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傳統典故古今文對談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三顧茅廬

[古文]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今文]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  三顧茅廬草廬之中。”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南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宏偉藍圖,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三讓徐州

[古文]

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謙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

[今文]

漢末建安(獻帝年號)之世,群雄角逐。凡太守刺史,各據州郡,強存弱肉,互相并吞,朝廷之政教號令,棄等弁髦。曹操強遷獻帝于許都,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最大。稍不如意,動輒臨之以兵,無敢與抗衡者也。徐州太守陶謙,實治世之良臣,非亂世之能臣,自知處于戰爭旋渦之中,恐孤立者之不足以保存,意欲攀附曹操,引為奧援。曹操父曹嵩,閑住在瑯琊郡,曹操遣人迎養,曹嵩挈帶眷屬就道。經過徐州。陶謙致敬盡禮,特差都尉張闿護送。張闿本黃巾余黨,盜心未改,更半路,盡殺曹嵩全家,取其財物而逸。曹操聞信怒甚,以為陶謙指使。悉起大軍攻奪徐州,聲言得城后,盡行屠戳百姓,以雪父仇。陶謙命人請北海太守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兩處兵馬赴援。孔融代為招致平原令劉備同來。陶謙見劉備器宇軒昂,局度寬厚,即取徐州牌印授劉備。劉備不受,致書于曹操以求和。曹操因呂布之襲兗州,急欲回兵,允劉備所請。陶謙設酒筵慶功,復以牌印相讓,劉備仍卻之。陶謙留劉備在小沛屯軍,以成犄角為徐州保障。后陶謙病危,邀劉備至署,將牌印親手交付,劉備再欲推辭,而陶謙已氣絕矣。劉備遂攝行州事,撫輯軍民。


子龍落草

[古文]

時先主亦依托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萬,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今文]


小霸王

[古文]

策時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為孫郎。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長吏委城廓,竄伏山草。及至,軍士奉令,不敢虜略,雞犬菜菇,一無所犯,民乃大悅,競以牛酒詣軍。

[今文]


火燒赤壁

[古文]

乃取蒙衝鬬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繫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今文]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戰爭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訓練水兵,并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采取措施,隨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并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練水陸軍。曹操軍勞師、水土不服、短于水戰、戰馬無糧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后,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并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擊曹軍,遇于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于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后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并系輕快小艇于船后,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松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赤壁之戰遺址 聯軍水陸并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并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后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后,溯漢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火燒新野

[古文]

先主遣糜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演義]

新野縣 位于中國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中心。面積1061平方千米。人口68.32萬,以漢族為主 。西漢置新野縣 ,因地處南陽盆地殘存的湖泊淤成的新的田野而得名。火燒新野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在火燒博望坡之后,諸葛亮第一把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 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扎。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


仙人對弈

[傳說]

據說趙顏十九歲當死,為管輅所憐,教之以法。入山中,有二翁下棋,遂進鹿脯,請求其生。二翁受趙顏之食,於是拿出生死薄,將其壽十九改為九十九,其改完之後,化作兩道白鶴不見。管輅曰,此二翁者,南斗、北斗也,一主生一主死。

[今文]

趙顏借壽事,本諸《三國演義》中。系太史丞許芝,為曹操言神卜管輅(字公明)之術而并及之。據許芝言,一日,管輅閑行郊外,見一少年耕于田。管輅立道旁觀之良久,問其姓名及年齡。少年告以名趙顏,年十九矣。管輅忽嘆曰:“汝貌誠美,惜無壽,眉間有死氣。三日必死。”趙顏急歸告其父,父子同至管輅前,哭拜于地,請以術救。管輅始不允,繼見其父子情切,乃教趙顏備酒一瓶、鹿脯一塊,來日去往南山中大樹下,見盤石上有二人對奕,一穿白一穿紅者,“汝可乘其奕興濃時,將酒及鹿脯跪進之,待其飲食畢,汝乃哭拜求壽,必獲益算也。”次日,趙顏如其言而往,果有所遇。趙顏遂陰伺之。待其食已,即泣求。二人大驚曰:“此必管公明饒舌也!”但既食其酒饌,似不可卻,乃為檢查簿籍,添注一“九”字于“十九”之上,而趙顏壽遂增至九十九矣。無何,一陣香風過處,二人化作白鶴沖天而去。   注釋   此戲從南、北斗對奕開場,二人對唱一段頗長。趙顏借壽時,末有“何不更添一歲,湊成百歲之”一語,足以調侃世人之食心不足,用意頗妙。

北海救孔融


[古文]

時,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融逼急,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

[今文]

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3年),曹操為報殺父之仇,東征徐州。曹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陶謙在徐州,聞曹操起軍報仇,深知勢大難敵,遂遣糜竺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怎奈黃巾賊黨管亥領群寇數萬殺奔而來,管亥分兵四面圍城,孔融兵大亂,急修書遣太史慈往劉備處求救兵解圍城之困。

平河北

[古文]

紹眾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眾。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冀州諸郡多舉城邑降者。初,桓帝時有黃星見于楚、宋之分,遼東殷馗,善天文,言後五十歲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紹,天下莫敵矣。

[今文]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們可以細分來看: 劉曄、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由此觀之,人才應該任用可說是一計敵萬人 。至于曹操,他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玉泉山

[古文]

范攄《云溪友議》載: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夢獵嚙足,自知不祥,語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征吳,必不返爾。”果為吳將品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荊州玉泉祠,天下謂四絕之境,或言此神速,鬼興土木之功而樹。祠曰三郎神。三郎者,即關三郎也。允敬者,則仿佛似睹之。

[演義]

《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介紹了玉泉山關公顯靈之事。關公威名,童叟皆知;關公精神,名傳后世,永垂不朽。明清時代在這里矗立了碑碣,以示紀念,讓后人永遠記住關公。大家請看:石望表上的六字楷書“漢云長顯圣處”,另一石碑上刻“最先顯圣之地”。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關公在遠安的回馬坡被吳將馬忠用絆馬索絆倒后所獲,因他拒不降吳,被斬后冤魂不散,來到玉泉山上空大喊三聲:“還我頭來!”后普凈法師出庵指點教化他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關將軍被呂蒙所害,大喊還我頭來。然而,將軍生前,誅顏良殺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那些人的頭,又叫誰還呢?”關羽聽了普凈的法語,恍然大悟,心悅誠服,于是皈依普凈,后人有詩贊曰:“丈夫生死氣蓋世,化作伽藍始于茲。香客更傳普凈語,一問千載萬人思。”


甘露寺

[演義]

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孫劉聯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白門樓

[古文]

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演義]

  曹操入城,即傳令退了所決之水,出榜安民;一面與玄德同坐白門樓上。關、張侍立于側,提過擒獲一干人來。呂布雖然長大,卻被繩索捆作一團,布叫曰:“縛太急,乞緩之!”操曰:“縛虎不得不急。”布見侯成、魏續、宋憲皆立于側,乃謂之曰:“我待諸將不薄,汝等何忍背反?”憲曰:“聽妻妾言,不聽將計,何謂不薄?”布默然。須臾,眾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當如何?”宮大聲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宮曰:“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并無掛念。”操有留戀之意。宮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宮并不回顧。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宮聞言,亦不開口,伸頸就刑。眾皆下淚。操以棺槨盛其尸,葬于許都。后人有詩嘆之曰:“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方操送宮下樓時,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忽一人大叫曰:“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眾視之,乃刀斧手擁張遼至。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后梟首。后人有詩嘆曰:“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又有詩論玄德曰:“傷人餓虎縛體寬,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

收周倉

[演義]

正說話間,遙望一彪人馬來到。元紹曰:『此必周倉也。』關公乃立馬待之。果見一人,黑面長身,持槍乘馬,引眾而至;見了關公,驚喜曰:『此關將軍也!』疾忙下馬,俯伏道傍曰:『周倉參拜。』關公曰:『壯士何處曾識關某來?』倉曰:『舊隨黃巾張寶時,曾識尊顏;恨失身賊黨,不得相隨。今日幸得拜見。願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公見其意甚誠,乃謂曰:『汝若隨我,汝手下人伴若何?』倉曰:『願從則俱從;不願從者,聽之可也。』於是眾人皆曰:『願從。』


舌戰群儒

[演義]

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游說。張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諸葛亮只身隨魯肅過江、游說東吳群臣。時值劉備新敗,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在此情勢下,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開舌戰,并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并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刺董卓

[古文]

是時,天子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騎都尉李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者衞士服守掖門。布懷詔書。卓至,肅等格卓。卓驚呼布所在。布曰『有詔』,遂殺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趨卓尸,布又殺之;凡所殺三人,餘莫敢動。長安士庶咸相慶賀,諸阿附者皆下獄死。

[今文]

“鳳儀亭”又名“梳妝擲戟”,出于《三國演義》。呂布知道董卓攜貂蟬入府,收為姬妾,心懷不滿。一日,呂乘董卓上朝時節,入府窺探貂蟬,并邀至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假意哭訴被董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戟來,直刺呂布,呂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動呂布,剪除了董卓。

呂布趁著董卓上朝,窺視貂蟬,并邀貂蟬到鳳儀亭相會,貂蟬向呂布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很是  《新三國演義》鳳儀亭
不滿,對董卓產生怨恨。恰巧董卓回府,見到此情形,搶戟執向呂布,呂布逃走。從此二人相互猜忌,王允說董卓霸占貂蟬實在不該,  《三國演義動畫版》鳳儀亭
呂布和王允計劃一起除掉董卓,待董卓準備篡位的那天,呂突然倒戈,把董卓殺死。

周郎派兵

[古文]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今文]

《三國演義》里有這么一段“群英會-周瑜打黃蓋”,曹孟德占天時兵屯赤壁,虎視江南,孫劉聯盟憑長江天塹、人和優勢北拒曹操,形成了短暫的戰略相持階段。為了順利的火攻取勝,苦肉計詐降也派上了用場,這就有那么一段“周瑜打黃蓋”。結論是詐降成功,黃蓋火船憑借東南風,沖擊曹魏連環戰船,火燒曹操百萬兵,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使三國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此役最大的輸家自然是老曹,小周弄了點鑼鼓帳篷,最大的贏家恐怕是劉備,基本上沒怎么投入戰斗,趁兩家斗的正歡,孔明羽扇一揮,輕取荊州9郡,從此“隆中對”得以實現。

《三國演義》故事:黃蓋詐降于曹操,進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這一場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兩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黃蓋”成為歇后語,其下一句就是“兩相情愿”。

孟德離京

[古文]

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今文]

大司徒王允心懷舊主,一心想除掉奸賊董卓,但是并無對策,便假裝宴請朝中忠義之士前來祝壽,晚間才告知眾位實情,為了擒董卓之策而煩憂,與各公卿商議。眾人聽罷,皆憤憤然,放聲慟哭。唯有曹操大笑之,說眾人不去想對策,只在此慟哭,怎么能除掉董卓。大司徒單獨見曹操,曹操說,用一招獻刀殺人的計策可以除掉董卓,于是王允將自己收藏的寶刀送給曹操,方便行事。第二天,曹操去見董卓,對董卓說“馬羸行遲耳”董卓命呂布去選擇良馬送予曹操,董卓側身于榻上,曹操正欲刺殺,拔刀間,董卓見衣鏡之中有刀光閃過,立即斥問曹操,此時,呂布也回來了,曹操跪地舉刀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然后飛奔而去。

青梅煮酒

[古文]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華陽國志云:于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演義]

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張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復言。齋 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后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執玄德手,直至后園,曰:“玄德學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知   天雨方住,見兩個人撞入后園,手提寶劍,突至亭前,左右攔擋不住。操視之,乃關、張二人也。原來二人從城外射箭方回,聽得玄德被許褚、張遼請將去了,慌忙來相府打聽;聞說在后園,只恐有失,故沖突而入。卻見玄德與操對坐飲酒。二人按劍而立。操問二人何來。云長曰:“聽知丞相和兄飲酒,特來舞劍,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鴻門會,安用項莊、項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與二樊噲壓驚。”關、張拜謝。須臾席散,玄德辭操而歸。云長曰:“險些驚殺我兩個!”玄德以落箸事說與關、張。關、張問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學圃,正欲使操知我無大志;不意操竟指我為英雄,我故失驚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關、張曰:“兄真高見!”

桃園結義

[演義]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于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后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杰。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后改云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玄德、云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斬于吉

[演義]

飲酒之間,忽見諸將互相耳語,紛紛下樓。策怪問何故,左右曰:『有于神仙者,今從樓下過,諸將欲往拜之耳。』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策怒曰:『是何妖人?快與我擒來!』左右告曰:『此人姓于,名吉,寓居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當世呼為視仙,未可輕瀆。』策愈怒,喝令:『速速擒來!違者斬!』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樓發,擁于吉至樓上。策叱曰:『狂道怎敢煽惑人心!』于吉曰:『貧道乃瑯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采藥,得神書於陽曲泉水上,號曰《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皆治人疾病方術。貧道得之,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黃巾起義

[古文]

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  黃巾起義
, 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余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萬。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楊數萬人,期會發于鄴。元義素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于是車裂元義于洛陽。靈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隸,使鉤盾令周斌將三府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蛾賊”。殺人以祠天。角稱“天公將軍”,角弟寶稱“地公將軍”,寶弟梁稱“人公將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演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于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余丈,飛入溫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現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后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后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古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后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赍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谞。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遇徐庶

[演義]

玄德回馬入城,忽見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絳烏履,長歌而來。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玄德聞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鏡所言伏龍、鳳雛乎?』遂下馬相見,邀入縣衙。問其姓名,答曰:『某乃潁上人也,姓單,名福。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相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動尊聽耳。』玄德大喜,待為上賓。

過關斬將

[演義]

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在徐州失散後,關羽留在曹營。得知劉備在河北袁紹處,就帶領二位皇嫂去投奔,曹操義送之。途中遇守關之人攔截,關羽憑自己的勇猛,連續過東嶺、洛陽、沂水、滎陽和黃河五關,斬殺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位戰將。

廖化下山

[演義]

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

鳳儀亭

[演義]

卻說董卓在殿上,回頭不見呂布,心中懷疑,連忙辭了獻帝,登車回府;見布馬系於府前;問門吏,吏答曰:『溫侯入後堂去了。』卓叱退左右,徑入後堂中,尋覓不見;喚貂蟬,蟬亦不見。急問侍妾,侍妾曰:『貂蟬在後園看花。』卓尋入後園,正見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共語,畫戟倚在一邊。


關公出征

[演義]

關公領諾而出,提青龍刀,上赤兔馬,引從者數人,直至白馬來見曹操。操敘說:『顏良連誅二將,勇不可當,特請雲長商議。』關公曰:『容某觀之。』操置酒相待。忽報顏良搦戰。操引關公上土山觀看。操與關公坐,諸將環立。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

龐統論事

[古文]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

[演義]

此時孔明按察四郡未回,門吏傳報:“江南名士龐統,特來相投。”玄德久聞統名,便教請入相見。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乃問統曰:“足下遠來不易?”統不拿出魯肅、孔明書投呈,但答曰:“聞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玄德曰:“荊楚稍定,苦無閑職。此去東北一百三十里,有一縣名耒陽縣,缺一縣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卻當重用。”統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學動之,見孔明不在,只得勉強相辭而去。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并不理會。有人報知玄德,言龐統將耒陽縣事盡廢。玄德怒曰:“豎儒焉敢亂吾法度!”遂喚張飛分付,引從人去荊南諸縣巡視:“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問。恐于事有不明處,可與孫乾同去。”張飛領了言語,與孫乾前至耒陽縣。軍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獨不見縣令。飛問曰:“縣令何在?”同僚覆曰:“龐縣令自到任及今,將百余日,縣中之事,并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及夜,只在醉鄉。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張飛大怒,欲擒之。孫乾曰:“龐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輕忽。且到縣問之。如果于理不當,治罪未晚。”飛乃入縣,正廳上坐定,教縣令來見。統衣冠不整,扶醉而出。飛怒曰:“吾兄以汝為人,令作縣宰,汝焉敢盡廢縣事!”統笑曰:“將軍以吾廢了縣中何事?”飛曰:“汝到任百余日,終日在醉鄉,安得不廢政事?”統曰:“量百里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決斷!將軍少坐,待我發落。”隨即喚公吏,將百余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斷。吏皆紛然赍抱案卷上廳,訴詞被告人等,環跪階下。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并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
 
不到半日,將百余日之事,盡斷畢了,投筆于地而對張飛曰:“所廢之事何在!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飛大驚,下席謝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當于兄長處極力舉薦。”統乃將出魯肅薦書。飛曰:“先生初見吾兄,何不將出?”統曰:“若便將出,似乎專藉薦書來干謁矣。”飛顧謂孫乾曰:“非公則失一大賢也。”遂辭統回荊州見玄德,具說龐統之才。玄德大驚曰:“屈待大賢,吾之過也!”飛將魯肅薦書呈上。玄德拆視之。書略曰:“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如以貌取之,恐負所學,終為他人所用,實可惜也!”玄德看畢,正在嗟嘆,忽報孔明回。玄德接入,禮畢,孔明先明曰:“龐軍師近日無恙否?”玄德曰:“近治耒陽縣,好酒廢事。”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亮曾有薦書在士元處,曾達主公否?”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書,卻未見先生之書。”孔明曰:“大賢若處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視事。”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險失大賢。”隨即令張飛往耒陽縣敬請龐統到荊州。玄德下階請罪。統方將出孔明所薦之書。玄德看書中之意,言鳳雛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曰:“昔司馬德操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漢室可興矣。”遂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教練軍士,聽候征伐。

 


三國 2011-08-10 18:38:39

[新一篇] 聶作平:晚明基層的潰爛

[舊一篇] 三國官職一覽---絕對齊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