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 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歸因分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全椒縣古城小學 劉訓朝)
  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也是我國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隨著汨羅經驗的推廣,全國有不少地方和學校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實驗,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總結了一些有推廣價值的經驗。但從大范圍來看,這只是“星星火火”,還未形成燎原之勢;從基礎教育的整體來看,有些實驗是單項的,還沒有實現立體推進。在長期的思考、探索、實踐、研討過程中我發現,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圖運用歸因理論對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諸方式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各因素之間的聯系,認識它們的共性和個性,找出并利用其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以便在實際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基礎教育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一、歸因模型的提出
  美國當代著名的歸因理論專家伯納德·韋納經過長期研究提出的三維度歸因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研究人員和廣大實踐者的關注,現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結合我們的實際,提出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三維度(2×2×2)歸因模型(見下表)。
內在性      內      部           外     部穩定性  穩定的    不穩定的   穩定的   不穩定的可控性可      教師素質  教育觀念  教育方針  評價機制控      教學態度  方法選擇  領導素質  教育投入的      學校管理  努力程度  教育行政  政府行為        教師能力  教學情緒  任務難度  社會環境不可    教學基地  身體狀況  目標高低  社會風氣控的    教育設施  隱性課程  家教水平  機遇得失
  由表可以看出,這種分類系統是以三維度為基礎的,這三維度是內在性(內部—外部)、穩定性(穩定—不穩定)、可控性(可控—不可控);還可以看出,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因素有的是學校方面的(如教師素質,努力程度),有的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方面的(如教育的投入,教育行政管理),有的則是學校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面”的(如家教水平、社會環境)。
  首先看第一維度——內在性。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因素既與學校本身有關也與外因有關,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例如,上級的教育評估機制沒有實現“轉軌”,那么學校的管理模式、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很難轉變,外因條件不具備內因就很難發揮作用。這就是內在性因素的統一性。
  其次看第二維度——穩定性。穩定和不穩定是相對的,例如學校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時空內能保持穩定,但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管理模式也可能隨之變革,顯示出不穩定;又如教育的投入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就全國大范圍來說是不穩定的,但在某些地方由于政府行為到位,教育的投入是按一定的步驟、一定的計劃實施,那么應該說在這個地區教育的投入是穩定的。這就是穩定性中的相對性。
  再次看第三維度——可控性。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必然受到時空和內、外因的影響,如家教水平一般認為是不可控的,家教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家長的素質,而家長的素質通過家長學校的培訓是可以提高的,家長掌握一些教育理論、教育方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家教水平也會隨之提高。這就證明了不可控是相對的、可控是絕對的。這就是可控性中的絕對性。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對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因素進行分析只是一種理論研究方法,只是一種研究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應在于錯綜復雜的因素中找出具有共性的因素,在諸多共性因素中再找出有利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積極因素,盡量消除一些有礙素質教育實施的消極因素,尋找一條有效的素質教育的途徑。
   1、內因中的穩定因素。
  (1)內因中穩定的可控因素。以教師素質為例,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這就是說,教師在學校教育中起主導作用,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必須具備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知識能力素質、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較高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文體活動技能。而要提高教師素質就必須鼓勵教師堅持在職學習,學習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學習系統的專業技能;必須立足于教學實踐,廣泛開展教研活動;必須加強短期培訓,有計劃、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培訓。總之,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2)內因中穩定的不可控因素。 學校的教育設施是一種不可控的因素,它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教育質量的優劣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教育設施先進、齊全、配套能促進教育的發展,學校管理者應該做到既挖潛力開源節流又要結合本校實際配備必要的設施,如電教、實驗器材、音體美器材等,這是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的物質保證。
   2、內因中不穩定的因素。
  (1)內因中不穩定的可控因素。 施教者的教育觀念就是這類因素。“應試教育”的形成有其根深蒂固的社會背景,一朝一夕恐難退出歷史舞臺,因此,“轉軌”必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轉軌”的首要條件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必須從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能力觀、招生制度、考核方法等全方位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為素質教育提供一個正確的思想導向,在教育目標、教學管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都要樹立全新的觀念。如果教育觀念不轉變,要實現“轉軌”那只是一句空話。有人說,沒有全新教育觀念的教師不能成為高素質的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素質的教育,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2)內因中不穩定的不可控因素。這類因素也很多, 如師生的教學情緒、師生的身體狀況、校園的隱性課程等。以隱性課程為例,學生在學校受教育過程中除接受課堂教學、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系統教育外,還要受到來自校園各方面無形無聲、潛移默化的力量的影響,諸如校風、教風、學風、班風、校園環境、校園文化等。重視隱性課程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師生精神風貌的塑造,培植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發揮教師人格的力量。隱性課程作用的發揮,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外因中的可控因素。
  (1)外因中可控的穩定因素。以貫徹執行教育方針為例,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教育方針,其基本精神幾十年來沒有改變,《教育法》規定的教育方針也已被全體國民所認同,但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對于方針的落實卻存在很大差別。因此,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徹底擺脫以應試訓練為手段、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把教育方針貫徹到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學校能自覺地貫徹執行教育方針,素質教育的實施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2)外因中可控的不穩定因素。 這類因素包括上級下達任務的難易程度、上級制定目標的高低、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等。以家教水平為例,作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81年黨中央就提出“要幫助家長加強和改善對子女的教育”;當前,家庭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家教的水平參差不齊,家教的方法和措施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家教中出現的問題還有待于克服和避免。總之,家教的質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應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辦好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改善對子女的教育,提高家教水平,消除家教中的一些消極因素,盡可能地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以加快素質教育實施的進程。
   4、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1)外部不可控的穩定因素。這類因素有上級的教育評估機制、政府的行為、教育的投入等。以教育投入為例,近些年來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總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就教育的需求來看教育投入依然太少,就某些地區來看教育投入還很不均衡,重點校、名牌校、示范校的投入是在不斷的增加,而薄弱學校的投入卻還是少得可憐,面貌多年依然如故,軟、硬件建設急需加強。由此可見,教育的投入是制約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解決投入上存在的問題關鍵在各級政府,在于各級領導對教育的認識程度,在于政府行為到位程度。政府應致力于辦好每一所學校,保證學校基本的辦學條件,努力使每一所學校做到在“規范”的基礎上形成特色。我們盼望能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薄弱條件的投入,以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2)外部不可控的不穩定因素。這類因素有社會風氣、 社會環境、機遇的把握程度等。以機遇為例,實施素質教育是大勢所趨,不允許我們徘徊、觀望、等待,我們要立足本地本校實際,利用自身的優勢,選準切入點,從抓某個關鍵環節入手,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由某個項目形成特色,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創造條件,逐步形成綜合性特色,達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總體目標。如果我們思想不解放、行動緩慢,等待條件具備、時機成熟再去組織實施,可能就會失去機遇。
  上文根據歸因理論提出的影響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歸因模型,分析了三個維度八種類型的因素。為使素質教育順利實施,就必須盡可能地考慮到每一類因素,充分利用每一類因素中的有利的因素,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
  
  
  
安徽教育合肥4-5G3中小學教育劉訓朝19971997 作者:安徽教育合肥4-5G3中小學教育劉訓朝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9:08

[新一篇] 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民間文化:中國文化的群體差異及其變遷

[舊一篇] 素質教育與中學歷史教學改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