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永恒主義的課程觀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目前,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結合成為新時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怎樣和通過什么途徑以在長期以來注重科學主義教育的基礎上弘揚人文主義教育傳統,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成為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人類長期的教育實踐充分證明,名著閱讀是人文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之一。人文教育對經典閱讀有極強的依賴性。因為名著作為人類智慧和文明寶庫中的燦爛瑰寶不僅能使人們從中得到真知灼見和審美樂趣,而且對優化人們的思維方式、培養健康向上的情感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名著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仍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不少青少年對名著不感興趣的現象也令人担憂。今天,我們重新審視20世紀30年在美國盛行的永恒主義教育流派從重塑人類傳統文明構建新時代人文精神的價值視角出發來大力倡導學習與閱讀名著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的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永恒主義是西方現代資產階級教育流派中的一個重要派別。它繼承和發展了西方的古典文科教育傳統,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從古希臘到19世紀末,西方一直是古典主義教育占主要地位,但20世紀后,這種文化教育的傳統遭到了自詡為工業革命、科技發展的代表——進步主義的挑戰。永恒主義者認為進步主義教育所導致的古典文科教育尤其是古典名著在學校教育中的削弱和消失,是一場文化的劫難,勢必影響到國民人文素質及精神的塑造。永恒主義將傳統文化放在一個重要位置,把所謂永恒學科即“那些經歷了許多世紀而達到古典著作水平的書籍”推崇為“普通教育的核心”。他們認為“一個從來沒有讀過西方世界里任何偉大的書的人,絕對不能說是受過教育”。永恒主義所建立的大中小學課程體系是以文科為主體,以“名著杰作”為核心,以發展學生的理性為主要任務的。他們在教育實踐中,推薦或規定了一系列的名人或偉人的作品,將其視為教育所要挖掘的知識、智慧和思想的寶庫。因此,讀書成為永恒主義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也是永恒主義教育流派課程的特色。永恒主義的讀書觀雖然帶有一定的復古和片面性,但它所包含的許多合理因素對搞好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重塑人類精神文明有著諸多啟示。
      (一)為學習語言而讀“書”
    永恒主義者認為,在兒童很小的時候,甚至沒有入學前就應該接觸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作品。這些內容雖然兒童難以理解,但遠比學習那些平庸通俗的會話或圖片課本更有意義。因為名家之作的語言“最嚴密、最豐富、最深刻”,兒童在讀那些美妙篇章時仿佛在聽音樂一樣,不久就會被其悅耳的聲調所抓住。而且,在接受正式的教育之前,“先以它的音韻節奏按人類的普遍范例陶冶”他們,“倘若不由他聽著這人類的鳴聲據以校正一番他那動物的本性,那他何以學言?那就要他兢兢業業地背那人類的鳴聲吧。”他們認為兒童閱讀名著雖然不一定理解,也不必像學習科學技術那樣非得馬上弄懂才行。少年時期有一定的積累,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會豁然開朗。永恒主義的這一觀點,與赫爾巴特所揭示的傳統語文的“先接受,后理解”的教學規律有共同之處。教學實踐也充分證明,要兒童掌握語言的技巧,進行閱讀和訓練,讀“大家”之作不失為一種好的途徑。
    語言是通曉民族文化的鑰匙,掌握了一種語言就等于了解了一個民族并有助于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民族文化心理。但對于我國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而言,學前沒有學習規范的語言,小學沒有打好閱讀的基礎,中學階段忙于緊張的應試,大學階段急功近利的浮躁,使他們在對于民族文化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明顯底氣不足,造成了知識積累方面的缺陷和人文底蘊的匱乏。從教育實踐可以看到,如今不少處于學前階段的孩子開口閉口就是流行語,他們平時大膽、開朗、模仿力極強,但到了正規的閱讀練習、演講比賽時卻有不少兒童出現詞不達意、語不連貫的現象。有些二三年級的孩子對語文的閱讀能力極弱,不僅不能快速、連貫地閱讀,而且對長篇閱讀缺乏耐心,他們常被教師認為閱讀能力有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這些孩子特別喜歡讀卡通漫畫讀本。這些通俗讀本雖然有很多優點,如它比較直觀、形象和通俗。如果學習語言關鍵期的兒童過多地閱讀這些短語圖片過多、跳躍形式過大、語句支離破碎的讀物,就不易培養兒童連貫的閱讀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且由于這個階段的兒童模仿能力強,還會使他們在表達方面出現偏差。因此,家長和教師在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教給孩子規范的語言,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專家認為,13歲之前是少年兒童記憶發展的黃金時期,進行名篇名句的閱讀和背誦訓練,可使兒童增強記憶力,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掌握民族語言。對大中學生來講,研讀優秀原著則是提高言語水平、學習一種文化的最好方法,不但能品嚼出語言的韻味,而且可以領略到文化的特色和精髓。
      (二)為完善人格而讀“書”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價值追求和本質特征。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人文精神所強調的人性的本質,即精神上人對于物的超越像一條紅線,貫穿于人類文化發展的始終,它標志著人類的成長和進步。永恒主義批評進步主義教育從適應環境的理論出發,注重眼前的、直接的、更多的是物質的需要,為學校開設一些混亂的課程,毒害了學生的心靈,破壞了道德原則的信仰,造成了青少年犯罪,因而從根本上毀壞了教育的理想和目的。永恒主義代表人物英國教育家利文斯通說:20世紀英國人和美國人所缺乏的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對于偉大事業的憧憬”,因此形成了“精神的真空”。他們認為,古希臘及傳統的名著杰作為兒童描繪了理想的、接近完善的生活榜樣。這些榜樣集真、善、美于一體,學生在讀這些著作時,就在無形中受到了一定的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思想的引導,使學生幼稚的心靈受到偉大心靈的熏陶。學生在與“天才本身面對面的接觸”中,還可學到偉大作家刻苦鉆研的精神,使其在學習活動中起定向、推動、引導和強化作用。
    永恒主義讀名著杰作以完善人格的教育主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浩如煙海的精神產品中,“名著”往往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進步精神,是民族文化精華的沉淀,讀名著比無選擇地讀一般書籍,對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無疑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它在使人獲得審美享受的同時,也使人們世俗的情感得以升華,蒙塵的心靈得到凈化,促使人從更高的精神角度上去觀察和思考人生。
    最近20年來,我國關于青少年無暇讀名著或對名著不感興趣的統計可謂多矣。當前教育界關于名著的呼吁力度不能說不大,但傳統教育的模式使教師對名著的教學仍然停留在表面,難以超越應試教育的窠臼。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學生也難以擺脫“考什么學什么,不考的不學或少學”的藩籬。從某種意義上說,名著的失寵不是名著本身的精神魅力的減退,而是當代人們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和無所適從的精神狀態蔓延到了名著身上。大多數青少年總是注重眼前的需要,挑那些離自己最近的有用的或最感興趣的文字來讀,但如同飲食營養不均衡會導致身體出問題一樣,閱讀時的偏頗和狹隘使他們難以極目遠望。這種狀況如果漠然視之,任其發展下去,就會降低一代人的文化底蘊和對人生的理解,從而有可能陷入實用的、功利的、狹隘的精神牢籠里不能自拔。
    上海復旦附中的黃玉峰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用兩年時間給學生印發的古今中外的精品文章超過100萬字。學生說:“以前認為語文就是字詞、語法,而現在,我們領悟到語文的真諦,那就是讀書和做人”。專家認為,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眼前,還可能發生在10年、20年后。隨著這些學生的成長,他們如何對待世界,如何處理自己的人生問題,就會變得不一樣。因此,引導和培養青少年一代用名著這樣高品位的精神食糧來充實自己,完善人格,是當代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重要職責。
      (三)用讀“書”充實閑暇
    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了,怎樣利用和度過閑暇,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水平,也是人們生活品位高低的重要標志。青少年時期正是奠定未來人生方向和生活情趣的關鍵階段。他們在課余都在干什么?永恒主義者曾援引當時紐約州立大學所進行的一個調查,其結果是“多數男女學生一放學,僅僅為了消遣而閱讀,主要是閱讀一些第二流第三流的或劣等的小說雜志和日報,他們在校內校外閱讀的范圍,小得令人遺憾。”而且所閱讀的是最簡單、最差的東西,更壞的是他們一旦離開學校,往往就不再接觸書本。這個調查得出結論說:這些男女學生的閱讀習慣無疑地受到他們中間很多人從來沒有學會有理解地閱讀這一事實的影響。永恒主義認為,這種局面是令人震驚的,學校里僅僅教育學生為謀生而學習。這種教育的結果,使美國人所獲得的閑暇都花在“幾乎是道德敗壞”的酒店和電視所提供的消遣上了。他們驚呼,長此以往“美國人終將按照進化原則,沉淪到最低形式的植物生活水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永恒主義呼吁利用讀名著來充實學生閑暇,認為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正確地利用閑暇從而使課余時間也變成學校課堂教育重要補充的最好途徑。
    當前,終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學習化社會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信息的發達使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大量鮮活的有時代氣息的信息,但是,高質量的閑暇閱讀對人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通過閑暇閱讀,可以使人們擺脫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更廣泛地了解人類社會的過去和現在、了解自然,從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生活中主動汲取精神營養,豐富道德情感,構建向上的價值觀。尤其是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讀書和自學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將使人生發展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而奠定終身的“自我教育”的基礎。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方面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閱歷有限,而教師深入的講解和介紹,正確的指導,將在很長時間內影響甚至左右著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方向。因此,增強教師自身人文素養和提高指導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
      (四)以讀“書”訓練理智
    貶低經驗而重視理性是永恒主義教育最根本的思想基礎之一。永恒主義者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個人將來過人的生活而不是為某一種具體職業做準備的。他們非常尊崇柏拉圖的觀點,認為真正的教育不能僅僅限于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訓練,它必須使人從偏見,尤其是要從經驗所造成的狹隘性中解放出來,使人們的靈魂從由于對理念的遺忘而造成的無知鎖鏈中解放出來。因此,教育要加強理智的訓練,讓受教育者理解高級理念的意義。他們的“永恒學科”就是圍繞著理智訓練這一宗旨來制定的。
    永恒主義者認為,永恒學科具有理智訓練的作用,學習名著比學習一般的教科書更能對一個人的智力提出挑戰,它可以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艾德勒在《如何讀書》中說“受過良好閱讀訓練的心靈已經發展了它的分析和批判的力量。受過良好的討論訓練的心靈進一步增強了這種分析和批判的力量。”因為名著往往是理論的,概念的,它包含著偉人們對事物和人的本質最精辟的洞察,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關于人性、人的價值、人的命運的永恒的真理,可以引導人們解決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以避免行動的錯誤和思維的混亂。針對進步主義教育流派對名著的忽視,永恒主義的代表人物赫欽斯曾感嘆地說“要破壞西方獨立思考的習慣,并不需要焚毀書籍,只要兩個世代不去讀它們,就可以做到”。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也是偉大的,因為我們有永存于書籍中的思想。永恒主義關于利用學習名著來加強理性訓練的主張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鑒意義。當代社會科技加速發展而導致的知識爆炸使人們變得越來越浮躁,人的心理和精神也越來越容易粗糙和非理性。電視、電影、電腦等多樣化的傳播媒介,雖然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隱藏著使孩子們思維簡單化、程式化的危險。它們因為形象直觀而深受青少年喜愛,但也往往因此而粗暴地降低了文字的抽象深度,容易使自主能力差的青少年以游戲取代了閱讀、娛樂置換了沉思、快感淹沒了想像。永恒主義者強調指出,名著歷經諸多世紀的社會和人生的檢驗,大多包含了關于整體的宇宙觀念、正確的思維方法,人們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同這些偉大的人物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在讀書過程中需要有豐富的想像、良好的記憶,可以發展人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這種意義上說,無論將來社會怎樣發展,媒體怎樣先進,對名著的閱讀永遠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它以古典式的寧靜,使我們在白紙黑字之間充滿著想像力和慰藉感的過程中獲得理智的提升,是任何其他閱讀方式所無法比擬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名著的習慣,更好地掌握鑒賞和批評的標準,不僅能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而且能夠使其在完成他們的正式教育以后,在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深入生活中多了一種理性的參照物,使人生實踐中充滿著理智的活動。
      (五)由讀“書”進行新的創造
    永恒主義者認為讀書是一種再創造,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因此反對非主體性的閱讀習慣,反對沒有探究和表面化的接納,強調學習者的自我活動,即強調學習者內在潛能的發掘和釋放,認為教育就是要“幫助”、“促進”學生的靈魂的活動。
    創造力匱乏是中國教育的痼疾,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前提。當前,書店里以圖片取勝的書越來越多,個個圖文并茂。讀書與讀圖,表面看上去沒有什么區別,但在功能上差別卻很大。讀書對人物可以有多種想像,但一變成了圖片,人的想像就固定、形象化了。圖片剝奪了人們的想像力。另一方面舒適審美的讀圖并沒有使閱讀成為時尚,反而助長了人性中趨樂避苦的惰性。人們甚至連動腦筋獨立想像一下、反思一下都不肯。如上所述,人們所接觸到的除了紙上的文字和圖片,還有電視、電影、網上信息等大量直觀的東西。它們不同于書,更不同于閱讀。但在今天,后者往往成了我們和這個世界聯系的紐帶,它們經常使我們被動地接受一幅幅畫面,助長著我們生命中那些被動的因素,慢慢地扼殺了我們主動獵取知識的性格,扼殺了人們的想像力、扼殺了人們的自由意志和創造性。因此,想要使青少年成為一代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就首先要教他們在內蘊上真正有所積累。回到文字,特別是回到閱讀名著上來。
    20世紀初,在人們用于讀書的時間趨向于越來越少,而“混文憑”、“向錢看”,追求眼前利益的風氣越來越濃的世況下,永恒主義提出的課程和讀書理論無疑是逆“潮流”而動的一股清風,它啟發我們在“物欲橫流”、青少年問題日趨棘手的今天去思考如何重新喚起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關注民族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熱情,切實做好挖掘、繼承、普及人類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的工作;去糾正我們當前教育中由社會、經濟本位所導致的狹隘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傾向;去探索用我們民族與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食糧滋養青少年以塑造其既有時代特征又有歷史縱深感的健康人格的正確教育之路。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更具有人文精神、理想色彩和對現實的超越性。
    為了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積極引導青少年去讀書,讀好書,這是我們教天津市教科院學報常德58~61G1教育學王20042004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繼承和發揚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這一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指導思想和目標指向、工作思路以及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諸方面均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使之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本文系根據靳諾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3年年會閉幕式上的講話整理閻鳳橋劉Just Another Day
  by Charlotte"Charlie"Volnek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eps a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mode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which is full of human concern guided by "the human orientation though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the course especially concent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need, growth, value and personality of human.王維 山東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分院,山東 濟南 25001 作者:天津市教科院學報常德58~61G1教育學王20042004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繼承和發揚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這一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指導思想和目標指向、工作思路以及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諸方面均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使之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本文系根據靳諾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3年年會閉幕式上的講話整理閻鳳橋

網載 2013-09-10 21:56:20

[新一篇] 各國首腦聚會 縱談世界風云  ——聯合國成立50周年特別紀念會議綜述

[舊一篇] 后現代主義對現代文學教學的啟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