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所作的報告,是中國共產黨跨世紀的綱領性文件。報告站在世紀之交的歷史高度,高瞻遠矚,回顧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歷史,展望下世紀50年的發展前景,使全黨有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正如報告中所說:“在二十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家有一種共同的認識: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担負著崇高的歷史責任。”
   20世紀中華民族奮起的歷程
  20世紀,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動蕩劇變的世紀,又是空前發展進步的世紀。這100年,變化之巨大,發展之迅猛,超過了以往的幾千年。對中國來說,這是中華民族從極度衰敗、備受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到奇跡般地重新站立起來、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的100年。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時期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的,為中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中華民族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卻落后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當翻開20世紀歷史第一頁時,展現在中國人面前的是一幅十分悲慘的圖畫——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中國。幾乎所有的帝國主義國家聯合起來,占領中國的首都北京,并把北京劃分成各國的占領區,強迫懸掛他們的旗幟。這種極端屈辱的狀況延續了整整一年,最后以清朝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告一段落。90年后,鄧小平會見外國朋友時說道:“我是一個中國人,懂得外國侵略中國的歷史。當我聽到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決定要制裁中國,馬上就聯想到一九○○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歷史。”可見這件事對中國人刺激之深。
  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已處在千鈞一發的關頭。中國要生存,要獨立,要發展,應該怎么辦?在19世紀的下半個世紀里,中國人做過多次嘗試:只搬用洋槍洋炮和某些近代工業技術的洋務運動很快就證明救不了中國;期望清朝政府自上而下地進行改革的戊戌變法這條路也走不通;義和團那種“扶清滅洋”的舊式反抗又失敗了。于是,迫使中國人只能義無反顧地走上革命的道路。革命正是為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中華民族在20世紀重新站立起來,是舉世矚目的大事。它的到來十分不易。十五大報告對這個過程作了精辟的概括:“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這三位偉大人物,是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中先進分子的最杰出代表。
  “振興中華”這個深深打動幾代中國人心的響亮口號,是孫中山在1894年11月的興中會宣言中最早喊出來的。為了把祖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近代中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民族獨立、民主和民生幸福。孫中山從近代中國面對的復雜社會現象中提綱挈領地提出這三個帶根本性的目標,并且主張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它,從而在中國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盡管他提出了問題卻沒有完全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在孫中山領導下發生的。這次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人們的民族覺醒和民主精神普遍高漲起來。這是一個新的起點。閘門一經打開,歷史進步的洪流便不可阻擋地奔騰向前,中國的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了。
  這是中國在20世紀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是巨大的,但它沒有能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國家的情況仍在一天一天壞下去。中國的先進分子經歷過極度的失望和苦悶,開始了新的求索,終于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為之一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這個黨一成立,就有著兩個鮮明的特點:一個是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能夠為中國人指明奮斗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另一個是它代表著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著十分嚴密的組織,并且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系,有著巨大的力量源泉。這兩個特點,是中國以往任何政黨不曾有過的。
  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成敗的關鍵,又是前人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極其復雜艱難的任務。20世紀的中國社會正處在空前劇烈的大變動中。中國又是一個和任何西方國家不同的東方農業大國。在這樣一個國家里,無論發動革命還是進行建設,都遇到一個又一個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在書本上和別國經驗中都找不到現成的答案。唯一的辦法,只能依靠中國人自己,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大膽探索,從成功和失敗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來。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輕便的路可走。
  為了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自己的路子,中國共產黨又經歷了長期而艱苦的探索,終于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形成指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毛澤東思想。經過20多年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到20世紀剛剛過去一半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上充滿自豪地宣布:“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這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揚眉吐氣。100多年來受盡了苦難和屈辱的中國人,從此在全世界面前站立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后,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成為新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隨后,又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
  這是中國在20世紀經歷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
  但是,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探索進程中,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經歷過嚴重的挫折,包括遭受“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深重災難。中國共產黨以鄭重的態度,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糾正自己的失誤,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地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又一場新的革命,形成了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作為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鄧小平響亮地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主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鄧小平理論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指引下,中華民族滿懷信心地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大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社會主義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舉世所矚目。
  這是中國在20世紀經歷的第三次歷史性巨變。
  中華民族在近代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20世紀內發生的三次歷史性巨變,接連跨上了三個大的臺階,就像是一場不停步的接力跑那樣。把20世紀行將結束時的中國,同20世紀剛剛到來時的中國比較一下,立刻可以看到,它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怎樣取得的?正如十五大報告中所說的:“百年巨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這正是中國人民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漫長實踐中得出的正確結論。
   牢牢抓住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20世紀已經只剩下最后幾年,21世紀很快就將到來。此時此刻,人們都在沉思:將要到來的新世紀對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可以斷言:21世紀將會是一個新的世紀,中國的前景將更加美好。我們面對嚴峻的挑戰,更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時機。
  十五大報告突出地強調了“抓住機遇”的極端重要性。指出: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這也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他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說:“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担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第二年春節,他又在上海說:“希望你們不要喪失機遇。對于中國來說,大發展的機遇并不多。”他的諄諄囑咐,時時回響在我們耳邊。
  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在面對著怎樣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呢?
  第一,從中國的外部環境來看:盡管世界仍然充滿矛盾,但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可望保持,使我們有可能集中力量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范圍內的科學技術革命正在日新月異地突飛猛進,并且廣泛地應用到生產中去,推動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重組。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正在不斷增強。盡管我們在經濟和科學技術上同發達國家還有不少差距,但只要能夠清醒地把握住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利用后發的地位,不屈不撓地埋頭苦干,努力掌握和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完全有可能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后迎頭趕上。
  第二,從中國的內部條件來看:在建國后特別是近20年來已經形成相當可觀的綜合國力。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795億元。主要工農業產品如鋼鐵、煤炭、水泥、電力、糧食、棉花的生產總值已居世界前列。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大幅度增加,國家外匯儲備超過1050億美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改革開放,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開辟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煥發出人民新的創造力。在中國社會內部蘊藏著的巨大潛力正在進一步釋放出來。這是我們前進的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
  第三,更重要的是,黨已經確立起正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它是認真總結過去成功和挫折的經驗所取得的,是付出了沉重代價換來的,又在新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它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更有遠見。只要我們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肯定能夠保證我們的事業在新的世紀里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勝利前進。
  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擁有而過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備的條件。十五大報告提醒我們:“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當然,這不等于我們前進道路上不會有困難和曲折。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面對的嚴峻挑戰。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以富壓貧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嚴重存在。我們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科學技術上的很大差距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給了我們巨大壓力。中國人口那么多,國民生產總值的人均水平很低。我們自身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改革和發展處在攻堅階段,任務很重,要走的路很長,不可能一切都進行得那么一帆風順。我們一定要充分地認識困難,正視困難,在克服困難中不斷開辟前進的道路。
  但是,可以有把握地說:只要我們清醒地把握住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清醒認識中國現階段的實際國情,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完全有可能在新的世紀里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鄧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他在1987年說過:“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本世紀走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就是我們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我們的雄心壯志。”
  按照這個戰略設想,我們的第一步目標是解決溫飽問題,這個目標在80年代已經基本達到。第二步目標是在2000年建立一個小康社會,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同時,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人民生活雖然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國家總的力量大了。這個目標是能夠實現的,從而將使中華民族在繼續奮進時取得很大的主動權。
  展望下世紀的前50年,我們將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實現“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也就是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這50年內,又將跨出三大步:第一個10年,我們要實現到2010年的發展規劃,使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將是第一個巨大進步。到建黨100周年時,國民經濟將更加發展,各項制度將更加完善,將是第二個巨大進步。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將是第三個巨大進步。
  到那時候,我們的國家將以現代化的姿態屹立于世界。這是中華民族、包括無數先烈和前輩100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我們預期在經過萬眾一心的共同努力后能夠實現的目標,黨的十五大是一個新的起跑點。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團結奮斗,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共同迎接中華民族新的偉大振興!
  
  
  
人民日報京⑹D2中國共產黨金沖及19971997 作者:人民日報京⑹D2中國共產黨金沖及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4:25

[新一篇] 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  ——“面向21世紀的中國社會科學”學術討論會綜述

[舊一篇] 世紀之交的經濟倫理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