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蒙樓暮色賞析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南京城中多廟宇,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雞鳴寺為南京首剎,慕名已久,幾次到南京,都無緣拜謁,遺憾而返。岳麓書社出版一套"長河隨筆",其中丁帆先生的《江南悲歌》有篇《豁蒙樓上話豁蒙》,使我神游了一番雞鳴寺。

  讀丁文方知雞鳴寺中有一"豁蒙樓",此樓頗有來歷。晚清兩江總督張之洞乃近代知名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乃其門生。師生情誼甚篤,二人曾多次登臨此處,把酒臨軒,縱論天下,暢敘懷抱。六君子殉難,天下同悲,張之洞豈無感觸,只是身為朝廷重臣,悲戚之情不便溢于言表。于是,張之洞在昔游之處倡建此樓,并親題匾額"豁蒙樓"暗寄心情。張氏還有專文跋后,其中有句"憂來豁蒙蔽",盡泄張南皮之悲情。面對腐敗的朝廷,無力回天;失去心愛的學生,有苦難言。重登此處,望著空曠的河山,排遣心中的塊壘惶惑。害豁蒙樓位于寺中最高處,"蜿蜒的臺城逶迤東去,勾勒出金陵古城的典雅歷史;北望玄武湖,一番雍容端麗的景象便躍人眼簾",真是登高攬勝的佳處,樓成迄今百年間,有多少文人墨客登臨此處,遠眺神州,冥思遐想。其中有一人,當年意氣風發,曾在此抒懷豁蒙,20年后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有點年紀的人都應知道儲安平。50年代.儲安平被打成大右派,隨后銷聲匿跡。"生不見人,死不見尸"。30年代.儲安平"帶著青春的朝氣,踏著年輕的步履",登上豁蒙樓,"儲安平上豁蒙樓來解惑了"。這位"新月派"的詩人站在豁蒙樓頭又作何遐想,且看其《豁蒙樓暮色》(《新月》4卷7期)一文。丁先生稱此為儲氏的一篇讖文。

  "村莊如瞳,樹木安靜,湖水沒有言語。縱然有雨點在逗,但在全景上,也僅僅因此加重一點灰色,如一個年輕的新寡,在嚴肅的城墻下,守著靜穆,不敢嘆息。"這種沉悶的氛圍,是顯露了作者優郁的詩人性格,還是暗示了他日后蹇促的命運?"我在臺城上這樣閑散自在地走著,我儼然如天地萬物之主,又儼然覺得天地萬物間無我。既無我,也無我之嘆息了吧。詩人是何等瀟灑狂放,天地舍我其誰!一個胸懷天下的年輕人的胸中,跳動者的是一顆執著追求真理的心,命中注定,儲安平由此踏入人生,為著執著的追求,將付出最高的代價?quot;"湖面被夕光耀得加倍平軟,加倍清新,同時又加倍慘白。縱然天地立刻將成黑暗,但果能在黑暗前有這樣一次美麗的夕光,則雖將陷入黑暗,似亦心甘"。真是一語成讖,儲安平在20多年之后.閃現了一次"美麗的夕光",隨后陷入了無邊的"黑暗"中。讀到此處誥沓ぬ盡?br>
  丁帆先生在《江南悲歌》暢論了30余位江南才子。像一名醫術高明的外科大夫,將他們的靈魂解剖得淋漓盡致,震憾著讀者的心靈。我覺得古今的文人,可不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在高壓下是否出賣自已的信仰和靈魂。古今的讀書人都有目己的理想和抱負,書越讀得多讀得好的人,就越是心比天高,以大下為已任,意欲救民于水火。卷人政治的漩渦之后.這個群體就產生了裂變。一類改變初衷,雖然內心很苦,也要強作歡顏,取媚權勢,以求全身,以求富貴;另一類則不知變通,在強權面前強項抗爭,堅持真理,因為他們早有心理準備,只要生命有一次"美麗的夕光",哪怕陷入無邊的黑暗也在所不惜。或褒或貶,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我在想,這兩類人所受的文化熏陶并無不同,所遇的政治遭際也沒有多大差異,為何反差如此之大,給后人留下巨大的思索空間呢?是否在他們的生理基因中有著兩組不同的密碼,導致兩種迥異的秉性呢?

  現代的都市文明發展到今天,戰場的硝煙味、屠刀的血腥味遠離了我們。我們今天無須臣服于哪個封建帝王、強權惡勢,當前的寬泛的政治環境也并不阻擋人們信仰的追求,但是,你不覺得當今的社會中,有一位無形的帝王在統治和奴役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嗎?這就是金錢。有多少高官顯爵橫貪暴斂.逞欲一時,"閃現了一次美麗的夕光",最終"陷入了無邊的黑暗"。這些顯貴們當初也立下過美麗的誓言,他們只是在物欲面前改變了初衷。就是在我們普通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患意志缺鈣癥,事業的蹉跎、愛情的挫折,使他們都忘記了當初的決心。難道我們不能將自己當前的環境,與儲安平們所處的時代作一個類比,在人格的生死關頭,堅持信仰嗎?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歧途,你可以猶豫、彷徨、困惑、迷茫;你如果舉棋不定,不能選擇前路,請你登上豁蒙樓,遙想70 年前的那位青年在此訂下的終生之愿,或許你會作出人生的正確抉擇。

[匿名教師]

 


尚王峰的BLOG 2015-01-16 11:39:14

[新一篇] 一部被遺忘的杰作《隋史遺文》。死生沉浮樂著書——細讀袁于令傳奇《隋史遺文》有感

[舊一篇] 民國插圖書籍《民國書影過眼錄》出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