尊重藝術創作規律與正確認識和反映社會生活的前提下來理性審視長篇小說熱的利弊得失時,我們的確不難發現,今天的長篇小說創作雖然也不乏追蹤時代大潮、弘揚時代主旋律的作品,但許多作品卻暴露出創作素材的枯竭、主題意蘊的膚淺和審美趣味的庸俗。長篇小說創作根本上要遵循創作規律,沒有遵循創作規律的基本前提,而只有市場規律的眼光,那么創作很難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與藝術創作極不相稱的流水線式的制作方式,只能以降低或犧牲文學的基本精神品格和藝術精髓為代價。長篇小說往往是作家幾年幾十年乃至一生創作經驗和思想認識的積淀,是作家嘔心瀝血的生命的結晶,是站在歷史與時代的制高點上以廣闊深刻的思想容量和成熟的藝術表現功力而成就的大氣之作。因此,那些只有文字長度,卻缺乏生活厚度的作品,那些只顧經濟效益,卻放棄審美追求的作品,都是庸品和劣品。回過頭來檢視我們的長篇創作,我們發現,在幾千部的長篇總量中,值得我們提起的優秀之作并不是很多,堪稱精品的鴻篇巨制更是寥寥。長篇小說創作“花多果少”現象,體現了我們整個創作界的浮躁和“繁華”之下的虛象。
  長篇小說創作中出現的“花多果少”現象,值得我們認真地去分析。其中存在著幾個較為嚴重的創作誤區,它不僅體現在長篇創作的商品化傾向和創作生產力水平發展的不平衡中,而且也表現在題材選擇、思想內蘊的褊狹和文藝批評的軟弱無力上。
  誤區之一:嚴重的商品化傾向。市場經濟的建立,帶來了社會生活的震蕩與變革。生活的物化與精神的操守成為作家所必須面對的抉擇,一部分作家禁不住物化世界的誘惑,越來越將文學作品視為純粹的商品,使寫作成為賺取金錢的手段。出于這種目的,一些作家不惜放棄文學創作的神圣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創作中摻入諸如畸戀、打斗、獵奇,甚至黃色內容,以迎合一部分讀者的閱讀趣味。而一些出版社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策劃和組織了一些趣味不高的作品,并以全方位的宣傳攻勢,推介給讀者。更有甚者,在長篇小說的大潮中還夾雜著數量不少的所謂“制作之書”,這些作品有著庸俗化的包裝,更有惡俗化的內容,構成對讀者的心靈的戕害,以至于有良知的作家、評論家將這類暢銷書逐出長篇觀察的視野,而看作文化掮客和不法書商賺取錢財的旗幡。文學創作是精神生產,長篇小說更是這一精神生產過程中的拳頭產品,簡單地將其納入商品生產,作為一般商品看待,是對文學創作這一精神生產勞動的曲解,必將導致其精神品性的流失。長篇小說的創作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學旗幟,應力避商品化傾向。無論是作者,還是出版部門,都應在注重文學作品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其社會效益和精神價值。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化市場才能得到凈化,我們的長篇小說創作才能產生傳世的佳作精品。
  誤區之二:創作生產力水平發展的不平衡。長篇小說的創作是對一個作家的思想和藝術能力的全面檢閱,并不是任何一位作家都能夠把握的。雖說前所未有的社會生活和空前的時代步履為作家們帶來了十分豐厚的創作素材,也給作家們營造了有利的創作氛圍,但這并不等于說作家就可以率爾操觚,它要求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宏富的知識積累,爛熟于心的生活體驗和力重千鈞的文化精神的灌注,這決定了長篇創作大面積的豐收和優產的艱難。而當我們面對近年來長篇創作的一派繁華景象時,我們看到其內在質量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隱憂,文壇缺乏時代的扛鼎之作。這種繁而不榮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創作生產力水平的亟待提高。就這幾年的長篇小說的作者來看,他們大多是先從中短篇小說登上文壇,長篇創作是他們新的嘗試,創作技巧并不成熟,生活積累還欠豐厚,缺乏必要的藝術準備。從內容上看,一些作品由于缺乏對生活的深刻認識而暴露出牽強編織故事的成分,違背了藝術的真實。從結構上看,一些作者由于不具備駕馭謀篇布局的能力,而使作品的整體構建缺乏長篇應有的大度與恢弘。從審美價值上看,一些作品由于過分拘泥于對技巧的追求和對藝術與文化底蘊把握的軟弱蒼白,而使作品流于品位平庸和審美趣味的一般化。從大眾閱讀角度看,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當了大眾消費文化的一般性角色,成為消費的對象,娛樂性凸現出來,體現了作者融于作品中的經典精神和精粹文化意蘊的無力。這種種創作上的不足,都暴露出長篇小說創作主體自身的不足。當然,我們的文壇上也確有一些作家厚積薄發,創作出了一批內容上確有分量,藝術上確有特色,題材上確有拓展的長篇佳作,但就其數量而言,所占比例還很小。換句話說,這意味著我們的長篇創作成熟的作家并不多。因此,長篇小說創作在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創作主體的整體素質和提高創作生產力的總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長篇創作“花多果少”的現象,使長篇這個文壇重武器真正重起來。
  誤區之三:題材選擇與思想內涵的褊狹。如果除去那些“制作之書”來檢視余下來的長篇創作,我們仍然會發現,許多作品在題材選擇和思想內涵上表現出意識的褊狹。其一,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許多作家采取了回避的態度,使得努力把握社會現實的本質,開掘時代精神,反映時代變革的進程和前景的現實題材的長篇作品相對較弱,作家們關注現實生活的自覺意識不強。其二,在回避現實的同時,有一部分作家熱衷于私人化寫作。這類作品多展示私人化的隱秘心態,折射出對社會和現實的褊狹理解,體現了作家文化人格的不健康狀態。作品是作家咀嚼的一枚苦果,營造出的悲涼、灰色的社會文化氛圍,對于讀者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其三,一些作品在歷史背景和價值判斷之間產生錯位。這些作品多從人類生命本體論出發去抒寫人的生存狀態,在描寫中淡化特定社會歷史文化內涵,夸大人的精神本性的作用,在揭示和表現人的生存狀態和民族心靈的演變時,沒有注意到對社會物質基礎和現實社會關系的描寫與展示,從而使作品的價值判斷與歷史背景產生抵牾和錯位,造成思想內涵的膚淺和審美意蘊的虛幻。其四,一些作品,尤其是那些新潮的“探索性”作品,通過形而上的思維構建,演繹故事,目的在于闡釋某種哲學理念。作品中的思想內涵由于缺乏現實的社會基礎而顯出生搬硬套的幼稚和盲從。長篇小說創作中的這些現象無疑在提示我們,一些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把握仍然是不夠深刻的,是片面的,這需要作家建立面對現實的信心與勇氣,進行認識的深刻轉變,以完成創作的飛越。
  誤區之四:批評的弱化。創作和批評是文學發展的兩翼。近年來,面對長篇創作的紛繁景象,文藝批評常常表現出軟弱無力的狀態。在對待一些作品的態度上,評論常常放棄對審美標準的堅守,奉上廉價的溢美之辭,甚至與新聞界合起爆炒之風,使某些作家的創作個性迷失和名利思想膨脹。另外一些評論家和一些作家一樣都缺乏對生活的深刻認識,所以在批評作品時,難免捉襟見肘,不能切中肯綮。同時,一些評論家從西方文化思想的庫存中大量挪用其文化邏輯和哲學觀念,移植其價值體系和語言敘述方式,動輒以“后現代”為標尺,衡量和揣度長篇小說文本中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形式,從而造成了違背文本內在意向的價值推導,使批評與創作產生了脫節。文學批評在長篇創作領域表現出的羸弱狀態,使得創作和批評伴隨著歷史活動與審美活動的發展而相互激發、同生共進的良好局面并沒有出現。長篇小說創作亟待評論的有效和有益的參與,長篇小說的真正繁榮需要評論助上一臂之力。
  要推進長篇小說創作的真正繁榮,我們還需要做出許多艱辛的努力。但針對目前長篇創作的現實狀況而言,我們首先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即對創作的正確引導和對出版的嚴格管理。
  近年來的長篇小說創作中確實產生了一批具有豐厚的精神內涵和很高藝術魅力的優秀作品。但是,我們上面所談到的種種創作上的誤區卻實實在在地制約了長篇創作的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最大限度和盡最大可能解除這種制約,使長篇創作獲得強勁和健康的肌體。
  對長篇創作正確和有力的引導,是促進其走向繁榮的重要手段。大多數作家創作長篇的熱忱值得肯定,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作家如何將自己的創作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越升到較高的層次不僅需要作家具備端正的創作思想,而且還要有豐厚的生活積累和對生活的深刻認識;不僅需要作家葆有高昂的創作激情,并且還要有精益求精的藝術錘煉精神和出色的藝術表現能力。因而,我們的文藝領導和管理部門應該在這些方面為作家提供指導,而且也要在尊重創作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文藝評論的作用,使作家自覺樹立和加強創作的精品意識,以達到推動創作水平不斷提高的目的。幾年來,中宣部組織的“五個一”工程,在對精神生產的指導上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實踐證明,加強對長篇創作的引導,是改變長篇創作現狀、使其從量變走向質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如果說近幾年的長篇創作大潮中混雜著為數不少的精神渣滓的話,那么,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出版部門的管理松懈有直接關系。一些出版社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置社會效益于不顧,出版了許多格調不高、趣味低下的作品。更有甚者,有的出版社賣書號而使一些壞書得以出籠,造成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面對長篇小說出版的現狀,加強對出版單位的管理已迫在眉睫。首先要端正出版單位的經營思想,將精神生產過程中的社會效益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允許將經濟效益作為衡量經營成績的唯一指標;其次要嚴格把住出版關,對平庸的圖書盡量不予出版,對違犯規定的出版單位處罚要狠,執法要嚴;其三要努力提高編輯人員的文學素養,使其具有辨別作品優劣的能力和精品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好作品不至于被埋沒,少出或不出平庸的作品;其四要剎一剎圖書的爆炒之風,判斷一部作品成就的高下,根本點并不在于制造出的宣傳效應,而在于作品的內在質量,過分的捧炒對讀者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應十分審慎。出版管理確實抓好了,那么,我們相信,長篇小說市場將會得到凈化,長篇創作的天空將會愈來愈變得清新與明朗。*
  
  
  
人民日報京⑾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王力軍19971997 作者:人民日報京⑾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王力軍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9:55

[新一篇] 近年來我國人學研究述要

[舊一篇] 近期報告文學的缺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